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43分钟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7分钟前
在东汉熹平年间(172年至178年),一项重要的文化举措在太学展开,即刻制儒学经典,这一历史遗迹因此被称为“熹平石经”。1933年,为保护这份珍贵的文物,于右任先生以四千银元的代价,从洛阳的一位古董商人手中购得一块石刻,经关中知名史学家张扶万鉴定,确认其出自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之手,它正是《熹平石经》的组成部分。
这块石刻上,一面刻有《周易》的文字,共计286字,内容深奥,书法精湛;另一面则刻有《文言》和《说卦》两篇,共存205字,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学术风貌。在抗日战争的动荡时期,于右任先生出于对碑石安全的极度关注,将其从上海精心运往西安,以确保其免受战火波及。最终,这份历史的见证者被他无私地捐赠给了西安碑林,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
热心网友 时间:32分钟前
在东汉熹平年间(172年至178年),一项重要的文化举措在太学展开,即刻制儒学经典,这一历史遗迹因此被称为“熹平石经”。1933年,为保护这份珍贵的文物,于右任先生以四千银元的代价,从洛阳的一位古董商人手中购得一块石刻,经关中知名史学家张扶万鉴定,确认其出自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之手,它正是《熹平石经》的组成部分。
这块石刻上,一面刻有《周易》的文字,共计286字,内容深奥,书法精湛;另一面则刻有《文言》和《说卦》两篇,共存205字,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学术风貌。在抗日战争的动荡时期,于右任先生出于对碑石安全的极度关注,将其从上海精心运往西安,以确保其免受战火波及。最终,这份历史的见证者被他无私地捐赠给了西安碑林,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