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市溱东镇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经验
摘要 江苏省东台市溱东镇通过成立“佳禾”机插秧服务合作社、“溱禾”植保服务合作社、收割机跨区作业合作社等3个专业服务合作社,基本实现了从水稻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治和收割的全程机械化。对此进行了总结,以供水稻机械化生产参考借鉴。
关键词 专业服务合作社;机插秧;植保;收割;东台溱东
农业部为大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制定了《全国水稻生产机械化十年发展规划(2006~2015年)》。规划明确指出,以我国水稻优势产区为重点,以育插秧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为着力点,带动耕地、整地、田间管理、烘干等环节机械化,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东台市溱东镇在这方面已走在前列,在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过程中有许多经验值得研究、借鉴与推广。
溱东镇是我国不锈钢名镇,该镇在抓好工业发展的同时,根据自己机械化程度高、农民在二、三产业就业量大、农村出现劳动力结构短缺的特点,从水稻机插秧着手,全面推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2003年该镇被列为省级666.7hm2水稻全程机械化产业化示范基地。在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扶持以及相关部门的努力下,2006年溱东镇成立了3个专业服务合作社,全面推行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07年水稻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1创办“佳禾”机插秧服务合作社,统一育秧和插秧
1.1机插秧发展概况
从2001年开始试种机插秧,在政府强力推动下,机插秧得到迅猛发展(见表1)。实践证明,机插秧具有省工、省种、省秧池、高产、高效等优点,比人工插秧节省生产成本2 250元/hm2,产量提高1 125kg/hm2左右。特别是在2004年盐城市水稻主产区发生了大面积条纹叶枯病,引起水稻大面积减产、平均减产幅度达30%左右的情况下,溱东镇机插秧发病率低,水稻仍获得了高产,达9 750kg/hm2,使得农民对机插秧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对推广机插秧的积极性更高。在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下,购机的农户通过育秧插秧一条龙服务,创造了较好的效益,不到2a就收回了全部投资,农民购机积极性也大为提高,2007年全镇已有148台插秧机,其中1台由沈长官等农民合股购买的座骑式高效插秧机,从韩国原装进口,价格8.6万元,10台久保田插秧机,其余的为“东洋”牌PF455S
型手扶插秧机。
1.2成立“佳禾”机插秧服务合作社
为了加强对育秧和插秧过程的管理,2006年在政府的引导下,由镇农技推广中心牵头,成立“佳禾”机插秧服务合作社。合作社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全镇拥有插秧机的农民组成。合作社对全镇所有的插秧机进行统一管理,推广标准化育秧技术,加强对插秧机维修,加强对机手和育秧手的技术培训,合理组织全镇机插秧的育秧和插秧工作,监督管理育秧和插秧过程。
1.3统一育秧
机插秧技术推广能否成功,关键看是否实行标准化育秧,而育秧的关键是育秧手对育秧技术标准的掌握程度。在统一使用机插专用塑料秧盘育秧基础上,合作社制定软盘育秧插秧统一技术规程,对插秧机手和育秧手进行专题培训,并现场指导操作,将资料打印并分发给各育秧户。在统一品种的基础上,强调按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合理安排播期,分期播种。合作社技术人员对操作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到秧田调查苗情,掌握机插秧苗生长情况,及时提出科学的管理措施。
1.4统一栽插
在前茬收割后及时整地、耙地、沉淀,力争早插秧。合作社制定统一栽插质量标准:密度为27万穴/hm2,每穴株数为3~5株,确保基本苗达75~120万/hm2,插秧深度1.5~2.5 cm。总的原则是“不漂不倒,越浅越好”。全镇从6月8日开始插秧,确保在6月22日前结束,保证大田有足够的有效分蘖期,为足穗奠定基础。在插秧过程中合作社的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到现场,及时对损坏的插秧机进行维修。
通过专业育秧与专业插秧,为水稻生产开了一个好头。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移栽,实现了水稻种植标准化,满足了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
2成立“溱禾”植保服务合作社,对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
2.1农村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笔者这几年一直在农村搞水稻试验,深切了解老百姓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无奈,水稻病虫害一年比一年严重,用药次数多,用药量大,已成为本地所有农作物中防治次数最多的作物。在观察中发现农民对病虫害防治存在大量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一是打药的主体是老人和妇女,不但不能进行科学防治病虫害,而且用药存在安全隐患,农药中毒事件较多;二是高效植保机械得不到有效推广,植保机械 “跑、冒、滴、漏”现象严重;三是病虫害防治普遍只重视药剂防治,不重视农业、物理及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四是部分农药经销部门受经济利益驱动,向农民推销高价低效农药,甚至药不对症现象比较普遍;五是农药包装材料田头沟边随处丢弃,影响农村环境卫生。
