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16:30
共3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2-04 17:30
1、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上不断看着的。 那张画,鲁迅先生未生病时,和许多画一道拿给大家看过的,小得和纸烟包里抽出来的那画片差不多。那上边画着一个穿大长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在她旁边的地面上还有小小的红玫瑰的花朵。
赏析:
“小小的红玫瑰的花朵”:象征着的火焰,后面又解释说是是苏联的画家做的木刻,更证明了这一点。表明了,鲁迅先生时时刻刻记得的重任,即使在他生病的时候也没忘记过。
2、《回忆鲁迅先生》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1 07:42
发布时间: 2018-01-04 10:46:44
全屏浏览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鲁迅为《生死场》所作序言中说: “ 这自然不过是略图,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然而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 事实上,这句话亦能用来归结萧红的创作特色,她有着一般女作家少有的冷峻与力度,但又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敏锐,文字极具个性化色彩。
萧红一生坎坷,幼年丧母,父亲和继母对她很冷淡,但在祖父庇护下受到良好文学启蒙。祖父去世后,她反抗包办婚姻逃离家庭。此后她的生活一直处在动荡之中,感情上也迭遭不幸,但在她仍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 1934 年,她和萧军来到上海,见到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给予这对年轻人生活上的扶助,时常在家中接待他们,又指导他们的创作,热情推荐他们的作品。 1935 年月 12 月,《生死场》以 “ 奴隶丛书 ” 的名义在上海出版,引起轰动,萧红因此成为三十年代中国文坛知名女作家,从而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936 年月 10 月 19 日,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噩耗传来,当时已只身东渡日本的萧红悲痛不已,写下多篇作品寄托哀思。
可以说,鲁迅先生对萧红来说,既似亲长,又是导师,亦是知己。萧红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与仰慕,那种深厚的情感,深埋于《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恰因为她独特的视角,她不是将鲁迅当作一个 “ 思想家、*家、文学家 ” 来歌颂,而是从日常生活里看似琐碎不足道的细节里,层层叠绘出一个鲜活的鲁迅。加上她特有的细腻文字,使得《回忆鲁迅先生》成为众多纪念鲁迅的文字中最出色、最感人的作品之一。
这篇文章有着与《呼兰河传》相似风格,看似信笔而行,散漫芜杂,细品却非常有味。阅读的时候应仔细体会如何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思想情感,以及文字之下饱含的深厚感情。
萧红是把鲁迅当亲人和师长一样回忆着。萧红文章没有空洞的话,她甚至不发表意见。萧红很注重细节,只把她看到的和她感觉到的搬到纸上。读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知道鲁迅生气时脸是很严肃的,眼皮往下一放,向惹他生气的人看着,很吓人的。鲁迅跟许广平也是生过气的,据说鲁迅跟许广平生了气,就独自一人睡到凉台上去。没见过鲁迅在上海的故居,不知鲁迅上海故居的房子有没有凉台。鲁迅有《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诗一首: “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说,鲁迅对孩子很细心,吃鱼丸子,海婴吃上一口,说不新鲜,许广平不信,在座的人都不信,海婴再吃,仍是嚷,鲁迅把海婴碟里的拿过来尝尝,果然不新鲜,鲁迅说: “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1 07:43
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上不断看着的。
那张画,鲁迅先生未生病时,和许多画一道拿给大家看过的,小得和纸烟包里抽出来的那画片差不多。那上边画着一个穿大长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在她旁边的地面上还有小小的红玫瑰的花朵。
赏析:小小的红玫瑰的花朵”:象征着*的火焰,后面又解释说是是苏联的画家做的木刻,更证明了这一点。表明了,鲁迅先生时时刻刻记得*的重任,即使在他生病的时候也没忘记过!!!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1 07:44
赏析:小小的红玫瑰的花朵”:象征着*的火焰,后面又解释说是是苏联的画家做的木刻,更证明了这一点。表明了,鲁迅先生时时刻刻记得*的重任,即使在他生病的时候也没忘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