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讲的君子有九思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14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03:44

《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楚辞:九思: 《逢尤》, 《怨上》, 《疾世》, 《悯上》, 《遭厄 》,《悼乱》, 《伤时》, 《哀岁》, 《守志》。
《荀子·法行》: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孔子家语·三恕》: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孟子·告子上》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思,即用心思考、考虑。故译成“九个方面要用心思考”。
视思明:视,眼看;明,明白、透彻。故译成“眼看要用心看得透彻”。
听思聪:聪,听清楚。故译成“耳听要用心听得清楚”。
色思温:色,脸色,面容之静谓之色;温,温和。故译成“脸色要用心做到温和”。
貌思恭:貌,容貌,面容之动谓之貌,似可引申为仪态;恭,恭敬,庄重而谨慎。故译成“仪态要用心做到恭敬”。
言思忠:忠,诚恳,尽心尽力。故译成“说话要用心做到诚恳”。
事思敬:事,做事;敬,严肃、谨慎、不怠慢、一丝不苟。故译成“干事要用心做到一丝不苟”。
疑思问:问,向别人请教。故译成“遇到疑难问题要用心向别人请教”。
忿思难:忿,气愤、怨恨;难,灾难。故译成“气愤、怨恨时要用心考虑可能的后患”。
见得思义:得,有利可得;义,合宜,道义。故译成“看到有利可得要用心想想是否合适,是否合乎道义”。
孔子所谈的“君子有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到了,他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这里包括个人道德修养的各种规范,如温、良、恭、俭、让、忠、孝、仁、义、礼、智等等,所有这些,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学说的组成部分。
九思先说视听,后接色貌,再接言与事;后三思实际皆由事而起。综合分析,有三点可议:其一,九思是指人与外界发生关系时需要考虑的九个方面,与孔子教导颜渊“克己复礼”(颜渊篇)的四个方面视、听、言、动总体吻合,只不过更细致罢了;其二,九思十分具体,人人皆可适用,惟君子可以做到,小人难以做到而已;其三,九思之核心是“思”,强调用心,动脑子,不可仅凭本能、感觉去应付人与事,即不可冲动、随意、马虎、草率,否则极易出现偏差,甚至铸成大错。
在孔子关于学习、修养的话语中,“思”不仅是重要的方法和步骤,而且本身就是核心内容。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篇)学主要是通过眼、耳、口、鼻、身去感知和实践客观事物,包括阅读前人成文的记录、总结、论说;思主要是通过“心”去领悟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辨析前人结论的对与错,同时生发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学与思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学而不思,对复杂的世界和纷纭的说辞只能感到一片茫然,甚至被虚假、错误的东西所欺骗和蒙蔽;思而不学,心中空洞无物,无所依凭,最后只会是悬疑不决,甚至被偏执、虚妄的东西引入危险的歧途。
清代学者刘宝楠解释九思章说:“君子严于所思,而约之有此九端,盖凡言行,莫能外矣。”其发挥已到无时不思、无处不思、无事不思的地步,显然有些过头儿。无需深入思考的正常的本能、健康的*等等,确实存在,亦不能否定。孔子关于视、听、言、动不违礼或九思的概括,已经相当全面,作为总体性的倡导已然足矣。至于高标准、严要求的个人,细抠到点点滴滴,固然令人景仰,却不宜普遍提倡,因为连君子恐怕也做不到。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是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汉书·楚元王传赞》说:“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甚至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
宋神宗熙宁四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元丰六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等。朱元璋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越南学者张汉超在文章中说:“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不忍人之心”也叫“恻隐之心”。此外还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也叫“四端”或“四德”﹚,就是孟子论述人性本善的根据。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差别很微小,仅仅在于人有这些“心”。如果没有这些“心”,就不能算作是人。在他看来,如果为人而不善,那不是本性的问题,而是由于舍弃了本性,没有很好地保持住它,绝不能说他本来就没有这些“善”的本性。因此,人如果有了不善的思想和行为,就应闭门思过,检查自己是否放弃了那些天赋的“心”,努力把这些“心”找回来,以恢复人的本性。这就是孟子所说的“求其放心”,后世称为“复性”。如果反省自己,一切都合乎天赋的道德观念,那就是最大的快乐,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这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孟子认为取得政权要有爱民之心,还要有合法的手段。而且政权还要有取决于*,若上位者的德行和为政不为百姓所接受,那上位者就要丧失继续执政的资格了。孟子并引用尚书太誓篇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告诫人君重视民心。
正因此原因,《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如《尽心篇》,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十字。又《尽心篇》,删“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七句。又《离娄篇》,删“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六句。
孟子主张君主行仁政,承接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人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君主只要将自己的仁德推广,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爱护自己的家人,到爱护国民,就是仁政。
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是行“王道”,要使人民富足,百姓安乐,即“保民而王”,人民自然拥戴君主,国家自然富强安定。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尽心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尽信书,不如无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03:45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03:45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7 03:46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用心思考的事:
看要看得明确,不可以有丝毫模糊。
听要听得清楚,不能够含混。
脸色要温和,不可以显得严厉难看。
容貌要谦虚恭敬有礼,不可以骄傲、轻忽他人。
言语要忠厚诚恳,没有虚假。
做事要认真负责,不可以懈怠懒惰。
有疑惑要想办法求教,不可以得过且过,混过日子。
生气的时候要想到后果灾难,不可以意气用事。
遇见可以取得的利益时,要想想是不是合乎义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