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2021-09-03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1 序言

1.1 工程概况

金丰家园住宅小区于秦皇岛市卢龙县石门镇,原金旺达玻璃厂院内。本工程由秦皇岛市中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勘察设计秦皇岛鑫冶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完成。本次降水包括:2栋11F住宅楼,基坑开挖深约为4米,集水坑及电梯井挖深约为6.0m。

根据拟建建筑周边的环境,基坑拟采用整体大开挖,可采用1:1放坡。根据场地地层条件和周边建筑物的实际状况,确定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Ⅲ级。

1.2设计依据

本次基坑降水设计主要依据以下技术法规和参考资料: ⑴ 《金丰家园住宅小区工程勘察报告》2011年4月; ⑵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50007-2002); ⑶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⑷ 《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 ⑸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⑹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⑺ 《抽水试验规程》(YSJ215-98,YBJ15-89);

⑻ 刘建航等主编《基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4月; ⑼ 黄运飞编著《深基坑工程实用技术》,兵器工业出版社,1996年11月; ⑽ 龚晓南主编《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7月;

1

⑾ 赵志缙,应惠清主编《简明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2.1 工程地质条件

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较简单,表层为人工堆积层杂填土,其下为第四系冲洪积(Q4al+pl)成因的粉质粘土、细砂、粉质粘土和粗砂。各层岩土的岩性特征及分布情况详见下表。

表3-1 地层岩性特征表

地层编号 地层名称 岩土描述 厚度变化范围(m) 层底标高变化范围(m) 31.25~35.50 分布 情况 普遍分布 ① 杂填土 杂色,稍湿,松散,主要由粉土,砖块,玻璃纤维及建筑垃圾等组成,局部有15cm的混0.30~4.50 凝土路面。 黄褐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1.30~6.50 性中等,含团块状高岭土、铁锰质结核及砂粒。 ② 粉质粘土 28.73~33.44 普遍分布 ③ 细砂 黄褐色~灰褐色,稍湿~饱和,稍密~中密,石英长石质,次棱角状,混粒结构,局部夹粉粘7.80~13.20 薄层。 18.98~24.85 分布全场地 ④ 粉质粘土 灰褐色,硬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砂土 6.80~9.70 11.52~13.03 分布全场地 ⑤ 粗砂 黄褐色,饱和,密实,含砾,石英长石质,混粒结构 —— —— 未揭穿

2.2 水文地质条件

勘察期间,测得场地地下水水位(静止水位)埋深4.0m~5.2m,标高

2

30.39~31.64m;属孔隙潜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③层细砂。本场地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蒸发形式,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幅在1.0m左右;勘察时地下水正处枯水期,故进入丰水期地下水水位会有所回升。

3降水设计

3.1 基底抗突涌稳定性验算

本期设计采用水泥管井进行大降深抽水,拟建建筑附近地下水位已降至底板以下,不存在底板突涌稳定性验算问题。

3.2降水方案

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和类似工程的降水经验,采用无砂水泥管井方案是合理的。

3.3降水井深度

降水井深度采用《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中的6.2.3式计算公式:

Hw=HW1+HW2+HW3+HW4+HW5+HW6 式中 HW------降水井深度(m); HW1-----基坑深度(m),HW1=4.0m;

HW2-----降水水位至基坑底的深度(m),HW2=0.5m; i---------水力坡度,取i=1/10;

3

r0--------基坑等效半径或井间距;r0=0.564√F=43.9m; HW3-----ir0=4.39m;

HW4-----降水期间水位变幅(m),HW4=1.0m; HW5-----降水井过水长度(m),HW5=0.5m; HW6-----沉砂管长度(m),HW6=2.5m;

HW=4.0+0.5+4.39+1.0+0.5 +2.5=12.89(m) 取 HW=13m。

3.4涌水量

⑴ 单井涌水量

单井涌水量按《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中6.4.5-1式计算:

q=24ld/α

式中 q-------单井出水量(m3/d);

d-------过滤器外径(mm),d=400mm; l--------过滤器淹没段长度(m),取l=0.5m;

α-------与含水层渗透系数有关的经验系数,α=130; q=24×0.5×400÷130=36.9(m3/d)

⑵ 总涌水量

总涌水量按抽水稳定后的涌水量。 Q=1.366K(2H-S)S/(lgR0-lgr0) 式中 Q ------总涌水量(m3);

4

K-----渗透系数(m/d),K=5m/d;

S-----静止水位与设计降低水位之差(m), S=2.0m; R-----影响半径(m);R=2S√KH=25.3m;

H-----潜水含水层厚度(m),H=8m;

R0-----基坑降水影响半径(m);R0=R+ r0=25.3+43.9=69.2m; Q=1.366×5×(2×8-2.0) ×2.0÷(lg69.2 –lg43.9)=967.6 (m3/d)

3.5 降水井布置

基坑周边所须井数为: N=kQ/q

式中 N------所需井数; Q------涌水量,(m3/d);

q-------单井出水量(m3/d); k-------保险系数,取k=1.2; N=1.2×967.6÷36.9=31.5

根据基坑实际形状,所以本次设计取降水井为N=35口。降水井位置详见附图1。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