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9:0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05
1.办学*多元化问题。这一问题属于曲折前进型的问题,民办学校、改制学校、学院这几个关键词反映了办学*改革的主要特点。总体来看,办学*改革从最初突破禁忌,允许民办学校的创办,到明确提出改变*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办学*多元化的主导思想是明确的。但具体实施层面上,却存在着摇摆现象。民办教育无法获得与公办教育同等待遇的问题仍然是束缚办学*改革的根本问题。
2.*办教育的职责问题。*办教育的职责在*改革之初一度被弱化,其原因一方面是对教育的公益性与市场经济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财力无法支撑教育的快速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财政投入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例还不到60%。进入新世纪.这种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财政投入支持教育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尤其在农村教育中.财政投入已经占农村教育经费的80%多。不过.在*到底应该如何管理教育方面进展不大。1993年提出的“*要转变职能,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这方面的改革进展不大。
3.教育领域*与地方关系问题。1985年《**关于教育*改革的决定》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将举办基础教育的责任归于地方。2005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依据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权与事权状况,实行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开始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举办义务教育方面的责任主要由地方承担转变到*与地方共同承担。这样的调整,教育领域*与地方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与地方在教育责任上的分担主要还是以财权的分配为基础。目前,尽管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了分项目、按比例的分担方式,但是在*与地方的关系,以至更为深入的各级*的关系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4.多元化筹资*问题。从l985年开始初步提出多元化的筹资*,应该说多元化筹资*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由于最初提出多元化筹资*的时期,市场经济*尚未建立,许多制度也不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多元化筹资*实际上面临着许多*上的障碍,需要在比较完善的市场*下重新梳理相关*,使多渠道筹资建立在更为坚实的基础之上。
回顾30年的教育*改革,既有成功的推进.也不乏无疾而终的尝试;既有对市场机制的热切追求,也有加强*职责的艰苦努力。当前,理论界仍然有许多关于教育中市场与*关系的论述.试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进一步的教育*改革,最为关键的是要关注教育*改革的实现机制。要充分认识到参与教育改革的利益相关者,都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要想成功实现教育*改革,就必须为改革的参与者提供足够的激励.必须充分考虑到改革目标实现的约束条件。回顾以往的教育*改革,往往是对应该如何做的理想探讨比较多,而对实现这些理想的约束条件研究比较少。结果就出现了非常有意义的理想目标无法落实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现实的约束条件使各个方面都从自身利益进行考虑、进行选择,最后共同造成了与理想目标相违的结果。因此,教育*进一步改革,不仅要有价值追求,还要更多地关注实现价值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条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06
可以说的是,毫无意义.为什么说毫无意义.首先先看改革,到底改了什么.改来改去还是在应试层面上改革.现在的每一样教育改革都会和分数搭上关系.分数一直是个前提.所以这种改革也是一直在把素质教育压着.因为应试教育最能体现出学校那所谓的教育成果.就好象是快速发展的GDP一样.所以我们现在要提倡绿色GDP.素质教育就象是绿色GDP.应试教育就是伤害环境的GDP.但是现在的学校.教育部还是一直在追求分数.即使是大学也不例外.中国的大学也可以说是已经没什么存在意义了.就象北大,北大出台的所谓校长推荐制.也是分数作前提.也可以看得出这次被推荐上去的学生都是在学校第一第二名的.所以说.中国教育改革一直是一项毫无意义的改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06
作为学生 改革意义重大 作为评论者 其实没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