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综合楼基坑监测方案

2024-04-01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基坑第三方监测方案

方案编写:

审 核:

批 准: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二〇一〇年十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3 二、监测目的 .................................................................................................................................................. 3 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 3 四、监测内容 .................................................................................................................................................. 3 五、监测技术要求及报警值 .......................................................................................................................... 4 (一)、监测精度要求 ................................................................................................................................ 4 (二)、监测点技术要求 ............................................................................................................................ 4 (三)、监测项目警戒值 ............................................................................................................................ 4 六、监测频率 .................................................................................................................................................. 5 七、监测实施方法 .......................................................................................................................................... 5 (一)、沉降监测实施方法 ........................................................................................................................ 5 (二)、水平位移监测实施方法 ................................................................................................................ 7 (三)、结构及土体侧向位移监测实施方法 ............................................................................................ 9 (四)、地下水位监测实施方法 .............................................................................................................. 13 八、拟投入的仪器设备 ................................................................................................................................ 15 九、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 15 (一)、质量控制流程 .............................................................................................................................. 17 (二)、监测作业的质量监察制度 .......................................................................................................... 18 (三)、质量监控及项目完工质量验收制度 .......................................................................................... 18 (四)、工程监测文件设计的审批规定表 .............................................................................................. 18 (五)、科学的资料质量管理制度 .......................................................................................................... 18 (六)、保证仪器、人员配置到位 .......................................................................................................... 19 (七)、监测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 20 十、信息化监测及成果反馈 ........................................................................................................................ 21 (一)、监测信息化 .................................................................................................................................. 21 (二)、监测成果报告 .............................................................................................................................. 23 十一、监测点布设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基坑监测点布设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工程报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2

一、工程概况 二、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各种变形数据(基坑的水平位移,结构及土体侧向位移、地下水位、支撑轴力、立柱沉降、锚杆拉力、建筑物倾斜等), 及时反应工程的各种施工影响,并做出相应措施,保证工程的安全和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一般可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1、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

2、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优化设计; 3、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水平提供依据;

三、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50007-2002 )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07

3、《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GBJ502O2-2002 )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YS5229-1996 ) 6、《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征求意见稿)

7、广东省标准《 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 (DBJ/T15-20-97) 8、行业标准《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 9、《 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 (GJB 02-98 ) 1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

四、监测内容

基坑的监测内容包括:基坑及三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周边建(构)筑物、河堤、公路、高压铁塔等。主要的监测项目有:基坑水平位移、结构及土体侧向位移、地下水位、、地(路)面沉降等。

3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五、监测技术要求及报警值

(一)、监测精度要求

1、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 )

设计控制值 监测点坐标中误差 ≤30 ≤1.0 30~60 ≤1.0 >60 ≤1.0 注:监测点坐标中误差,系指监测点相对测站点(如工作基点等)的坐标中误差。

2、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精度(测斜)(mm)

基坑类别 系统精度mm/m 分辨率mm/500mm 一级 0.10 0.02 二级和三级 0.25 0.02 注:测斜管长度应超过围护结构深度不小于2~3m 或不小于所监测整体稳定的土层深度;测斜管与钻孔之间孔隙应填充密实。

3、沉降监测精度(mm ) 竖向位移报警值 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20(35) ≤0.3 20~40(35~60) ≤0.5 ≥40(60) ≤1.5 注:1.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系指相应精度与视距的几何水准测量单程一测站的高差中误差;2.括号内数值对应于基坑周边地表及立柱的竖向位移报警值。

4、地下水位监测宜通过孔内设置水位管,采用水位计等方法进行测量,水位孔深度宜在最低设计水位下2~3m,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为1mm。

(二)、监测点技术要求

1、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2、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3、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4、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5、应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侧点的保护装置或保护设施。

(三)、监测项目警戒值

根据基坑等级、周边环境及施工方法等实际工程状况,确定相应监测项目,及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4

