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2秦代上林苑是当时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主要建筑群是阿房宫 3秦代兰池宫开启了西汉宫苑求仙活动的先河,一池三山之首例。最高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兰池宫。
4西汉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上林苑是一座特大型植物园,也是一座大型动物园,苑中最大的水池昆明湖具有多种功能。
5西汉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最后一座。
6在园林中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之首例的是楚灵王章华台(天然山水园)。
7东汉梁冀苑囿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豪华的私家园林。
8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东都苑(隋西苑)是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唐代禁苑性质类似于西汉的上林苑。
9唐代长安城三大宫殿史称“三大内”是: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禁苑。禁苑最大,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园林和狩猎区。
10唐代东都苑(隋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东都苑(隋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11唐代的兴庆宫称为东内,又叫南内,前苑后宫的格局,兴庆宫中的“花萼相辉楼”以“花萼相辉”为名,寓有手足情深之意。
12唐代的兴庆宫以牡丹花而盛名,是唐玄宗和杨贵妃观赏牡丹的地方,兴庆宫中的“沉香亭”为牡丹观赏区。
13金代皇家园林代表中,西苑是金代最大的一座大内御苑。
14应天门、乾元殿、贞观殿、徽猷殿构成唐代洛阳宫(隋东都宫)宫廷区的中轴线。
15北宋的艮岳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16宋代寺观园林由世俗化达到文人化,尚保留一点烘托佛国、仙界的功能。 17《洛阳名园记》中的天王院花园子是北宋寺观园林的代表。
18宋代:浙江楠溪江苍坡村是迄今发现的惟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 19宋代(对晋祠修葺、改建):晋祠(创建于周)是现存的最古老、规模很大、园林氛围极浓郁的祠堂建筑群,是一处罕见的大型祠堂园林。 20玉泉山行宫和大宁宫是金代中都城郊两处主要的御苑。 21《花镜》中国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专著。 22明代:西苑是明代大内御苑规模最大的一处。
23明代的御花园中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24明代慈宁宫花园是以后历朝历代皇太后、皇太妃、嫔妃们的居所。
25清初畅春园是明清以来的第一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是第二座离宫御苑。 26清初畅春园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 27避暑山庄三大景区格局:山岳景区(北方)、平原景区(塞外)、湖泊景区(江南),
1 / 51
28三远:高远、平远、深远。 29明代影园由计成设计施工,是明代扬州文人园林的代表作品。 30清代的清漪园内最富于江南情调的一座园中之园是惠山园。 31寄畅园具有明代和清初江南私家园林的典型风格。
32清代的江南私家园林中的片石山房被誉为“石涛叠山的人间孤本”。退思园被誉为“贴水园林”。
33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个园采用“分峰用石”的办法,创造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春景:石笋和竹子,夏景:太湖石山和松树,秋景:黄石山和柏树,冬景:雪石山不用植物象征荒漠疏寒。
34江南私家园林瘦西湖:丁字形河道以三座桥为界形成一个独立园林集群:四座园林为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冶春诗社、倚虹园(虹桥修褉、柳湖春泛) 35江南私家园林网师园:平面成丁字形主体部分(主景区)以一个水池为中心,建筑物和游览路线沿着水池四周安排:(网师园东南西北四岸的构图中心)四周建筑为: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射鸭廊,36殿春簃,开启中国古典园林出口之先河。
37拙政园:前宅后园格局。三部分: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全园主体和精华、主景以大水池为中心:其周围:远香堂、香洲、小飞虹、荷风四面亭、倚玉轩)、东部新园。
38留园 分为:西、中、东三区。西部(山景)、中部(山水:清风池馆、西楼)、{东部(建筑)包括:(西区五峰仙馆和东区冠云峰、瑞云峰)}如今,中部和东部为全园精华所在。
39始建时期:沧浪亭(北宋)、狮子林(元代)、拙政园、留园(明代后期) 40余园:北京最早开放的一处宅园。
41孔祥熙宅园是太谷城内现存最大、保持较完整的一处大宅院。
42皇城相府宅院是一座集官宦府第、名人故居与地方民居为一体的庞大的城堡式居住建筑群。
43半亩园:邸宅西侧,园的南半部以狭长形水池为中心,池中岛屿上建十字形“玲珑池馆”东西两侧平桥接岸,把水池分为两水域,池北庭院正厅:“云荫堂”。 44清代恭王府后花园即萃锦园:1、面积2.7公顷,分中、东、西三路。2、布局:中路:布局严整,南北中轴线、府邸中轴线对位重合;东路西路:布局灵活,东路建筑为主、西路水池为中心。3、内容:中路:园门、其后三进院落。东路:建筑密集,三个不同形式院落组成。西路:主景近方形大水池、叠石驳岸、池中小岛上敞厅“观鱼台”,西侧土山。
45清初的寄畅园是江南地区惟一的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的文人园林。 46梁园(别墅园)、清华园(豪华钜丽)勺园(雅致简远)(水景园) 47香山寺是著名的古刹,也是静宜园内最宏大的一座寺院。 48静宜园:内垣(古刹香山寺、洪光寺)、外垣(高山区)、别垣(昭庙、正凝堂)
49静明园:南山景区(中心:玉泉胡;主景:香山寺、普门观)、东山景区(主景:妙高寺)、西山景区(中心:东岳庙)
50南苑:团河行宫是南苑四座行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51园明三园:水景园;
西部中路后湖沿岸9岛环列:九州清宴(最大)、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天台山”缩写)、上下天光(模仿:云梦泽)、坦坦荡荡(杭州
2 / 51
西湖:玉泉观鱼)、茹古涵今、杏花春馆9处。这9处景点呈9岛环列布局乃是“禹贡九州”的象征,以“九州清宴”为中心,又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
东部:福海为中心,福海中央三个小岛设置景点“蓬岛瑶台”,福海的四周及外围20处景点,其中:南屏晚钟、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是模拟杭州西湖十景之三。 北宫墙:一条河道模拟扬州瘦西湖。 长春园:北景区(西洋楼)、南景区(淳化轩)。 春园:正觉寺
52圆明园长春园的西洋楼是自元末明初欧洲建筑传播到中国以来的第一个具备群组规模的完整作品,也是欧洲与中国两个建筑体系和园林体系加以结合的首次创造性的尝试。
5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宫廷区包括:正宫、松鹤斋(皇后、嫔妃居住)、东宫。 54中国古典园林指后成熟期的中国园林。 55皇家园林“颐和园”、私家园林“苏州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56中国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园林类型: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57秦代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类型、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突起、唐代皇家园林形成大内、行宫、离宫三个格局。 秦汉时期私家园林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寺观园林兴起,中国园林体系完成;清代私家园林分为江南、北方、岭南园林。 58唐代孕育了文人园林的雏形,唐代别墅园林大兴盛。 59文人园林起源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兴盛于宋代。
60宋代文人园林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主流,历史上文人化最深刻的皇家园林是宋代艮岳。
61汉唐离宫别苑营园主旨以大观小,两宋营园主旨以小观大。 62元、明、清初中国历史上文人园林的极盛时期。
63民间传世的《木经》和官方刊行的《营造法式》是建筑技术(木构技术)规范化、系统化和成熟的标志。
64文人画兴起于宋代,大盛于元、明。
65园林一词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的内乡(衙署园林)县衙花园,被誉为“天下第一县衙”。
66中国传统园林创作宗旨:虽有人作,宛自天开。(明代造园家计成《园冶》) 67天人合一思想宋儒提出、起源于周代、丰富于春秋战国。君子比德流行于春秋战国,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流行于秦汉时期燕、齐一带。 68中国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狩猎和通神。
69建章宫打破了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 70颐和园又叫清漪园,园中主体建筑物佛香阁,是全园的构图中心。
71秦始皇大咸阳计划的内容:1新建的信宫与渭北的咸阳宫构成南北呼应的格局。2按天上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的布局,天人合一的具体表现。3组成一个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庞大宫苑集群。 二、名词解释
1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
2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之为园、园亭、园野、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3寺观园林: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
3 / 51
化环境。
4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居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的皇家园林。如:北海琼华岛
5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的皇家园林。如:香山静宜园
6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或者远离都成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避暑、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御苑相了解的政治中心的皇家园林。如:承德避暑山庄
7张南垣,名涟,生于明万历十五年,毕生从事叠山造园,他追求意境深远和形象真实的可入可游出发,主张以截取大山一角而让人联想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开创了叠山艺术的一个新流派。
8张然;字陶庵,造园工匠,在北京城内建万柳堂,改建怡园,参与了重修西苑瀛台、新建玉泉山行宫以及畅春园的叠山等规划事宜。 9张南阳;字山人,他用绘画的手法堆叠园林假山,江南名园如上海潘允端的“豫园”,陈所蕴的“日涉园”,太仓王世贞的“弇园”都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堆叠假山的手法是传统的缩移摹拟真山整体形象的路数。
10计成:计成,字无否,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形成《园冶》以书,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11《园冶》:明代成书,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掇(duo)山、造石、借景,。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园说共四篇。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其细节。
计成认为好的园林评价的标准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计成提出两个规划设计的原则是: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前者意即
园林造景要适应于园址的地貌和地形特点,并尽量发挥它的特长,避开他的短处;后者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须予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于山水环境,不可喧宾夺主。 计成重视园外借景,提出“俗则避之,嘉则收之”的原则,列举五种借景的方式: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计成认为造园地段(山林地)最好 12《一家言》:《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整理李渔,字笠翁,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无节。 13《长物志》:《长物志》的整理文震亨,字启美,《长物志》共十二卷,其中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 14山池院、山亭院;所谓“山池院”、“山亭院”,即是唐代人对城市私园的普遍称谓。
15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从而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16甬道:秦朝时期建设的穿过宫苑区的驰道在两侧加筑墙垣以保证皇上的安全。 17一池三山: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一池指“太液池”是一个宽广的人工湖,池中筑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
19六国宫:秦始皇在征伐六国的过程中,每灭一国便仿建该国的王宫于咸阳北
4 / 51
阪,于是在咸阳的雍门以东、泾水以西的渭河北岸一带,逐渐成为荟萃六国地方建筑风格的特殊宫苑群,称为六国宫。 20花石纲:“纲”是宋代水路运输货物的组织,全国各地从水路运往京师的货物都要进行编组,一组谓之一“纲”,为了广事搜求江南的石料和花木。
21沙丘芫台:沙丘芫台中的苑就相当于囿,苑、台并提即意味着两者相结合而成为整体的空间环境。
22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驰道宽五十步高出地面用金属垵泰制方尺为步每尺隔三仗种植树木。
23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三、简答
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生成期(公元前16世纪—公园220年)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商、周、秦、汉。转折期(公元220—589年)相当于魏、晋、南北朝,全盛期(公元589-960年)相当于隋、唐,成熟前期(公元960—1736年)相当于两宋到清初、成熟后期(公元1736年—1911)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3、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第一阶段原始文明时期的园林;第二阶段农业文明时期的园林;第三阶段工业文明时期的园林;第四阶段现代文明时期的园林。 4、为什么说兰池宫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答一、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二。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模拟神仙境界,皇家园林又多了一个求仙的功能。 5、上林苑的总体特征?
答:一、上林苑是一个范围及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
二、上林苑内的建筑(宫、苑、台、观等)就其已知的数量而言,他们在这个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内显然是及其疏朗的,间距比较大,这种疏朗的,随宜的“集锦式”布局,与秦代上林苑建筑比较密集,复道、甬道相连成网络的情况全然不同
三、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有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游憩,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 6、生成期园林建设的特点?
答:一、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二、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三、园林里面所进行的审美的经营毕竟尚处在低级的水平上,造园活动并未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7、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答:一、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趋于精密细致。二、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以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园林造景的主流仍然是追求“镂金错采”的皇家气派,但也透露一种“天然清纯”之美。三、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四、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手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五、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
5 / 51
较多了。
8、魏晋南北朝时期庄园、别墅的特点?
答:一、庄园、别墅是生产组织、经济实体,但它们的天人协和的人居环境,及其所具有的天然清纯之美,则又赋予它们以园林的性格。二、园林化的庄园、别墅代表着南朝私家造园活动的一股潮流,开启了后世别墅园林之先河。三、庄园、别墅以及它们所呈现的山居风光和田园风光,促成了唐宋及以后田园、山居诗画的大发展,诗画艺术的这类作品反过来影响及于园林,特别是文人园林的创作。
9、为何说郊野寺观园林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郊野寺观在选择基址的时候需要满足靠近水源、靠近树林、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等条件,而具备这些条件的地区多是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段,从而为形成风景名胜区奠定了基础。另一个原因是山水风景地带有了寺观作为宗教基地和接待场所,相应开始修筑道路等设施,于是以宗教信徒为主的香客、以文人名士为主的游客纷至沓来。为此,郊野的名山大川会向人们展现优美的风姿,便形成了以寺观为中心的风景名胜区,综上所述,郊野的寺观园林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 10、东都苑(隋西苑)的基本建设情况和特点?
答:在洛阳属于行宫御苑,隋代建,它是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一座特大型皇家园林,西苑苑址范围内有一片略有丘陵起伏的平原,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园内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的过程极其浩大,总体布局以人工开凿的最大水域“北海”为中心。海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还得东面有“曲水池和曲水殿
11、为什么说东都苑(隋西苑)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园林全盛期的到来?
答:1、西苑大体上沿袭汉以来“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山上有道馆建筑具有求仙和游赏用意2、用十六组建筑群结合水道的穿插而构成园中有园的小园林集群,则是一种创新的规划方式。3、完整的水系与“积土石为山”相结合而构成丰富的、多层次的山水空间,而龙鳞渠绕经十六院更需要依据精确的竖向设计。4、山上的建筑时隐时现,反映建筑技巧的提高 5、植物配置范围广泛,移栽品种丰富。 12、隋唐皇家园林的特点?
答:隋唐皇家园林大体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园、离宫御苑的类别。 一、大内御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但宫与苑之间还彼此穿插、延伸,宫廷区有园林的成分苑中有宫的建置,如兴庆宫。
二、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置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宫苑很重视建筑基址的选择,不仅保证了帝王避暑、消闲的生活享受为他们创造了一处的一投身大自然怀抱的天人合一的人居环境,许多行宫和离宫知道今天仍保留着游赏价值,个别的甚至以开发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如华清宫
三、不少修建在郊野风景地带的行宫御园和离宫御苑都改作佛寺,有的还增建佛塔如玉华宫
四、郊外的宫苑,其基址的选择还从军事的角度考虑如玉华宫,九成宫的建设地段不仅山岳风景优美,而且是交通要到的隘口,兵家必争之地,其军事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如铜雀园 13、宋代皇家园林的特点? 答:1)、规模小于唐代,没有离宫御苑的建设2)、在规划上则更精致,少皇家
6 / 51
气派,接近私家园林。
14、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
答:一、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二、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三、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四、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15、清初皇家园林的特点?
答:1、清王朝的皇家园林的宏大规模和皇家气派比明代表现的更加明显;2、明代的重点在大内御苑,清初的重点在离宫御苑。 16、宋朝临安皇家园林的区域?并举一例?
