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6 13:22
宋襄公争霸走向失败的过程
春秋五霸,宋襄公可以说是争议性最大的一个霸主,他不但没有称霸的绝对实力,还在泓水之战大败于楚国,导致伤重身死。宋襄公争霸为何没有成功?泓水之战为何会遭遇惨重失败?最重要原因:一是国力不济军队不强;二是争霸*路线错误;三是军事战略和战术重大失误。
1.宋楚争霸战争背景分析
发生于公元前638年的泓水之战,是宋楚两国最重要的争霸战争,当时正好是齐桓公死后五年,晋文公入主晋国前两年,中原霸主空缺。
宋国在春秋诸侯各国中爵位最为尊贵。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仗义兴兵平定齐国内乱,拥立齐孝公即位,遂野心膨胀想成为霸主,继承齐桓公遗志,抵抗楚国入侵中原。
楚国则自齐桓公之时便欲进取中原,无奈受到齐国压制。齐桓公死后,楚成王认为是北进中原良机,恰遇宋襄公图霸中原,楚国不能坐视宋国称霸,故打击宋国便成自然之理。
于是宋楚两国针尖对麦芒,遂产生激烈冲突争当中原霸主,这便是宋楚泓水之战的背景。
2.宋国概况
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封商纣王兄长微子启于商朝旧都商丘,建立宋国,封为公爵,以奉商朝宗祀,地位在众多诸侯之上。宋国之国土,东与滕、薛等国为邻,西与郑、陈等国接壤,南连胡、沈二国,北接鲁、曹、卫三国,广袤约各三百多里。
宋国地势平坦,无险可扼守,为四战之国。所谓襟带河济,屏蔽徐淮,舟车四达,商务繁华之国也。因其与郑国为中原交通枢纽,故春秋欲争霸中原者,必先得宋郑。
3.楚国概况
楚国者,春秋南方大国也,先祖熊绎被周成王封为楚子,以丹阳为都,是为楚国建国之始。后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春秋初期已跃然为大国,于是楚君熊通自号为武王。
楚成王即位后,任命子文为令尹,整军经武,楚国日益强大,基本控制湖南湖北两省和江西省北部地区,势力跨过桐柏山和大别山到达河南省南部地区,严重威胁郑、宋、蔡、陈、许、徐等中原各国安全。
终春秋一世,楚人灭国四十五,拓地千里,纵横江汉之地,国强兵盛,与齐晋等国争霸中原数百年,成为南方实力最强大之诸侯。
4.宋襄公图霸方略
宋襄公欲求中原霸主,那是非常的雄心勃勃乃至于狂妄自大。宋襄公自齐桓公死后,见中原诸侯再无领导者,遂不但要继承齐桓公霸业,而且希望乘中原空虚恢复殷商故业。
故宋襄公之争霸,以仁义为*号召,一改齐桓公尊王攘夷策略。宋襄公首先汇聚几个小诸侯平定齐国内乱并拥立齐孝公,然后在与滕鄫等诸侯会盟时,执滕子、杀鄫子并讨伐曹国以立威,随后与楚国争夺郑国,遂与楚国产生尖锐冲突。
宋襄公以“仁义”争霸天下
5.楚成王图霸方略
楚成王即位之时,正当齐桓公和管仲争霸中原,进取中原为强大齐国所压制,乃与齐国订立召陵之盟。齐桓公死后,中原混乱无主,楚国乃结好于郑国,用兵于陈、许等国,迫使中原小国屈服。
不料此时宋襄公不自量力,欲图霸中原。楚成王认为宋国国力比不上楚国,宋襄公声望和势力也不足以领导诸侯,所以他采取“打击宋襄公以威服中原”的争霸策略。
楚成王在春秋是个传奇,历经齐桓公、宋襄公和晋文公三个争霸中原的诸侯。
6.宋楚两国实力对比分析
1、国土面积:宋国主要占据淮河泗水地区,面积方圆约9万平方里。楚国主要占据长江中游地区和汉水流域,面积方圆约三四十万平方里。楚国国土面积大概是宋国的3-4倍。
2、军队实力:根据各种史料记载描述推测,宋国兵力约为两军(两百乘),大约3-5万人;楚国兵力约为五军(六百乘),楚军一乘约为200人,总兵力在10万人以上。楚国兵力应该是宋国的2-4倍。
7.盂地之盟宋襄公为楚所擒
话说宋襄公见天下诸侯多以齐楚马首是瞻,于是邀请齐侯和楚王会盟于鹿上,齐侯未允与会。宋襄公乃求楚成王领导众诸侯参加会盟,其兄子鱼规劝宋襄公道:“宋,小国也,小国争盟,祸也。”宋襄公不听。
于是宋楚相约会盟于盂地。宋襄公将赴会,子鱼请求派遣兵车保护。宋襄公认为自己以仁义著称,和诸侯相约为衣裳之会,不能失信于诸侯,乃不带任何兵马参加会盟。
会盟时,楚国提前埋伏好军队,楚成王见与宋襄公争当诸侯霸主,许久争议不下。楚成王命人抓住宋襄公,随后裹挟宋襄公攻打宋国都城。子鱼早已做好抵抗准备,楚军包围宋国数月不能攻破,随后在鲁国斡旋下释放宋襄公。
8.宋楚两国泓水之战
宋襄公被释回国后,对楚国欺诈行为和诸侯不听从宋国痛恨不已,又听说郑国要尊奉楚国为霸主。宋襄公大怒,欲兴兵攻打郑国,太宰子鱼和大司马公孙固都劝谏,宋襄公固执己见说:“如天不弃我,商可以兴矣。”子鱼感叹道:“天之弃商也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
