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枯石的轶事杂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6:2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8:39

徐枯石先生年少时,家境比较富裕,未到北平求学时就已经在家中读私塾,由于酷爱丹青绘画,他们家卖了部分地供其在北平北华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北华美专毕业后,他有一个很好的前程,留校任教,日本侵华彻底粉碎了他的艺术梦,北华美专从校长张恨水,到教师齐白石、李苦禅等都积极站在抗日的队伍里,张仃(同学)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延安,戴林(同学)在晋察冀边区参加抗日战争。年轻的徐枯石也深受感染,暂时放弃画笔回到家乡,积极涌入到抗日的洪流中。他在家乡创办了“六合酒店”,除为抗日部队筹集资金外,还掩护抗日人员,泰安市已故老领导曹礼琴就得到过枯石先生的帮助。由于枯石先生的性格及其它方面的原因,它最终未能在*上辉煌,倒是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尽管生前任泰安市政协、泰安市老年活动中心文联美术家协会特邀顾问,泰山书画院艺术顾问等职,但他跟黄秋园先生一样却连地方美协会员也不是,究竟是何种原因呢?
徐枯石先生不是美协会员的原因有三:其一,*问题(被错划为右派)及现实生活等原因阻断了他步入美协的路。其二,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艺术界的老同行已不少是美协的领导,倔强的个性使他不愿意入这个门槛,只求潜心研究绘画艺术。其三,崇尚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也让他放弃了加入美协的想法。 徐枯石先生生前是一个不愿意抛头露面的人,生活极其低调。但他却满腔爱国,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他都积极参加,平时不热衷于宣传自己的作品,因此一生中除了受邀请外,自发的参展活动较少,下列是不完全统计的徐枯石先生受邀参加画展并获奖的一些情况:
1982年,为丰富新泰县文化艺术生活,县委、县*邀其参加县文化局组织的画展,枯石先生选七十年代的部分作品参展,轰动了全县。同时得到新泰县*嘉奖,授予全县文化艺术先进工作者。
19年2月,受泰山区宣传部、文化局邀请,参加泰山区组织的“富民兴泰”书画展并获奖。
19年10月,受泰山区委、区*的邀请,其国画作品在“泰山区纪念建国四十周年”岱下书画展中被选中。
1992年8月受邀,国画作品参加黄河流域九省区老干部书画展览。
1992年9月,受泰安市政协邀请,其国画作品《松鹰图》参加第六届泰山国际登山节书画展。
1990年3月,泰山书画院聘请徐枯石为泰山书画院艺术顾问。
1992年3月,泰安*老干部局、泰安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聘请徐枯石同志担任泰安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
徐枯石先生是一个很率真、慷慨的人,生前有向其求画者,只要是真心喜欢、爱惜他的作品,不论求画人的社会地位高低,他都会有求必应,到枯石先生去世时,仍有不少枯石先生给他人题名完成的杰作未能奉送出去。估计当时求画者工作或业务繁忙未登门去取,年高的枯石先生也无法登门奉送,他去世后,夫人张爱云女士又不知求画者的具体身世。对于求画者,这或许是一个遗憾。
徐枯石先生落实*后生活较好,他属于离休人员,同时又有许多亲朋故旧给予照应。因此,其作品极少出售,以赠送为主。那时几乎没有字画市场,枯石先生去世后,字画市场开始繁荣,前些年,他作品的润格与实际价值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大家对他认知有限;他的夫人张女士在世时,主要是为了向人们宣传枯石先生的作品,因此,从不与求画者过于计较润格。随着字画市场的发展,枯石先生作品的润格也大幅攀升,2007年10月秋季舍得拍卖(北京)有限公司拍卖会上,枯石先生的每幅作品都拍出了不菲的价格。相信,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和繁荣,徐枯石先生佳品的不断涌现,一定会给喜欢他作品的人们带来惊喜和震撼!
