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解释: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缝隙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解释: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缝隙中。诗词名称:《竹石》。本名:郑燮。别称:郑板桥,世称板桥先生。字号: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所处时代:清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江苏兴化。出生时间:1693年11月22日。去世时间:1766年1月22日。主要作品:《念奴娇方景两先生庙》《念奴娇高座寺》《山中雪后》《念奴娇台城》《念奴娇孝陵》等。主要成就:“扬州八怪”代表人物,诗书画世称“三绝”。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详细介绍:
一、《竹石》的全文 点此查看《竹石》的详细内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二、郑燮其他诗词
《题竹石》、《赠袁枚》、《山中雪后》、《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咏雪》。三、译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紧紧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来是由于根深深的扎在了岩石缝隙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历经无数的磨难和打击身骨仍然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四、赏析
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五、背景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作者晚年作《竹石图》,就是本人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在为官期间,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但在荒年为百姓请求赈济,却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诗人刚正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解绶挂印,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
六、注解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相同朝代的诗歌
《道中作·行路艰辛叹未曾》、《秋堂对弈歌为范处士西坪作》、《赠顾行人抱桐先生》、《赤金峡道中作》、《出守临安·惜别翻愁聚》、《题马和之十八应真卷后》、《登钟山放歌》、《出守临安·丽藻争春发》、《出守临安·少住终何益》、《天庆宫观刘銮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