答:行宫御苑很多,德寿宫和樱桃园在城外。2)、大部分分布在风景优美的地段,较大的如湖北岸的集芳园,湖东岸的聚景园,湖南岸的屏山园,南园,湖中小孤山上的琼华园,北山的梅冈园、桐木园等处。3)、其余的分布在城南郊钱塘江畔和东郊的风景地带,如:玉津园、富景园等。
17、洛阳私园的特点:一、除依附于邸宅的宅院之外,单独建置的游憩园占大多数
洛阳的私家园林都以栽植花木著称。三、所记诸园都没有谈到用石堆叠假山的情况,足见当时中原私家园林的筑山仍以土山为主。四、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
18、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1、简远: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2、疏朗:园内景物的数量不求其多,因而园林的整体性强。3、雅致:竹。菊、梅是入诗入画的常见题材、园林用石盛行单块的“特置”建筑物多用草堂、草庐、草亭等、诗画的主题。4、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19、岭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特点?
答:岭南园林:1、规模比较小,多数是宅院,建筑的比重较大。2、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生江南,局部细部很精致。3、叠山常用英石包囊“塑石”的技法。4、观赏植物品种繁多。
北方园林1、建筑形象稳重、敦实2、叠山多用北太湖石和青石,表现幽燕沉雄气度。3、观赏树种比江南少,尤缺阔叶常绿树和冬季花木。4、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园内空间划分比较少,整体性较强。
20、江南园林的造园特点:1石料品种很多,用量很大,手法多样,技艺高超。2花木种类繁多,以落叶种类为主,配合若干常绿,讲究树木孤植和丛植的画意经营及象征寓意。3建筑形式多样丰富,具柔媚气质,空间通透,工艺水平精致。4园林空间各式各样,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级对框景,对景,透景创造条件。 四、填空和判断
1、园林按照隶属关系划分:主流园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非主流园林(衙署园林、公馆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茶楼酒肆园林)
2、园林按照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划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判断)
3、颐和园按照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划分属于天然山水园;按照隶属关系划分属于皇家园林
4、影响着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5、寺观园林类型:1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如大觉寺,白云观,普宁寺。2寺院内部的庭院。如法源寺。3寺观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如乌尤寺,圆觉寺,
7 / 51
太素宫。大觉寺,白云观,普宁寺,潭柘寺
6、大内御苑:大明宫 洛阳宫 禁苑 兴庆宫 西苑(清) 慈宁宫花园 建福宫花园 宁寿宫花园 离宫御苑:畅春园 避暑山庄 圆明园 颐和园 行宫御苑:静宜园 静明苑 南苑
7、隋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小园林集群,其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8、西汉众多众多宫苑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
9、寺观园林的三种类型1毗邻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2寺观内部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城市化3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10、楠溪江苍坡村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宋代农村公共园林。楠溪江布局:纸笔墨砚的文房四宝象征寓意。整个村落略近方形,作为一张铺开的纸,长方形水池像一方大砚池,池北岸放置的三块长条石代表墨锭,水池北岸是一条笔直的通向村西的街道,正对着村外西面的笔架山,仿佛一支笔搁在笔架前
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
4、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源头是囿、台、园圃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
5、商建于殷于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和西周时期在丰是周文王修建的“灵囿”、“灵台”和“灵沼”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的殷末周初
6、鹿台是殷纣王修建的地点在朝歌城它具有通神、游赏和国库的性质,他们是贵族园林。
7、章华台又名章华宫,东周时期始建于楚灵王六年,位于古云梦泽内。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之首例是楚灵王建的章华台。)(判断)章华台是贵族园林不是皇家园林是天然山水园
8、姑苏台:东周时期吴王建于吴姑苏山上也是贵族园林
9、上林苑:主要建筑群为阿房宫,秦朝最能体现皇家园林的是上林苑大内御苑在长安始建于秦惠王,秦始皇加以扩建。
西汉的皇家园林—上林苑:汉武帝三年就秦之上林苑加以扩大、扩建占地之广可谓空前绝后,乃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其中昆明池具有多种功能如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还具有“蓄水库”的作用。最大的水池为昆明池
10、东汉的皇家园林数量不如西汉之多,规模远较西汉为小,但园林的游赏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因而比较注意造景的效果。 11、汉代私家园林为汉代园林的代表:(西汉,长安)曲阳侯王根——王根园、成都侯王商——王商园、汉武帝时茂陵富人袁广汉的袁广汉园、梁冀的两处私园——园圃和菟园在洛阳
12、文人隐士的宅院:东汉的大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宅园,相关作品《归田赋》仲长统的宅园开启了魏晋南北朝的别墅园林之先河。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13、皇家园林:洛阳邺城:华林园、大内御苑:(8)铜雀园;曹操建相关作品曹植的《登台赋》)、金虎台、冰井台(军事)。建康:华林园(大内御苑)故(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14、私家园林中的城市私园:1、洛阳——大官僚张伦的宅园,大假山、景阳山
8 / 51
作为园中的主景。2、南齐,建康——文惠太子开拓的私园“玄圃”
15、城市私园的特点:一是设计精致化的趋向;二是规模小型化的趋向; 16、庄园别墅:北方的郊野庄园别墅(洛阳金谷园——石崇——天然山水园)南方: 17、城市寺观园林:城市寺观园林一般是毗邻于寺观而单独设置的园林或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18、北方城市寺观园林:洛阳寺观;南朝建康同泰寺
19、郊野寺观园林:一般是指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如庐山东林寺——慧远建
其他园林:代表有新亭、兰亭,具有公共园林的性质。(5)兰亭的相关作品《兰亭集序》—王羲之(此地有崇山峻冷、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应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矣。)园林一词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主要集中在长安和洛阳
20、皇家园林大内御苑有:1)、太极宫(隋大兴宫)朝代:隋朝所在地:长安2)、大明宫朝代:唐代所在地:长安唐高宗3)、洛阳宫(隋东都宫)朝代:唐代,所在地:洛阳4)、禁苑(隋大兴苑)朝代:隋代、所在地:长安5)、兴庆宫,朝代:唐代兴庆坊原名隆庆坊,唐太宗李隆基建在长安。兴庆宫的格局;花萼相辉楼紧邻宫墙从楼上可以望见隔街坊内的宁王和薛王的府邸。玄宗的的友悌之情表现在楼以“花萼相辉”为名,亦寓有手足情深之意。也是诗画美的体现 21、园名:建设时间(朝代、全盛期)、所在地、园主人、基地建设情况、相关文学作品。
郊野别墅园:单独建置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
城市私园——(2)履道坊宅园、长庆四年所在地:洛阳园主人:白居易相关作品《池上篇》
郊野别墅园——(3)浣花溪草堂、唐代所在地:成都园主人:杜甫相关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庐山草堂、唐代、所在地:庐山园主人:白居易相关作品《草堂记》虚借借春有锦绣谷的花、夏有石门涧的云、秋有虎溪的月、冬有香炉峰的雪
(6)辋川别业、唐代、蓝田、王维 《辋川集》、《辋川图》辋川别业共有20处景点:鹿柴是其中的一处景点,裴迪诗:“日夕见寒山,变为独往客;不知深林事,但有麋鹿迹,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中王维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寺观园林——元都观以桃花闻名。慈恩寺以牡丹和荷花最负盛名,慈恩寺中还有大雁塔。郊野寺观园林如灵隐寺
4、其他园林:一、衙署园林:分为中央政府的衙署园林(御史台中书院)和地方政府的衙署园林(山西绛州衙署园、四川新繁县衙)
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1、宋代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东京的皇家园林只要大内御苑和行宫御园,大内御苑包括后苑、延福宫、艮岳三处。行宫御苑比较著名的为北宋初年建成的“东京四苑”——琼林苑、玉津园、金明池、宜春苑。
2、宋代的私家园林——分中原和江南两个地点。中原:宋人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记述了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有19处,其中18处为私家园林,属于宅院性质的有6处: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属于游
9 / 51
憩园有10处: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独乐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金台张氏园、吕文墓园;属于栽培花卉为主的花园性质的有2处:归仁园、李氏仁丰园。还有一处是城市寺观园林以牡丹闻名的“天王院花园子”北宋私家园林的代表。
3、独乐园是司马光的游憩园,位于洛阳尊贤坊,占地二十亩,见山台的借景。独乐园的特点:1)规模不大,非常朴素2)园名及园内各景题名都与园林内容格调相吻合,深化表现的意境。
4、 临安。吴兴(湖州)南尚书园(宅院):以山石见长,北尚书园(别墅园)以水景取胜。
润州(镇江)梦溪园:园主人:沈括,万年写成梦溪笔谈。平江(苏州) 5、 文人园林的兴盛—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代占主导位置。
6、 寺观园林——佛寺园林由世俗化进一步文人化,南宋临安的西湖一带,是当时国内佛寺建筑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宗教建设于山水风景的开发相结合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代表有灵隐寺、三天竺寺、韬光庵。
7、宋代的其他园林主要集中在东京和临安,西湖十景在南宋就已经形成了,分别为: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南屏晚钟、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花港观鱼、双峰插云
8、文人园林的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写意山水园的塑造到宋代才得以完成,同时也深入也园林意境的含蕴。
园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初
1、元明的皇家园林:主要一处是在金代大宁宫基址上拓展的大内御苑:园林的主体为开拓后的太液池,池中三个岛屿呈南北一线布列,沿袭历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模式。2、明代皇家园林建设重点是大内御苑(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山、西苑、兔园、东苑)
3、清初的皇家园林:大内御苑——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山、兔园、东苑仍保留明代旧观,西苑进行较大增建和改建。
4、西苑:顺治八年改建永安寺,在山顶广寒殿建喇嘛寺“小白塔”;琼华岛又名白塔山
行宫御园和离宫御苑:重点转向了建设北京西北郊一带。该地域按其景观地貌可以 分为三大区:西区以香山为主体;中区以玉泉山、瓮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东区明代私家园林荟萃的大片沼泽地。[香山行宫、澄心园(静明园)——行宫御苑]
5、清初的离宫御苑所取得的成就在于:融糅江南民间园林的意味、皇家宫廷的气派、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美姿此三者为一体。
6、判断:明代扬州园林见于文献著作的不少,绝大部分是建在城内及附廓的宅园和游憩园,郊外的别墅园尚不多。
7、郑元勋的影园、水景园(由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郑元侠的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均为人工山水园。
8、子林始建于元代;拙政园、无风园、留园、西园、芳草园等始建于明代后期。 9、绍兴园林:寓园——天然山水园建于明末园主人为祁彪佳,建于绍兴,为别墅园。
10、北京的私家园林:元代私家园林多为近郊或附廓的别墅园,以宰相廉希宪的“万柳堂”最为盛名,以牡丹花为主。
10 / 51
11、清华园:水景园,豪华钜丽,园主人李伟。勺园:水景园,雅致间远,园主人米万钟
12、清初北京城内宅园之多又远更明代,有不少文人园林如贾膠侯的半亩园、王熙的怡园、冯溥的万柳堂
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1、“三山五园”指:(人工山水园:圆明园、寄畅园);(天然山地园:香山静宜园);(天然山水园: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
2、大内御苑:西苑、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人工山水园) 3、行宫御园:北京西北郊的天然山水园(静宜园、静明苑)、北京南郊的南苑(人工山水园),4、离宫御苑:人工山水园(圆明园)、天然山水园(避暑山庄、清漪园也叫颐和园)
5、江南的私家园林:重点在扬州和苏州。扬州的个园:建于清嘉庆年园主人为盐商黄应泰,创作了象征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个园的园名由来黄应泰本人别号个园,园内多种竹子,故取竹子的一半而命园之名为“个园”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分峰用石又结合于不同的植物配置:春景为石笋与竹子,夏景为太湖石山与松树,秋景为黄石山与柏树,冬景的雪石山不用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则四季的景观特色更为突出。
6、萃锦园:即恭王府后花园位于北京内城的什刹海一带。 7、中国的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8、粤中四大名园:顺德的清眸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 9、公共园林:清中叶以后的什刹海、济南太平湖、南京玄武湖、陶然亭、大明湖,昆明翠湖、扬州瘦西湖、寺观、祠堂、纪念性建筑等如杜甫草堂、四川桂湖(升庵祠)、河南百泉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也称水口园林:安徽歙县的檀干园,此园为水景园。衙署园林:河南的内乡县衙花园,被誉为天下第一县衙。书院园林:云南省大理县内的西云书院、安徽歙县的竹山书院 五、识图题(只写出园林名称和建设地点)
(1)P85建章宫:西汉时期(园林的生成期)汉武帝建在长安城内,建章宫西北部开凿一大池,名叫太液池,池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岛山。建章宫的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他的园林一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来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94-96重点)。东汉的皇家园林中的西园中有一个“列肆”的做法是历史上最早的一处皇家园林的“买卖街”总的来说东汉的皇家园林数量较西汉的要少规模夜也小,但游览功能已上升到主要地位注重造景效果。
(2)艮岳: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的而较少皇家园林气魄的人工山水园。建设者:宋徽宗,所在地:东京,朝代:宋朝初期,建园的目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心赏玩”总体布局: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大体上成“左山右水”的格局,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着水体。
造园的艺术成就之筑山: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其西的万松岭为侧岭,其东南的芙蓉城则是延绵的余脉。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这是一个宾主分明,有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置石:艮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特别是太湖石的特置手法,植物配置:植物采用孤植、丛植、混交、大量的成片栽植。园内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
11 / 51
点都是以植物之景为主题。
理水: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它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水系与山系配合而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建筑:建筑的布局除少数满足特殊的功能要求,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就园林总体而言是从属于自然景观。
(3)富郑公园:北宋时期富弼的宅院,建在洛阳。全园大致分为南、北两个景区。北区包括具有四个山东的土山及其北的竹林,南区包括大水池、池东的平地和池南的土山。北区比较幽静,南区则以开朗的景观取胜。全园的总体布局大致分为:大水池居园之中部偏东,由东北方的小渠引来园外活水,池之北为全园的主题建筑物“四景堂”,前为临水的月台,登“四景堂”则一园之景胜可顾览而得。池之南岸为“卧云堂”与“四景堂”隔水呼应成对景,大致形成园林的南北轴线,“卧云堂”之南为一带土山,山上建“梅台”和“天光台”二台均高出林梢,以便观览园外借景。
(4)沧浪亭:地处平江城南,始建于北宋,园主人苏舜钦 1、 原名由来:屈原《渔赋》
2、 布局特点:1)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2)、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建筑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池山之间筑一复廊蜿蜒曲折,即将临池而建的亭木榭连成一片,又可通过复廊上的漏窗两面观景,通过借景将员外的水与园内的山相结合。
3、 借景:看山楼借上方山、七子山之景和复廊漏窗借()溪水之景。对景五百名贤祠与沧浪亭形成对景
4、 沧浪亭的对联: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下联近水远山皆有情 (5)御花园p367
答:1、位置,在内廷中路坤宁宫之后,紫禁城中轴线的末端体现了封建都城规划的“前宫后苑”的传统布局。
2、布局特点:建筑布局按照宫廷模式即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园路布设呈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山池花木仅作为建筑的陪衬和挺远的 点缀,建筑布局于端庄严整之中力求变化,山池花木配置比较自由随宜。
3、园内有万春亭、浮碧亭、千秋亭、澄瑞亭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6)寄畅园p402
答:1、基址划分方式:人工山水园,所在地——无锡。
2、园名由来:取王羲之《兰亭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文意。
3、整体布局和水体划分方式:园林总体布局,水池偏东,池西聚土石为假山,两者构成山水骨架,园林主体部分以狭长形水池“锦汇漪”为中心,池西、南为山林景色,东、北岸则以建筑为主,水池南北长而东西窄,于东北角上做出水尾,以显示水体之有源有流。中部西岸的鹤步滩与东岸的知鱼槛对峙收束,把水池划分为似隔又合的南、北二水域,适当的减弱水池形状过于狭长的感觉。北水域的北端又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的廊桥,再划分为两个层次,从而加大了景深。整个水池的岸形曲折多变,南水域以聚为主,北水域则着重于散,尤其是东北角以跨水的廊桥障隔水尾,池水似无尽头,益显其疏水脉脉源远流长的意境。此园远借惠山、锡山及其顶上的龙光塔之景。 (7)避暑山庄p386
经过水系整理的避暑山庄地貌环境特点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2 / 51
第一、 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
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第二、 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连成一片,坡地也相应由平缓而逐渐陡峭,山庄的
这个地貌环境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鼎列的格局: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三者各具不同的景观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第三、 狮子沟北岸的远山层峦叠嶂,山庄的南面一带多奇峰异石,能提供很好
的借景条件。
第四、 山区的大小山泉沿山峪汇聚入湖,湖区的三大水源构成一个完整的水
系。充分发挥水的造景作用,因水成景乃是避暑山庄景观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第五、 山岭屏障于西北,挡住冬天的寒风侵袭再加上高峻山峰,密茂的树林,
湖泊水面的调剂使山庄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条件,起到了避暑的功能。