不少人在枯石先生生前有过提议,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对其作品进行所谓的“包装”和“炒作”,甚至有人愿意出资、找人走门路,但这些都被枯石先生婉言拒绝了,他曾诚恳的说过:“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不靠炒作的,梵高生前有人炒作吗?现在世界上没有不知道梵高的!你的作品只有具有传统的艺术功底并有所创新,才具有生命力,我有许多同学、朋友是省、部级领导,也有众多恩师、同学,如果我自己想做,还需要麻烦别人吗?!”当有人开玩笑似地问及枯石先生在部分作品中提起齐白石、李苦禅等大师名家是否有炒作之意,枯石先生非常生气地说:“我毕业于北华美专是事实,齐老,苦禅大师等人是我的恩师也是实情,毕业后留校任教更是有据可查,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我心里很怀念,特别是到了我八十多岁的年龄,心中有感而题之,绝无它意。”他在一幅作品中这样写道:“不与群芳苦争春”,正是自己艺术生活的写照。这与那些绘画水平一般全靠炒作生存,还有那些为了经济利益抛弃恩师,挖空心思攀附名家名师的“势力派”艺术人员形成了了强烈的反差。中国美协副*王明明曾对此类现象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对当下中国画创作的不良风气,也深感忧虑,这一点他在任何场合从不避讳。
徐枯石先生是一个心直口快非常耿直的人(国画家戴林的评语),生前与其进行绘画交流的美术爱好者,如果谁对他提出了好的建议,不论其年龄大小,绘画艺术水平高低,他都会非常高兴得握着他的双手,连声说:“谢谢!”;同样,如果别人有问题,他会不顾及场合直言阐述。因而,有些爱面子的人,私下对他也有意见,认为枯石先生过于直爽。夫人就此事曾劝过他,让他说话委婉一些,给别人留一些“面子”,日后大家都好看些,但枯石先生却说:“艺术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不得虚假,如果我一味的抬举别人,我是得到了他们的笑脸,也可能得到了他们暂时的尊重,但我却贻误了他绘画艺术的进步,将来他还是会骂我的。”多少年以后,当人们重新认识这个问题时,感觉到枯石先生说得还是很正确的。有位枯石先生生前指导过的中年画家,绘画水平进步很快,在国内享有较高盛誉,他在众多学术交流会上讲述自己的艺术历程及作画心得时,十分赞同枯石先生的观点。
了解徐枯石先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好学的人、不断进取的人、敢于“变法”的人。这一点,他的老同学国画家戴林深有体会,并在公开场合下发表过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对他非常客观的评价。他的好学表现在从五七年被错划成“右派”回到农村时就开始订报阅览,了解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书画类报刊、杂志他更是必订必读,戴林还保留下徐枯石那时用过的东西,里面圈圈点点的注释依旧可以看出他的好学和勤奋。生活中还有一例,那就是他认识山东著名书法家吴延文后,两人在建立深厚友谊的同时,书法艺术进步也很大,吴延文先生深感钦佩,认为枯石先生谦虚好学。他的不断进取主要表现在绘画艺术的研究上,枯石先生虽师承齐白石、徐悲鸿、王梦白、陈半丁、李苦禅、王雪涛、王青芳、张牧野、张丕振等大师名家,但他终生都在追求进步,不论何人,只要有可取之处,他都会借鉴,他的“八十变法”足以能向世人说明他的不断进取。另外,从他晚年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艺术风格的巨大变化,正如《美术报》的副总编、浙江省美协副秘书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副*、浙江画院特聘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平先生所说:枯石先生晚年的作品犹如李苦禅先生般愈加返璞归真,雄健苍劲,笔墨挥洒中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他还是敢于“变法”的人,枯石先生从不因循守旧,尽管在绘画艺术上已有很高的造诣,但他终生牢记齐白石老人对他的谆谆教诲:“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笔下的花鸟草木虽继承了传统,但更多的是自己的创新,比如画雏鸡,王森然先生曾多次带枯石先生到齐老处,齐老也多次给枯石先生给予指导,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枯石先生所画的雏鸡却不是齐老笔下的雏鸡,枯石先生的雏鸡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生活,更富有“原生态”。另外,他变法之后的作品也充满了新意,比如,他的作品往往呈现“双面画”,有的正面画花草,反面画禽鸟;有的正面画禽鸟,反面画花草,令读者感到新颖、惊奇、钦佩、赞叹!
读徐枯石先生作品的几点体会:
(1) 枯石先生的作品与齐白石先生作品的题跋有众多相似之处。
(2) 枯石先生的作品中大多有自己创作的诗文相配,图文并茂,令人赏心悦目,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3) 枯石先生的作品有自己生活的写照,比如:双色梅中,两株老梅虽接近枯萎,但其生命力依旧十分旺盛,分枝中朵朵红梅、白梅正在盛开,其中寓意自己虽年龄已老,但依然焕发出青春魅力,正如他在一幅画中所写:“孰云秋光,不如春光;鸟语啾啾,菊花芬芳;初此盛世,勿负时光;挥笔作画,老当益壮。”
(4) 枯石先生的作品中映射出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画“八哥”,寓意人们说实话、说真话,不说谎话,对于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诚实的人通过作品自然的流露出来;他画“老鹰”,寓意不畏狂风暴雨,勇于拼搏,登高远眺,心怀天下;他画“藤萝雏鸡”寓意人们在暖暖的社会春风中,应当和谐相处,才能呈现出一片美丽的景象;他画“丹顶鹤”配以“青松”,寓意老年人置身于太平盛世,尽情的享受人间幸福,惬意融融,安度晚年;他画“梅花喜鹊”,寓意人间喜事的不断降临,让忧愁的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让喜悦的人锦上添花;他画“双色梅”,寓意品学兼优、艺品与人品并重。
(5) 枯石先生的作品中,透露出对所有恩师的尊重和怀念,从它部分作品的题跋中,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这一点,他一生中对不尊重老师的人极其痛恨,这一点是了解枯石先生的人所熟知的,他始终把自己的艺术进步归功于所有恩师的培养,即使是自己的独创也不例外。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