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13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29
马姓系承赵奢 望出陕西扶风
马,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出人头地的著名姓氏,尤其是中华民族中回族的大姓。
关于马姓的姓源,《姓纂》上是样记载的:“赢姓,伯益之后,赵王子赵奢,封马服君,子孙氏焉。子孙氏焉。赵奢兴,赵灭,徙咸阳,望出扶风。”
由此看来,马氏固然是颛顼之后的赢姓后裔,而使他们得以“马”为姓的,则是2000多年以前战国时代赵国的王子赵奢,所以,如果以赵奢为后世马氏的始祖,也是理所当然的。
据说,赵奢的子孙,最初是以“马服”两个字为姓氏的,后来才逐渐改为单姓马。这一支马氏,主要在古时的扶风一带繁衍,扶风就在现在的陕西省境内,所以后世姓马的人,最早应该也是发源于陕西。
以始姐赵奢的辉煌事迹为开始,在秦汉天下一统以后,马氏很快地在历史上出人头地,成为一个著名的姓氏,而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伏波将军马援,就是光大马氏门楣的最主要人物。据《后汉书》的记载,他在年高62岁的时候,有五溪蛮反叛,他就自请率兵前往讨伐,但是皇帝以他年事已高而不准。于是,他就披甲上马,据鞍顾盼,以示可用。他的这番老当益壮的豪气,终于感到了皇帝,在“矍铄哉!是翁也!”的赞美声中,率师出征,最后死在军中,终于以“马革裹尸”而还。
马援的另一项不朽贡献,是把马姓带到了南方,使南方很早就有了马姓人家。马援的这番功绩,是建立在他征平交趾,立铜柱表功的威武不可一世的时期,历来的古籍,对于这一段辉煌的史迹都有十分详尽的记载。
如此看来,南方的马氏,是早在2000年以前,就由马援带过去的,这些人虽然很少可能本来不姓马,但是在寿冷县定居以后却统统改姓为马,成为了马氏南方的开基始祖。
一、来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其始祖为赵奢。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生子大业。大业之子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 ,帝舜赐他姓嬴。伯益之子大廉,传至季胜有个曾孙叫造父,世周穆王的驾车大夫,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被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称为赵氏。后建立赵国。战国时赵王有子叫赵奢,以善于用兵著称。因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死后便葬于封邑,其子孙最初以"马服"两字为其姓氏,后省去"服"字,遂有马氏。世居邯郸。史称马姓正宗。 2、出自他姓改马姓。如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 3、出自他族改姓。西域人马庆祥,人居临洮狄道(今甘肃省境内),遂以马为氏。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遂改姓马氏,取名祖常。马祖常之后亦为马氏。金元以后,为回族大姓。
二、迁徙分布
赵奢之子牧,亦为赵将,居住在邯郸。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将牧之子迁徙至陕西咸阳。马兴后人马何罗徙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从此,扶风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氏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唐朝末年,王潮、王审之入闽,有河南马氏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许州人马殷,少为木工,应募从军,随秦宗权部将孙儒入扬州,转从别将刘建峰攻取潭州。6年,刘建峰北部下所杀,马殷被推为主,被唐任为潭州刺史,后进武安军节度使,于907年被后梁封为楚王,建立楚国,历时45年。宋代以后,闽、粤地区马姓逐渐增多;至明代,马姓族人遍布福建;至清代,有的移居,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
三、郡望堂号
【堂号】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到了唐朝,马援的后裔马总做安南都护,在原汉立铜柱的地方又立了两根铜柱,铸上了唐朝的威、德,说明自己是伏波将军的后裔。到了五代时马希范也立了铜柱。 "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为世之通儒。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弟子都专心听讲,没有人顾盼女乐。 马姓堂号还有"扶风"。
【郡望】 扶风郡: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光平东北)。 四、家乘谱牒 河北:丰润马氏家谱不分卷、安次得胜口马氏家谱不分卷、东安马氏家谱稿不分卷、马谱一幅、马氏族谱不分卷 江苏:京江马氏宗谱二卷图一卷、马氏宗谱七卷首一卷、锡山马氏宗谱不分卷、常州马氏宗谱六卷首一卷、利城马氏宗谱六卷 浙江:光溪马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会稽马氏宗谱五卷、山阴朱咸马氏宗谱四卷、吴宁安恬马氏宗谱二十三卷 马氏家乘不分卷、马氏族谱不分卷、马氏宗祠族谱不分卷、马氏宗谱不分卷、三官马氏宗谱十四卷首一卷、繁阳马氏宗谱十九卷、远阳马氏家谱不分卷
五、历史名人
