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分钟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分钟前
随着9月15日,美国断供华为芯片的禁令正式生效后。极度依赖进口,让我们困扰了多年的芯片制造这一“诟病”,也从此不再避讳。为此我们所准备的一系列措施,也开始了正常的运转。一夜之间,如同当年华为海思一样,所有的“备胎”计划全部转正。
“ 科技 无国界”、“造不如买”的观念也彻底被我们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大力发展半导体,实现“受制于人”的芯片自主可控的决心。而投资上万亿,为的就是在2025年实现芯片70%的自给。
不仅如此,国产芯片产业从去年就已经开始大力布局,比如上海临港片区就投入超1600亿元,用于芯片材料、设计、制造、封测等全产业链,断供芯片这为国内芯片企业迎来了一大利好。
受芯片断供影响最直接的国内企业华为,也是在前段时间开始了招聘光刻机工艺工程师:为了吸纳到更多的 科技 精英,华为的HR也是发动“挖人”策略”;75岁高龄的任正非更是带领着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等众人,在三天之内到访国内四所名校;任正非的到访演讲,在让在校学生备受鼓舞的同时,也让校内未来的 科技 精英们坚定了投身于芯片领域的决心。
禁令生效的第二天,国内最顶尖的研发机构中科正式宣布,国产芯片已经开始攻关。中科将聚焦于核心技术、基础高端芯片等领域,以此来解决卡脖子问题。很显然,这一次的我们已经下定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作为芯片制造最核心的设备光刻机也将要被攻克。
不要总觉得我们造不出来,金灿荣曾说过“ 国内哪里真的依赖于美国提供的芯片,我们只是懒得生产 。”这句话其实也不无道理,早些年,为了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当时的美国没有断供,而且全球都是朝着经济一体化发展,“造不如买”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就像此前一些言论所说,国内造不出圆珠笔中的“笔芯”那样。这虽然不能与芯片相提并论,但背后的道理确实一样的。
禁令生效的第二天,华为创始人CEO一行人便到访了中国科学院,与中科的专家学者们举行了座谈交流会,双方便就芯片被断供,卡脖子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交流。一个是国内顶级研发机构,另一个则是国内 科技 企业的杰出代表。可以说是强强携手,为的就是一目标,攻克芯片制造技术难关,让困扰多年的“短板”不再是“短板”,重拳之下,效果必现。
显然,这一次的美国断供,倒逼国内摒弃掉“造不如买”的传统观念,也更为坚定了我们实现芯片自主可控的决心。反观国外,美国给予华为120天期限的“如意算盘”,即便是自己也做出了调整,可却还是没能让自己“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了应有的反噬,直接损失掉了本该来自中国的近1700亿美元的收入。
在这一禁令的影响下,失去华为这一芯片需求大户,这让海外的一些半导体企业也相继出现了积压的现象,致使了芯片价格暴跌。美国的这一棒子,打在华为身上,自身在遭受反噬的同时,也让一些海外半导体企业“哀鸿遍野”。
虽然禁令会让我们难受很长一段时间,但其实这样的难受美国也在同样感受的到。或许它的难受程度还要远大于我们,因为它不仅要担心自己的半导体行业下行的局面,还要担心这一次倒逼是否会逼出无数个华为,这一次的倒逼是否会逼出一个”中国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