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4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0 14:56
蜈蚣成体如何养殖及注意事项。
1、总述
(1)生境
穴居,性喜温静,怕光,怕风,怕水,怕冷。喜欢栖息在阴暗潮湿的石块间,墙角或草堆边。生长温度在25℃—38℃之间,超过44℃就会脱水死亡,低于10摄氏度就会休眠,低于---5摄氏度将会被冻死。
(2)喂食
性凶,食性广杂,喜食多种昆虫。一般每隔2~~3天喂食一次。活动期每天喂食一次,卵化期间不要喂食水。下午16:30----18:00喂食,第二天早上把剩余的残渣清理出去。
(3)繁殖
蜈蚣一般在3~6月份交配,5~7月份产卵,每次产卵40~50枚。卵化20天左右出壳,45天后才能离开母体生活。
(4)产前加强喂食
蜈蚣在孵化期间不进食、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产卵前,雌体有大量进食积蓄营养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种类,以促使雌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
2、饲养
傍晚5-6点之间喂食,每周喂食的次数依据蜈蚣所处时期(比如:活动期、、交配期和卵化期等)而定。喂食时同时换新鲜的水(污水易使蜈蚣生病),水必须天天换。早上必须将食物残渣及排泄物清理干净,否则蜈蚣容易生病。活的食物不要清理,死的食物清理掉。
3、生境
蜈蚣怕声光刺激,尤其是在卵化期。蜈蚣生活的环境要卫生干净,且蜈蚣生活的环境对温度和湿度有要求。蜈蚣栖息的土使用前要曝晒3天左右,目的是杀死其中的病菌。然后边洒水边用铲将土重新湿润,要拌匀,以便湿度均匀。这样的土才可以用来做蜈蚣的栖息土壤。平时除了换水喂食清理残渣,也要注意土壤的湿度。卵化期洒水只需湿润土壤表面,且要轻手轻脚,切勿惊扰蜈蚣。非卵化期要边洒水边用铲拌匀土壤,以便整个土壤的湿度均匀。
4、孵化期管理
蜈蚣抱卵育幼期间,对惊扰、震动、强光、强声等均有一定的反应。所以饲育室一定要选择安静、阴暗的场所。室内最好安装红光灯,并用布或竹帘遮挡窗户,以防强光照射。房内孵化缸应事先安置好,一旦产卵,轻易不要移动。不要随便移动遮护的玻璃片,也不要用手电筒照射。若孵化巢内湿度过小,会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所以孵化缸内应适时加水。加水时,应顺着缸壁慢慢倒入,使孵化巢周围内壁略有潮湿即可。当孵化结束后,因蜈蚣有争食物和大吃小的现象,应及时将雌体移出或将幼体分窝饲养。
5、要注意饲养密度
必须观察蜈蚣的体长、体大的变化而分群、分池饲养。同时要防止蜈蚣逃跑。
此外,还要保持饲料清洁卫生,特别是沾污了农药的食饵绝对不能投喂。经常观察,防止蜈蚣天敌进入养殖池内,及时剔除有病的蜈蚣。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0 14:56
养殖蜈蚣应注意蜈蚣本身所可能遭受到的病毒侵害.另一方面养殖人员应防止受到蜈蚣的螫伤中毒.
1.防止蜈蚣遭受病害:由于家禽.老鼠.石龙子等会噬食蜈蚣.特别是蚂蚁是蜈蚣的主要天敌.因此要经常观察蜈蚣场内外有无害虫等出现.防止这些天敌进池侵袭蜈蚣.防止蚂蚁进池.可用灭蟑蚁粉笔在池的周围多画上几圈.或取樟脑丸.植物油各一份和锯未五份混在一起拌匀.然后经常将这种药粉在饲养池的外墙撒一圈药线.特别是正在蜕皮或产卵.孵化期的蜈蚣抵抗力很弱.易被蚂蚁咬死.一旦有蚂蚁进池.应速将蜈蚣转移.用沸水烫死蚂蚁.
受绿僵菌感染的蜈蚣.部分关节的皮膜上会出现黑色小点.以后稍浸润扩大.导致蜈蚣食欲减退.行动呆滞.最后消瘦死亡.因此.发现患有此病的蜈蚣应迅速挑出另养.将病缸土壤(室内缸养)全部倒掉.曝晒消毒.换上新土再放健康的蜈蚣.并用少量氯霉素片研碎拌饵喂养患病的蜈蚣.以及改善通风的条件,或者.对室外池养的蜈蚣采取转移换池.喂药除病措施.并对原池土进行消毒.撒石灰粉杀菌的清理.铁丝虫为蜈蚣体内的寄生虫.大多因喂大青蝗虫所致.故应注意饲料种类的选择和搭配.同时.所用的饲料切勿沾染农药.以免蜈蚣被毒害或致病及妨碍蜈蚣的繁殖.由于蜈蚣有大吃小.强吃弱.互相残杀的恶癖.主要发生在缺水.缺食或雌蜈蚣在孵化期受惊扰的情况下.故除应注意饲养管理措施外.还应按个体的大小分池饲养.并对发现有蜕皮的个体马上隔开.
2.饲养人员防止被蜈蚣螫伤中毒:饲养人员在捕捉蜈蚣时应使用小铁铲或其它农具翻开上块或碎石.发现蜈蚣时迅速使用铁制.竹制的专用夹子挟抓蜈蚣.防止被其螫伤受毒.如在捕捉时不慎被螫伤.可根据情况先挤出毒汁.再用如下几种方法治疗:
(1)用盐肤木的汁液涂擦伤处,
(2)用黄草纸卷盐点燃后.从纸卷的另一端将烟灰吹于患处,
(3)用氨水或花露水涂抹伤处,
(4)用鸡蛋清或雄鸡唾液搽抹伤处,
(5)用蜗牛.蛞蝓.蚯蚓身上的粘液搽抹,
(6)用清凉油搽抹,
(7)用大蒜汁.桑汁拌白盐搽抹,
(8)用香烟丝捣烂拌茶油搽抹,
(9)用新鲜活蜈蚣捣烂拌茶油抹患处,
(10)用碱水或葱头切片涂在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