马端临:(1254-1323),字贵舆。饶州乐平(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县)人。宋末宰相马廷鸾之子,宋、元之际著名的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大学集注》、《多识录》等。 关于马端临的生平,《宋史》、《元史》无传,仅见《新元史》、《元史类编》,语亦不详。他曾从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曹泾习朱子之学。其父廷鸾自登进士第后,在馆阁供职,曾任秘书少监,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罗和整理有丰富的学识,故端临家学亦有所承。咸淳九年(1273),端临中进士。其父在任右丞相枢密使期间,因与权*贾似道不合,辞官,端临即随父归隐。宋亡乃绝意仕进,深居简出,在父亲的指导下,从事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虽曾被元统治者强起任慈湖、柯山二书院山长,教授台州,也只不过三个月左右就告老辞归,从此著书以终。 《文献通考》是马端临以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记载上古到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沿革的文化通史。他从咸淳九年(1273)开始准备,至元二十七年(1290)开始纂写,直至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始告竣。全书包括二十四门,三百四十八卷。其中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舆地、四裔,凡十九门。因唐代杜佑编纂的《通典》,迄于天宝。天宝以前的内容,端临就《通典》已有的材料加以补充;天宝以后至宋嘉定之末,则另行续写。其余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等五门,为《通典》所无,全部是端临搜集新材料写成的。端临编纂《文献通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通典》的不足。他认为“杜书纲领宏大,考订该洽,固无以议为”。但“时有今古,述有详略,则夫节目之间,未为明备,而去取之际,颇欠精审,不无遗憾”。因此,他以严肃的态度另行撰写。“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以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语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如果“载之史传之纪录而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辩而未当者”,他就“研精覃思”,“窃以己意而附其后”,这样,他就完成了一部既有翔实丰富的史料又有深思独到的观点的史学名著。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详于*而略于文物典章制度,端临的《文献通考》可与《通鉴》相配合;使我们对上下数千年的*情况和社会制度有个全面的认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条分缕析,使稽古可以案类而考。又其所载宋制特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案语亦多能贯串古今,折衷至当,虽稍逊《通典》之简严,而详赡实为过之。”近代学者治史,大多取材于此书。 《文献通考》是一部煌煌巨制,部门广,内容多,竟成于马端临一人之手,其学问之广,功夫之深,令人赞叹。 《通考》以后,出现了不少续作,有明王圻的《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四卷;清朱奇龄《续文献通考补》十册四十八卷;清乾隆时敕撰《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二卷;近人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等,可见《文献通考》影响之大。(来源:江西热线)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马寅初出生在浙江省绍兴一个开酒作坊的家庭。20岁的时候他到美国留学,潜心攻读经济学,是我国第一个到国外学习经济,并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回国以后,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大学、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担任教授,还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和教务长。 在旧中国,马寅初不仅是享有盛誉的经济学家,而且是一位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民族危机的紧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写文章,作演讲,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和通货膨胀,反对出卖民族利益和*统治。因为这些爱国行为,马寅初受到*反动派的*,被囚禁于集中营达数年之久。但他没有屈服,始终坚持爱国爱民的斗争。 马寅初是中国*党的老朋友,正如他自己说过的,自1939年开始“无时无刻不与*党在一起”。建国后,他以一个学者的专长,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言献策。 50年代中期,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激增。就在大多数人还没有注意到人口问题时,马寅初先生就首先在1957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关于节制人口问题的提案,这就是所谓的“新人口论”。 马寅初先生主张我们有计划经济,也应该有计划生育,并且提出三点非常具体的建议,建议确定我国的人口*,宣传节制生育和晚婚的好处,控制人口增长。“新人口论”的基本观点就是要通过控制人口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经过30多年的社会实践,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观点被证明是正确的,许多主张是可行的,直到今天,它对于我们研究人口理论、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四个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马寅初先生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60多年,桃李满天下。