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善莫大焉造句

2022-05-03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善莫大焉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所以大家才会以既往不咎的心胸原谅你过去种种不是。

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扔个烟头竟然要被警车拦停,司机当场被吓傻,回去把烟头捡了起来,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但证据确凿,交警还是把司机带回了交警局接受调查。

4、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怙恶不悛,终遭天谴!

5、有网友表示,有过则改,善莫大焉

6、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7、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8、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切不可一错再错,小错变大错,否则是害人害己,遭人唾弃!

9、人恒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你要答应我,以后可不许动不动就害人了!这样,你就不会每天做噩梦睡不着觉了。

10、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你如果真能改过自新,总有一天会重新被社会接受。

11、而且,而且,爹不是也说了嘛,人孰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友好和谦,道德为先;养性修身,践行文明;环保低碳,善莫大焉

13、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网民炮轰国防部之后。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15、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并取得贞观之治的佳绩,与他善纳诤言不无关系。

16、俺随身携带用之不尽自产自销,众人适用返老还童延年益寿祛除疾病的灵丹!世界心脏日赠小伙伴:好心情源源不断,批量生产不断制造,利人利己善莫大焉

17、我以后绝对痛改前非,您老人家就放了我吧!何大败家子满意的点点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8、然而也有部分网友认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9、勤俭节约、惜物爱物,应培养成习惯,成为素质教养的一部分,于人善莫大焉

20、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雷大侠何苦执迷不悟。

21、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培养国家栋梁,是民族的希望,更是治病救人、是惩前毖后、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22、只有一句话,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23、如果说前一个故事讲的是善良的圣洁,那后一个故事中猎人的良心发现也不失为一种“善莫大焉”。

24、追薪行动由此而明效大验,这真叫“善莫大焉”!追薪该不该是各级政府分内的事,这本来不应该有疑问。

25、其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倘若南阳公安能够从这一事件中汲取教训,闻过则改,真正地以此为戒,那也不失为是一种善政。

26、好好好,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我送你百两银子作路费,切记学坏容易,学好难。

27、人非大刀,塾能不挂?挂而不爆,善莫大焉

28、郝长老有道之士,怎么也一时糊涂起来?我闻圣人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