2.2成立“溱禾”植保服务合作社,对病虫害统防统治
为了充分利用全镇现有的弥雾机,淘汰“跑、冒、滴、漏”的植保机械,推广低容量喷雾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该镇2006年成立了“溱禾”植保服务合作社。该合作社由镇村农技人员和植保机手联合组成,集中全镇背负式机动弥雾机240台入社,并新添置了担架式机动喷雾器22台。合作社对未签约的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按NY/T5117-2002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要求,监督农户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对签约户的稻田从移栽到收获进行全程病虫害的防治,对大面积发生的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有效地控制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植保服务合作社开展统防统治,节省用工60个/hm2,节约生产成本750元/hm2左右,提高防效20%。
3成立收割机跨区作业合作社,统一收割水稻
3.1联合收割机机收概况
自2000年开始推广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以来,农作物机收面积连年攀升(见表2),有效地解决了夏收和秋收农忙季节劳力紧张的问题,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到目前,全镇以久保田、洋马为主的高性能联收合收割机保有量130台套,从业人员540人,水稻机收率98%,麦子机收率100%。其中西鲍村联合收割机保有量35台套,成为盐城市有名的联合收割机专业村。
3.2成立收割机跨区作业合作社,统一收割水稻
为了充分发挥联合收割机的作用,促使机手增收,在镇政府领导下,全镇将所有的收割机组织起来成立收割机跨区作业合作社。在夏收和秋收前,合作社组织农机人员奔赴安徽、湖南、浙江、上海、山东等省市洽谈业务,签订作业合同,统筹安排本镇和外地收割任务,在保证完成本镇稻麦机收的基础上,帮助外地收割大量的稻麦,为每台收割机创造了较高的效益。单机作业量突破67hm2,收割机年平均纯收入达7~8万元/台,仅此一项全镇机手纯收入达800~1 000万元。在农闲季节,合作社对收割机进行维修、年检。
4其他
溱东镇准备在现有18台秸秆打捆机、7个草片场(负责秸秆的切碎、除尘、压实、打包的场地)基础上,联合成立秸秆打捆服务合作社,收购处理全镇农作物秸秆,建立生物发电厂(经上级批准,建厂手续完成,下半年动工),既解决秸秆处理难的问题,又增加农民收入近400万元。
在镇政府的监督引导下,在镇农技中心的技术指导下,各专业服务合作社分工协作,系统地为水稻生产各环节进行专业服务,为水稻生产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为农民解决了各种困难,为农业机械化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5劳动力和成本核算
通过成立专业服务合作社,溱东镇种植水稻所需劳动力大大地减少,为农民大量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创造了条件。稻田耕地、整地灌溉、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都可以签约给专业服务合作社进行操作,只有施肥、晒稻谷由自己做,平均投入劳动力折合用工只需30个/hm2(见表3)。通过签约,整个生产过程需支出的成本为7 800元/hm2。
水稻产量按9 750kg/hm2,稻谷价格按1.70元/kg(2006年我市稻谷价格)计算,全田稻谷收入为16 575元/hm2,扣除成本7 800元/hm2,扣除劳动力投入(每个工时按40元计算)1 200元/hm2,净收入为7 575元/hm2。如加上国家种植水稻补助300元/hm2,当地秸秆收购375元/hm2,种植水稻纯收入为8 250元/hm2。
6存在的问题
成立专业服务合作社服务农业生产,为农民解决了繁重的农事操作。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服务成本偏高,当地劳动力短缺,用工成本高,特别是病虫害防治受时间制约,从业人员难以保证,用工成本更高;二是服务独家经营,缺乏竞争性,农民可选择余地少;三是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力量还偏弱,高新技术应用范围还不广。
至于合作社如何扩展服务规模,降低成本,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技术含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7结论
专业服务合作社的服务,有利于当前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农村实现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规模化作业水平,提升单机作业量,增加机手收入。同时有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有利于农业高产栽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农机具的维修。专业服务合作社的成立是有效解决我国(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短缺、栽培新技术推广难的途径之一。溱东农户通过签约合作社,合作社进行主要农事操作,将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使溱东镇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