相应监测项目的控制值、预警值及变化速率等。各个监测项目的警戒值设置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监测项目 地(路)面沉降 水平位移 结构及土体侧向位移 地下水位 控制值(警戒值) 60mm(48mm,5mm/d) 60mm(48mm,5mm/d) 60mm(48mm,5mm/d) 累计变形≤2.0m且<500mm/d 六、监测频率

1、在土建施工尚未开始时,进场布设监测点,并测定稳定初始值(不少于两次); 2、一般情况下,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频率为两天一次; 3、完成基坑开挖且变形稳定时,监测频率可适当放宽为一周两次;

4、当监测值超过有关标准、有危险事故征兆、自然灾害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等异常情况出现时,应加密观测,监测频率视实际情况及工程需要再行制定;

5、施工过程中,我方与现场监理、施工单位保持联系,如工程施工需要,及时监测。

七、监测实施方法

各个监测项目的实施方法如下:

(一)、沉降监测实施方法

1、监测内容

本监测项目的监测内容有:基坑立柱沉降、周边建(构)筑物沉降、地(路)面沉降监测。

2、基准点、工作点及观测点的布设原则

(1)、基准点位置的选择要求

基准点点位应选择在基坑土建施工影响范围外的稳定区域,一般情况下,应布设在3倍的开挖深度以外的稳定区域。其数量和分布在保证观测精度的前提下,应便于施工、施测和保存。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基岩式基准点,亦可选择具有挖孔桩基础的高层建筑物的结构上建立基准点或稳固道路连续4个基准互相检核。 (2)、观测点的布设位置

观测点的布设按“监测设计图”的布点要求进行布设,并根据工程需要和现场

5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情况做适当优化、调整。 3、监测点制作及安装

监测点点位的选择除了要满足精度的要求之外,还要做到不影响建筑物的外观,不影响车辆或行人的交通。

工作点采用浅埋钢筋水准标志,观测点的布置及数量视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混凝土结构墙体上的观测点,采用在结构上钻孔后埋设“L”型点位标志的方法。测点采用Ф16不锈钢制作,测点端头加工成半球形,先用冲击钻在墙柱上成孔,在孔内灌注云石胶及其凝固剂进行固定,然后在孔中装入Ф16不锈钢测点(测点固定部位做成螺纹)。样式如右图所示: 4、沉降观测方法及精度

沉降观测时,根据周边建筑物监测点的分布情况,按如下步骤进行:

(1)、布设水准控制路线

建(构)筑物上沉降观测点2010030单位(mm)水准路线控制网布设的基本原则采用分级,首先根据工程走向及周边建筑物监测点分布情况,布设首级控制网(起始、闭合于水准基点),观测首级控制点高程;其次,布设二级水准网(起始、闭合于首级控制点),观测各沉降点高程。首级控制和二级控制以布设成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均可,具体采用那种路线,根据监测点分布情况和建筑物密集程度决定。在布设水准控制路线时,为确保前后视距差满足二级精度要求,同时满足变形监测的“三定”要求(测站固定、仪器固定、人员固定),在布设的同时量测出每次仪器的安置位置,并用红油漆在地面做出标记。

(2)、水准控制点观测

水准控制点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或附合水准路线进行往返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进行平差。各站观测的测站观测顺序:

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 往测偶数站:前、后、后、前

返测时,奇、偶测站观测顺序分别与往测的偶、奇测站相同。

(3)、建筑物沉降点观测

根据水准控制线路测出的各控制点高程数据,观测周围的各建筑(构)物沉降点,采用闭合线路或附合线路。建筑物沉降点观测时,各观测点也可采用支点观测,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6

但支点站数不得超过2站,且支点观测必须进行两次观测。

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每次观测由固定测量人员、固定仪器按相同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记录至0.01毫米,计算及结果至0.1毫米。其精度按二等水准测量标准进行:

序号 1 2 3 4 5 6 7 高程中误差 每测站高差中误差 基辅分划读数差 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任一测站前后视距差累计 项目 ±1.0毫米 ±0.3毫米 ±0.3毫米 ±0.6n毫米(n为测站数) 30米 ±1.0米 ±3.0米 限差 数据记录及平差处理:

