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建立甘肃省旱区节水农业生态经济的思考

2024-06-01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N0IUⅡW琰 IJNIv圈&S玎 中国民族学类核心期刊 2006年第5期 No.5。2I咖I6 ,R NA nONAU口田瞎(Ph -ophy and Sold Sci ̄) 关于建立甘肃省旱区节水农业生态经济的思考 刘 笠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水资源的严重紧缺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鉴于农业是用水大户,对灌溉农业,应当 建立水源保护体系、节水型的输水体系、节水型的灌溉体系和节水型的生物系统,注重树立“全过程节水”的观念并贯彻 之;对于雨养农业区,应当建立高效用水的作物系统、抑蒸系统和雨水集流系统,注重树立降水资源“全方位开发”的观念 并贯彻之。 【关键词]节水农业;生态经济;灌溉农业;非灌溉农业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40(2006)05—0045—04 一、甘肃旱区建立节水农业生态经济刻不容缓 水资源的严重紧缺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996 年6月,联合国召开的城市问题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向全世界发出警告,“普遍缺水现象将会冲击我们 的城市,下世纪将会爆发一些由于水源引起的战争。”“下个世纪如爆发战争,其起因将是水而不再是石 油,如不采取及时行动,一场空前的水危机将会在全球范围内爆发。”1997年世界气象组织年会发表了 一份郑重声明,指出“目前人类淡水资源消费量比20世纪初期增长了6倍,比同期世界人口增长量增长 了3倍;已有100多个国家缺水,其中有4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有个别国家已经不得不进口淡水。”同年 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联大重点审议了《对世界水资源的全面评估》这一重要报告。该报 告称:“目前,世界已有1/5的人口,即12亿人口面临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预测2025年世界人 口增至83亿时,在不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将会有1/3的人口遭受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① 据1998年统计资料显示,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为138亿亿方,其中淡水资源量为3.5亿亿方,占 2.5%,在淡水资源中,只有2.99%即104万亿方为人类可以利用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其余全部为 两极永久冰雪层或深层地下水。全世界河川年均径流量即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总量为40万亿方,人均 7300方。我国的水资源总量(河川年径流量)为2.6~2.7万亿方,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7%,人均2200 方,是世界平均水平7300方的30%,是美国的1/5,前苏联的1/7,位居世界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 个贫水国之一。这一数字与我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的情况不谋而合,也要以世界 7%的水来维持22%人口的生产和生活 J。 甘肃省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省份。甘肃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281毫米,自产水资源总量295亿 立方,人均1100立方,约为全国人均的1/2,且时空分布不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 矛盾日趋突出,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63个为严重缺水或者水质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的干旱地区,平 ①淡水消耗量/淡水贮藏量:20%--40%为中高度缺水,大于40%为高度缺水。 [收稿日期]2006—06—20 [作者简介]刘笠(1973一),女,辽宁锦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一4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均年份缺水总量14.4亿立方 。 在缺水的严重挑战面前,人类总是要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来为自己的生存和 发展谋取最为优越的保证。在建立节水型社会中,节水农业占据重要位置。因为农业历来被称之为“用 水大户”,它的用水总量要占到社会总用水量的90%左右。我国是个贫水国,甘肃更是个贫水省,所以, 建立旱区节水型的农业生态经济就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二、构建完整的技术体系,建立节水型农业生态经济 从技术上讲,节水农业生态经济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降低水的无效损耗,包括作物 体表的无效蒸腾和地表面、水表面的无效蒸发;二是努力提高作物自身对水的利用效率,在不增加用水 或等量用水的情况下提高作物的产出量。 (一)灌溉农业节水 因为是灌溉农业,要实现节水,就必须树立从水源到农田、到产出的“全过程节水”观念,重视这中间 每一个环节上的节水,重点是需要建立四个技术体系。 1.水源保护体系。水是灌溉农业的生命,水源则是生命的生命。