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白杨礼赞好词好句

2023-05-18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白杨礼赞好词好句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接下来小编搜集了白杨礼赞好词好句,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白杨礼赞好词

  妙手偶得、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不折不挠

  参天耸立、屈曲盘旋、旁逸斜出、力求上进、妙手偶得、倔强挺立

  白杨礼赞好句

  1、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2、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3、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4、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5、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6、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7、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8、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9、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0、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1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12、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13、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4、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5、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16、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拓展:白杨礼赞赏析

  这是一篇托物抒情的散文,写于1941年。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他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文章一起笔,就直接照应题目,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礼赞,意思就是崇敬而赞美)。这样直抒胸臆,造成的效果非常明显,使人感觉起笔峻拔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这样写也有点明题意、总起全文的作用。可以说,文章一开头就卓尔不凡。

  然而文章的第二段,作者却笔锋一转,抛开白杨树,描绘起了高原景色。高原是怎样的呢?“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绿的是麦田,而且“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些描写成功地勾画了一幅辽阔平坦、色彩鲜艳的高原图景,为全文开拓了一个广阔的背景。所以作者在这里很自然地点出一般人都会有的感受:雄壮或者伟大等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文笔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另外一种感受:看久了,也许会有单调、厌倦之感。这样写高原景色,真可谓是一波三折。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做好了铺垫,积蓄了气势。

  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白杨树正式出场了。“刹那间……猛抬头”,看到了前方像哨兵傲然耸立的几株树木,顿时使人的情绪从恹恹欲睡中惊醒过来。读者的视线由高原引向远处的树木,文章也由低潮转向高潮。但作者在这里并没有直接点明白杨树,而把突出点放在“我”情绪的转变上,为下文白杨树的出现做了渲染。问答句的方式提醒了读者的注意力,目的在于引起读者的共鸣。

  紧接着,作者用一个简洁的过渡段,点出了白杨树,既是对上文“惊叫”的补叙,也是下文赞美白杨树的前奏。此处二赞白杨树的不平凡,照应开头。

  白杨树正式出场了。这一段仅七句,却把白杨树的外形、色彩、性格写得极为形象生动。开头一句用“笔直”点出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这是总括;接下来的四句,依次描写白杨树的干、枝、叶、皮,分别用“绝无旁枝”“绝不旁逸斜出”“微微泛出淡青色”等词语来衬托白杨树的形象美,这是第二层;最后两句概括白杨树的气质和性格,突出它的正直、坚强、倔强和不折不挠。接下来,作者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进一步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两个“没有……”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但是……”一转,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但肯定的却是“伟丈夫”。以此对比,突出了白杨树的与众不同。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过渡非常自然。在这里,文章连用了四个反问句,像剥春笋一样一层深似一层地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导读者去思考。第一个“难道”以反问句引导读者思索人和白杨树的联系,引起读者的共鸣,为下文做铺垫。第二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不平凡的本质,肯定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三个“难道”以反问句进一步明确指出白杨树象征着坚强战斗的抗日军民。第四个“难道”以反问句肯定白杨树的精神面貌,而这正是敌后抗日群众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排比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句法同中有异,点破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赞美之情到这里也发展到了顶点。同时,此处也是思想内容的精华所在,展现了一种更为阔大更为深远的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