观测记录采用手提电脑自编记录计算程序进行,可提高工效和计算不出错。所有观测数据,都按规范规定要求的各项限差进行控制。内业中,利用合格的外业观测数据,用软件进行平差处理,计算各点的高程及沉降量、累积沉降量。

(二)、水平位移监测实施方法

1、监测点布设方法

(1)、工作基点及基点的布设

按照《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的二级精度进行水平位移观测,视线长度≤100m,在每个基坑中布设1-2个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建立观测墩,以下称工作基点墩),工作基点墩位置布置在基坑

强制对中螺栓钢板加强钢筋单位(mm)灌顶梁混凝土的拐角处(在基坑拐角处,变形最小,一般仅为基坑最大变形的1/10左右)。工作基点墩的布置按如下要求进行,首先在基坑边的支护桩冠顶梁上钻孔,孔深100mm,在孔内埋设Φ25钢筋,

并浇筑混凝土观测墩,墩尺寸:长×宽×高=250×250×1200mm,墩顶部埋设强制对中螺栓和仪器整平钢板,螺栓尺寸暂定为10mm,并刻十字丝,在墩的中间增加加强钢筋,每个墩都加工一个钢盖板,不使用点时将盖板扣上,以保护测点不受破坏。

7 工作基点观测墩标志图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工作基点观测墩规格及样式如右图:

(2)、监测点布设

监测点按“第三方监测设计图”进行布设,并根据工程需要和现场情况做适当优化、调整。

在基坑支护结构的冠顶梁上布设观测点,观测点也采用埋设观测墩的形式, 观测点观测墩的布置按如下要求进行,首先在基坑边的支护桩冠顶梁上钻孔,孔深100mm,在孔内埋设Φ25钢筋,并浇筑混凝土观测墩,墩尺寸:长×宽×高=150×150×300mm,墩顶部埋设强制对中螺栓和棱镜整平钢板,螺栓尺寸暂定为10mm,具体尺寸根据仪器基座丝口尺寸决定,同时将强制对中螺栓顶部加工成半球形,并刻十字丝,在墩的中间增加加强钢筋,每个墩都加工一个钢盖板,不使用点时将盖板扣上,以保护测点不受破坏。测点观测墩规格及样式如右图:

(3)、监测点布设要求

测点观测墩标志图强制对中螺栓钢板测点观测墩钢筋灌顶梁单位(mm)在冠顶梁上埋设工作基点和观测点时,首先布设工作基点墩,在建立好工作基点墩后,将仪器架设在工作基点墩上,沿基坑边布设观测点墩,观测点位置必须选择在通视处,要避开基坑边的安全栏杆,一般情况下,离基坑300mm比较合适,既可避开安全栏杆,又不会影响施工,也便于保护。

工作基点和观测点建墩的优点:可以消除观测过程中的对中误差,同时观测过程中可以大幅度提高观测效率,因为墩的稳固性比脚架好,减小了基坑施工的震动对仪器的影响,也提高了观测人员的仪器整平对中效率,减少了安置仪器、棱镜的操作步骤(不需要架设脚架),缩短观测时间。缺点:埋点费用会有所增加,埋点时间会有所增加。根据我院在深基坑监测的实际工作中使用观测墩的情况分析,埋点费用和埋点时间增加都不大。

同时为了检核工作基点的稳定性,可以在离基坑5倍(100~150m)左右的距离埋设检核基点,由于该点已经在基坑范围外,一般采用深埋点,不再建墩。也可以利用附近的高层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或稳固建筑物墙边,用后方交会法检核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8

2、观测方法

(1)、水平位移基点及工作基点观测方案

水平位移基点观测采用前方交会法,工作基点墩的稳定性检查采用后方交会法。

(2)、水平位移监测点观测方案

根据基坑施工现场实际条件,水平位移监测极坐标法进行:

