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烟盒上也有表明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识,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吸烟?可能很多时候他们都只知道是有害,不知道具体有哪些危害。下面三九小编来大家,吸烟到底有哪些危害?以及我们该如何戒烟呢?
书上说不良的习惯只要一周就可养成,当今社会的人们有太多不良的习惯,这些坏习惯也在危及的人们的健康,熬夜、抽烟、酗酒都是不良的习惯,但是人们一旦上了瘾就很难戒得掉,没有信念是绝对无法改正的,所以也有很多人都选择,随波逐流越陷越深,就说这吸烟,危及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身边的人。
什么是烟?烟其实就是指,香烟是烟草制品的一种。不仅有尼古丁还有钋210[1] ,制法是把烟草烤干后切丝,然后以纸卷成长约120mm,直径约10mm的圆桶形条状。吸食时把其中一端点燃,然后在另一端用口吸咄产生的烟雾。雪茄是以烟草卷成圆桶形条状吸食。香烟跟雪茄的主要分别在于香烟体积较小,烟草经过炼制和切碎。香烟最初在土耳其一带流行,当地的人喜欢把烟丝以报纸卷起来吸食。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国士兵从当时的奥斯曼帝国士兵中学会了吸食方法,之后传播到不同地方。
每个人都清楚吸烟的危害,就连烟盒上也印着吸烟有害健康的字样,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决心戒掉,或者寻找不到,戒烟的方法,
下面就来介绍几个戒烟的方法
1.戒烟从现在开始,完全戒烟或逐渐减少吸烟次数的方法,通常3~4个月就可以成功。
2.扔掉吸烟用具,诸如打火机、烟灰缸,香烟,减少你的“条件反射”。
3.坚决拒绝香烟的引诱,经常提醒自己,再吸一支烟足以令戒烟的计划前功尽弃。避免参与往常习惯吸烟的场所或活动。
4.餐后喝水、吃水果或散步,摆脱饭后一支烟的想法。研究表明:在戒烟初期多喝一些果汁可以帮助戒除尼古丁的成瘾。
5.烟瘾来时,要立即做深呼吸活动,或咀嚼无糖分的口香糖,避免用零食代替香烟,否则会引起血糖升高,身体过胖。
6.告诉别人你已经戒烟,不要给你烟卷,也不要在你面前吸烟。
7.写下你认为的戒烟理由,如为了自己的健康、为家人着想、为省钱等等,随身携带,当你烟瘾犯了时可以拿出来告诫自己。
8.制订一个戒烟计划,每天减少自己吸烟的数量。
9.安排一些体育活动,如游泳、跑步、钓鱼等。一方面可以缓解精神紧张和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花较多的心思在吸烟上。
10.当你有想吸烟的冲动时,可以用喝水来控制,或者用藏林草做茶泡饮,可以对戒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当你真的觉得戒烟很困难时,可以找专业医生咨询一下寻求帮助,取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对于成功戒烟也至关重要。
12、食用以下食物对戒烟有很大帮助,如奶酪、西兰花、柑橘、多饮水。
戒烟不是一时间就能够做到的,需要有足够的决心,但是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戒烟绝对是上选。吸烟并不能带来好处,相反是危及你健康的来源,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戒烟吧,让烟从此在你的世界中消失,还世界一片清明。
“烟”和“烟草”之类的名词在中国古代已有,但和现代意义的“烟草”区别很大。
中国香烟品牌书的卷十上“火部”里,有“烟,火气也。”烟的本义就是火气,是物品燃烧时产生的气体。由此产生许多有关词语,烟雾、烟霞、烟花、烟波、烟柳、烟云等。烟草传入中国后,国人渐称之为烟。近现代还常称鸦片为烟,有大烟、烟土等词。
古文献中“烟草”含义是什么呢?唐代黄滔《景阳井赋》有“台城破兮烟草春,旧井湛亏苔藓新”之语。宋代陆游《小园》有“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之语。这些“烟草”指烟雾笼罩的草丛,即蔓草之意。烟草传入中国后,文献中最早使用“烟草”表示的,是在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识》一书中。
古文中还有“烟叶”一词也易引起误解,如唐代钱起《蓝上采石芥寄前李明府》诗中说:“隔溪烟叶小,覆石雪花舒。”白居易《令狐相公栽竹》诗中云:“烟时蒙胧侵夜色,风枝萧疯欲秋声”等等。这些“烟叶”与现代的“烟叶”没有亲缘关系。他们明显与“烟花”、“烟柳”相近。现代的“烟叶”一词是清代中期出现的,在著名学者钱大昕《村中所见》诗里,该诗道:“日高编箔烘烟叶,雨歇携枷打豆其”。
