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物流系统案例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案例:意大利贝纳通公司业务流程的重构 意大利的贝纳通(Beneton)公司通过延迟投机优化组合策略重新构筑了业务流程。图8-11表示贝纳通公司进行调整前的业务流程,分离点设定在最终产品上,以投机战略来面对顾客。这时存在的问题是,易受流行左右的颜色是由上游的生产流程(染色工序)来决定的。对此,如图8-12所示,在调整业务流程时将染色工序和编织工序对调,在预测生产阶段生产没有染色的中间产品,在确定流行色后再利用中间库存来组织生产最终产品,确立了生产周期短的生产体制,并获得了成功。

物流: 染色工序 编织工序

订单流:

顾 分离点

图8-11 业务流程变更前

物流:

订单流:

图8-12 业务流程变更后

编织工序 染色工序 顾 分离点

客 业务流程变更后需要注意的是,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在种类上并不是1:N:N的关系,而是1:1:N;分离点的位置从最终产品变更到中间产品的位置。通过这种调整,可获得如下效果:①包括了相当于投机战略中的从原材料到中间产品之间的生产活动,做到大批量生产,享有成本优势;②通过生产多种最终产品通用的中间产品,并在中间产品上设定分离点,从而实现由于中间产品需求量的稳定带来库存量的减少,由此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生产提供符合顾客要求的最终产品。

关于②中因需求量稳定而带来的库存量减少这一效果,通过简单的数值进行分析。假设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各为5种(取产品A、B、C、D、E),从原材料到中间产品、

从中间产品到最终产品的生产时间分别为3天和2天,顾客要求最终产品的交货时间是3天,再假定各产品相关需求量可保证10天的库存,各产品需求量的累计值为中间产品的需要量。以表8-2的数据为例,将表中第一天各产品的需要量11、18、36、24、45之和134定为中间产品的需要量。这样,就能计算出10天所需要的中间产品量、产品与中间产品需求量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变动系数(用平均需求量除以标准偏差得到的值)。从表8-2可见中间产品的变动系数值要小于各产品的值,这表明与产品相比,中间产品的需求量是稳定的(通过利用中间产品的有效组合方式来维持中间产品需求量稳定的现象,可以用统计学上的中心极限定理进行解释,这里不加累述)。

表8-2 各产品10天需求量的数据

1天的需求量 2天的需求量 3天的需求量 4天的需求量 5天的需求量 6天的需求量 7天的需求量 8天的需求量 9天的需求量 10天的需求量 平均需求量 产品A 11 7 22 32 31 37 0 17 30 9 19.6 产品B 18 7 18 19 20 23 9 16 18 14 16.2 4.69 产品C 36 22 28 23 40 30 51 26 16 14 28.6 10.69 产品D 24 21 9 15 11 15 15 9 9 5 13.3 5.59 产品E 45 26 42 11 9 10 25 10 8 5 19.1 13.90 中间产品 134 83 119 100 111 115 100 78 81 47 96.8 23.88 需求量的标准偏差 11.98 需求量的变动系数 安全库存量

0.61 151 0.29 102 0.37 190 0.42 91 0.73 157 0.25 372 接下来通过安全库存公式SLD1.96(其中,S表L,

示安全在库量;L表示提前期;D表示平均需求量;表示需求量的标准偏差)对不同战略下各产品安全库存量计算出来的结果如表8-2所示,产品A产品B产品C产品D产品E的安全库存量分别为151、102、190、91、157及其中间产品安全库存量为372。

如果没有考虑顾客要求的交货期限,将分离点设在最终产品上(投机战略),此时,各产品的安全库存量如表8-2所示,分别为151、102、190、91和157;如果考虑顾客要求的交货时间,将分离点设在中间产品上(延迟投机战略),此时,中间产品的安全库存量如表8-2所示为372,与投机战略产品安全库存量相比,结果是其库存被大幅压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热门图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