后,他热心于教育事业,一再强调办教育要“学习新思想,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全体师生只有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才能团结无间,精诚互助,培养出切合实际要求的专门技术人才。”他维护中国*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对那种不要党领导的错误思潮曾据理批驳。当他再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时,他笑着说:“具有光荣传统的北京大学,今后要在中国*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四化做出新贡献。” 马 钰:宋代进士。传说,大定年间他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与妻孙氏同时出家,孙先仙去。钰后游莱阳,入仙宫羽化,赐号丹阳顺化真人。 马 援:东汉名将,建武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将军。年六十余仍征战沙场。尝谓宾客曰:"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 马师皇:黄帝时代著名兽医,善医马,又喜医龙,据说"乘龙仙去"。他被后世尊为兽医始祖。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大都清丽高雅,意境高远。 马 均:魏时机械制造家,因改革绫机,提高功效四五倍而闻名;后又创造翻车(即龙骨水车)、指南车等。翻车、指南车所使用的机械原理比国外早1780年。 马 远:南宋时著名画家,擅画山水。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之称。与夏圭、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 马超:三国大将,名将马援之后。作战勇猛,有神威将军美名。拜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乡侯。追谥为五虎上将之一。 马远;画家 马钧;发明家 马占山:*人士 马本斋:*人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29
马端临:(1254-1323),字贵舆。饶州乐平(今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县)人。宋末宰相马廷鸾之子,宋、元之际著名的史学家。著有《文献通考》、《大学集注》、《多识录》等。 关于马端临的生平,《宋史》、《元史》无传,仅见《新元史》、《元史类编》,语亦不详。他曾从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曹泾习朱子之学。其父廷鸾自登进士第后,在馆阁供职,曾任秘书少监,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收罗和整理有丰富的学识,故端临家学亦有所承。咸淳九年(1273),端临中进士。其父在任右丞相枢密使期间,因与权*贾似道不合,辞官,端临即随父归隐。宋亡乃绝意仕进,深居简出,在父亲的指导下,从事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虽曾被元统治者强起任慈湖、柯山二书院山长,教授台州,也只不过三个月左右就告老辞归,从此著书以终。 《文献通考》是马端临以毕生精力完成的一部记载上古到宋宁宗时的典章制度沿革的文化通史。他从咸淳九年(1273)开始准备,至元二十七年(1290)开始纂写,直至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始告竣。全书包括二十四门,三百四十八卷。其中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籴、土贡、国用、选举、学校、职官、郊社、宗庙、王礼、乐、兵、刑、舆地、四裔,凡十九门。因唐代杜佑编纂的《通典》,迄于天宝。天宝以前的内容,端临就《通典》已有的材料加以补充;天宝以后至宋嘉定之末,则另行续写。其余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等五门,为《通典》所无,全部是端临搜集新材料写成的。端临编纂《文献通考》的目的,是为了弥补《通典》的不足。他认为“杜书纲领宏大,考订该洽,固无以议为”。但“时有今古,述有详略,则夫节目之间,未为明备,而去取之际,颇欠精审,不无遗憾”。因此,他以严肃的态度另行撰写。“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以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语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如果“载之史传之纪录而可疑,稽诸先儒之论辩而未当者”,他就“研精覃思”,“窃以己意而附其后”,这样,他就完成了一部既有翔实丰富的史料又有深思独到的观点的史学名著。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详于*而略于文物典章制度,端临的《文献通考》可与《通鉴》相配合;使我们对上下数千年的*情况和社会制度有个全面的认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其:“条分缕析,使稽古可以案类而考。又其所载宋制特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案语亦多能贯串古今,折衷至当,虽稍逊《通典》之简严,而详赡实为过之。”近代学者治史,大多取材于此书。 《文献通考》是一部煌煌巨制,部门广,内容多,竟成于马端临一人之手,其学问之广,功夫之深,令人赞叹。 