极坐标法是利用数学中的极坐标原理,以两个已知点为坐标轴,以其中一个点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测定观测点到极点的距离,测定观测点与极点连线和两个已知点连线的夹角的方法。如图: A、B已知点,C、C'点为待求坐标点Cβ'βBSS' AC'测定待求点C坐标时,先计算已知点A、B的方位角 BAYAYB1800/

XAXB测定角度β和边长BC,根据公式 计算BC方位角: 计算C点坐标:

XCXBSCOSBC YCYBSSINBC

BCBA

(三)、结构及土体侧向位移监测实施方法

1、监测原理及技术要点

在基坑监测中,测斜仪主要用来监测挡土墙、围护桩及土体水平位移。

(1)、观测方法

测斜观测分正测和反测,观测时先进行正测(每个测斜仪的导轮架上都标有一个正方向),再进行反测,一般是每0.5m,读数一次,测斜探头放入测斜管底应等候5分钟,以便探头适应管内水温,观测时应注意仪器探头和电缆线的密封性,以防探头数据传输部分进水。

9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测斜观测时每0.5m标记一定要卡在相同位置,每次读数一定要等候电压值稳定才能读数,确保读数准确性。

(2)、计算公式

首先,必须设定好基准点,基准点可以设在测斜管顶部或底部。若测斜管底部进入基岩较深的稳定土层,则底部可以作为基准点。对于悬挂式(底部未进入基岩的)可以将管顶作为基准点,每次量测前必须采用光学仪器或其他手段确定基准点的坐标。

当被测土体、桩体、墙体产生变形时,测斜管轴线产生挠度,用测斜仪确定测斜管轴线各段的倾角,便可计算出土体(桩体、墙体)的水平位移。设基准点为O点,坐标为(X0,Y0),于是测斜管轴线各测点的平面坐标由下列两式确定:

XjX0LsinxiX0Lfxii1ji1jj

YjY0LsinyiY0Lfyii1i1j

式中 i—测点序号,i=1,2,j;

L—测斜仪标距或测点间距(m);

f—测斜仪率定常数; xiyi—X方向第i段正、反测应变读数差之半; —Y方向第i段正、反测应变读数差之半; 为消除量测装置零漂移引起的误差,每一测段两个方向的倾角都应进行正、反两次量测,即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10 LLαxi测斜观测分析计算图LLL

xixi_xi2

yiyi_yi2

xi当

xi或

yi>0时,表示向X轴或Y轴正向倾斜,当或

yi<0时,表示

向X轴或Y轴负向倾斜,由上式可计算出测斜管轴线各测点水平位置,比较不同测次各测点水平坐标,便可知道土体、桩体、墙体的水平位移量。 2、监测点(孔)布设方法

(1)、布设方法

监测点(孔)按“第三方监测设计图”进行布设,并根据工程需要和现场情况做适当优化、调整。测斜管宜选在变形大(或危险)的典型位置埋设,一般在基坑边的中部。土体测斜管采用钻孔埋设,围护结构测斜管采用预制埋设。两种方法的实施方法如下:

A.钻孔埋设

钻孔埋设主要用于围护桩、连续墙已经完成的情况和土层中钻孔测斜。首先在围护桩(或连续墙、土层)上钻孔,孔径略大于测斜管外径,一般测斜管是外径Φ76,钻孔内径Φ110的孔比较合适,孔深一般要求穿出结构体3~8m比较合适,硬质基底取小值,软质基底取大值。然后将在地面连接好的测斜管放入孔内,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回填细砂或水泥与膨润土拌合的灰浆,埋设就位的测斜管必须保证有一对凹槽与基坑边缘垂直。

B.绑扎埋设

通过直接绑扎或设置抱箍将测斜管固定在挡墙钢筋笼上,钢筋笼入槽(孔)后,水下浇筑混凝土。测斜管与支护结构的钢筋笼绑扎埋设,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米,测斜管与钢筋笼的固定必须十分稳定,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测斜管与钢筋笼相脱落。同时必须注意测斜管的纵向扭转,很小的扭转角度就可能使测斜仪探头被导槽卡住。