影响危害
烟草对大脑的影响:尼古丁通过肺黏膜和口腔黏膜扩散到全身,进入大脑之后,尼古丁能模仿乙酰胆碱这种中枢神经传递物质作用,同许多神经元表面的尼古丁受体结合在一起。尼古丁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刺激作用,在“奖赏回路”内作用尤为明显。它能通过激活相关神经来释放更多的多巴胺。
而烟草中所含的的哈尔明和降哈尔明则能通过一直分解酶的活动,使神经突触内的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保持在高浓度水平。随着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保持的作用得到强化,人的清醒程度就更强、注意力更为集中,从而更能缓解忧虑忍耐饥饿。烟草可导致恶心、眩晕、头痛。
耐受性和依赖性:经常吸烟会使大脑中的尼古丁含量始终处于很高水平。神经原受体对尼古丁越来越不敏感,对多巴胺释放的刺激作用也出现减弱,原来的烟量再也不能满足吸烟者的快感,吸烟者由此对尼古丁产生耐受性。
当吸烟者停止吸烟数小时(睡眠时间)后,体内尼古丁含量出现下降,神经元受体变得异常敏感,此时乙酰胆碱的活性超出正常水平,使吸烟者变得烦躁,并很想抽烟。这时候如果能够吸一支烟就可以过度刺激神经原受体,并促使多巴胺大量释放。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每天的第一支烟能给“老烟枪”带来莫大的快感,吸烟者也因此陷入烟瘾增强的恶性循环。
第一个把烟草当作药物的大使——1560年,当时烟草还不流行,法国驻葡萄牙大使让·尼科把烟草作为治疗许多疾病的药物寄回国。几百年后,化学家们终于揭示出烟草中的所误用能治病的药物是有害物质,并取名为尼古丁。
第一篇指出烟草有害的文章——1924年,美国《读者文摘》刊载一篇文章,题目是“烟草损害人体健康吗?”
第一位撰文提出吸烟致癌的医生——1927年,英国医生弗·伊·蒂尔登在医学杂志,《手术刀》上撰文:他看到或听到的每一个肺癌病人都有吸烟。
第一位提出被动吸烟有危害的人——1986年,美国卫生官员西·埃弗里特·库普提出:生活在烟雾中的不吸烟的人,面临严重的健康危险。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在“烟文化“的熏陶下,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烟”似乎成为具有男人魅力的象征之一。现代人类随着工业文明的推动,物质文明在极大丰富的前提下,压力也越来越大,许多女性对“吸烟”也趋之若鹜,人们仿佛在“烟气”中寻找到了一丝解脱,当他们意识到其实“烟”的危害非常大的同时,也知道它正一步步的吞噬着我们的健康,但却永远摆脱不了它的诱惑。我国吸烟人数为3.5亿,居世界各国之首。
市场上陆续出现的戒烟产品始终无法真正解决戒烟的问题,人们总是戒而复吸。香烟中有2540多种成分,燃烧后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的烟气中有40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10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烟碱、焦油、一氧化碳、氰化物及放射性物质。
最大危害
不管是总统还是百姓、贵族还是平民、将军还是士兵,只要你有吸烟这种嗜好,你就是世界13亿吸烟族中吸烟导致肺癌的一员。我们在喷云吐雾,乐在其中的时候,你是否知道,你吸烟的方法是对还是错?
中国是烤烟生产大国,80%的烟民吸食的是烤烟型卷烟。烤烟型卷烟与混合型卷烟相比,焦油含量高,有害物质多。特别是一些高档烤烟型卷烟比普通烤烟型卷烟的焦油含量还要高,毒性还要大。
很多烟民有一种习惯,拿起一支烟,首先观察的是烟丝的颜色,看看是不是金黄色,由此判断卷烟产品质量的好坏。实际上,烟丝的颜色与卷烟内在的品质关系不大,相反,烟丝的颜色与焦油含量的高低和毒性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
总结: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介绍给大家的全部内容。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吸烟的危害有多严重了吧,吸烟不仅对自己身体造成危害,减短寿命,还会对家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后果。上面小编介绍的是一种有效的戒烟方法,都是通过老烟民们的总结而来,希望这些方法帮助大家早日戒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