《通考》以后,出现了不少续作,有明王圻的《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四卷;清朱奇龄《续文献通考补》十册四十八卷;清乾隆时敕撰《续文献通考》二百五十二卷;近人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等,可见《文献通考》影响之大。(来源:江西热线) 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马寅初出生在浙江省绍兴一个开酒作坊的家庭。20岁的时候他到美国留学,潜心攻读经济学,是我国第一个到国外学习经济,并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回国以后,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大学、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担任教授,还曾经担任过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和教务长。 在旧中国,马寅初不仅是享有盛誉的经济学家,而且是一位英勇不屈的民主战士。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民族危机的紧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写文章,作演讲,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和通货膨胀,反对出卖民族利益和*统治。因为这些爱国行为,马寅初受到*反动派的*,被囚禁于集中营达数年之久。但他没有屈服,始终坚持爱国爱民的斗争。 马寅初是中国*党的老朋友,正如他自己说过的,自1939年开始“无时无刻不与*党在一起”。建国后,他以一个学者的专长,以主人翁的态度进言献策。 50年代中期,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激增。就在大多数人还没有注意到人口问题时,马寅初先生就首先在1957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关于节制人口问题的提案,这就是所谓的“新人口论”。 马寅初先生主张我们有计划经济,也应该有计划生育,并且提出三点非常具体的建议,建议确定我国的人口*,宣传节制生育和晚婚的好处,控制人口增长。“新人口论”的基本观点就是要通过控制人口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经过30多年的社会实践,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观点被证明是正确的,许多主张是可行的,直到今天,它对于我们研究人口理论、推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促进四个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马寅初先生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60多年,桃李满天下。后,他热心于教育事业,一再强调办教育要“学习新思想,确立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全体师生只有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上,才能团结无间,精诚互助,培养出切合实际要求的专门技术人才。”他维护中国*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对那种不要党领导的错误思潮曾据理批驳。当他再任北京大学名誉校长时,他笑着说:“具有光荣传统的北京大学,今后要在中国*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四化做出新贡献。” 马 钰:宋代进士。传说,大定年间他遇重阳子王嘉,授以道术,与妻孙氏同时出家,孙先仙去。钰后游莱阳,入仙宫羽化,赐号丹阳顺化真人。 马 援:东汉名将,建武十七年(41年)任伏波将军。年六十余仍征战沙场。尝谓宾客曰:"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又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 马师皇:黄帝时代著名兽医,善医马,又喜医龙,据说"乘龙仙去"。他被后世尊为兽医始祖。 马致远:元代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被誉为"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大都清丽高雅,意境高远。 马 均:魏时机械制造家,因改革绫机,提高功效四五倍而闻名;后又创造翻车(即龙骨水车)、指南车等。翻车、指南车所使用的机械原理比国外早1780年。 马 远:南宋时著名画家,擅画山水。初师李唐,能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多作"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别具一格,有"马一角"之称。与夏圭、李唐、刘松年合称"南宋四家"。 马超:三国大将,名将马援之后。作战勇猛,有神威将军美名。拜骠骑将军,领凉州牧,封�乡侯。追谥为五虎上将之一。 马远;画家 马钧;发明家 马占山:*人士 马本斋:*人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0:30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马姓主要源自嬴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汉族马姓最初发祥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马姓子孙就已经有一些迁居到陕西省关中,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不断得以发展,并且有许多成为当朝*。家族逐渐得以兴旺,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成为马氏的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