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秋天的赏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3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6 22:59

  秋天
  拼音 qiū tiān
  英文 英 autumn 美 fall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伫立于茫茫天地之间,感受着匆匆岁月无情,如果说春天带来的是生机,夏季带来的是躁动,冬季带来的是萧索,那么秋天带来的则是无奈了。喜欢一个人徜徉在落叶曼舞的小径,或者是铺满青苔的空巷,任思绪被秋风渐吹渐远,直到被若即若离的惆怅占个上峰,也只好随宋玉同叹一声“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了。
  秋天里秋风瑟瑟,落叶纷纷。每次读起古人的诗句,总是会被浓浓的悲秋情绪紧紧包裹,却又不欲挣脱,独自啜饮慢慢膨胀的忧郁与失落,
  也不知这到底是“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呢,还是“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反正悲秋之情古已有之,也不多我一个,且看看有多少敏感而又多情的诗人曾留下过怀秋舒怀的诗句吧。
  《诗经》中的“秋日凄凄、百卉具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都是对秋发出的唏嘘。范仲淹的“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所绘景色清微淡远之致,情与景交融,引人深伤。到后来王实甫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中将此词稍加引发,改为“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更是令人迷离惝恍、怅然若失。“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是柳永的叹息,凄凄柳下,再会无期,能带走的似乎只有满怀的秋风。周邦彦的“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写的是凄清旅途的寂寥无助。韦应物的《闻雁》:“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写的则是怀人思乡的落寞情怀。相比以上对秋的无奈,李白在感慨之余也尽显了豪放诗人的本色:“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总之秋天的景色大都凄凉,凄风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残荷,雁鸣长空……然而换了不同的心境,诗句也会大不相同。刘禹锡就在秋风中找到了寄托,从感时伤怀中解脱了出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杜牧也在《长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风清云淡,别有洞天:“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四季之一。
  秋季
  秋季的时候、自然景观最明显的变化在树木上面,城市社会开始清扫大量的落叶,山区则涌进不少观赏枫红的游客们。
  秋季是由夏季到冬季的过度季节。阴历为7至9月立秋到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这一段时间。
  气象工作者研究的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 ,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从我国秋始日期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是我国东部秋始来得最早的地方。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但势力不是很强,常在我国北方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华西常有绵绵秋雨出现。
  秋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华西秋雨、南方寒露风、霜冻及低温冷害。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描写秋天的诗歌名句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希望我能有古人的旷达,到了下一个秋天,可以多去感受喧嚣夏日后的清新宁静,漫漫寒冬前的短暂芳香,多去体会“秋风之性劲且刚”的豪迈,少去喟叹“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无奈。也会被秋而“感”,却不再为秋而“悲”了。
  月光如水水如天
  初秋的燥热将尽未尽的日子,我是极为思念那一轮属于中秋的明月的,只有那时候才能让人感觉到一阵真正的清凉与宁静。而明月很多时候都被我们忽略在了日常生活之外,只有快到这么一个特殊日子的时候,才让人想起关于明月的一些东西。
  夜是如此的寂静,寂静中又带了点儿热烈,使秋声的喧嚣在树梢达到了*。月的光茫迷离闪烁而无依无附,营造出一种氤氲的气息,不期然地便想起了秦观的那一首《踏莎行》里的词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函摄住了月光的那种朦胧与迷离的气息,在这样的时候许多模模糊糊的往事便在朦朦胧胧之中,走进了你的心间。
  其实有许多事是你不用去想它,它永远在那里的,好似多少年前的一轮明月,它总是在你的心里悬挂着。月的光茫遮遮掩掩,影影绰绰,宁静而悠远。进入月光便仿佛进入一种朦胧的梦境,而且你纵然知道它只是一个梦境,也让你就那样的想投入而不愿醒来。
  在我们闽南话里头,月亮有个很女性化的昵称叫“月娘”,一直很喜欢这样的称呼,好像没有太多的缘故,只是因为“月娘”装饰了我们儿时的多少梦境。那时候一到夏天或者初秋的晚上,我们一般都睡在屋顶上,看着宁静的夜空,伴着那样的月光或者星光,在大人们一个个迷人的故事中睡去,在睡中难免还会做上一个坐着月亮的小船去采摘星星的美梦。
  那时候老人们常常对小孩子说,不要用食指指着“月娘”,不然,晚上“月娘”会化作一把镰刀来割去你的耳朵的。于是,孩子们便只好把自己的食指紧紧地握在自己的拳头里,生怕一个不小心便会惹来被割去耳朵的祸端。好像也有那样的小伙伴,竟还是把食指指向了月亮,最后只被吓得一晚上都不敢睡觉,只怕一旦睡去,自己的耳朵就要被“月娘”偷偷的来割了去。秋季是由夏季到冬季的过度季节。阴历为7至9月立秋到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这一段时间。
  气象工作者研究的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 ,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编辑本段]秋季疾病的预防
  秋季是指立秋至立冬之间的一段时间,其中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重要节气。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初秋湿热较甚;白露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热夜凉;寒露后天气很快变冷,一些人不适应秋季气候的变化,导致疾病纷至沓来。为此,大家应根据秋季的气候特点来进行防病。
  ◎薄衣防感冒:薄衣法就是在夏末秋初之时,以减少加衣来逐渐锻炼抗寒能力的一种方法,当人们采用薄衣法之后,机体的毛孔就会处于关闭状态,其抗寒能力就大大增强了,这对于预防感冒是很有益的。当然薄衣法有其原则,以穿衣不出汗也不着凉为度。人们在秋季可多备几件衣服,按气温高低及时更换,避免活动后出汗。
  ◎精神需调摄:时至秋日,听到秋风瑟瑟,望着枝枯叶落,常会使人有凄凉之感,但秋季也是金风送爽,硕果累累之季。人们应以哲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季节交替,可静思收获的喜悦,培养乐观的情绪。秋季的精神调摄对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减少冬季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沐浴保肌肤: 初秋温热并重,更有“秋老虎“肆虐作恶,人们常常出汗过多,但秋季早晚凉爽,气温昼夜温差加大,常出现湿热并重的现象,这就容易使皮肤发生疖肿。为保持皮肤清洁就要勤洗澡,沐浴时可在浴盆内放一些花露水或祛痱水,使浴后皮肤清爽滑润,避免疖肿的发生;洗澡不要用碱性大的肥皂,秋季气候渐趋干燥,再使用碱性大的肥皂容易使皮肤干燥脱屑。尤其是老年人的皮脂腺萎缩,如再使用碱性肥皂就会导致皮肤自身保护能力降低容易受细菌的侵袭了。
  ◎按摩通大便 秋季气候干燥,易导致大便干结,按摩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通便方法,这种方法可在晚上睡觉前或清晨起床前进行。具体操作方法是:身体仰卧,先将两手掌心摩擦至热,然后两手叠放在右腹下部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腹部旋转,共按摩30圈,这个方向正好与粪便在大肠中的运行方向一致,有助于大便的运行。也可以在坐便时应用。
  ◎麦冬除秋燥 秋季气候干燥,常有“秋燥”之疾,人们常感到口渴、咽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中医有滋阴清热之法,可用麦冬30克,煎水代茶饮用。麦立甘寒,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好保健饮品。常饮本品,可解秋燥,也可润肤美容,其麦冬饮对老年人及心脏病、糖尿病患者也有保健作用。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