(8)西湖和颐和园对比图
相同点:清漪园的总体规划是以杭州的西湖最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提在湖中的走向以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清漪园之摹拟杭州西湖不仅表现在园林的山水地形的整治上面,而且还表现在前山前湖景区的景点建筑之总体布局乃至局部的设计之中。
不同点:1、清漪园的造园手法不仅能结合本身的环境地貌特点和皇家宫苑的要求,发扬“己之所长”还做出许多卓越的创新。如杭州西湖景观之精华在于环湖一周的建筑点染而成的犹如长卷展开大幅烟水迷离的风景画面;清漪园前湖的规划着重在于环湖景点的布局。
2、如把杭州西湖的环湖景观与前湖的环湖景观做一对比,前者的景点建筑自由随宜的半藏半露于疏林淡烟之中,突出人工与天然混为一体,而后者的建筑以其一系列的显露形象和格律秩序,更突出人工的意匠经营。
3、杭州西湖三面近山环抱,一面临城,总体景观以湖体为中心,具有一定的内聚性和封闭度,不易于园外借景,而清漪园呈北实南虚之势,景观的开阔度很大,外向性强,为园外借景创设了优越的条件如借玉泉山之景。 (9)清漪园的识图题545
清漪园为颐和园的前身,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以万寿山脊为界分南北两个景区,前山前湖景区(万寿山南坡、昆明湖)和后山后湖景区(万寿山北坡和山北麓与北宫墙间的河道) (10)“余荫山房”和“林本源”p677
余荫山房:广州市郊番禹县;西半部以水池为中心,池北正厅“深柳堂”与池南“临池别管”相对应,构成西半部庭院的南北中轴线;亭桥与“玲珑水榭”相对应,构成东西向的中轴线。
林本源园林:总体布局采取化整为零的一系列庭院组合方式,全园利用建筑分为5区,一,园主人书斋“古书屋”与“汲取方鉴斋”,二接待宾客的“来育阁”,观赏花卉的“香玉”三,宴集场所“定静堂”四,登高远眺的“观犌稼阁”五,山池游赏的“榕荫大池”
(7)灵隐寺:白居易《冷泉亭记》:所在地:杭州朝代:唐 (9)铜雀园:杜牧《赤壁怀古》所在地:邺(城)朝代:曹魏 (10)兴庆宫:李白《清平调》所在地:长安朝代:唐 寺观园林p691判断p694_p696判断p775
13 / 51
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这是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 起首篇提出的中国传统园林的创作宗旨。其基本含义是指园林虽是人工创造的艺术,但其呈现的景色必须真实,好像是天然造化生成的一般。这一命题对中国园林的创作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不是简单地抄袭自然,而是一种经过艺术概括和提炼的审美再创造。就园中与自然真实关系最大的山水景点塑造而言,它不仅是一种景点安排、地形塑造等形式上的某种追求,而且包含着艺术家某种精神意义的熔铸。要在山水的脉络结构中表现出真山真水的气势,艺术家必须对自然山水进行浓缩和提炼,在创作中阐发自己对山水美的理解和感悟,有着一定的主观情思意蕴的抒发,这与中国传统山水绘画,风景诗文的创作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要是简单地将自然界的山水形象搬来园中,不可能赋与园林以生气,机械的模仿只能弄巧成拙,使园景呆板而不真实,特别是范围不大的文化意味较浓的佳园,其造景必定经过艺术家匠意的锤炼。一般来说,为了表现出山水的真实气势,园中景色不是自然范山模水的缩小,而每每取真山水最有典型性的局部或一角,使它与园林小环境的尺度感相符合相协调,再进行某种自然的加强和点缀,才能宛自天开地表现出真山真水的自然美。现存古典名园中以一些颇具魅力的山水造景,如苏州环秀山庄的大假山,网师园的莲花池,都是以局部范山模水为骨架,再灌注以造园家胸中的丘壑之情创造而成的。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二零一零年,留园作为苏州园林(拙政园、虎丘、留园)扩展景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刮。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即以对皇帝“大不恭’治罪。有时为了搬树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围墙甚至房子,14 / 51
当时朱缅从民间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终于激起了方腊农民起义,当时方腊起义军的一个口号就是杀“朱缅”,与方腊起义军相呼应,苏州地区也爆发了以石生为首的,农民起义。 不久,北宋政权由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终于为金所灭,徽宗自己也做了俘虏。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 清代扬州的盐商开始营造园林,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建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是以竹石取胜,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
春景 听罢万箫吟见,前面就是个字园门,门外两边修竹劲挺,高出墙垣,作冲霄凌云之姿。竹丛中,插植着石绿班驳的石笋,以“寸石生情”之态,状出“雨后春笋”之意。这幅别开生面的竹石图,运用惜墨如金的手法,点破“春山”主题,即“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带雨竹”。同时还巧妙地传达了传统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园的人们,春景虽好,短暂易逝,需要用心品赏加倍珍惜,才能获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
夏景 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山体衬映得格外灵秀。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响,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盘旋石阶而上,登至山顶,一株紫藤迎面而立,游人悠游其间忘却了无尽的烦忧。
秋景 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险奇之处随时可见。中峰高耸奇险,下有石屋,可容十几人,内设石桌、石凳、石床,通风良好,四季干燥,颇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顿觉心胸开朗,满园佳境,尽收眼底,正所谓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阳西照,使整座山体洒上一层黄金,这时你才能领略造园者将此山面西的道理。
冬景 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园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假山堆叠得如一群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南面高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
15 / 51
造园者不光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妙地将“风声”也融合到表现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绝。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正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 《园冶》用600余幅手绘插图,三卷文字,直观解读中国古代宅院,别墅营造的择地之要,相地风水,亭台门窗,墙垣屋宇,铺地装折,选石掇山,理水,以及草、木、花、竹营景之学。 《园冶[1]》,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
(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该书首先阐述了整理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编辑本段《园冶》整理简介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江苏苏州吴江县人,生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为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根据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整理了修建吴氏园和汪氏园的部分图纸,于崇祯七年(1634年)写成了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这也是世界造园学上最早的名著。
他不仅能以画意造园,而且也能诗善画,他主持建造了三处当时著名的园林—常州吴玄的东帝园、仪征汪士衡的嘉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他还是一位诗人,时人评价他的诗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遗憾的是其诗作已散佚,令人难以窥其风貌。
编辑本段《园冶》主要内容和精髓
《园冶》共三卷,第一卷卷首冠以《兴造论》和《园说》,是全书的纲领和立论所在,即造园的思想和原则。《兴造论》突出强调“因、借、体、宜”原则的重要性,《园说》阐明园林用地、景物设计与审美情趣。后有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十篇。在十篇的论述中,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篇是专门论述造园艺术的理论,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特别是相地、掇山、借景更是该书精华的精华,而屋宇、装折、窗、墙垣则着重建筑艺术的具体论述。
《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这两句话的精神贯穿于全书。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说明造园所要达到的意境和艺术效果。计成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所以在《园冶》中,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趣的内容很多。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
16 / 51
修养的体现。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例如在园林中叠山,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亭子是园林中不可少的建筑,但“安亭有式,基立无凭”。建造在什么地方,如何建造,要依周围的环境来决定,使之与周围的景色相协调,使环境显得更丰富自然。例如在厅堂前置山,“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那就是败笔。长廊是游览的路线,“宜曲宜长则胜”。要“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楼阁必须建在厅堂之后,可“立半山半水之间”,“下望上是楼,山半拟为平屋,更上一层,可穷千里目也”。
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要求创整理真实地反映自然,又高于自然。尽可能做到使远近、高低、大小互相制约,达到有机的统一,要体现出大地的多姿。它有的似山林,有的似水乡,有的庭院深深,有的野味横溢,各具特色。如苏州拙政园,经过造园家的巧妙布置,这一带原来的一片洼地便形成了池水迂回环抱,似断似续,崖壑花木屋宇相互掩映、清澈幽曲的园林景色,真可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佳作。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园冶》一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亦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因”是讲园内,即如何利用园址的条件加以改造加工。《园冶》说:“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谢,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而“借”则是指园内外的了解。《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如遇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古寺凌空的胜景,绿油油的田野之趣,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为我所用。这样,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随机因借,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一)、门楼 门上起楼,象城堞有楼以壮观也。无楼亦呼之。 (二)、堂 古者之堂,自半已前,虚之为堂。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 (三)、斋 斋较堂,惟气藏而致敛,有使人肃然斋敬之义。盖藏修密处之地,故式不宜敞显。 (四)、室 古云,自半已后,实为室。《尚书》有“壤室”,《左传》有“窟室”,《文选》载:“旋室娟以窈窕。”指“曲室”也。 (五)、房 《释名》云:房者,防也。防密内外以寝闼也。 (六)、馆 散寄之居,曰“馆”,可以通别居者。今书房亦称“馆”,客舍为“假馆”。 (七)、楼 《说文》云:重屋曰“楼”。《尔雅》云:陕而修曲为“楼”。言窗牖虚开,诸孔慺慺然也。造式,如堂高一层者是也。 (八)、台 《释名》云:“台者,持也。言筑土坚高,能自胜持也。”园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无屋者;或楼阁前出一步而敞者,俱为台。 (九)、阁 阁者,四阿开四牖。汉有麒麟阁,唐有凌烟阁等,皆是式。 (十)、亭 《释名》云:“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司空图有休休亭,本此义。造式无定,自三角、四角、五角、梅花、六角、横圭、八角至十字,
17 / 51
随意合宜则制,惟地图可略式也。 (十一)、榭 《释名》云: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 (十二)、轩 轩式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置高敞,以助胜则称。 (十三)、卷 卷者,厅堂前欲宽展,所以添设也。或小室欲异人字,亦为斯式。惟四角亭及轩可并之。 (十四)、广 古云:因岩为屋曰“广”,盖借岩成势,不成完屋者为“广”。 (十五)、廊 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古之曲廊,俱曲尺曲。今予所构曲廊,之字曲者,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斯寤园之“篆云”也。予见润之甘露寺数间高下廊,传说鲁班所造。
(十六)、五架梁 五架梁,乃厅堂有过梁也。如前后各添一架,合七架梁列架式。如前添卷,必须草架而轩敞。不然前檐深下,内黑暗者,斯故也。如欲宽展,前再添一廊。又小五架梁,亭、榭、书房可构。将后童柱换长柱,可装屏门,有别前后,或添廊亦可。 (十七)、七架梁 七架梁,凡屋之列架也,如厅堂列添卷,亦用草架。前后再一添架,斯九架列之活法。如造楼阁,先算上下檐数。然后取柱料长,许中加替木。 (十八)、九架梁 九架梁屋,巧于装折,连四、五、六间,可以东、西、南、北。或隔三间、两间、一间、半间,前后分为。须用复水重椽,观之不知其所。或嵌楼于上,斯巧妙处不能尽式,只可相机而用,非拘一者。 (十九)、草架 草架,乃厅堂之必用者。凡屋添卷,用天沟,且费事不耐久,故以草架表里整齐。向前为厅,向后为楼,斯草架之妙用也,不可不知。 (二十)、重椽 重椽,草架上椽也,乃屋中假屋也。凡屋隔分不仰顶,用重椽复水可观。惟廊构连屋,构倚墙一披而下,断不可少斯。 (二十一)、磨角 磨角,如殿阁躐角也。阁四敞及诸亭决用。如亭之三角至八角,各有磨法,尽不能式,是自得依番机构。如厅堂前添廊,亦可磨角,当量宜。
(二十二)、地图
凡匠作,止能式屋列图,式地图者鲜矣。夫地图者,主匠之合见也。假如一宅基,欲造几进,先以地图式之。其进几间,用几柱着地,然后式之,列图如屋。欲造巧妙,先以斯法,以便为也。 园冶卷二 【栏杆】
栏杆信画化而成,减便为雅。古之回文万字,一概屏去,少留凉床佛座之用,园屋间一不可制也。予历数年,存式百状,有工而精,有减而文,依次序变幻,式之于左,便为摘用。以笔管式为始,近有将篆字制栏杆者,况理画不匀,意不联络。予斯式中,尚觉未尽,仅可粉饰。 (一)、乱石路 园林砌路,做小乱石砌如榴子者,坚固而雅致,曲折高卑,从山摄壑,惟斯如一。有用鹅子石间花纹砌路,尚且不坚易俗。 (二)、鹅子地 鹅子石,宜铺于不常走处,大小间砌者佳;恐匠之不能也。或砖或瓦,嵌成诸锦犹可。如嵌鹤、鹿、狮球,犹类狗者可笑。 (三)、冰裂地 乱青版石,斗冰裂纹,宜于山堂、水坡、台端、亭际,见前风窗式,意随人活,砌法似无拘格,破方砖磨铺犹佳。
18 / 51
(四)、诸砖地 诸砖砌地,屋内、或磨、扁铺;庭下,宜仄砌。方胜、叠胜、步步胜者,古之常套也。今之人字、席纹、斗纹,量砖长短合宜可也。有式。
(一)、园山 园中掇山,非士大夫好事者不为也。为者殊有识鉴。缘世无合志,不尽欣赏,而就厅前三峰,楼面一壁而已。是以散漫理之,可得佳境也。 (二)、厅山 人皆厅前掇山,环堵中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殊为可笑。加之以亭,及登,一无可望,置之何益?更亦可笑。以予见:或有嘉树,稍点玲珑石块;不然,墙中嵌理壁岩,或顶植卉木垂萝,似有深境也。 (三)、楼山 楼面掇山,宜最高,才入妙,高者恐逼于前,不若远之,更有深意。 (四)、阁山 阁皆四敞也,宜于山侧,坦而可上,便以登眺,何必梯之。
(五)、书房山 凡掇小山,或依嘉树卉木,聚散而理。或悬岩峻壁,各有别致。书房中最宜者,更以山石为池,俯于窗下,似得濠濮间想。 (六)、池山 池上理山,园中第一胜也。若大若小,更有妙境。就水点其步石,从巅架以飞梁;洞穴潜藏,穿岩径水;风峦飘渺,漏月招云;莫言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 ( (九)、山石池 山石理池,予始创者。选版薄山石理之,少得窍不能盛水,须知“等分平衡法”可矣。凡理块石,俱将四边或三边压掇,若压两边,恐石平中有损。加压一边,即罅稍有丝缝,水不能注,虽做灰坚固,亦不能止,理当斟酌。
(十一)、峰 峰石一块者,相形何状,选合峰纹石,令匠凿笋眼为座,理宜上大下小,立之可观。或峰石两块三块拼掇,亦宜上大下小,似有飞舞势。或数块掇成,亦如前式;须得两三大石压封顶。须知平衡法,理之无失。稍有欹侧,久则愈欹,其峰必颓,理当慎之。 (十二)、峦 峦,山头高峻也,不可齐,亦不可笔架式,或高或低,随至乱掇,不排比为妙。
〖十 借景〗 构园无格,借景有因。切要四时,何关八宅。林皋延竚,相缘竹树萧森;城市喧卑,必择居邻闲逸。高原极望,远岫环屏,堂开淑气侵人,门引春流到泽。嫣红艳紫,欣逢花里神仙;乐圣称贤,足并山中宰相。《闲居》曾赋,“芳草”应怜;扫径护兰芽,分香幽室;卷帘邀燕子,闲剪轻风。片片飞花,丝丝眠柳。寒生料峭,高架秋千,兴适清偏,怡情丘壑。顿开尘外想,拟人画中行。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风生林樾,境入羲皇。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红衣新浴,碧玉轻敲。看竹溪湾,观鱼濠上。山容霭霭,行云故落凭栏;水面鳞鳞,爽气觉来欹枕。南轩寄傲,北牖虚阴。半窗碧隐蕉桐,环堵翠延萝薜。俯流玩月,坐石品泉。苎衣不耐凉新,池荷香绾;梧叶忽惊秋落,虫草鸣幽。湖平无际之浮光,山媚可餐之秀色。寓目一行白鹭,醉颜几阵丹枫。眺远高台,搔首青天那可问;凭虚敞阁,举杯明月自相邀。冉冉天香,悠悠桂子。但觉篱残菊晚,应探岭暖梅先。少系杖头,招携邻曲。恍来临月美人,却卧雪庐高士。云冥黯黯,木叶萧萧。风鸦几树夕阳,寒雁数声残月。书窗梦醒,孤影遥吟;锦幛偎红,六花呈瑞。棹兴若过剡曲,扫烹果胜党家。冷韵堪赓,清名可并;花殊不谢,景摘偏新。因借无由,触情俱
19 / 51
是。
名词解释:
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形(地段)之上,利用、改造和营造起来的,由山(自然山、人造山)、水(自然水、理水)、物(植物、动物、建筑物)所构成的具有游、猎、观、尝、祭、祀、息、戏、书、绘、畅、饮等多种功能的大型综合艺术群体。
囿:是蓄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
埃及圣苑:是指为埃及法老参拜天地神灵而建筑的园林化的神庙,周围种植者茂密的树林以烘托神圣与神秘的色彩。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计成:(人名)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少年时即以绘画知名,继承和发展了关 、荆浩的画派和技艺。中年曾漫游北方及两湖,返回江南后定居镇江。从此以后,便精研造园技艺。计成后半生便专门为人规划设计园林,足迹便于镇江、常州、扬州、仪征、南京各地,成为著名的专业造园家,并于造园实践之余,总结其丰富之经验,写成《园冶》一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天堂园:在古波斯庭院中利用中轴线讲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中心水池,象征天堂,故名“天堂园”
竹林七贤:是魏晋年间七个文人的总称,分别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游于竹林,号称七贤。 中国古典园林特色: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长期处于动乱年代,而思想、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对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产生了深远影响。1、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中国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有单纯的摹仿自然山水进而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抽象化、典型化,开始在如何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方面有所探索。2、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3、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地代表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4、寺院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从此,中国园林形成了皇家、寺观、私家、陵寝等四大园林类型并行不悖的鼎力局面,标志着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秦汉时期:在我国园林发展史上处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初期基本上位皇室王侯富豪所专有,建筑宏伟壮观,装饰穷极华丽,规划宏放,空前绝后。园林总体布局模拟天上星宿图案,并由简单地模仿发展为自觉地对应;苑囿的形制较自然,无定规,无拘束,能因山就水,随遇而作;祈求长生成仙的意念在宫苑中时有反映。西汉中期以后,受文人影响,园中布景、题名已开始出现诗情画意。东汉后期,皇家苑囿由崇尚山水林木,园林建设亦趋向小型化,文人宅院初见端倪,隐士和隐逸思想开始对园林发生影响。
