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瘟败毒散是一种中草药添加剂,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畜禽的温热病,如牛流感、猪链球菌病、鸡温和型流感等。该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凉血活血、解毒利湿等功效,可促进动物体内的细胞和组织修复和再生,并增强其免疫力和抵抗力。
但是这个药有一定的副作用,不适合长期使用,尤其是对于繁殖母畜,应谨慎使用。关于价格方面,目前市场上清瘟败毒散1000克/包的价格约为5元左右,可以根据不同的购买需求选择相应的规格和包装。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猪瘟用什么药治疗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广泛出血、梗塞和坏死等变化为特征。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
1 病原学
猪瘟病毒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
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既能在冷冻条件下存活,也能在烟熏烤晒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但不耐热,仅部分毒株可抵抗56℃温度。pH<3.O或pH>11.O可灭活;对乙醚、氯仿、 β-丙烯内脂敏感;能被2%氢氧化钠、1%、碳酸钠(4%无水或10%结晶碳酸钠+0.1%去污剂)、离子和无离子去污剂、含1%碘伏的磷酸灭活。
2 流行病学
该病发生于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中美及南美、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
在自然条件下,猪、野猪是猪瘟病毒惟一宿主。其他动物有抵抗力。猪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易感。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先是一头或几头猪发病,以后逐渐增多,经1~3周达到高峰,发病率80%~100%。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
病毒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也可经眼结膜、伤口、输精感染及胎盘垂直传播。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而感染;或通过农场访问者、兽医及猪的贸易活动传播;通过污染的栏舍、器具、车辆、衣物、设备及采血针头间接传播;用未煮沸的泔水喂猪也可导致传播。
传染源为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病、死猪的所有组织、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持续毒血症并数月排毒的先天染的仔猪;带毒的猪源细胞苗及自然弱毒株均可成为传染源。
3 临床症状
猪在胎儿期接触到猪瘟病毒有可能终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几个月。仔猪接触病毒后潜伏期为7~10天,通常在感染后5~10天具感染性,但慢染病例一般在3个月后才具感染性。
急性型:高热稽留(41~42℃)。食欲减退,偶尔呕吐。嗜睡、挤堆。呼吸困难,咳嗽。结膜发炎,两眼有脓性分泌物。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性充血、出血。皮肤发绀,尤以肢体末端(耳、尾、四肢及口鼻部)最显著。先短暂便秘,排球状带黏液(脓血或假膜碎片)粪块;后腹泻排灰稀粪。大多在感染后5~15天死亡,小猪病死率可达100%。
慢性型:体温时高时低,呈弛张热型。便秘或下痢交替,以下痢为主。皮肤发疹、结痂,耳、尾和肢端等坏死。病程长,可持续1月以上,病死率低,但很难完全恢复。不死的猪,常成为僵猪。多见于流行中后期或猪瘟常发地区。
温和型:多年来一些地区散发一种所谓“无名高热”症,经研究证明多为猪瘟。因其潜伏期长,症状较轻不典型,病死率一般不超过50%,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称为“温和型”猪瘟。病猪呈短暂发热(一般为40~41℃,少数达41℃以上),无明显症状。母猪感染后长期带毒,受胎率低、流产、死产、木乃伊胎或畸形胎;所生仔猪先天感染,死亡或成为僵猪。
4 病理变化
急性型: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全身性出血、淤血,尤以(耳根、颈部、胸腹下、四肢内侧)皮肤、淋巴结、喉头、膀胱、肾、回盲处明显。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稍突出表面的出血性 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但一般不常见,仅50%~70%病例出现梗死病变。常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周边出血显著,杂有贫血变化,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状,多见于颌下、颈部和腹腔淋巴结。
慢性型:主要为坏死性肠炎,一般在回盲瓣口、盲肠及结肠黏膜上形成同心轮状的纽扣状溃疡,突出于黏膜面,颜色黑褐,凹陷。通常无出血及炎性病变。全身性淋巴组织萎缩。仔猪常见胸腺萎缩,肋软骨连接处外生骨疣。
5 诊断
5.1 依据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在国际贸易中,指定诊断方法为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NPLA)、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AV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无替代诊断方法。