(2)、测斜管埋设应遵守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A、土体侧向变形测斜管埋设与安装

土体侧向变形测斜管采用钻孔埋设,埋设与安装应遵守下列原则:

1)在靠近基坑侧壁的土体中埋设测斜管,测点位置选择在变形大或危险的典型

11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位置。

2)测斜管的长度为基坑开挖面以下3~8米,遇硬质基底(岩层)取小值,偏软基底取大值。当通过平面测量的方法,将管顶作为位移计算的基准位置时,管底应超过围护结构底部不少于1米。

3)用钻机成孔(一般测斜管是外径Φ76,钻孔内径Φ110的孔比较合适),成孔后将测斜管逐节组装并放入钻孔内,下入钻孔内预定深度后,向测斜管与孔壁之间的空隙进行回填,以固定测斜管。

4)测斜管与钻孔之间的空隙用细砂或水泥与膨润土拌合的灰浆缓慢进行回填,注意采取措施避免塞孔使回填料无法下降形成空洞。回填后通过灌水和间隔一定时间后的检查,在发现回填料有下沉时,进行补充回填。回填工作要确保测斜管与土体同步变形。埋设就位的测斜管

5)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处用自攻螺丝牢固固定、用封箱胶密封。

6)测斜管安放就位后调正方向,必须保证有一对凹槽与基坑边缘垂直(即平行于位移方向)。

7)调整方向后盖上顶盖,保持测斜管内部的干净、通畅和平直。管顶宜高出地面约10~50cm。

8)做好清晰的标示和可靠的保护措施。进行钻孔和测斜管之间的回填。 9)埋设时间应在基坑开挖或降水之前,并至少提前两周完成。 B.支护结构变形测斜管埋设与安装

支护结构测斜管埋设与安装应遵守下列原则:

1)采用测斜仪在埋设于围护结构内的测斜管内进行测试。测点宜选在变形大(或危险)的典型位置。

2)管底宜与钢筋笼底部持平或略低于钢筋笼底部,顶部达到地面(或导墙顶)。 3)测斜管与支护结构的钢筋笼绑扎埋设,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测斜管与钢筋笼的固定必须十分稳定,以防浇筑混凝土时,测斜管与钢筋笼相脱落。同时必须注意测斜管的纵向扭转,很小的扭转角度就可能使测斜仪探头被导槽卡住。

4)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处用自攻螺丝牢固固定,用封箱胶密封。 5)测斜管绑扎时应调正方向,使管内的一对测槽垂直于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测斜管基坑壁垂直凹槽12

测量面(即平行于位移方向)。

6)封好底部和顶部,保持测斜管的干净、通畅和平直。 7)做好清晰的标示和可靠的保护措施。

8)已施工了围护结构的情况,如需要采取钻孔埋设的方法,参照土体侧向变形测斜管埋设要求实施。 3、观测方法

(1)、侧向位移监测

测斜管应在测试前5天布设完毕,在3~5天内重复测量不少于3次,判明处于稳定状态后,进行测试工作,其步骤如下:

① 用模拟测头检查测斜管导槽;

② 使测斜仪测读器处于工作状态,将测头导轮插入测斜管导槽内,缓慢地下放至管底,然后由管底自下而上沿导槽全长每隔0.5m读一次数据,记录测点深度和读数。测读完毕后,将测头旋转180°插入同一对导槽内,以上述方法再测一次,深点深度同第一次相同。

③ 每一深度的正反两读数的绝对值宜相同或相近,当读数有异常时应及时补测。

(2)、基准值测定

待测斜管稳定状态后,用测斜仪对同一测斜管作3次重复测量,以3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侧向位移计算的基准值。

(四)、地下水位监测实施方法

1、监测原理及技术要点

地下水位观测设备采用电测水位仪,观测精度为0.5cm,其工作原理图如下图所示为:水为导体,当测头接触到地下水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此时读取与测头连接的标尺刻度,此读数为水位与固定测定的垂直距离,再通过固定测点的标高及与地面的相对位置换算成从地面算起的水位埋深及水位标高。 电源报警器地下水 13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电测水位仪工作原理图