唐宋文人园林成就:1、对当地山水风景的开发多有建树 2、不仅参与了风景的开发、环境的绿化和美化,而且还参与营造自己的私园。根据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大自然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规划,同时也把他们对人
20 / 51
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沉浮的感怀融注于园林造园艺术之中。3、开辟了写意山水园林的新途径。 4、将“文人画”融入园林之中,
私家园林的风格特点:私家园林的特点: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填空:
1、园林形成的背景因素:大自然的造化、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的精神需要 “园林”一词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2、园林性质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
3、园林的功能主要有:狩猎、游玩、观赏、休憩、祭祀、集会演说、文体娱乐、饮食
园林的构成方式:规则式(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自然式、混合式
4、园林类型:按构园方式分为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按从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 按功能分为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
5、园林的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
7、园林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 8、中国园林史分期:萌芽期(夏——春秋战国)、生成期(秦——两汉)、发展期(魏晋——隋)、全盛期(唐——两宋)、成熟期(元——清末)
秦汉时期私家园林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寺观园林兴起,中国园林体系完成。清私家园林分化为江南、北方、岭南园林
28、中国园林雏形——囿;囿中较早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是“台” 囿是供人们养育禽兽和狩猎的场所。
29、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基本功能。
30、五室——当时执行政事之堂为五栋,呈 形排列,中间方四步,东西加四尺,周围各室皆方三步,东西加三尺。
31、九阶——指台基的四边都有台阶,南面为三阶,其余各是两阶。
32、堂崇三尺——崇为高,政事之堂不可能高三尺,或许堂高三丈,或许台基高三尺。
33、周代以发明砖瓦,建筑材料主要是木材、砖瓦和三合土(细沙、黄土、白灰混合而成)
34、灵囿、灵台、灵沼
35、城郭建筑的确立——《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36、向着风景式园林方向发展的三个重要的精神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37、天人合一是有宋儒提出来的,起源于周代而丰富于春秋战国。
38、君子比德思想流行于春秋战国,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流行于秦汉时期燕、齐一带。
21 / 51
39、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比较著名的有楚国的章华台、荆台,吴国的姑苏台。
40、章华台三面为水池环抱,为中国古代园林开凿大型水体工程的先河。 41、中国园林的形成——苑(秦汉时期)
42、营建苑池时,池中建有瀛洲、蓬莱、方丈三山。 43、阿房宫是由阿城、前殿和门阕等三部分组成。
44、秦皇御苑:上林苑、甘泉苑、宜春苑。长安宫苑: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
45、长乐宫沿中轴线上主要的宫殿有前殿、临华殿和大厦殿。未央宫是萧何监修的,有西宫之称,是我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宫殿,已有1041年的历史。 46、建章宫打破了建筑宫苑的格局,在宫中出现了叠山理水的园林建筑。甘泉宫是西汉王朝的行宫,规模宏大,仅次于未央宫。
47、上林苑本是阿房宫的一处大苑囿,汉武帝时扩而广之为上林苑,上林六池:昆明池、百子池、积草池、 池、牛首池和西坡池。最大的是昆明池。 48、洛阳宫苑之广成苑。
49、两汉私家园林:西汉梁孝王刘武的兔园和东汉梁冀的苑囿。富豪巨贾苑囿:西汉时袁广汉园,樊重园。
50、中国园林体系完成(魏晋——隋)寺观园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山水园林体系的最终完成。
51、皇家园林 邺都园林:铜雀园、华林苑。洛阳园林:芳林园、西苑。建康园林:华林园和乐游园。长安园林:芙蓉园、西苑。
52、寺观园林 宗教建筑的世俗化意味着寺、观无非是住宅的放大和宫殿是缩小。寺观园林包括三种情况:一是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二是寺、观内部各种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三是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53、城市寺观园林 洛阳寺观:宝光寺、景明寺、冲觉寺、永明寺。建康寺观:同泰寺是建康寺观中规模最大的寺观园林。顾恺之的《维摩诘像》壁画、戴安道雕塑的五尊佛像及狮子国赠送的白玉佛像,称为建康寺观三绝。
54、郊野寺观园林 五台山和峨眉山。具备的三个条件:一是靠近水源;二是靠近树林;三是地势向阳背风。
55、私家园林 魏晋六朝时期的私家园林有建在城市里的城市型私园——宅园、游憩园,也有建在郊外的与庄园相结合的别墅园。 56、北方私家园林以洛阳地区最为繁华。
57、《山居赋》涉及到卜宅相地、选择基址、道路布设、景观组织等方面的情况。这些都是汉赋中所未见的,是风景式园林升华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58、中国园林的写意化——唐宋时代。中国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深受繁荣的文化大背景影响,在唐代山水园林写意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最终达到全盛时代。
59、李戒的《营造法式》和喻培的《木经》是官方和民间对当时发达的建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60、园林观赏树木和花卉栽培技术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以出现嫁接和利用实生变异发现新种的繁育方式。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的栽培方法:四时变接法、接花法、栽花法、种祖子法、打剥花法、分芍药法。
61、山水诗、山水画、山水园互相渗透的密切关系,到宋代已经达到诗、画、园三位一体的艺术境界。
22 / 51
62、中国园林在唐宋时期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影响下,诗文、绘画、园林三者相互渗透,各展其长,使园林更富诗情画意,异乎寻常地出现了写意山水园林的新阶段。
63、山水画、山水诗、山水园林这三门艺术门类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形成中国山水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从而影响及于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 64、皇家、寺观、私家三大园林 类型都以完全具备中国风景式园林的主要特点,文人园林进过唐代发展至两宋,其园林风格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正是中国风景式中国园林主要特点的外伸,成为中国写意山水园林的杰出代表。 65、唐代皇家园林集中分布在两京——长安、洛阳。宋代的皇家园林集中在东京和临安两地。长安、洛阳、汴梁和临安四地最具代表性。 66、唐长安城中,有三大宫殿区,史称“三大内”,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
67、西内太极宫即隋朝的大兴宫,唐初改名太极宫并加以扩建,主要建筑有太极殿、两仪殿、万春殿、凌烟阁、鹤羽殿、海池、相思殿。东内大明宫主要建筑有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等。大明宫,是长安三大内中规模最大,建筑物最多的宫殿建筑群。入丹凤门,自南而北排列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岑殿、蓬莱殿,这是大明宫的主要宫殿。太液池是大明宫的主要园林建筑之一。南内兴庆宫。兴庆宫的建筑布局是唐三大内中比较特殊的一处,它不硬套传统的前朝后寝和以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而呈不规则状,颇类后世的自由式建筑布局。
68、大内三苑 西内苑、东内苑和禁苑。禁苑在宫城之北,是三苑中最大的一苑,是唐长安城郊皇家的主要风景园林和狩猎区。
69、离宫别馆 华清宫、曲江池、九成宫。长安八景:骊山晚照,太白积雪,灞柳风雪,咸阳古渡,雁塔晨钟,曲江风荷,华岳仙掌,草堂烟雾。骊山晚照说的是华清宫。
70、汴梁园林 著名的大内御苑有延福宫,寿山艮岳等园林。艮岳的建园工作是有宋徽宗亲自参与的,建园目的主要是以山水而“放怀适情,游心赏玩”。成就:1,园林 山构思图特,精心经营。2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3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4园林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5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71、东京四苑——琼林苑、玉津苑,宜春苑、含芳苑。 72、洛阳园林 神都苑是洛阳地区皇家园林的代表
73、西湖十景:苏提春晓,平湖秋月,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曲院风荷,断桥残雪。
74、寺观园林 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宇成片的庞大建筑群,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的功能分区。
75、长安寺观园林 大慈恩寺是长安三大译经院之一。玄都观是长安道教主要寺观之一。兴教寺是长安少陵塬畔,是唐樊川八大寺之一,为八寺之首。
76、洛阳寺观园林 洛阳为唐宋二都之一,又是唐宋时期佛道宗教活动的中心,著名的有白马寺、奉先寺、潜溪寺、看经寺,著名的龙门石窟就位于洛阳城的南部。
77、汴梁(东京)寺观园林 相国寺、佑国寺塔 78、临安寺观园林 灵隐寺、三天竺寺、净慈寺。
79、私家园林 盛唐以后,中国园林已有自然山水园发展到写意山水园,写意
23 / 51
山水园也称文人山水园。为两宋文人园林繁荣奠定了基础。
80、长安私家园林 韦杜别业、定昆池、辋川别业。辋川别业是唐代文人山水园林即写意山水园林的代表之一。
81、洛阳私家园林 白居易的履道坊宅园,平泉庄,富郑公园。
82、临安私家园林 以西湖为中心,布局大体分为三段:南段、中段和北段。南园、水乐洞园、后乐园、裴园 83、苏州私家园林 沧浪亭
84、元明清时期私家,皇家,寺观三大园林类型已具备文人园林的简远,疏朗,雅致,天然。
85、私家园林在明清之际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江南园林就是代表 86、明大內御苑有御花园,建福宫花园,万岁山,西苑,兔园,东苑
87、清朝行宫御苑有静宜园,静明园。离宫御苑畅春园,圆明园,避暑山庄 88、畅春园是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迎进江南造园艺术的皇家园林
89、圆明园分五区,有圆明,长春,万春组成,其中有欧洲园林建筑西洋楼 90、兴建圆明园的基本思想是宁神受福少屏烦喧,而风清佳,惟园居为胜 91、颐和园有名清漪园,分四个景区。园中主体建筑佛香阁,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
92、明朝寺院有法源寺,月河梵寺,香山寺。清朝有大觉寺,白云观,普宁寺 93、江南寺院园林有黄龙洞,太素宫,西南寺院有圆觉寺,乌尤寺,西北有重阳宫,楼观台
94藏传佛寺有布达拉宫,塔尔寺,罗布林卡。作品有一家言,园冶,长物志 95、造园家有张南恒,山子张,计成。三大地方园林江南,北方,岭南 96、江南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方以北京为中心,岭南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 97、元代私家园林有清华园,勺园,清代私家园林有半亩园,萃锦园。江南园林有扬州的休园,98、影院,瘦西湖。无锡的寄畅园,岭南的余萌山房,林木源园,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留园。 一池三山规制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一说南湖岛)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北海公园中,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是蓬莱,原在水中的\"团城\"和\"犀山台\"则象征瀛洲和方丈。 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表现形式而且成为定制。 最早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兰池宫。 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4 / 51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一说南湖岛)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北海公园中,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是蓬莱,原在水中的\"团城\"和\"犀山台\"则象征瀛洲和方丈。
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表现形式而且成为定制。
最早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兰池宫
中国古典园林分期,特点及艺术表达方式
地理环境因素和中国古代封建制度 皇权至上(导致类型形成),儒家文化的 天人合一(导致风格形成)
――1、生成期:殷周秦汉;
形式:贵族的宫苑;社会背景:秦汉时期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
特点: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宏伟 表达方式:建筑宫苑 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社会背景:社会动荡。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园经济的冲击,豪门氏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通知,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意识形态诸家争鸣,思想活跃。
特点:造园活动从生成到兴盛,初步确定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自然式园林风格的基础。
表达方式:自然山水园 3、全盛期 :隋唐 ;
社会背景:统一,中央集权的官僚结构更健全,儒家的正统地位,儒,道,释互补共尊。全胜时期
特点: 表达方式:写意山水园 4、成熟期:两宋到清初;
社会背景:小农经济的稳步成才,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特点:园林在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园林由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表达方式:文人山水园的萌芽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四个基本特点:1220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造园哲学,美学,思维方式以及木结构,顺应自然的地形,与自然背景融合,提升自然品质)3-诗画的情趣。4-意境的涵蕴。
――四个延展特点:(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1-简远、2-疏朗、3-
25 / 51
雅致、4-天然。
6、中国古典园林类型及特点(要扩展思考)1209 ――人工山水园与天然山水园及特点;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特点是: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的园林形式。建筑人工经营,山水地貌人为,花木人工栽植。
天然山水园:建造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利用天然的环境及要素,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调整局部,并加以建筑和花木的园林形式。特点:利用天然的环境及要素。建筑人工经营,山水地貌天然,花木天然与补植。
――皇家园林(1、大内御苑 ; 2、行宫御苑 ;3、离宫御苑);及特点 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型高大。灵台、灵沼;建筑宫苑;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大内御苑: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黄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留之用。
离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了解着的政治中心。如承德避暑山庄,三山五园。
――私家园林(1宅园 2游憩园3别墅园);
宫皇家的宗室、官僚、富商等所私有的园林。特点:规模较小,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净。
宅园:依附于邸宅作为园住人日常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不大。一般紧邻邸宅的后部呈前宅后园的格局,或位于邸宅的一侧而成跨院。
游憩园:单独建置,不依附于邸宅。
别墅园: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供园主人避暑,休养或短期居住之用。别业,草堂。
――寺观园林;及特点
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特点:与私家园林没有根本区别。(重现实,尊人伦,公众信仰未达到狂热偏执的激情)
其他非主流:A附属园林: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茶楼酒肆附属庭院。类似私家园林
B公共园林:建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城镇,村落,为居民提供公共交往,游憩的场所,特点:利用河湖水系,稍加园林化的处理,结合城市街道的绿化,名胜古迹而稍加整治,改造的。C传统名胜区D陵园E坛庙绿化
――北方园林、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其它地方园林及特点 北方园林:1建筑形式比较封闭,厚重,具刚健美。2多为贵戚官僚所有,布局较注重表现仪典性。3规划上较多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赋予园林更为浑厚气度。4叠山以当地青石和北太湖石为主,堆叠技法浑厚5植物栽培受气候的影响,有萧瑟寒林之感。
江南园林:1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山水园林2与住宅相连,多呈内向形式,环境闭塞,难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良好的借景。3叠山的石料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用量很大,手法多样,技艺高超。4以江南民间乡土建筑为源
26 / 51
泉,但稍有区别。恬淡雅致,有若水墨画的格调,也有的过分琐碎。
岭南园林:1以宅园为主,多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2叠山常用褶皱繁密的英石,可塑性强,姿态丰富,沿海一带也常用石蛋和珊瑚礁石叠山的。3小型叠石和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4少数水池受西方园林影响而成方整几何形式5园林建筑由于气候炎热,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以装修,雕塑,细木雕工见长6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四季花团锦簇,绿茵葱翠,阴凉效果尤为宜人。
7、促成中国古典园林向自然式山水园(原文:风景式)发展的因素: 1崇尚自然生态美的山水审美观 把优美的自然物了解于人与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尝,游观的对象。远古视自然为神灵的化身,器物上用动植物的装饰纹样。自然的审美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领悟。
2“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 秦汉时“天人感应”说认为天象与自然界相互感应,天人和谐的哲理主导和环境意识的影响,园林要保持顺乎自然的“理性的,有秩序的自然”,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发展方向。3“君子比德”于自然物 将大自然的某些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了解起来。理想的君子:道德与行为应赋予大自然,导致人们对山水的尊重
4 神仙思想 时代的苦闷和思想解放,人们借助神仙这一浪漫主义幻想方式表达破旧立新的愿望,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神仙境界事实上是再现山岳风景和海岛风景,促进园林向风景式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试复习资料
3.园林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四项工作;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5.园林隶属关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寺观园林 7.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12.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成熟期(两宋到清初)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对山水植物这些构景要素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力求山水花木三造园要素有机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甚至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三.诗画的情趣诗情,不仅在于把前人诗中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浮现出来,或运用景名.匾额.
