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江东
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07期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课堂教学的改革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设计出新颖、开放、有效的数学作业,如何利用作业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分析了现阶段小学数学的一些不足之处,然后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对作业设计的认识。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认识
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最基本活动形式,然而,大部分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题目,学生仍然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缺乏兴趣的作业形式已经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极为不利。如何以新课标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下面我将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几点认识。
一、设计生动有趣的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现在很多的数学作业中大部分都是繁琐的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练习,学生在做作业时,难免会有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厌学的思想。教师应该多下功夫,设计出生动有趣的作业,减少一些无效的,单调的机械重复,利用作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完成作业,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设计生活化作业,还原数学的本质。
作业内容是否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结合生活实际,要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让数学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做作业时,能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对我们很有用,完成作业后学生有成就感,这样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三、设计实用性的作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能运用于生活。在设
计作业时,要注重布置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局限于知识的本身,而是起到思维培养的作用。
四、设计有梯度的作业,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先天后天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布置作业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作业设计应该有梯度,不同学生完成不同作业,让全体学生根据个体的不同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可以把作业分成必做题、提高题和选做题,班上后10%左右的学生提高题不要求做,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总之一个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五、作业设计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
一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可以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作业具有浓浓的“亲情感”再如综合实践、做社会调查、办手抄报之类的作业都离不开学生间的合作,有的甚至需要一段时间的合作。为完成这一类的作业,学生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助中促进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合作。通过友情合作,促进学生的优势互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长处。“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设计数学作业,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创新。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让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并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发展他们的个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素质,为新课标下的数学学习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六、设计的作业要有开放性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给学生,要求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地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多种解法”、“多种答案”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样可以有利于调动学生追求成功的潜在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外延伸练习:小红早晨起床后,洗脸用了1分钟,刷牙用了2分钟,梳头用了3分钟,煮鸡蛋用了5分钟。请你算一算,(1)、小红一共用了多长时间?(2)、有没有同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这几件事?当然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学生都能算出来,第二个问题就有难度了,对少数学生不作要求。同时,注重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的开放性,能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新的翅膀,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揭示出来,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知识运用也更灵活,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才能。
这样开放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总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形式不是唯一的。无论是家庭作业、课外作业还是课堂作业,都应该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应该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应该能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成为孩子学习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作业,都应该使我们在数学学习中感到快乐!
这是我从事数学教学数年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作业设计和布置上的一些想法和观点,可能不全面,但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而不是做作业的“机器”。所以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多花点心思,设计出真正适合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作业,让作业成为课堂的有效补充,也让学生真正爱上做作业。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