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生活习惯评价的实施策略探析

2022-10-04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幼儿生活习惯评价的实施策略探析

摘 要:幼儿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并没有一种自我意识感、自我判断的能力。但在这阶段幼儿自我性格、习惯的形成以及品质的形成是成长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幼儿对自己的认识取决于身边陪伴的人,而教师、家人在这阶段对孩子的评价,性格的成形,人格魅力的发展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生活、日常教师教育教学中,家长、教师需对幼儿进行一个良好的习惯培养以及合理的日常评价。

关键词:生活习惯、评价、情感、语言 引 言:

幼儿教育作为幼儿时期包含家庭、学校两起点,作为一项幼儿最基础的教育。而这一教学活的开启,对于培养幼儿生活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对这一阶段的幼儿进行评价起着一个重要角色。而幼儿在这阶段年龄小,对于身边的事物以模仿为主,因为这阶段的幼儿模仿能力强,会有意无意地模仿和学习教师、同伴以及家人们的行为举止,语言表达,行为习惯。而教师在这一个阶段对幼儿的评价则至关重要,教师认为孩子在某一个习惯或学习上是“优秀”的,孩子将会认为自己是“优秀”,反之教师认为孩子是“不足”或“坏学生”,孩子也将会认为自己是“不足”“坏学生”,从而影响孩子日后在习惯培养以及品质的形成产生心理障碍。

一、幼儿教师对生活习惯评价的概念

幼儿教师评价行为也叫“教学活动中的教师评价行为”“非正式评价”“即时评价”“幼儿教师的日常评价行为”等,指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对幼儿的各行为表现出来的时候,作出即时性的语言或行为上的评价。例如:“你真积极!”“你真勇敢!”“你不认真!”“你不乖!”等等。其特征是“方法的”“非正式性”“内容的真实性”“标准的多重性”“评价的主观性”“评价

的即时性”“结论的模糊性”,因此教师在一日生活中的评价行为可算是随时,无处不在。对孩子的表现都是对幼儿的即时反馈,反映着教师的态度。

二、幼儿生活习惯及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的生育水平不断地降低,独生子女较多。很多父母家中六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而由于受家庭的影响,庞爱和溺爱已远远超起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这批孩子在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对幼儿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方面的培养。近几年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上也频繁出现和增加。例如:孩子在家穿衣服鞋子、吃饭以及小之再小的洗手,都是家里的人全程包办;午睡更是孩子愿意睡就睡,更多的是晚睡晚起,没能按时来幼儿园,睡眠不足,种种问题不止影响自己也影响他和其他孩子的正常交往。而家长对待这些问题评价则时不加重视或无所谓,教师对这方面的教育欠缺,评价这样的孩子时没得到及时纠正和引导。

(二)教师言语评价较多

经过对园所的研究表明,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对幼儿的种种表现,多以言语引导及做评价,在教育孩子时没有做出相应的示范,只用言语表达,当孩子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时便也使用言语去评价这件事,同时对表现好的孩子也会使用言语上的“很棒”。久而久之,幼儿对于这些评价产生习惯,不以为然。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作出相应的策略,在幼儿初期会有明显的效果,而到后期将可有可无。

(三)教师评价对象固定化、情感投入不足

通过对班级的观察,教师对部分幼儿有固定化现象,也就是对平时爱表现的幼儿关注度相对较高,也会对一些调皮些的孩子产生不满的行为。从而没有做到一致性,特别是一些比较腼腆内向的幼儿产生忽略,没有及时评价。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存在感”。长期如此,孩子失去对自己的表现力及对周边事物的兴趣性。

情感是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不需要过多的交流就能体会到。一个拥抱、一个微笑等都足以对幼儿生活习惯的表现,做出很好的认可并且能出自真心真意地评价幼儿的表现。教师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面对幼儿工作压力上以及时间问题上往往忽略了这方面的注入。

三、如何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及时评价 (一)做好家庭教育榜样,教师及时做激励