12.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的主要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园前十一世纪,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园圃是第三个源头
13.囿用于栽培圈养,台用于通神望天
14影响着园林向风景式发展的三个重要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15.贵族园林中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两处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17.始皇“大咸阳计划”内容:1信阳宫与渭北的咸阳宫构成南北呼应的格局。2
27 / 51
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布局“天人合一”的体现3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大宫苑集群。
19西汉众多众多宫苑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
20汉代的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1上林苑是一个天然山水环境2疏朗的随意的“集锦式”布局。3上林苑是一多功能园林
21建章宫的总体布局成为后世“大内御苑”规划的滥觞,它的园林一区是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22铜雀园内铸有三台铜雀台,金虎台,冰井台是一座兼军事坞堡功能的皇家园林。
23仙都苑中封土堆筑五座山象征五岳,引漳河之水分流四读为四海。
24洛阳宫城正门前形成一条直达南城门的御街——铜驮街,重要的衙署分布两侧,御街与其后的宫苑构成城市的中轴线,开创了我国皇都规划的新格局。 27公共园林——兰亭
28唐长安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布局最严谨的繁荣城市
29大内御苑:大明宫 洛阳宫 禁苑 兴庆宫 西苑(清) 慈宁宫花园 建福宫花园 宁寿宫花园 离宫御苑:畅春园 避暑山庄 圆明园 颐和园 行宫御苑:静宜园 静明苑 南苑
30禁苑包括禁苑 西内苑 东内苑 31一池三山:隋西苑 建章宫
32.隋西苑是一座人工山水园.小园林集群,其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
33.前宅后院布局:履道坊.拙政园.
34.唐代别墅园分三种情况:1.单独建筑在离城不远.交通往返方便而风景优美的地带.(平泉庄.浣花溪草堂)2 单独建在风景名胜区内.(庐山草堂)3 依附庄园而建。(辋川别业.嵩山别业)
35.杜甫:浣花溪草堂. 白居易:履道坊.庐山草堂
36.长安城内,公共园林包括三种情况:1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内的岗阜——“原”。乐游园。2利用水渠转折部位的两岸而创为以水景为主的浏览地。曲江。3。街道绿化。
37.宋东京的皇家园林只有大内御苑和行宫御苑。大内御苑有后苑,延福宫.艮岳.行宫御苑有景华苑,琼林苑.玉津园. 38.论述.艮岳的造园成就.
1.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 –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山上道路是斩石开径.万岁山上多设奇特石景.2置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重要峰石均有命名.3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4植物配置。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丛植。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 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5。建筑。几乎包罗同当时全部形成.建筑布局充分发挥点景.观景作用.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自家园林的风格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28 / 51
39.金明池是一座以略近方形的大水池为主体的皇家园林.
40.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 1.简远。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造园诸要素。不追求品类之繁复。不滥用设计之技巧。也不过多地划分景域或景区。意境的深化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向留有余韵之外。还籍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疏朗。园林筑山往往主山连绵。客山拱伏而构成一体,山势多平缓不作故意大起大伏。水体多半以大S来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P配置以大S丛植。林植为主。建筑低数量少。个体多于群体。
③雅致,园中种竹十分普遍且呈大面积栽植,作为园林雅致格调的象征,此外还有菊,梅;盛行太湖石“特置”,表现文人爱石的高雅情趣;建筑多用草堂,草庐,草亭,不流俗;曲水流觞;景题而名抒发情趣 ④天然,a力求园林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b园林内部的成景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42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整式的有御花园,金明池,慈宁宫花园 43畅春园是人工山水园
44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时期的三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45寄畅园是一座以山为重点,水为中心,山水林木为主的人工山水园。远借惠山优美山形,锡山龙光塔。
水体划分:①水池南北长而东西窄,于东北角上的出水尾,以显示水体有源有流②中部西岸的鹤步滩与东岸的知鱼(木监)对峙收束,把水池划分为似隔又合的南北二水域,适当地减弱水池形状过分狭长的感觉③北水域的北段又利用平桥“七星桥”及其后廊桥,再划分为两个层次,南端作成小水湾架石板小平桥,自成一小巧水局,于是北水域又呈现为四个层次,从而加大景深 46清华园是一座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
47造园家:张南垣 张然 计成 三步代表作:园冶 一家言 长物志
《园冶》计成 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垣,铺地,()山,选石,借景
“兴造论”泛指营园要旨,是全书总纲,好的园林评价标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园说”论述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及细节(4篇)两个规划原则“景到随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第一篇“相地”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旁地宅,江湖地。第二篇“立基”总体布局。第三篇“屋宇”园林建筑。第四篇“装折”装修。 第二卷‘栏杆’ 信手化成,以简便为雅
第三卷 一二三篇讲门窗,墙垣铺地的常见形式和做法。四,‘掇山’讲述叠山的施工程序,构图经营的手法和禁忌。五,‘选石’应考虑,开采和运输成本。六,‘借景’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 《一家言》李渔 叠石 土石相间 土多于石
《长物志》文震亨 共十二卷 与造图右直接关系的为室庐 花木 水石 禽鱼四卷。
‘室庐’卷中,把不同功能,性质的建筑及门,阶窗,栏杆,照壁等分门结论述 ‘花木’42种另用园林观赏树木花卉
‘水石’常见水体,石料18节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48乾隆时北京西北邻主要分布: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长春园,
29 / 51
漪春园,畅春园
49琼华岛的建置:东坡,北坡,西坡,南坡
南破永安寺,是一组堆成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从山门到白塔,构成南破明显的中轴线
西坡地势陡峭,建筑布置依山优势配以局部的叠石而显示其高下错落的变化趣味。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居中,后殿甘露殿,前殿琳光殿与临水码头三者构成中轴线。着重创造山地园林的气氛。
北坡是一处既幽邃又开朗的山地小园林,小水系有溪,有涧,有潭,有瀑,有潺潺水音,伏流暗脉,构成北坡一处精巧的山间水景。 东坡植物为主,建筑比重小 50濠濮间——画舫斋
水系南端的另一部分筑土为山,北面第二部分为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间。石坊以北为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即画舫斋。自南而北依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把自然界山水风景的典型缩移与人工建置交替展现在300m的地带上。 51静心斋山水层次划分
山池空间是园林的主景区,景区地段进深过浅,因地制宜运用增加层次的方法来弥补地段缺陷①跨水建水榭‘沁泉廊’将水池分为两层次,与正厅,园门构成一条南北中轴线②池北假山也分南北并列的北高南低的两重,与水池环抱嵌台,形成了水池的两个层次以外的山脉的两个层次3通过这种多层次既隔又透的处理,景区的南北进深看起来就仿佛比实际深远得多。 52具有流杯渠:慈宁宫花园、兰亭、萃锦园、潭柘寺。 53静宜园全园分为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 54燕京八景:群岛春莺、玉泉垂虹、西山晴雪。 55有园中园:静宜园、清漪园、静明园、圆明园。
56圆明园、避暑山庄、清漪园(颐和园)前者为人工山水园,后两者为天然山水园。
57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三园都是人工创设的山水地貌作为园林骨架。长春园、绮春园、圆明园集锦式。圆明园水面大中小相结合;长春园以一大水面为主体,周围岗阜回环;绮春园则全部为小型水面结合岗阜穿插的集锦。
58长春园北景区即西洋楼包括六幢西洋建筑:谐奇趣、蓄水楼、养雀笼、兮外观、海晏堂、远瀛观。三组大型喷泉:谐奇趣南面的弧形石阶前和北面的双跑石阶前;海晏堂的西面大门前;远瀛观南面大水法。若干庭院和点景小品:万花阵、线法山、线法墙。
59圆明园的象征意义:运用象征和寓意的方式来抑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宣扬儒家的哲言、伦理和道德观念。九州清晏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鸿慈永祜标榜孝行,涵虚朗鉴标榜豁达品德,澹泊宁静标榜清心寡欲,濂溪乐处象征对哲人君子之仰慕,多稼如云象征帝王之重农桑。
60避暑山庄的分区及象征寓意。三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湖泊景区具有波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苑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名山,宫墙犹如万里长城,外八庙分别为藏、蒙、维、汉的民族形式,整个大意为以清王朝为中心的多民族大帝国缩影。
61清漪园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
62清漪园前山前湖景区、建筑轴线、网格处理控制。以佛香阁为中心的中央建筑群。
30 / 51
63 西汉建章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具备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颐和园是最后一座.
64 清漪园模拟杭州西湖的异同
同:A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一级周围环境都很像西湖
B清漪园之模拟西湖还表现在前山前湖景区的景色建筑之总体布局乃至局部设计中
异:A杭州西湖的景色建筑自由随意的半藏半露于疏柳淡烟中,显示人工意匠与天成自然之浑为一体,清漪园的景点建筑则以其乙烯利的显露形象和格律秩序,于天成的自然中更突出人工的意匠经营.
B:杭州西湖湖面辽阔,但三面近山环抱,一面是城市屏障,因而总的地貌景观便呈现为以湖面为中心的一定程度的内聚性和较强封闭度,较少园外借景可能,清漪园景观开阔度很大,外向性亦很强,为园外借景创造了优越条件. 65惠山园仿寄畅园
A首先建园基址相似,B园林本身设计也以寄畅园为蓝本,主体建筑物所处的位置和布局环境,土石假山均宛若园外真山的余脉,理水手法相似,都以水面作为园林的中心
66颐和园怎样着眼于西北郊全局,以三山五园为主题的大环境整治
A首先考虑的是与西邻静明园的关系,昆明湖往西开凿外湖,稍后又在静明园的东南接拓高水湖于养水湖,前者沿湖不设宫墙,后者亦不再纳入静明园宫墙之内.再加上田畴的穿插,园林建筑的点缀,村舍的星罗棋布,构成一个完成的风景小区,从而加强了万寿山与玉泉山在景观上的整体感和一定程度的联属关系.
B其次,把考虑的范围再扩大到三山五园的大环境整体.清漪园建成,昆明湖开拓后,构成了万寿山和里湖的南北中轴线,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三者,又构成一条东西中轴线,往东延伸交汇于圆明园与畅春园间的南北轴线的中心,这个轴线系统把三山五园串缀成整体的园林集群,而清漪园起到枢纽地位.