病原鉴定:采病猪器官组织经冰冻切片,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验,或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结合免疫荧光或过氧化物酶法检测病毒。以单克隆抗体确诊鉴定。
血清学试验:过氧化物酶联中和试验、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样品采集:用于鉴定病原应采扁桃体(最合适的样品)、(咽、肠系膜)淋巴结、脾、肾、远端回肠、活病畜血液(经EDTA抗凝)。上述样品置冷藏条件下(但不能冻结)尽快送至实验室。
用于血清学试验应采疑似康复畜、母猪生下的疑似先天感染仔猪及被监测猪的血清样品。
5.3 鉴别诊断
应与非洲猪瘟(临床不能区分,须采样送检)、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沙门氏菌病、猪丹毒、急性型巴氏杆菌病、其他病毒性脑脊髓炎、链球菌病、链球菌病、钩端螺旋体病、香豆素中毒等病区别。
6 防治
本病尚无治疗方法。感染猪须扑杀、动物尸体应销毁。在猪瘟流行的地区,使用猪瘟弱毒疫苗能有效地减少经济损失,但却不能有效地消灭猪瘟。在无猪瘟或进行猪瘟根除计划的地区,可以使用猪瘟抗体瘟毒血抗。
仔猪,育肥猪都需要打哪些疫苗
1.7日龄注射肺炎支原体兔化弱毒冻干疫苗。
2.15日龄肌注2毫升仔猪水肿病多价灭活苗。
3.20日龄肌注4头份猪瘟弱毒冻干疫苗。
4.30日龄注射兰耳病(PRRS)灭活苗(阳性猪场使用)。
5.35日龄选做口蹄疫灭活疫苗。
6.40日龄必需做付伤寒苗(猪霍乱沙门氏C500弱毒菌株活疫苗)肌肉注射一头份或口服4头份。
7.56日龄肌肉注射4头份猪瘟弱毒冻干疫苗。(加强苗)
8.60日龄皮下注射1头份或口服4头份猪链球菌弱毒株冻干活疫苗。
一、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其中用细菌或螺旋作的疫苗亦称为菌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两种。常用的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鼠疫菌苗等。常用的死疫苗有百日咳菌苗、伤寒菌苗、流脑菌苗、霍乱菌苗等。
二、不同疫苗的生产时间各不相同,有的疫苗可能需要22个月才能生产出一个批次。疫苗的开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且成本很高。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鸡瘟用什么药
平时要多注意棚内卫生,定期打疫苗,如果真的发生鸡瘟的话,很难有药物去根治的
兽药猪用,泰乐菌素,氟本尼考,清瘟败毒散,板青颗粒,护肝颗粒可联合用药吗?
猪瘟的治疗方式
1 注重疫苗的接种工作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疫苗注射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对猪进行疫苗注射能对猪瘟病毒产生干扰作用,提升猪体的抗病毒能力。但疫苗接种对猪的生长周期有一定的要求,即必须确保在猪的特定时期对猪落实疫苗接种,以确保病猪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2 特异性治疗方式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特异性治疗方式是目前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治疗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对猪注射抗猪瘟血清以及抗猪瘟球蛋白来提升猪的抗病毒能力。在特异性治疗方式的运用过程中,要定期对猪进行反复的注射。
但是特异性治疗方式价格昂贵,经济成本高,且猪在感染病毒后,还可能出现混合感染,治疗效果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运用在经济成本较高的猪的养殖过程中。
3 药物治疗
治疗猪瘟时,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还应借助一些药物对猪进行辅助治疗,如利巴韦林和吗啉胍等药物,还可以采用病毒唑或病毒灵等对猪瘟进行防治。在配药过程中,为避免猪出现不食的现象,可把药物混到饲料中进行投喂。
4 细胞因子的运用
在猪瘟的防治过程中,提升猪的抗病毒能力需提升猪的免疫能力,对于频发的猪瘟要对猪注射相关的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和干扰素等。在对猪进行注射后,猪的免疫能力会得到相应的提升。猪瘟的抵抗能力也会增强,可有效降低猪感染猪瘟的概率。
猪瘟的预防措施
1 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作为养殖人员要具备相应的养猪专业知识,不断提升对猪瘟的了解程度,贯彻落实猪瘟的治疗以及预防工作。此外,还要加强对外来猪种的管理工作,及时对外来猪种进行检查和消毒,避免把外界的病毒带入到养殖环境中。养殖人员应对整个养猪过程进行规划,加强对猪舍的卫生管理工作,及时对猪产生的排泄物进行清理,做好猪舍的通风工作,确保病毒不会滋生和繁殖。还应加强对猪的管理,做好猪自身的卫生管理工作,定期对猪以及猪舍进行消毒杀菌。与此同时,还需做好猪舍的光照管理,可将一些惧光病毒扼杀,并定期做好猪的抗病毒药物的注射工作。
2 确保猪营养的正常供给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一些营养不足以及体力较弱的猪感染猪瘟的概率非常大,它们也是猪瘟首先侵犯的对象。为此,饲养人员要做好猪的营养管理工作,定时定量对猪进行喂食,确保营养的合理搭配和正常供给。密切观察猪的行为,对一些行为异常的猪要及时隔离,并落实相应的检查工作,避免个别猪感染猪瘟后造成猪群大面积感染。
3 做好病猪的处理工作
养殖人员要深刻认识到猪瘟造成的严重后果,对于患有猪瘟的猪要及时实施救治。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及时排除患病猪,做好养殖产业的病原管控。如果出现救治无效的现象,要遵循科学的处理方式处理死猪,避免对外界环境造成影响。加强对病猪的处理工作,也可避免一些非法人员借助死猪从中牟利。此外,对其采取焚烧或者填埋工作时,要对填埋区域以及焚烧区域进行消毒,这样不仅会对病毒进行彻底的扼杀,也可避免出现一些盲目性和随意性的处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