不管是幼儿、儿童、成人,任何一个阶段都希望得到身边的人认可,也会出自内心的想超越同伴,得到相应的认可和表扬。在这基础的教育阶段,幼儿良好习惯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家长在家里的生活中多放手让幼儿完成生活上的一些事情,在礼仪礼貌上家长作出表率,见人主动打招呼,家里或外出主动礼让,以行动感染幼儿、引导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每一个孩子的情感波动,即使是细微的成就或突破自我的能力呈现,教师应以正确的评价观,尊重幼儿。多使用正面性少用负面性的评价幼儿,而正面性的评价应在公众面前,负面性评价则尽量私下进行,保护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每个幼儿都是独一无二有自己的独特性,针对他们的个性进行个体差异性评价。而评价需具有公平性,切勿给幼儿“贴标签”,不可因幼儿表现优秀而称之为“好孩子”,反之则称之为“坏孩子”,应全面关注,片面评价。

(二)家长应依法成为更好的教育者

家庭教育不仅仅关系着个人和家庭,也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命运。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简称《家促法》即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理念更新、提升家庭教育品质的重要保障。《家促法》的出台,扭转了家庭教育学校化、边缘化表现,显出了家庭教育的优势领域和独特价值,使家庭教育责任清晰明了。《家促法》总则第三条中强调“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第二章条十四条中表明家长的责任是“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而《家促法》第二章第十六条也提出,家长有责任“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保证未成年人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等,

这些均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与学校学习的重要经验支撑,也是家庭教育必须承担的独特责任。

(三)幼儿初步入集体生活成长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初步进入集体生活的时刻,也是标志着幼儿脱离“母胎”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而幼儿园是幼儿“新世界”的重要标志,离不开幼儿园的助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幼儿通过用餐环节、进餐环节如何健康饮食,幼儿喝水、如厕、穿脱衣服等个人自理环节。成人看似简单,可在幼儿身上却是重重之重。利用好这些环节,有效强化幼儿的生活习惯。同时也能加强幼儿在五大领域活动中的渗透。教师在各环节中,及时正面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更是起到重要的角色。

(四)教师评价需多样化

教师应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有系统地撑据,每个孩子情感上起到一个支柱。如有些孩子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话语,可以能一直记到他日后的人生。当然话语也有正面和负面。教师及时给出正面的引导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如,调皮的孩子往往喜欢引起身边的人关注,希望得到认可。这时教师可以多让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例如:整理玩具,擦擦桌子,扫扫地,拖拖地等。他们被得到重视,并且教师在众幼儿面前及时对其表现作出相应的表扬或奖章。而幼儿的模仿性强,其他的幼儿则得到启发,努力成为这样的好榜样。教师在奖励时可以使用一些生活上的手工小物件加以奖励。也可以其能坚持并对于一些不良习惯上得到了改进同时,教师可以使用“特权”,让其今天可以当小组长,当小助手等等。在日常工作中,教师要对这份工作保持着适当的激情,“大小孩”的角色,适时需展示在幼儿面前,不断变换语言性的评价机制,让所有幼儿都能体会到都是这份用心的评价。

四、加强对教师团队的监管

对于教师在一日生活习惯中的评价,幼儿园应起到监管的责任和义务。幼儿园建立健全的监督教师评价行为的制度、规范培训。对教师的专业术语,做相应的学习。对于违反规范和评价不当的教师应及时纠正,并且教师应对幼儿造成心

理伤害或身体伤害的进行批评或解聘处理。并且制定教师对处规范过失的建立“名单制度”,对此类人员公示于片区或园区,并不予再用。各园也加强教师评价行为的研讨和教研组的讨论会,及时提醒。

结 语:幼儿时期的孩子,对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没有清晰的一个明确方向,都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而认识自己。而教师则是幼儿在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引导者,也是评价者。因此,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教师不能只以为教学评价才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幼儿园本就是以一日生活为主,教师一定要撑据这方面的知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更好地为促进班级的和谐,用心对待。

【参考文献】

[1]叶平枝.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10(6):19-24.

[2]高凌飚,黄韶斌.教学中的非正式评价[J].学科教育,2004(2):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