其布局形式为三山五园的相互借景,彼此成景创造了良好条件:静宜园之俯借静明,清漪,圆明.畅春诸园,静宜,静明互借, 静明,清漪互借,静明,清漪与圆明,畅春之互借等,而最晚建成的清漪对这个庞大园林集群的有机整体及环境全局的形成,作用关键
67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一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二突出建筑形象的早就作用。三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技艺。四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皇家园林全面引进江南造园技艺:1引进江南的造园手法。在保持北方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大量运用江南常见的园林建筑形式,堆叠假山的手法,临水码头,石矶,驳岸处理手法。2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圆明园“坐石临流”绍兴兰亭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曲水流觞。避暑山庄狮子林,苏州狮子林。圆明园坦坦荡荡,杭州西湖玉泉观鱼。
园林的象征寓意:1圆明园的后湖景区的九岛环列象征“禹贡九洲”,圆明园的整体象征当时所理解的世界的范围,间接表达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2避暑山庄及其外围的环园建筑则作为多民族封建大帝国——天朝的象征。
68个园的四季假山:春山,石笋和竹子。夏山,太湖石山和松树。秋山,黄石山和柏树。冬山,雪石山,不用植物,象征荒漠疏寒。
69网师园东南西北四岸的构图中心: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竹外一
31 / 51
枝轩。
70拙政园的借景
71留园入口处理:巷道长达50余米,夹于高墙间;匠师们采取了收,放相间的序列渐进变换的手法,运用建筑空间的大小,方向,明暗的对比,甫入园门是一个较宽敞的前厅,从厅的东侧进入狭长的曲尺形走道,再进一个面向天井的敞厅,最后以一个半开敞的小空间作为结束,过此转至古木交柯。折而西至绿荫,已置身园中。“南厅北山,隔水相望”—留园
73举两例以建筑的小尺度反衬假山的大气势A网师园水池东南水屋上的小拱桥故意缩小尺寸以反衬两旁假山的气势。水池东岸堆叠小巧玲珑的黄石假山,意在适当减弱其后过于高大的白粉墙所造成的尺度失调;园东北角高大楼房前建置一组单层小体量,玲珑通透的廊榭,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群。B十笏园,近池的东南岸由山脉延伸出一小岛,上建六角单檐小亭—漪岚亭,小巧玲珑,柱间距仅75厘米,高约2米,利用建筑物的小尺度来衬托假山千岩万壑的气势。 74余荫山房以两个几何形水池为中心
75林本源园林总体布局采取化整为零的一系列庭院组合方式,全园利用建筑分为5区,一,园主人书斋“古书屋”与“汲取方鉴斋”,二接待宾客的“来育阁”,观赏花卉的“香玉”三,宴集场所“定静堂”四,登高远眺的“观犌稼阁”五,山池游赏的“榕荫大池”
76江南园林的造园特点:1石料品种很多,用量很大,手法多样,技艺高超。2花木种类繁多,以落叶种类为主,配合若干常绿,讲究树木孤植和丛植的画意经营及象征寓意。3建筑形式多样丰富,具柔媚气质,空间通透,工艺水平精致。4园林空间各式各样,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级对框景,对景,透景创造条件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亲相近,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筑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园林地貌,出于自然高于自然。从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立意、情趣、动态序列及选景手法上的共同之处,归纳出中国古典园林的6个艺术特点,并从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和诗情画意的人文审美角度来看,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人化的自然”,在满足某些功利目的的同时,具有宝贵艺术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构思,她那出神入化的造园风格,曾让世人叹为观止。从观赏、总结和实践出发,我们发现中国古典园林主要有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构景要素,通过巧妙绝笔的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点景、借景等造景手法,融情于景,构思新颖,让人们觉得有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艺术效果。
具体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是由植物、山水和建筑等组成的综合艺术品。常用观赏花木有松、竹、梅、樟、兰、菊、柳、荷、玫瑰、茶花、迎春和牡丹等,其选栽一般与园林的地理环境和园主所寄托的性情有关。园中理水也通过类型和形式的选择来体现文人的意趣。园水有各种形式:湖、池、河、溪、涧、泉、瀑。在园中根据水源和园内地势的具体情况,加以自然疏导,在大小、动静、曲折的对比和了解中实现目的。其造型就落实在对岸曲水徊,似分还连的追求上。文震亨在《长
32 / 51
物志》对理水论述甚详,尤其是论广池、论小池、论瀑布非常精辟。的确山水的造型是提领园林的主要构架。所以有人这样认为园林之有山,如人之有骨骼;园林之有水,如人之有血脉。
在园林艺术中,纯粹的人为景观亭台楼阁,虽然对追求“人化自然”的园林来说不是主要要素,但是某些具体景区中还是可以成为主景的。园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建筑,如榭、楼、斋、亭、舫、阁、馆、廊、厅、堂、殿和轩等。无论哪种类型的建筑物,其形状、大小、比例、位置、疏密、高下,都随园景主题需要而随机应变。这就要求:造型轻巧淡推不求瑰玮庄严,装修精致灵动不求富丽华瞻,空间开敞流通不求封闭森严。另外色彩和质感对于园林来说也是重要的。红色热烈,蓝色沉静,金色华贵,白色洁净,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情调。造园者为了模仿自然,体现文人的志趣,基本采取了自然色态。质感有两种:一种是材料本身的,比如木材温馨,玻璃通透,石材古朴;另有一种则来自对材料的处理,比如石材打磨得粗糙就厚重粗犷,打磨得光洁就文雅华贵。不同的质感也有着不同的美感。这些不同的美感在园之山、水、建筑物、花草树木中均有所表现。可见,质感和色彩,再加上体量和线条,和轮廓、比例、尺度一起,构成了园林造型的艺术要素。 2.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
中国园林集天下名山胜境,经过取舍并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炼,虽取材于自然又非纯天然模仿,立意新颖,展示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神似境界,这种历经艺术加工而得到的艺术美,富有身临其境,似曾相识,又不知其所的玄妙之感,给人以诗情画意或触景生情的美好灵感。 3. 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
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之处为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美人峰越细看才像;鸳鸯厅一点方悟;亭榭匾额成了赏景说明书。又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身临其境,虽无荷风,但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再如拙政园西部的扇面亭,仅一几两椅,却凭借宋代大诗人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的佳句,在感受诗人孤独心境的同时,会萌生一种高雅的情操与意趣。 4. 动态布局,犹如画卷,百看不厌
动态序列布局,使园林空间成为连续序列的写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艺术效果。以苏州留园为例,其空间处理之妙当列它园林之首,无论从鹤所进园,经五峰仙馆区,至清风馆,曲楼到中部山池;或从园门曲折而入,过曲楼经五峰仙馆而进东园,其空间大小、明暗、开合和高低参差对比,皆形成有节奏的空间了解,有起有落,犹如一幅高雅的画卷,百看不厌。 5. 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造园如作诗文,其风格往往寄托园主的感情、意愿或理想。如苏州耦园的“耦”字,即表达了夫妻双双一同归田隐居,共同耕种的意思。但“耦园”的意境却不在“归田”,而是意寓夫妻真挚诚笃的爱情。又如苏州的网师园,以渔隐为主题,选择湖泊型水体,衬托以山林为背景构成的湖山景象,恰与渔隐的主题思想和情趣相统一。这种景象的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也体现所谓情景交融的意境,给人以一个完整的印象和耐人寻味的深度,使得审美的情趣跳入更高的境界。 6.南北园林,互为融合,和谐统一
北方园林与江南园林的融合,达到华丽与素雅,粗犷与文静,庄重与随和,严肃与活泼的和谐统一。清代宫苑造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将全园分成若干景区。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成为清苑
33 / 51
造景的创作蓝本。例如承德避暑山庄有三十六景,静明园有三十六景,圆明园有四十景。每一景点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意境和情趣。这种艺术手法实际上取法于西湖十八景等风景名胜区的传统。再就园内建筑群景点来说,受江南园林的影响就更为明显了。如承德避暑山庄中的金山亭和烟雨亭分别模仿于镇江金山寺和嘉兴烟雨楼,文园狮子林模仿苏州狮子林,文津阁则模仿于浙江天一阁。其结果是宫廷园林得到民间养分的滋润,从而开拓了艺术创作的领域。在工整格律、精致典丽的宫廷色彩中融入江南文人园林那种自然质朴、诗情画意的墨韵。这种运用北方刚健之笔抒写江南柔媚之情的风格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艺术再创造。
总之, 园林的设计讲究顺应协调、和谐共生、差异互补、对比反衬,情景交融、融合统一.动静结合。中国古典园林是具有高度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的园林艺术体系,是东方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不仅影响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园林艺术,而且对远在西欧的英国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一、填空题(40分,每小题1分) 1.囿是中国早期园林的一种形式,其甲骨文为,含义为周边 有 ,其中 繁盛之象。 3.中国文人园起源于 朝,兴盛于 朝,其兴盛时代的代表性园 林可分别举例有 、 等。 4.在中国,“园林”作为合成词,最早见于班彪《游居赋》中曰“……享鸟鱼之 瑞命, 瞻淇澳之园林……”,这首赋出现的朝代是 。 6.被誉为“苏州四大名园”的是 、 、 、 。 另外,苏州 园中的 部分被第一个“出口”到国外,开启了 我国古典园林“出口”的先河。 7.在中国传统造园中有很多造景手法,如对景、障景等等。“四面皆实,独虚其 中,而为便面之形”,这是造景手法中的 之法;“尺幅窗,无心画”, 这就是所谓 之法。 12.根据我国学者苏杨的观点,我国自然文化资源保护与保存体系应包括: 、 、 、 、 等8大类。 1.我国“园林”一词出现始 魏晋南北朝时期。 2.园林构成四大要素: 筑山、 理水、 植物、 建筑。 3.按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年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庙园林三个主要类型。 4.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囿、 台、 苗圃。 5.圆明园遗址中被毁坏的“卐”字形建筑群的整理是 雷金玉。 6.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史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哦方面的因素有 天人合一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 神仙思想 34 / 51
7.按园林构成的方式分: 规则式、 自然式、 混合式三类。 8.园林的形式特点有 中轴线、 林木修剪、 迷宫、 喷泉
二、简述题(每题6分)共42分 1、中国园林审美已经简述 1)、天人合一
中国古典园林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最高标准,“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体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是园林设计的原则。“天人合一”思想以崇尚自然为宗旨,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表现自然,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形态。 2)、山因水活,水随山转
山与水在空间上隔相呼应,形成了迂回曲折时宽时窄的流经形态,贯穿于各个景区之间,只有流动着的水,才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只有活泼泼的水,才能给园林带来流动的气息。山赋予水以形,水赋予山以活力,山与水的结合给予园林的空间与倒影,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境界美。山与水的结合,也体现了阴阳调和的宇宙观。 3)、精而合宜,巧而得体
每件物品,包括树木、花卉、建筑、文字、匾额、刻石都非常地精致,把他们的安置经过艺术处理,既能发挥自己本身的作用(如匾额,增加文化气氛,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又能与周围环境融合,烘托物镜,幻化出意镜。空间的布置与分割,非常巧妙,在整个园林的意境中处理得非常得体。 4)、石是园之骨,水是园之脉
叠石是园林的骨架,理水是园林的脉绪。石头坚硬,刚强,有着坚硬的外表;水,忧愁含蓄,给人静谧的感觉,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艺术处理之后,两者相得益彰。同时坚石、怪石作为骨架能寄托主人的感情。流水荡漾也能代表主人的情趣。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作为园林的构成要素,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论述(任选一题)36分
1、“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及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最高境界之一。曲径通幽是指在造园之前,事先考虑到构园意境,这也是与西方园林最大的不同处。通过对空间的循环反复,空间位置的置换等,营造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空间上的风回路转,时刻给人出其不意的好奇之感,让人意犹未尽,这也时中国含蓄心理的体现。
曲径通幽构园技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区规划方面,室内空间方面也可运用。空间位置的灵活组织,空间大小尺寸合宜,空间转换出其不意的趣味性的探索营造出一种有文化涵养的,耐人寻味的意境。 2、“返璞归真”的审美意境及对于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返朴归真意为学道者通过修炼性命,摒弃性欲和伪性,返归纯朴天真的本性,如同赤子,而与道同一。其来源于老子的人生观——清虚以自守,柔弱以自持。老子认为人若以“道”为准则,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修炼,就可以返本还原、返朴归真,和大自然“道”融为一体,处于一个永恒不变的境地而成为神仙,故老子说“谷神不死”。返朴归真的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它
35 / 51
不但表明了老子对生活的态度,还说明了老子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典园林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返璞归真,融于自然,表现自然。追求天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把人工美和自然美融合起来,使自然境界和合现实生活列为一体,表现出自然环境,社会社会生活、人的情趣和美德、理想融为一体,创造出一个可居,可游,可观的现实物质空间。返璞归真,崇尚自然,使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形态。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愈演愈烈,人与自然是否能更好的和谐发展问题成为必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意识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从而进行了保护自然,在自己创造的人工环境中表现自然。
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璞归真的设计理念营造出来的回归自然的、富于野趣的意境,能更好缓解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精神压力, 使人们在追求天和常乐的意境之中得到精神的放松与自由。返璞归真的审美意境在把现代景观设计推向人性化的设计中,更好的服务于人,造福于人。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18分。
1、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2、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从此以后一池三山遂成为历史皇家园林的主要模式。一直沿袭到清代。
3、成熟后期的私家园林,就全国范围的宏观而言,形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在风格鼎峙的局面。
4、<<花镜>>是中国最早刊行的一部花卉园艺学专著。 二、简述题(每题7分)共35分。
中国侧重于表现主体对象的审美感受和因之而引起的审美感情。 2、简述意境的表达方式:★★★★★★ 1)、籍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 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籍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3)、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
3、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 。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文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 4)、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 6)、在水景创作方面,采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形成,以形成镜面似的水景效果。 7)、在植物种植方面,广泛采用丰富的阔叶乔木,明显反映出四季变化。 8)、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是法国园林的独创之一。 9)、在园内道路上,将水池、喷泉、雕塑及小品装饰设在路边或交叉路口,犹
36 / 51
如项链上的粒粒珍珠,交相辉映,引人注目。 5、简述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
筑山:天然山岳典型化的概括。 置石:出现特置石。
理水:有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
植物配置:植物品种多且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及片植等方式。 建筑:建筑40余处,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47分
1、论述成熟后期私家园林三大风格各自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1)、江南园林
A)、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石的用量很大,大型假山石多于土,小型假山几乎全部叠石而成。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或仿真山之一角创为平岗小
B)、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
C)、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富.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室内外空间通透,露明木构件一般髹饰为赭黑色灰砖青瓦,白粉墙垣配以水石花木组成的园林景观, 能显示出恬淡雅致有若水墨渲染画的艺术格调.木装修、家具、各种砖雕、木雕、漏窗、洞门、匾联、花街铺地, 均表现及精致的工艺水平。
D)、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 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均居于三大地方风格之首席。 2)、北方园林
A)、建筑形象稳重敦实, 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
B)、水资源匮乏,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 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
C)、这不仅使得水井的建置受到限制, 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 北方园林不象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地要小一些。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 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青石。 青石纹理挺直, 类似江南的黄石, 被太湖石的孔小而密, 不如太湖石之玲珑剔透。这两种石材的形象均偏于浑厚凝重,于北方建筑的风格十分谐调。北方叠山技法表现幽燕沉雄气度。
D)、园林的规划布局, 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 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格调。 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 因而整体性较强, 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化了。 3)、岭南园林
A)、规模比较小, 且多数是宅院,建筑的比重较大。往往连宇成片。这是为了适应炎热气候而取得遮荫的效果,建筑物的平屋顶多有做成“天台花园”的,为了室内降温而需要良好的自然通风, 故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其外观形象当然也就更富于轻快活泼的意趣, 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尤以装修、壁塑、细木雕工见长, 而且多有运用西方样式的
37 / 51
B)、叠山常用姿态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即所谓“塑石”的技法, 因而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具有水云流觞的形象。在沿海一带也有用石蛋和珊瑚礁石叠山的, 则又别具一格。
C)、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 乃是岭南园林之一绝
D)、观赏植物品种繁多, 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翠。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阴凉效果尤为宜人,亦堪称岭南园林之一绝 E)、总体而言, 建筑的意味较浓,建筑形象在园林造境上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1.中国园林的三个源头是什么?其中的一个源头囿产生于何时?★★★★★★★
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囿的概念:奴隶主爱狩猎,殷代以后帝王为了避免破坏农田而把狩猎活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四周围墙,养禽兽专人管理,空地上种植果蔬树木开凿水池灌溉,也有一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这时的囿已经初步具备了园林的功能与格局。
台的概念:台即用土堆筑的高台,用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台是山的象征,历代帝王均筑高台以祭天,也可登高远眺,观赏风景,成为园林最早的构筑物。
囿为狩猎之用,台为通神之用,所以,狩猎和通神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功能。
囿产生于商殷时期。
2.秦汉时期注明的建筑宫苑实例有哪些?