2、监测设备

SWJ-90型钢尺水位计 3、监测点布设

水位管的埋设与安装应遵守下列原则:

①成孔:水位观测孔采用清水钻进,钻头的直径为Φ130,沿铅直方向钻进。在钻进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地层岩性及变层深度、钻进时间及初见水位等相关数据;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停钻,及时将钻孔清洗干净,检查钻孔的通畅情况,并做好清洗记录;

②井管加工:井管的原材料为内径Φ70、管壁厚度为2.5的PVC管。为保证PVC管的透水性,在PVC管下端0~4m范围内加工蜂窝状Φ8的通孔,孔的环向间距为12mm,轴向间距为12mm,并包土工布滤网,井管的长度比初见水位长6.5m,如下图所示; 无纺布PVC管 水位观测井管结构图

③井管放置:成孔后,经校验孔深无误后,吊放经加工且检验合格的内径Φ70的PVC井管,确保有滤孔端向下,水位观测孔应高出地面0.5m,在孔口设置固定测点标志,并用保护套保护;

④回填砾料:在地下水位观测孔井管吊入孔后,应立即在井管的外围填粒径不大于5mm的米石;

⑤洗井:在下管、回填砾料结束后,应及时采用清水进行洗井。洗井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供水水文地质钻探与凿井操作规程》(CJJ13)的有关规定。并做好洗井记录。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14

八、拟投入的仪器设备

拟投入本项目的仪器设备一览表 序仪器、设备名称 号 1 2 3 4 5 6 7 精密水准仪 精密水准仪 全站仪 全站仪 测斜仪 测斜仪 水位仪 数量 1 1 1 1 2 2 1 规格型号 徕卡DNA03 天宝DiNi12 天宝S6 Ⅱ级 徕卡TC802 CX-03E CX-06A SWJ-8090 主要工作 性能指标 ±0.3mm/km ±0.2mm/km 1",1+lppm 2",1+lppm ±2mm/15m ±2mm/15m ±1.2mm 使用时间 1年 1年 1年 2年 1年 1年 1年 九、监测质量保证措施

贯彻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负责制,做好员工的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实施该项目的监测过程中,严格按我院依据GB/T 19001-2000—ISO9001:2000及CMA计量认证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有关程序进行操作,精心组织监测工作,进行质量管理,每一工序按照监测程序进行自检、复检,并有可追溯性,做好各项工作的质量记录。

保证本投标书所列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业负责人、骨干监测技术人员到位,持证上岗,满足岗位条件要求。仪器、设备、工具到位,保证100%监视和监测设备在校准、鉴定的有效期内运行。

成立QC小组对监测实行全体成员、全过程的控制。

实行工程监测项目技术质量责任制及监测文件逐级审批制度。

工程监测项目技术质量责任区分表

工作岗位 工作内容 院总工程师 □ □ 分院主任 △ □ □ 主任工程师 ○ △ △ △ 技术负责人 △ △ △ △ ○ △ 项目负责人 ○ ○ ○ △ ○ 校对 △ △ △ △ 报告 编写人 △ △ △ 监测任务书 专业事先指导书 监测纲要 提交中间资料 分析及预警报告 监测报告 15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图件 □ □ △ △ ○ △ △ 注:○表示主要责任者;△表示次要责任者;□表示间接责任者。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16

(一)、质量控制流程

项目质量负责人监测人员配置N是否培训考核合格根据业主的要求编制方案N业主、监理是否审核合格Y收集资料实施外业监测填写详细记录N监测设备配置N周期检查是否有效YY常规检查是否合格Y拥有上岗证相关单位反馈意见监视和测量现场检校监测管理系统本次数据突变或累计邻近报警数据分析,判断是否异常N监测报告编写N校对、审查、审核是否合格Y累计数据超过报警值24小时内上报业主、监理、安检站等相关部门Y授权人批准签字署盖章输出报告交付后服务网络信息发布归档 17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二)、监测作业的质量监察制度