如果水源日渐枯竭,来水量减少, 灌溉农业势必就会萎缩。水源保护关键是要不断强化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和维护,故水源地区必须严禁 乱砍乱伐,严禁滥垦滥牧。 2.节水型的输水体系。要对传统的土水渠逐步实行改造,大力推动渠系硬化,减少由于渠系渗漏所 造成的水的无效损失。逐步推广低压管道输水应当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因为它既不存在渗漏问题,同 时也把输水过程中水面的无效蒸发损耗大大降下来了。管道埋在地下,不影响耕作,又节约了大量的土 地资源。可以设想,未来灌溉农业的输水系统,就相当于城市生活用水的供应一样,一块田地就是一个 “用户”,装个水龙头就可以了。 以色列的农业输水系统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达到了这样的水平。该国的淡水资源只有16亿方, 人均只有285方,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o,为我国的1/8。他们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首先抓好输水系 统建设,从1953年开始,用了10年时间,把北方加利利湖的淡水,通过地下管道送到了南部的干旱沙漠 地区,主干道130千米,支系统5000千米,修建了400个扬水站,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供水网络,使水肥利 用率都达到80—90%以上,创造了国际现代农业的奇迹【3J。 我国目前正处于实验推广阶段,甘肃张掖等地实验结果,低压管道灌溉与土农渠相比,亩均节水 158.6方,节水率34.2%,节能51.8千瓦时/亩,节电率24.5%,耕地面积增加了10.2%。张掖市推广 地下管道输水,方水效益由0.9千克提高到1.22千克【4 J。 3.节水型的灌溉体系。应下大力气从根本上改变以至最终杜绝“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法。大水 漫灌,超次超量灌溉,往往超过作物合理灌溉水量的0.5—1.5倍以上,水的有效利用率仅有40%左右。 过量的灌溉又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很容易产生次生盐渍化问题。甘肃景泰一期工程灌区已经产生 盐渍化农田1万余亩,弃耕地8000亩,复耕地粮食亩产仅有150千克左右【55。J 当代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方式是滴灌、渗灌。经过近年来在甘肃省旱区的推广,其节水效果已为越来 越多的人们所认识,一般节水效率可以提高50%以上。实施滴灌,加之计算机控制,可以使水、肥的供 给达到精准的程度,而且可使土壤结构逐步优化,从而带来传统农业的深刻变革。在今后甘肃省的设施 农业建设、果园建设中,应当把滴灌系统的配置作为一项必备的技术程序固定下来,而且逐步地推广到 稀植作物中去。 对于密植作物的灌溉,应大力推广小畦灌溉方法,较大水漫灌可节水20—25%。甘肃武威市推广 的“三改两全”技术(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水漫灌改小水浅灌;地头沟全、小畦埂全),每亩节水36 方。还有一些传统的灌溉方法也应进行试验加以改革,例如“冬灌”,用水量很大,一般都在400--500 方 6。椐甘肃省农科院在河西布点试验,采用冬前储水节灌,配合覆膜、镇压等保墒措施,亩灌定额可 —— 4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以降至50—60方,取得很好效果。类似这样的研究工:作还应加强,继续进行下去。 灌溉技术的改进,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但同时还要配合使用农田保墒技术,尽量减少地表面的无 效蒸发。一些地方推广的膜上灌溉、膜下灌溉,均可达到节水50%以上的效果,玉米实行全地面覆盖地 膜技术,每亩节水100方左右,较露地常规灌溉节水150方/亩 ]。 4.节水型的生物系统。选择、培育高效节水型的作物种类及品种,挖掘作物自身的节水潜力,把有 限的水资源转化为高产高效的农业产品。 (二)非灌溉农业节水 非灌溉农业,亦即通常所说的“雨养农业”,而重点是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无灌溉条件下的农业生 产。这类农业生产用水的:水源是自然降水,所以解决水的问题主要还是要围绕自然降水的开发利用。 当然,利用远距离调水、高扬程提水的办法把地面水调过来,是从根本上改变甘肃旱区状况的最好办法, 就像甘肃的“景电提灌工程”、“引洮工程”等,但需有巨量资金的投入,而且确有地面水可调,确有技术上 的可行性,即使如此,也还只能是解决局部性的问题,对更广大的旱区来说,仍然是要走好旱作农业的路 子。 既然自然降水是旱区用水的惟一来源,我们就应根据自然降水的地面分异规律,建立自然降水“全 方位”的开发利用方略。自然降水降落地面之后,它的去向无非三个方面,一是渗入土壤,为作物所吸收 利用,转化为农业产量;二是渗入土壤后又通过地表蒸发回归到大气中去,当然作物叶面的水分蒸腾也 属此类;三是通过地面径流流入江河湖泊。这三个去向的分配比率,依不同的类型区而有较大的差异, 在甘肃中部旱区,有关资料显示其依次为20%、60%、20%,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当然会有大的变幅。这 就告诉我们,要建立“自然降水全方位的开发利用方略”,就要有针对性地建立以下三个方面的技术系 统。 1.高效用水的作物系统。这方面,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等新兴科学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为生物性 节水带来了巨大活力,也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例如,兰州大学干旱生态实验室王根轩教授就发现了甘 草等荒漠植物的抗旱机制,并找到了与抗旱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认为,人类克隆抗旱基因、创造新的 抗旱作物已经为时不晚。但是在此之前,我们还是要十分注意抗旱高产优质作物以及抗旱高产优质品 种的选择和培育。 