秦代
咸阳宫 阿房宫 兰池宫 汉代
上林苑 建章宫 长乐宫 未央宫
3.中国的私家园林形成于何时?当时著名的私家园囿有哪些?
汉代 兔园 袁广汉园
4.魏晋南北朝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一:综观此时的园林,有若自然成为园林创作的原则,园林的主体经常是山水,所以将此时的园林称为自然山水园.此时期的园林在园林史上的地位是:是我国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转变的时期,变汉启唐,承上启下.当时的园林还有另外一些趋向和特点:
1.园林的物质功能下降,游 赏功能上升.
2苑园已不再有秦汉那种雄伟豪壮之气,而范围缩小. 3.园林从粗放转向精约化.
4.当时的园林还可分为南北两种风格,北方恢宏壮丽,南方巧致.自然.朴野真切.
38 / 51
5.当时的园林大量地吸收了山水画的特色.
6.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并驾齐驱,皇家园林受私家园林自然淡泊的风格影响. 7.士族大地主的自然经济庄园兴盛发展. 8佛教发展促进了寺庙园林的形成.
9.出现了不少富有书卷名士气的园林,开中国晚期文人园的先河. 10园林的名称更多地使用园这个字.
答案二: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
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趋于精密细致;个别规模较大的,如邺城北齐高纬的仙都苑,由暴君驱使大量军民劳动力在很短时间内建成,估计施工十分粗糙,总体质量是不会高;
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地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
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它的两个类别——宫、苑——前者已具备“大内御苑”的格局。
答案三:
规模比较小,但其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
景观的重点已从模拟神仙境界转为世俗题材的创作 皇家园林开始受私家园林的影响
人工园林已经较多地运用了写意的手法 类别:(1)宫(2)苑【大自然】。宫(大内御苑)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成为中轴线的空间序列的结束。 5.中国的寺庙园林形成于何时?
魏晋南北朝 拓展:
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这个新的园林类型。 (1) 毗邻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犹如宅园之于邸宅。 (2) 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 (3) 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
在荒无人烟的山野地带营建寺观又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近水源以便获得生活用水;二是靠近树林以便采薪;三是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寺观的选址与风景的建设相结合,意味着宗教的出世感情与世俗的审美要求相结合。
魏晋南北朝的时期
寺观园林包括三中情况:1、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犹如宅园之于邸宅。2、寺观内部各种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3、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绿化环境。
39 / 51
城市的寺观园林多属于第一二种。城市的寺观不仅是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居民公共活动的中心,各种宗教节日、法会、斋会等都会有大量群众参加。郊野地带的事关,形成了自然风景的点缀,其本身也无异于园林,形成原始型的旅游风景区。
隋唐兴盛的局面。
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成一片的庞大建筑群,它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的功能分区。不仅在城市兴建,而且遍及于郊野。
寺观往往于进行宗教活动的同时也开展社交和公共活动,成为城市公共交往的中心,也兼具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
宋元明清初 宋代
山野风景地带建设寺观的高潮期。寺观作为风景点和原始型旅游接待场所的作用。到了北宋,城市寺观园林盛行,具有点类似现代城市公园的职能。
明代
寺观园林繁盛,十元尤其注重园林绿化,寺观之单独建置附园亦不少,有得甚至为京师名园。寺观园林成为文人雅士聚会之地,因此也留下了许多描绘风景的文题咏散。许多成为风景区内的景点。 6.唐朝的著名帝王宫苑和郊野别墅有哪些?
帝王宫苑:
大内御苑:长安的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禁苑. 离宫御苑.行宫御苑:翠微宫.华清宫.
太极宫:西内苑,位于太极宫北部.内有建筑:景福台.望云亭.紫云阁.凝阳殿.凌烟阁.球场亭子.还有山.有池:池为北海池.南海池.东海池.西海池.
大明宫:中轴线上: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玄武门.重玄门. 兴庆宫:
禁苑:鱼藻宫.蚕坛亭.临渭亭.梨园.葡萄园.芳林园. 咸宜宫.未央宫. 骥德殿.虎圈.马球场
占地广,树木密茂,建筑疏朗,十分空旷. 游憩.娱乐. 生产基地. 猎场.
郊野别墅:李德裕的平泉庄.杜甫的浣花溪草堂.卢鸿一的嵩山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王维的辋川别业.
拓展:
浣花溪草堂 杜甫
简介:建筑布置随地势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的水景,园内的主体建筑为茅草茸顶的草堂,建在临浣花溪的一株古楠树旁边,园内大量栽植花木,花繁叶茂,荫浓蔽日,再加上浣花溪的绿水碧波,以及翔泳其上的群殴,构成一幅极富有田园野趣而又寄托着诗人情思的天然图画。
40 / 51
庐山草堂 白居易
简介: 建园基址选择在香炉峰之北,遗爱寺之南的一块“面峰腋寺”的地段上,建筑和陈设极为简陋朴素。为文人墨客精神寄托所用。
辋川创业 王维
简介:在陕西蓝田县,山岭环抱,结合天然山水地貌,地形和植被加以整治重建,做了一定的园林处理,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庄园别墅。园内有20景。总体上是以天然风景取胜,局部的园林化则偏重各种树木花卉的大片成林或丛植成景。建筑不多,形象朴素,布局疏朗。园林造景注重诗情画意。 7.唐朝著名的自然风景区有哪些?
乐游园:
利用城南一些坊里内的岗阜——“原”,呈现东西走向的狭长形土原,地势高爽,景界开阔,园内有规模很大的青龙寺。
长江曲江池:(为大型的公共园林兼有御苑功能)
位于唐时长安城东南隅,是唐朝长安最著名的风景区。该景区以曲江池为中心,其中包括芙蓉园、杏园、昆明池等景点。曲江池以水景为主体,岸线曲折,可以荡舟,池中满植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亭楼殿阁隐现于花木之间。杏园在曲江池的西边,与大恩寺南北相望,周边种植了很多杏树,春天杏花开放时为曲江风景的胜境之一。昆明池是西汉时期上林苑的大型水池,保留了水面及池中的孤岛。
8.北宋时期最著名的人工山水宫苑是哪一个?它的大体布局是怎么样的?★★★★★★
艮岳
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 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 2、造园艺术成就
①筑山 园林掇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西边的万松岭为侧岭,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水体与万岁山呼应。 筑山特点:主宾分明、远近呼应,体现了山水画论的“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
②置石 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③理水 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
④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植物品种丰富,包括乔、灌、藤本、水生、草本、药用、果树等等。
⑤建筑 园林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引景”和“观景”的作用。 ⑥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
3、根据各种文献记载:
①艮岳是以山、池作为园林的骨干,但欣赏景点的位置设在建筑物内,因此这些建筑不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具有了使用与观赏双重作用。 ②因地制宜的造园原则,使艮岳构园得体,精而合宜。如依山势建楼,有依翠
41 / 51
楼,降雪楼等。沼池有洲,洲中植梅或植芦,亭、榭隐于花树之间,形成隐露的庭园景色。
③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仅有艮岳这座全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园林假山之最,更有众多反映我国山水特色的景点;它既有山水之妙,又有众多的亭、台、楼、阁的园林建筑,它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而元、明、清的宫苑也是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山水宫苑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9.《洛阳名园记》是一本怎样的书?他的整理是谁?
在唐代洛阳是陪都,因此贵族官僚在洛阳兴建了许多园林。在北宋初年,李格非所作《洛阳名园记》中,介绍了洛阳名园十九个,多数是在唐朝庄园别墅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但在布局上已有了变化。它与以前园林的不同特点是:园景与住宅分开,园林单独存在,专供官僚富豪休息、游赏或宴会娱乐之用。这种小康式的私家园林,只是私家游尝。在十九个名园中,既有花园也有游憩和宅园,每个园都各具特色。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一巻。宋•李格非撰。格非,字文叔,济南人。元佑末,为国子博士。绍圣初,进“礼部郎提点京东刑狱”,以党籍罢。是书,记洛中园圃,自富弼以下,凡十九所。格非自跋云“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兴废。”葢追思当时贤佐名卿“勲业隆盛,能享其乐,”非徒夸台榭池馆之美也。
10.清代北京城内外的主要帝王园苑有哪些?
北京城
皇城:西苑三海和景山。
宫城:午门、外朝(太和、中和、保和殿)、内庭。 西郊:三山五园。
颐和园 避暑山庄 圆明园 补充: 圆明三园: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三山五园: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
42 / 51
“三山五园”中的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再加上东边的畅春园和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园。 (1) 香山静宜园
静宜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香山丘壑起伏,林木繁茂,为北京西山山系的一部分。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
(2) 玉泉山静明园
静明园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海淀区颐和园昆明湖西。 (3) 万寿山清漪园
清漪园是颐和园的前身,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了解,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 (4) 畅春园
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园内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根据明朝笔记史料推测,该园占地1200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明朝灭亡后,园址荒废。 (5) 圆明园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被誉为“万园之园”。1856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11.颐和园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是讨论其造园艺术手法。 布局特色:
1.建置在前山中央部位的“大报恩延寿寺”,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多宝殿,石砌高台上的佛香阁,琉璃牌楼众香界,无梁殿智慧海,连同般配,爬山游廊,蹬道等密密层层地将山坡覆盖住,构成纵观前山南北的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完整而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使得中轴线的地位更明确,形象更突出。这个序列上的建筑有前奏,有承接,有高潮,有尾声,结合地形地貌因势利导地一气呵成,仿佛一个起伏跌宕而有节奏强烈的乐章。它的东侧是转轮藏和慈福楼,西侧是宝云阁和罗汉堂,又分别构成了这两条次轴线。这三条相邻轴线上的全部佛寺殿宇组成前山中部的一组庞大的中央建筑群,主要殿宇都是大式做法,形象华丽,色彩浓艳。
2.中央建筑群的中轴线如前所述乃是十分突出而又明确的。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分别由五方阁与清华轩,转轮藏与介寿堂的对位而构成两条次要轴线。它们的位置完全对称,建筑形象却略有不同。在次要轴线的外侧,又分别由寄澜亭与云松巢,秋水亭与写秋轩的对位而构成两条辅助轴线。它们虽然对称于中轴线但建筑形象则完全不一样,而且还出现云松巢与写秋轩的位置虚实相错的情况。
3.水榭鱼藻轩和对鸥舫分别通过宝云阁,湖山碑而绾结于“智慧海”,大体上构成了等腰三角形的对位关系,以此作为建筑群平面布局的外圈控制网络。中轴线与次要轴线之间的距离正好是次要轴线与陪衬点之间距离的一半。
43 / 51
4.建筑群的立面也有几何关系的经营。
造园艺术手法:
清漪园(颐和园)艺术特点:
1、依山开湖,模仿西湖 2、借景西山,建筑呼应 3、东面宫殿,东北居住
4、长廊接连,丰富景观 5、园中有园,仿园寄畅 6、石舫西洋,对立统一
清涟园的总体规划是杭州是以杭州的西湖作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以及周围的环境都很想杭州西湖。 清漪园是事先就有通盘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1、性质: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清代唯一一座整体规划并一次性连续施工建成的大型皇家园林。在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以前,山南地势低洼,附近的玉泉和龙泉泉水汇集,形成瓮山泊,乾隆十五年(1750)兴修清漪园时,结合兴修水利进行了地形改造工程,加以浚深,并向东、西拓宽。挖出的湖土除留筑湖上三岛和东、西堤外,部分增筑于瓮山东麓。又在瓮山北麓挖出一条河(原称后溪河,即今后湖),所出土方沿北园墙堆筑了一列土丘。原来单调的地形经过这些改造,顿然改观,形成山环水抱之势。
2、乾隆修建清漪园的原因:①基址离乾隆居住的圆明园很近,又介于圆明园和静明园之间。三者形成平地园、山地园、山水园的多种形式的庞大园林集群。 ②西湖从元、明以来已是京郊的一处风景名胜区。
③园明、畅春、静宜诸园大抵都是因就于上代的基础而扩建,园林规划难免或多或少的受到以往既定格局的限制。而翁山西湖的原始地貌几乎是一片空白,可以完全按照乾隆的意图加以规划建设。 3、清漪园历史概况
位于北京西北郊。1860年鸦片战争中遭破坏,1886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加以重修,改名为颐和园。 4、清漪园的景观布局:
⑴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 ⑵园林布局特点:
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以水取胜,宽广的昆明湖是布置景物的最好基础。全园面积四千三百多亩,其中陆地面积仅有四分之一,水面积之大在北京诸园中是仅有的。
颐和园的面积约为285公顷,其中水面约占五分之四。它的总体布局是根据所处自然地势条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地划分成四个景区: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庭;万寿山的前山部分;后湖及万寿山的后山部分;昆明湖的南湖及西湖部分。总体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
(3)景点分布:以万寿山脊为界分南北两个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
前山前湖景区:前山即万寿山南坡,前湖即昆明湖,占全园面积的88%。 ①前山前湖景区景观轴线突出。除中央建筑群构成的主轴线以外还在两侧设置了4条辅助的轴线。五条轴线的安排控制住了整个前山建筑布局从严整到
44 / 51
自由、从浓密到疏朗的过渡、衔接和展开,把散布在前山的所有建筑物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该区域主要建筑,佛香阁,全园的中心,平面八角形,通高36.44米,是园内体量最大的建筑物。
②昆明湖,水面广阔,由西堤及其支堤划分为三个水域。其中东水域最大,中心岛屿南湖岛以十七孔石拱桥连接东岸。
后山后湖景区,即万寿山北坡,山势起伏较大,后湖即界于山北麓与北宫墙之间的一条河道,称后溪河,占全园面积的12%。 后山后湖景区主要景点:惠山园(谐趣园)、苏州街
①惠山园,嘉靖十六年(1811年),改名为“谐趣园”。位于颐和园内东北角,是仿照江苏无锡著名的寄畅园而建的。在园中自成一局,固有“园中之园”之称。
景观特点:声趣,因地势低洼,山泉汇入其中;楼趣,屋顶设计,所有建筑屋顶均采用“黑活”布瓦;桥趣,共有五座桥,以知鱼桥最为著名。
②苏州街又称“后溪河买卖街”,地处后湖中心地带。 比较清漪园与杭州西湖造园手法的异同点:
清漪园的布局与设计,在许多地方都取法于杭州西湖,深受江南园林的影响。如西堤六桥仿杭州苏堤六桥,还有仿杭州西湖湖心亭式的岛屿。水面的形状也尽量模仿西湖,也有“雷峰塔”式的报恩寺塔(后为佛香阁),也有模仿无锡寄畅园的谐趣园等。但清漪园也结合自己特有的条件和要求,比杭州西湖来得富丽浓冠,具有许多不同的风格和处型方法,也显示出帝王的骄奢豪华的生活享受。
作用:
1.中央建筑群之于前山景观,犹如浓墨重彩的建筑点染,意在弥补,掩饰前山山形过于呆板,较少起伏的缺陷,同时又起到了作为前山总建筑布局的构图主体和重心的作用。它的东,西两面疏朗地散布着十余处景点,建筑体量小,形象较朴素多样,布置较灵活自由。