由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质监员等组成质监小组,对监测质量进行控制。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经常到工地对监测质量进行抽查,召开质量分析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整改。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奖优罚差,对造成事故的责任人处以重罚。

(三)、质量监控及项目完工质量验收制度

质量监控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由技术负责人负责领导,质监员和组长负责各环节的具体监控工作,每天汇总、通报质量和进度情况,每两天一次例会、每周进行一次小结;经组内检查后监测原始记录、次报表须经质检组责任人签署质量评定意见。重要监测成果及阶段性成果须由院总工程师、技术组长进行三级审查验收后才能提交业主。

外业数据采集资料的可靠性和室内资料分析结论的科学性,是评价监测工程成果报告是否达到工程目的的唯一标准。

实行工程监测项目技术质量责任制及监测文件住逐级审批制度。

(四)、工程监测文件设计的审批规定表

工作内容 监测任务书 专业指导书 监测工程纲要 提交中间资料 阶段监测报告 图件 院总 工程师 √ √ 主任 工程师 √ √ √ √ √ √ 工作岗位 技术 项目 负责人 负责人 √ √ √ √ √ √ √ √ √ 报告 编写人 √ √ √ 校对 √ √ √ √ (五)、科学的资料质量管理制度

(1)、加强工序管理

①资料交接传递必须有完善的手续,双方签字确认。

②各分项作业的原始资料须严格按现场采集作业要求,纸质记录要求填写完备,不得随意涂改;电子数据及时交接备份。无论任何情况严禁编造原始数据。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18

③内业整理:拟定内业资料整理工作计划。图表格式规范化、数据准确、结论准确、文字通顺。符合规程要求。提交成果要求数据准确、结果可靠。严禁偏离规范而随意编写,在全面系统整理和深入分析外业资料的基础上,认真编写监测报告。对重大问题应提交处主任组织汇审。

报告编写必须按规范要求编写,不得随便拼凑报告内容。由分院主任工程师填写内业整理“中间检查单”并存档,作为检查工序控制质量的依据。

(2)、成品校审

①成品校审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校审工作要严格执行我院《勘察设计技术审核制度》、《设计质量评级办法》,认真填写“监测设计成品质量检查登记单”和“工程监测质量评定表”。

②校审工作由主任工程师负责。

③校审工作要从严从细,对报告问题应与工程负责人协商,校后成品不得出现原则性、技术性的差错,应真实地反映实际监测对象的变形情况。

④工程监测报告采取分院、院两级管理,组、分院、院三级审核制。未按程序审核或未按最后审定意见改正的岩土工程监测报告不得出版外发。并且编审执行者必须亲笔签名。

(六)、保证仪器、人员配置到位

监测人员及监测仪器设备关系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及时性,对于本项目我院采取以下措施确保监测人员及仪器到位:

①保证本投标书所列人员、仪器设备准时到位并开展监测工作。承诺投入生产的主要监测人员长驻广州,人员的技术能力能胜任监测工作的需要,投入充足的设备,并对投入的设备、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所有投入监测的仪器均在校准、鉴定的有效期内运行,状态良好、性能先进、精度满足要求。并根据工作需要添置有关监测仪器设备。并预备多套备用设备,预防监测中工期变动、工作量增加、设备瘫痪等突发事件的发生,监测仪器长期在穗,投入监测工作。

②保证100%监视和监测设备在校准、鉴定的有效期内运行。 ③保证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运输安全。 ④按规定的频率和方法进行仪器的常规检测。 ⑤保证所有人员到位,持证上岗。

19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⑥各监测项目要按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方法固定、监测时间段固定的原则作业,以保证数据成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⑦制定应急措施,预备一定数量的备用设备和机动人员,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立即投入使用,以满足业主及工程施工的要求。

(七)、监测项目质量保证措施

我院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中心思想是:工序控制。即对监测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控制,通过控制每个工序的质量达到控制整个工程监测质量,每道专业工序质量的良好控制是优良成品的保证。