生物生产,其自身是“主体”是“内因”,有了优异的作物种类和优异的品种,即使在同等“外因”条件 下,就可以大大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其抗逆功能,为人类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2.建立抑蒸系统。建立抑蒸系统,就是要搞好土壤表面覆盖,抑制地表水分的无效蒸发。可以采取 多种覆盖形式,来达到这个目的。物理覆盖:兰州的沙田就是很好的物理覆盖形式。化学覆盖:地膜在 现代农业中的广泛推广应用,而且取得了公认的抑蒸保水、增加产量的作用,只是要特别注意残膜的回 收,防止对土壤造成污染;化学保水剂的大量试验以及局部性的推广,也属于化学覆盖的范畴。在实际 生产中,还可以因地制宜,将上述各类覆盖方法综合应用。 3.建立雨水集流系统。自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是雨养农业地区的特殊规律。每年的降水总量大 约60%以上集中在6、7、8月,而且大多以暴雨形式降落.对地面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并形成径流流失。 在“滴水贵如油”的旱区,却又面对着水的巨量流失,就不得不考虑建立雨水的集流系统来加以改变。 建立雨水集流系统,就是把可能损失的径流水积存下来,变害为利,为我所用。利用好自然的集流 面(屋面、院落地面、公路路面、塑料大棚棚面等)并开发建立人工集流面,配套建立贮水设施,然后利用 这些积存的径流水来发展庭院经济或作为稀植作物需水期的补灌及或作为生活用水0甘肃省推行的 “121雨水集流工程”是一项成功技术,在国内外都已经产生了影响。 应当注意的是,坡耕地是干旱地区存在着的一个非常巨大的产流场所。雨水沿坡冲刷,不仅造成水 资源的无效损失,还会带来毁坏农田、水肥流失、“制造”千沟万壑的严重后果。把坡地改造、修建为水平 梯田以种植农作物,改造、修建为水平沟或水平台地以种植林木,沟间、台间坡地以草覆盖,是一项遏制 径流损失、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也是一项强化自然降水就地入渗得以高效利用的成功措施。 一4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笔者以为,在甘肃旱区建立以上三个方面的技术系统,就可以使降水资源得到比较高效的、全方位 的开发利用。所谓“全方位”,就是要强调技术系统的完整性和各项技术措施的综合运用,任何一个单项 的措施都只能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当然,如上所述,旱区的根本改造一是靠调水,变 旱地为水地,二是实施人工降雨。有了这样的根本性改造,我们才可以在干旱面前拥有更多的主动,才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实现“呼风唤雨”、“人定胜天”的愿望。 另外,建立节水农业生态经济,还需要发挥好政府的行政功能和技术的先导功能。对甘肃省各级政 府来说,需要运用行政组织方面的强大力量,为建立节水型的社会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一是做好舆论导 向。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节约用水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可能性,以引起全社 会的高度警觉,提高节水意识,提高人人节水、方方面面节水的自觉性。二是建立节约用水的约束机制、 制约机制,使节水逐步走向法制化。三是做好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宏观调度,搞好辖区内水资源总量的 普查,掌握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掌握辖区内各类用水的需求,做好水资源的规划和科学分配。生产 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加工业用水等)、生活用水(城镇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生态用水要兼顾 考虑,统筹安排,不要忽视生态建设的用水需要,一定要把生态用水列入到水计划之中。 参考文献: [1]韩靖国.旱区降水资源全方位开发的技术方略【J].甘肃农业科技,1998,(10). [2][3][4][5]韩靖国,高世铭.我国北方旱地农业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文摘——国土资源,1995,(1). 【6儿7]王龙昌,贾志宽.北方旱区农业节水技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 (责任编辑季美含 责任校对 肇英杰) 【上接第39页) [8]Frieder Roessler.Diverging Domestic Policise and Multilateral Trade Integration[J].FAIR TRADE AND HARM0NI z. 10N,1996,29(2). 【9]WonMogChoi.Overcoming“The“Aim andEffect”Test:Interpretation ofThe“LikeProduct”GATTArticle 111。U.C. 【J].Davi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Law andPolicy,2002,1.8,107—128. 【10]Robert E・Hudec.GATT/WTO Constraints on National Regulation:Requiem for an’Aim nad Effects’Test[J].The International Lawyer,1998。32(3):14—15. [11]朱榄叶.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纠纷案例评析1995--2002(上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12]1995年美国汽油标准案上诉机构报告【z]. (责任编辑马倚 责任校对心籁) -・——4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