2.以佛香阁为中心的中央建筑群,倚山濒湖。它是前山前湖景区广大范围内的最主要的观赏对象,也是景区成景的至关 的环节。因此,它的设计得当否,对于园林的总体规划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中央建筑群的规划布局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点景的作用,也充分利用了它的观景作用。佛香阁的建置,五方阁,转轮藏,敷华亭,撷秀亭,居高临下,视野开阔,都是观赏湖景和园外借景的绝好场所。
所以说,中央建筑群的规划设计,不仅为清漪园创建了一处出色的景点,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的一个杰出的大手笔。 试述清漪园中央建筑群的布局特色和作用 布局特色:
1,建置在前山中央部位的“大报恩延寿寺”,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多宝殿,石砌高台上的佛香阁,琉璃牌楼众香界,无梁殿智慧海,连同般配,爬山游廊,蹬道等密密层层地将山坡覆盖住,构成纵观前山南北的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完整而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使得中轴线的地位更明确,形象更突出。这个序列上的建筑有前奏,有承接,有高潮,有
45 / 51
尾声,结合地形地貌因势利导地一气呵成,仿佛一个起伏跌宕而有节奏强烈的乐章。它的东侧是转轮藏和慈福楼,西侧是宝云阁和罗汉堂,又分别构成了这两条次轴线。这三条相邻轴线上的全部佛寺殿宇组成前山中部的一组庞大的中央建筑群,主要殿宇都是大式做法,形象华丽,色彩浓艳。
2,中央建筑群的中轴线如前所述乃是十分突出而又明确的。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分别由五方阁与清华轩,转轮藏与介寿堂的对位而构成两条次要轴线。它们的位置完全对称,建筑形象却略有不同。在次要轴线的外侧,又分别由寄澜亭与云松巢,秋水亭与写秋轩的对位而构成两条辅助轴线。它们虽然对称于中轴线但建筑形象则完全不一样,而且还出现云松巢与写秋轩的位置虚实相错的情况。
3,水榭鱼藻轩和对鸥舫分别通过宝云阁,湖山碑而绾结于“智慧海”,大体上构成了等腰三角形的对位关系,以此作为建筑群平面布局的外圈控制网络。中轴线与次要轴线之间的距离正好是次要轴线与陪衬点之间距离的一半。 4,建筑群的立面也有几何关系的经营。 作用:
1,中央建筑群之于前山景观,犹如浓墨重彩的建筑点染,意在弥补,掩饰前山山形过于呆板,较少起伏的缺陷,同时又起到了作为前山总建筑布局的构图主体和重心的作用。它的东,西两面疏朗地散布着十余处景点,建筑体量小,形象较朴素多样,布置较灵活自由。
2,以佛香阁为中心的中央建筑群,倚山濒湖。它是前山前湖景区广大范围内的最主要的观赏对象,也是景区成景的至关 的环节。因此,它的设计得当否,对于园林的总体规划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中央建筑群的规划布局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点景的作用,也充分利用了它的观景作用。佛香阁的建置,五方阁,转轮藏,敷华亭,撷秀亭,居高临下,视野开阔,都是观赏湖景和园外借景的绝好场所。
所以说,中央建筑群的规划设计,不仅为清漪园创建了一处出色的景点,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的一个杰出的大手笔。
12.避暑山庄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
避暑山庄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的规制,主要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两部分。宫廷区为于山庄南部,其后为广大的苑林区。宫廷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万平方米, 包括三组平行的院落建筑群:正宫、松鹤斋和东宫。正宫在丽正门之后,前后共九进院落。南半部的五进院落为前朝,北半部的四进院落为内廷。松鹤斋的建筑布局与正宫近似而略小,最后一进院落名叫万壑松风,是清帝批阅奏章和读书处,是宫殿区与湖区的过渡建筑,造型与颐和园的谐趣园类似。东宫位于正宫和松鹤斋的东面,南临园门德汇门,共六进院落。最后一进为卷阿胜境殿,北面紧临苑林区之湖泊景区。
广大的苑林区包括三个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三者成鼎足而三的布列。
湖泊景区,即人工开凿的湖泊及岛堤和沿岸地带,面积约43公顷。湖中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西面的如意湖和北面的澄湖为最大的两个水域,其余的小水域为上湖、下湖、镜湖、银湖、长湖、半月湖等。湖泊景区的面积不
46 / 51
到全园的六分之一,但却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建筑物,乃是避暑山庄的精华所在。这个景区以金山亭为全局的重点,以如意洲做为景区的建筑中心。湖泊区的规划着重在创造明确的游览线。 景区内有三条游览线:
1、东路游览线 东宫北端的卷阿胜境殿——水心榭三座亭桥跨越银湖与镜湖之间的水面——镜湖及其洲岛上的建筑和小园林(文园狮子林)——金山之北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
2、中路游览线 万壑松风——芝径云堤——如意洲——青莲岛
3、西路游览线 正宫后面的岫云门——驯鹿坡——如意湖与长湖之间的长桥——长湖东岸——文津阁
平原景区,南临湖,东界园墙,西北依山,呈狭长三角形地带。平原景区的建筑很少,在它的南缘有四个形式各异的亭子;北端有园内最高的建筑物永佑寺舍利塔,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 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平原景区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
山岳景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三分之二,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显露的点景建筑(亭子的形式)有四处: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四面云山,锤峰落照。
此外,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其名称分别为: 溥仁寺、溥善寺(已毁)、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经过水系整理的避暑山庄地貌环境特点
避暑山庄占地564公顷,北界狮子河,东临武烈河。经过人工开辟湖泊和水系经整理后的地貌环境,具备以下五个特点: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联成一片,山岭则并列于西、北面,自南而北稍向东兜转略成环抱之势,坡度也相应由平缓而逐渐陡峭。松云霞、梨树峪、松林峪、西峪四条山峪通向湖泊平原,是后者进入山区的主要通道,也是两者之间风景构图上的纽带。山坡上大部分向阳,既多幽奥僻静之地,又有敞向湖泊和平原的开阔景界。山庄的这个地貌环境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鼎列的格局: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三者各具不同的景观特色而又绾联为一个有机整体。彼此之间能够互为成景的对象,最能发挥画论中所谓高远、平远、深远的观赏效果。狮子沟北岸的远山层峦叠翠,武烈河东岸和山庄的难免一带多奇峰异石,都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山区的大小山泉沿山 汇聚入湖,武烈河水从平原北端导入园内再沿山麓流到湖中,连同湖区北端的热河泉,是为湖区的三大水源。湖区的出水则从南宫墙的五孔匣门再流入武烈河,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这个水系充分发挥水的造景作用,以溪流、瀑布、平濑、湖沼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水的静态和动态的美,不仅观水形而且听水音。因水成景乃是避暑山庄园林景观中最精彩的一部分,所谓“山庄以山名而实趣在水;瀑之溅、泉之淳、溪之流咸会于湖中”。山岭屏障于西北,挡住了冬天的寒风侵袭;又由于高峻的山峰、密茂的树木,再加上湖泊水面的调剂,园内夏天的气温比承德市区低一些,确具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条件。从堪舆学的角度来加以审视,避暑山庄的山岭、平原、湖泊三者的位置关系,正好体现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
47 / 51
符合于上好风水模式的条件。山庄外北面的群山,远远奔趋而来,也相当于“祖山”的宛若游龙之动势。它与山庄南面的山峰呈滆湖对景之呼应,则后者又相当于“朝山”的性质。山庄内的小自然环境于山庄外的大自然环境,所构成的宏观山水格局,足以烘托帝王之居的磅礴态势。这个格局所显示的风水方面的优越性。选址可谓是“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又叫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一、选址此地的原因:康熙北巡避暑时从当地居民口中探听到一处蒙民牧场,人烟稀少,没有坟墓、蚊虫和蝎子,树木草地繁茂,泉水水质好。 缺点:没有大面积水域。
整理后的地貌环境:面积564公顷,开辟人工湖泊和水系,大致环境有一下特点:
1、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
2、湖泊与平原纵横交错,地势由平缓趋向险要,此地貌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
3、周边有奇峰异石,为山庄提供了良好的借景条件;
4、山区的大小山泉沿山峪汇聚入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
5、山岭屏障于西北,阻挡了冬天的寒风;加上山峰、树木、湖泊等的有利条件,使该地具备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
二、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规划形式进行规划。宫廷区设在南面、其后即为广大的苑林区。苑林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三大部分。
1、宫廷区 宫廷区包括三组平行的院落建筑群:正宫、松鹤斋、东宫。 2、苑林区 包括三个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 (1)湖泊景区,人工开凿的湖泊及其岛堤和沿岸地带。 景观特点:
①整个湖泊由洲、岛、桥、堤划分为若干水域。其中最大的是如意洲4公顷; ②建筑:在全园中相对建筑密度比较集中。建筑布局与水域有机结合。 (2)平原景区
南临湖、东界院墙、西北依山,呈狭长三角形地带。 景观特点:①建筑密度较低; ②植物配置丰富。 (3)山岳景区
面积较大,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二。
景观特点:①以山体为主,各山峰形成起伏连绵的轮廓线。
②建筑布局,建筑密度低,起点缀作用,以突出山庄天然野趣的主调。
苑林区的总体布局:湖泊景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的名山。 总结山庄的特点为:
夏季避暑、政治怀柔。 山林环抱,山水相依。 前宫后苑,前朝后寝。 湖光山影,风光旖旎。 北部平原,草原风光。 西北山岳,林木高峻。 13.试论圆明园的造园艺术手法? 依水系构图的圆明园的分区
48 / 51
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部分是以水面为主题,因水而成趣的。三园都由人工创设的山水地貌作为园林的骨架,但山水的具体布置有所不同。圆明园的水面,大、中、小相结合。大水面如广阔的福海阔达六百余米。中等水面如后湖宽二百米左右,具有较亲切的尺度。其余纵多的小水面,宽度均在四、五十米至百米之间,是水景近观的小品。回换萦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
第一,圆明园西部的中路是三园的重点所在,包括宫廷区及中轴线往北延伸的前湖后湖景区。后湖沿岸周围九岛环列。每一个岛也就是一处景点,最大的一处即九洲清晏,其余八处各有特色。例如,靠西的坦坦荡荡,“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鲤数千头,拨刺鱼荇风澡雨间间,回环游数,悠然自得”,是模仿杭州的玉泉观鱼。靠北的上下天光,“重虹驾湖,蜿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縠纹倒影,滉漾楣栏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不啻于胸吞云梦”,是取法于云梦泽之景。葱云普护,“殿供观音大士,其旁为道上庐,宛然天合。石桥幽致”,则是天台山的缩写。而这九处景点呈九岛环列的布局乃是“禹贡九州”的象征,它居于圆明园中轴线的尽端并以九洲清晏为中心,又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
前湖后湖景区的东、北、西三面分布着二十九个景点有如众星拱月,绝大部分在北面,形成小园林集群。其中,安佑宫相当于园内的太庙;舍卫城是城堡式的佛寺,内供金铸小佛像上万尊,其前的南北长街犹如通衢市肆,皇帝游幸时由宫监扮作商人顾客熙来攘往,俗称“买卖街“;文源阁是全国藏四库全书的七大阁之一,仿自浙江宁波的天一阁。河乐园是娱乐场所,内有三层高的大戏楼清音阁;山高水长是节日燃放烟火的地方。小园林亦各具特色。
第二,园明园的东部,以福海为中心形成一个大景区。福海的水面辽阔,中央的蓬岛瑶台仿唐代李思训仙山楼阁画意,其三岛鼎盛列的布置则象征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在福海的四周及外围,岗阜穿落、水道萦回,分布着近二十处景点。
第三,岩北宫墙则是狭长形的单独一个景区,一天河道从西到东蜿蜒流过。河道有宽有窄,水面时开时合。十余组建筑群沿河布置,显示水村野居的风光,立意取法于扬州的瘦西湖。 圆明园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如图) 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即后称的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1)圆明园西部的中路,是三园的重点,包括宫廷区及其中轴线往北延伸的前湖后湖景区。
后湖沿岸周围九岛环列,最大的一处是“九洲清晏”。这九处景点呈九岛环列的布局是“禹贡九州”的象征,居于圆明园中轴线的尽端并以九洲清晏为中心,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
49 / 51
后湖的景观特点,幽静。布局于变化中略具均齐严谨。
(2)圆明园的东部,以福海为中心形成一个大景区。中央三个小岛上设置景点“蓬岛瑶台”,福海四周及外围,分布着近20处景点。其中南屏晚钟、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是模拟杭州西湖十景之三。
(3)圆明园的北面,呈狭长形地带,形成一个单独的景区,是一条从西到东蜿蜒流过的河道。共建置有十余组建筑群,显示水村野居风光,立意取法于扬州的瘦西湖。
圆明园规划设计特点:有许多新意和开创性成就,但建筑密度较高,同时某些地段景点过于密集,甚至有些景点的模拟过于矫揉造作之感。 14.拙政园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 位置:苏州娄门内之东北街。
面积:4.1公顷,是一座大型宅院。
布局:分三部分: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东园,其中以中园为主。
布局特点:东疏西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
中部景观: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有山水为主的开场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场空间,也有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 中部主要景观:
①远香堂:明代结构的四面厅,每面装置玻璃长窗,坐在厅内可四面赏景。 ②小飞虹:木质结构廊桥。
③香洲:临水而建的仿舟船形象的舫厅(旱船)是拙政园中部著名的船景。 ④和风四面亭:坐落在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六角小亭。
西部景观: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截然不同。 主要景观:
与谁同坐轩,为临水构筑的扇面形的小亭 园林布局:
1、对应线构图,主题突出,宾主分明 2、因地制宜,顺应自然 3、空间序列组合,犹如诗文结构 4、景区转折处,层次丰富 5、空间了解,连贯完整,相互呼应
15.《园冶》是一本怎样的书?(★★★★★★)
计成,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著有《园冶》一书,是我国园林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著作。他自幼倾心艺术,擅长书画,能有如此高的造园艺术造诣其渊源也在此。他游历过天南地北的名川大山,是一位造园的实践家。明崇祯七年(1634年),他时年52岁,写出了造园专著《园冶》。这本书全面阐述了中国园林从规划、设计、房屋建筑到门窗、墙垣、地面式样,以及选石、堆山诸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园冶的整理是计成,成书与明代。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一集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的著作。
全书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铺地,棳山,选石,借景。
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在于“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手段,体、宜是手段.
50 / 51
园说:确定了两个规划原则: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另外,书中还详细讲述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方面的内容。
园冶是理论与时间相结合,技术和艺术相结合,言简意赅,颇有独到见解。它不仅是系统地论述江南园林的一部专著,也是世界造园名著之一. 16.转折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邺城、洛阳、建康三地的宫苑作为转折期皇家园林的代表,其不同于上代的特点主要有:
1、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趋于精密细致,筑山理水的技艺达到一定水准。
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地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
3、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51 / 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