“工序控制”就是严格执行各项作业规范手册,重点注意各类质量盲点。特别是野外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同时保证各类仪器设备的精确度,确保各项记录、标志规范、清晰准确等。同时还应注意采用资料、手册、文件(包括电子文件)的可靠性。

质量保证措施如下: ①监测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基准点位于基坑开挖边界60米之外,其数量分布在保证观测精度的前提下,便于施工、施测和保存。基准点须采用基岩式基准点(亦可选择远离基坑具有挖孔桩基础高层建筑物的结构上建立基准点)。

工作点的选取应视观测点与基岩基准点的距离而定,初步确定为每个基准点联测三个工作点。

在整个路段,将所有的控制点(包括基准点、工作点)组成变形监测的高程监测控制网,网型应布设成能够有几何图形检验的闭合、附和及组成的网。

②观测点的施测

主要使用精密水准仪观测,以消除人员引起的误差,根据电子手簿提示的限差决定是否复测,严格按整个线路返测站数比例决定是否全部重测。

③现场资料记录的质量保证措施

a现场记录使用统一制定的标准格式,内容应填写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涂改、擦改和转抄。凡划改的数字和超限划去的成果,均应注明原因和重测结果所在的页数。

b须现场计算的检核数据要当场完成,避免返测而耽误工期。

20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c电子记录要注意记录储存设备的电源更换,避免数据丢失。注意手工录入的数据复核和非直接采集项目的检查。

十、信息化监测及成果反馈

(一)、监测信息化

一般来说,工程发生重大事故前或多或少有预兆,通过监测,可以分析支护系统的变化规律,验证支护结构设计,预测判断支护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及时发现预兆,提出是否修改原设计或是采取加固措施,指导施工,避免发生重大事故。正确评价其安全性,调整掘进速度。由于上述原因,实现监测过程的信息化,建立顺畅、快捷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准确地测定各监测项目的变化量及变化速率,及时反馈获取的与施工过程有关的监测信息,供设计、施工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决策使用,才能最终实现信息化施工。

为实现顺畅、快捷地反馈监测信息的目的,我们制定了以下监测信息反馈流程图。

21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项目部制定的经审核的监测方案 现场数据采集 监测数据整理分析 数据正常 监测信息入库 监测成果内部审核 数据超预警值或出现异常变化 48小时内提交成果报告 立即上报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 同时上报安全监督机构等部门 执行超预警值方案,加密监测频率 执行调整后 监测方案 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 协助分析变形原因 根据工程情况 调整监测方案 业主、专家组判定工程是否安全 安全 执行超预警值方案,加密监测频率 不安全 停止施工,启动抢险预案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22

(二)、监测成果报告

对于现场采集到的各项监测数据,首先需利用统计模型进行粗差探测检验,确认不含粗差后再进行整体平差计算及测量精度统计,采用科学、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对监测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形成监测成果报告。

监测成果报告中包含技术说明、监测时间、使用仪器及所达到精度,列出监测值、累计值、变形率、变形差值、变形曲线,并根据规范及监测情况提出结论性意见。

一般情况下,当基坑变形较稳定,各个监测项目变形较小时,我方将在24小时内形成成果报告后,发电子邮件通知监理及相关部门,纸质文件在下次监测时送达监理部;当监测结果达到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向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进行口头报告,并在24小时内提交书面报告。

以上测量成果资料一式5份。 1、监测成果报告的内容

①监测综合情况说明表(各个监测项目累计变形最大量、变形速率最大量、是否超报警值、监测建议及分析等。);

②监测点点位布置平面图; ③监测成果表;

④监测项目变化速率、时间、监测项目累计变化量曲线图。 2、监测成果报告格式

监测成果报告必须能以直观的形式(如表格、图形等)表达出获取的与施工过程有关的监测信息(如被测指标的当前值与变化速率等),监测结果一目了然,可读性强。

23 广州州游测绘技术信息有限公司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