郑国听闻宋襄公要兴兵伐郑,告急于楚。楚成王派成得臣帅兵伐宋以救郑。宋襄公闻楚兵伐宋,只好从郑国撤军回守宋国,宋楚两军在泓水相遇,于是泓水之战正式开始。
《左传》记载非常精彩:
僖公二十二年夏,宋公伐郑。宋公将战,子鱼谏曰:“天之弃商久矣,不可。”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公孙固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僖公二十三年,夏五月,宋襄公卒,伤于泓故也。
公元前638年,楚军进至泓水之南,宋襄公乃列阵于泓水之北以待楚军。楚军要渡河攻击宋军,宋国大司马公孙固以楚众宋寡,建议乘楚军半渡攻击楚军,宋襄公以仁义之师自居,不想乘人之危便不采纳。随后楚军从容渡水,进行列阵,公孙固又建议乘楚军列阵未毕猛烈攻击,宋襄公还是不允许。
当楚军布阵完毕,宋军见楚军兵力众多,颇为惶惧。宋襄公乃身先士卒,击鼓令全军向楚军进攻,正当宋军向楚军*突进之时,楚军两翼突然向宋军攻击包围,宋军大败。公孙固护卫宋襄公突出重围,但宋襄公被楚兵射伤大腿,公子荡和门官都战死,宋军士卒死伤甚众。
泓水之战后,宋国彻底沦为二流国家,楚国则在中原扩张再无阻力,直到晋楚城濮之战后,楚国中原扩张势头才得到遏制。
泓水之战规模虽不大,但对中国古代战争发展史影响深远,标志着商周以来以“成列而鼓”的“礼义之兵”结束,“诡诈奇谋”为主导的作战方式崛起。
9.宋襄公争霸惨败原因分析
1、宋国虚弱的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宋襄公争霸天下。齐桓公争霸首先着重国力培养,在管仲辅佐下,进行一系列*改革和经济建设,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制度,促使齐国国富兵强。但是宋襄公却无此远见卓越见识,既无雄厚之国力,又缺能战之强兵,乃急于争霸天下,遂泓水一战而一蹶不振。具体到宋楚两国,楚国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军队数量,整体实力都要远远超过宋国。战争是*的延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强大的*和经济综合国力,便无法支撑争霸的高强度战争,这是恒古不变之真理。
2、宋襄公的争霸路线出现根本性错误,导致无法得到众多诸侯的支持。齐桓公高举“尊王攘夷”旗帜,以此作为团结天下诸侯之*号召,从而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伟大成果。盖因当时周王室虽然衰弱,但仍然是天下共主,还有一定的*号召力,而且天下诸侯周朝王室宗亲分封的占了一大半,所以齐桓公团结诸侯能够事半功倍。而宋襄公争霸却是为了恢复殷商旧业,没有采取尊崇周王室的旗帜和行动,中原诸侯自然不愿意听从宋国领导和号召。这点苏澈评价作为中肯:“至宋襄公,国小德薄,而求诸侯,凌虐邾、鄫之君,争郑以怒楚,兵败身死之不暇,虽窃伯者之名,而实非也。”
3、宋襄公军事战略和战术都出现重大失误。战略上,面对强大的楚国,宋襄公不自量力,妄图孤注一掷,以图侥幸称霸。齐桓公和管仲为抵抗楚国向中原扩张,面对土地广大和兵力强盛的楚国,率领齐、宋、陈、卫等八国诸侯联军讨伐楚国,主要打击对象也是楚国的附庸诸侯蔡国,然后兵临楚境,责备楚国不向周王室纳贡,最后同楚国在召陵之会订立盟约,而非轻率挑动战争。宋国也不是没有清醒之人,太宰子鱼便曾劝谏宋襄公“宋,小国也,小国争盟,祸也。”无奈宋襄公固执己见不采纳。
战术上,整个泓水之战,宋襄公也是错误连连,导致丧失很多有效打击楚军良好战机,最后兵败身死。《司马法》言:“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盖战争以追求胜利为第一,而宋襄公却固守阻隘不攻、不成列不攻、杀伤不重、二毛不攻的迂腐阔论,最后为天下所耻笑,*对此曾尖锐评价“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这方面子鱼和公孙固的见识就要远远超过宋襄公,如果在泓水之战,宋襄公能够采纳子鱼和公孙固正确建议,抓住有利战机猛攻楚军,则胜败会有一定变数,或者不致于失败惨重。宋国非*人,有能人而宋襄公无法正确使用,这正是宋国最大的悲剧。
宋襄公固守迂阔之仁义兵败身死为天下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