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随班就读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10:08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15:48

随班就读工作在近三四年,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现象,在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倒退,主要表现为: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不少残疾学生在随班就坐和随班就混;入学率和巩固率降低,不少学校拒绝接受残疾学生随班就读,使他们进不来,即使进来了,也不一定留得住,因为教学质量的低下,让学生和家长感到失望。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的呢?笔者认为,影响随班就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理念的落后
教育上的领导、教师和家长都存在教育观念落后的情况,下面列举几个典型的观念。
——普通 小孩还没教好,教什么残疾小孩。这个观念很普遍,也很有代表性。在他们的意识里,只有等正常儿童少年都教育好了,才会考虑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在他们的心目中,残疾小孩是和正常小孩是不同层次的人,是低人一等的。这多少有点身体歧视的味道,从中也反应了*意识的淡薄。残疾儿童的需要、受教育的权利、生存和发展的权利等等在这种观念里荡然无存。
——残疾小孩是“随”,正常小孩是“被随”。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处理好“随”与“被随”的关系。这个观念一旦建立,残疾小孩就被打入了另类。比如老师在一节课中,前三十分钟教“被随”的正常学生主体,利用最后几分钟照顾一下个别的“随”生。看起来无可厚非,实际上很反常,教正常小孩尚且用了三十分钟,残疾学生只几分钟就能学会了?
——残疾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业绩、考核脱钩。有的学校考虑残疾学生难教,没有教师愿意教,就采取了这样的措施。这样一来,教师完全可以把小孩完全放弃,因为教得好与坏,一点关系也没有,反正与自己的业绩无关,也不影响自己的考核。
——低期望和低标准。面对残疾学生,许多教师和家长会迁就学生,认为反正是残疾孩子,对他们不抱太大的期望,给他们的标准也就是认识几个字,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能做到不是文盲就行。确实,对一些残疾学生——特别是智力残疾学生,应制订低于正常学生的要求、目标,但这些要求和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得让他们经过努力才能达到。
二、教师特殊教育能力不高
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班都是随班就读班,因为每个班都有学习困难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教师都应学习一些特殊教育的方法,具备一些特殊教育的能力,特别是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授课老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而我们的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联系是脆弱的。普通学校整天忙于教学质量、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忙于各种检查、评比、验收,忙于各种竞赛、考试……特殊教育学校则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独善其身。这导致了信息无法畅通,资源无法共享,随班就读的老师得不到专业的指导而捉襟见肘。
要改变这种现状,途径只有两个:一是完善师范教育,让每一个师范生(不管是普师生还是特师生)在走上教育岗位前,都学习一些特殊教育的知识,掌握一些特殊教育的技能;二是加大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力度,让随班就读的教师到当地的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
三、班级规模太大
这是影响随班就读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美国,一至三年级,班额不超过18人,他们的解释是让每个学生引起教师的关注。上海也开展了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20人左右,随班就读工作也做得非常好。
随班就读工作不排除特殊教育学校,重度残疾的学生是在特校学习。在国际上,随班就读有个这样的规律:班额小的国家,他的特校也小,如丹麦、挪威;班额大的国家,他的特校也大,如德国、荷兰。这是因为班额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残疾学生的吸纳和教育质量的好坏。
确实,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我们的国情是每个班正常是50个学生左右,有的甚至超过了60人。班额太大,而教师的精力不够,这客观的矛盾使得随班就读教师无暇顾及残疾学生,只好让他们随班就坐或随班就混,从而使得随班就读的质量大打折扣。
四、支持保障体系不完善
目前,随班就读工作的随意性较强。当地领导重视了,这个地区的随班就读工作发展得就快;反之,随班就读工作就会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换言之,随班就读工作在机制上和制度上得不到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主要表现在:1、法律意识不够。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家长带残疾小孩去附近学校上学,学校不收,家长只好唉声叹气地带小孩回家。这个家长根本没有想到,我可以告这个学校;同样学校在理直气壮地拒绝这个残疾儿童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是在违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已十多年了,可许多教育工作者和残疾学生的家长还不了解这些法律,更谈不上依法办事和维权了。2、*倾斜得不够。在美国,普通学校把残疾学生当个“宝”,为什么?就是*倾斜的结果。美国残疾学生的教育经费是正常学生的多少倍,收一个残疾学生相当于受了几十个正常学生。学校当然抢着要了。有人会说,中国没有美国那么富。是的,我们不是“拿来主义”,但这种*倾斜的方法还是可以借鉴的。比如,教育经费的倾斜、福利待遇的倾斜、评比晋升的优先权等等,都可以有效地促进随班就读工作的持续快速的发展。3、没有设立资源教室。设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可以弥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的不足,满足残疾儿童特殊需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促使他们健康发展,正常地参与社会活动,能在普通班级与正常学生一起顺利学习,提高随班就读质量。可许多地方,至今是个空白。4、重发展,轻管理。有的地方,随班就读工作是有发展,可一调研,什么档案也没有。也就是说随班就读工作的管理很不到位。
国家教育部经过调研,于去年决定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100个县(区)展开研究,要从组织领导、人员、经费、业务培训、课题研究、特校中心作用的发挥等方面给予随班就读工作以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使随班就读工作摆脱随意性,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良性轨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实验的成功和推广,必将对我国的随班就读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鉴于此,要大力发展随班就读工作,提高随班就读的质量,必须做到: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要新的教育观念很多,这里仅强调三点:1、应当给每个学生均等的教育机会,推进教育的民主进程。2、提倡教学差异化,体现多元文化的价值。不要把残疾学生当作包袱,应当把他们当成教育资源,让学生承认、尊重、理解差异,在差异中沟通、合作,提高自身的素质。3、扬优补缺,开发潜能,培养人才。就是说,要把残疾学生当作人才,要从人才的高度来培养他们。二、缩小班额,开展小班化教学。在这点上,要防止穿新鞋走老路,班额小了,要开展差异教学或分类教学,让残疾学生真正学到知识。三、配备资源教室和巡回辅导教师。资源教室的配备要因地制宜,不要求高求大求全,关键是适应随班就读学生的需要。巡回辅导教师是特殊教育学校发挥其骨干作用的重要形式,对随班就读教师业务的指导、残疾学生的辅导、家长的指导都有积极的作用。四、建立随班就读工作的支持保障体系。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要根据各自的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随班就读工作的支持保障体系,以确保这项工作在制度化的前提下迅速发展。
随班就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的工作。我们各级*要积极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使随班就读工作纳入正常的发展轨道;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包括特教和普教的)要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大力提高随班就读质量,让残疾儿童少年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为他们夯实发展的基石,为他们铺垫成功的道路。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