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29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10:42
基准是在零件上用以确定其它点、线、面位置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经过机械加工的基准称为精基准,未经过机械加工的基准称为粗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应从保证零件加工精度出发,同时考虑装夹方便、夹具结构简单。选择精基准一般应考虑如下原则:
1 .“基准重合”原则
为了较容易地获得加工表面对其设计基准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应选择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其定位基准。这一原则称为基准重合原则。如果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则会增大定位误差,其产生的原因及计算方法在下节讨论。
2 .“基准统一”原则
当工件以某一组精基准定位可以比较方便地加工其它表面时,应尽可能在多数工序中采用此组精基准定位,这就是“基准统一”原则。例如轴类零件大多数工序都以中心孔为定位基准;齿轮的齿坯和齿形加工多采用齿轮内孔及端面为定位基准。
采用“基准统一”原则可减少工装设计制造的费用,提高生产率,并可避免因基准转换所造成的误差。
3 .“自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余量尽可能小而均匀时,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这就是“自为基准”原则。例如磨削床身导轨面时,就以床身导轨面作为定位基准。如图 3-38 所示。此时床脚平面只是起一个支承平面的作用,它并非是定位基准面。此外,用浮动铰刀铰孔、用拉刀拉孔、用无心磨床磨外圆等,均为自为基准的实例。
4 .“互为基准”原则
为了获得均匀的加工余量或较高的位置精度,可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原则。例如加工精
密齿轮时,先以内孔定位加工齿形面,齿面淬硬后需进行磨齿。因齿面淬硬层较薄,所以要求磨
削余量小而均匀。此时可用齿面为定位基准磨内孔,再以内孔为定位基准磨齿面,从而保证齿面
的磨削余量均匀,且与齿面的相互位置精度又较易得到保证。
5 .精基准选择应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夹紧可靠、操作方便。
上述基准选择原则,常常不能全部满足,实际应用时往往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这就要求综合考虑,分清主次,着重解决主要矛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10:43
设计尺寸是零件使用要求的尺寸,也是零件完全加工完毕后必须保证的尺寸。工艺尺寸是不同工序时的加工尺寸,一般是为后序加工预留了加工余量的。有的工艺尺寸可以是零件图没有的(但不能影响零件的正常使用)、有的严于设计尺寸要求,主要是为了满足零件图规定的精度要求,不得不附加了加工基准。粗基准是指以毛面(锻件、铸件的毛坯面)作为定位面的定位基准。粗基准只能使用一次。一般以重要的面(平面,外圆柱面,内孔圆柱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重要面的位置合理(如:壁厚均匀、金属组织均匀完好等)。另外,还要注意零件(毛坯)的结构特点(刚性),有的圆柱面(套筒类,不论内、外圆)虽然非常重要(如装轴承),但是,如果壁薄的话,也不要用三爪对其定位夹紧。精基准一般选择与零件的设计基准(或装配基准)重合,以便更容易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这就是“同一基准”。不同种类的零件一般都有“成套路”的工艺基准,如:壳体、盖类零件,用一面两销,轴类用顶尖孔等。这就是“统一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