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ee Development&Market 2017 33(1) doi:10.3969/j.issn.1005—8141.2017.01.010 西北干旱区人口一农业经济一生态耦合协调态势分析 ——以甘肃省民勤县为例 白爱桃,叶得明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根据2000--2014年甘肃省民勤县人IZl、农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的相关数据,构建人13一农业经济一生态综合评价指标 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县人13一农业经济一生态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评价指数进行了测算与 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来,民勤县的人口一农业经济一生态系统耦合度c为0.372—0.696,经历了颉颃耦合和磨合耦合两个阶 段,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耦合协调度D为0.325—0.639,整体实现了由失调衰退到协调发展的良性转化,虽然耦合度和耦合协 调度都有所改善,但耦合协调程度较低。根据这~发展态势,结合民勤县特殊的自然条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勤县;人口;农业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8141(2017)01—0054—05 Analy ̄s of CoupHng Coordination Situation Among Population——Agricultural Economy—。Ecology in Northwest Arid Areas ——Taking Minqin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8s aJI Example BAI Ai—tao,YE De—m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data about the population,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ecology from 2000 to 2014 in Minqin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population—agricultural economy—ecolog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calculated and analyzed the population—agricultural economy—ecology system coupling,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in Minqin County by using variation coefifcient method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1.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coupling degree(C value)of opulpation— agricultural economy—ecology system in Minqin County was 0.372—0.696,with a first fall after rising trend,experienced coupling of rivalry and running—in coupling two phases in recent 15 years.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D value)of three systems was 0.325—0.639,transformed im- balanced recession into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whole.Although the coupling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were improved,the coupling coordi— nation degree was still low.According to this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special natural conditions of Minqin County,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Key words:Minqin County;population;agricultural economy;ecology;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生态环境是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 础。人口、农业经济和生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忽略 展。 关于人口、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已取 得了较大进展。国外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60年代 英国经济学家Boulding运用系统方法对生态环境和经 任何一者都会严重制约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过度 的生产生活活动与农业经济的发展通常会对当地生态 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民勤绿洲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 区,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农业。由于人 济发展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突出了生态环境的 重要性…。之后,Grossman等通过研究发现,经济发展 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由“互竞互斥”到“互适互补”的变 化过程,两者呈现倒“u”型关系,即著名的环境库兹涅 口的增加、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合理开发与水资源的不 均衡利用,使原本脆弱的民勤绿洲生态环境不断遭到 破坏,出现水资源短缺、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植被 衰退、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沙尘暴频发等一系列生态 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农业经济发 收稿日期:2016—11—12;修订日期:2016—12—26 基金项目: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中国牛羊肉产业发展战略 研究”(编号:2016~XY一31)。 茨曲线(EKC) ,这为之后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大多关注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协调关系方面 。J,主要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某 一区域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 过构建生态经济系统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 对两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也有 学者对人口与经济的关系进行探讨,如毕其格运用灰 第一作者简介:白爱桃(1990一),女,甘肃省民勤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叶得明(1965一),男,甘肃省民勤人,副教授,硕士 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研究。 ・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人口结构与经济的相 互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揭示了影响两者耦合的主要 54・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 2017 33(1) 因素 。蔡方创造性地提出了人口素质对经济发展的 重要性,认为可通过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区域经济发 展 。同时,在人口、经济和生态三者耦合协调关系方 面已取得初步进展。如王春萍等以庆阳市为例,采用 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当地人口、经济、环境协调 发展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通过降低 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 人口一经济一环境的协调发展” 。 纵观已有文献,从研究角度来看,大多集中在研究 人口和经济或经济和生态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 系,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较多,而对人口、经济和生态三者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 合评价的研究较少。从研究区域来看,有关耦合协调 关系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一区域、流域或省域范 围内,对县域范围的研究有待加强。基于此,本文以甘 肃省民勤县为例,构建了人口一农业经济一生态综合 评价体系,结合2000--2014年的相关数据,运用耦合 协调度模型对三系统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测算,科学分 析其发展态势,以期为生态环境脆弱的民勤县人口一 农业经济一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1.1研究区概况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的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 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中 部是石羊河冲积形成的狭长而平坦的绿洲带。全县总 面积约为1.59万krIl2,其中沙漠、戈壁占82%,中、低 山区占5%,湖盆盐碱地占4%,绿洲平原仅占总面积 的9%_l 。2014年末,全县总人El 27.34万人,常住人 口24.11万人,其中农村常住17.49万人、城镇人口 6.62万人,城镇化率为27.45%。民勤县经济发展以农 业为主,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05亿元,其中农 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9.45%,人均GDP 26566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8875元。该县属于温带大 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3℃,年均降水量仅有 110mm,蒸发量高达2623mm,为降水量的24倍;平均风 沙天气139天,沙尘暴年均37.3天,气候干燥、降水稀 少、蒸发强烈、风大沙多,是甘肃省乃至全国最干旱、荒 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区之 一,属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 1.2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15年《甘肃发 展年鉴》、《甘肃农村年鉴》、民勤县相关政府网站公布 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相关政府部门提供 的统计数据和资料。 ・资源与环境・ 2研究方法 2.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对人口一农业经济一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分析 尚无统一的指标体系。为了合理量化民勤县人口、农 业经济、生态发展水平,证明三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 本文在借鉴刘七军等对人口、农业经济、生态系统评价 指标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民勤县人口、 农业经济、生态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数据的全面性、科 学性、合理性和可获得性,最终选取具有代表性、使用 频率较高的21项指标构建了民勤县人口一农业经济 一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人口一农业经济一生态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 注:+、一分别表不正向化指标和逆向化指标。 2.2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了消除不同指标因数量级及单位的不同而对评 价结果造成影响,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设 yl和z 分别为人口系统、农业经济系统、生态系 统按照极差标准化方法处理后的数据,计算公式为: 正向化指标: := —min{ }/max{ }一 min{ } i=1,2,3,…,5…………………………(1) 逆向化指标: _max{ f}一 f max{ f}一min{ f} i=1,2,3,…,5……………………………………(2) 式中,min{Xi}和max{x;}分别为该项指标的最小值 和最大值。指标值越大,对系统发展越有利,则选用式 (1);指标值越小,对系统发展越好,则选用式(2)。 z 的原始数据遵照上述方法,其中j=1,2,…,8; k=1,2,…,8。 2.3指标权重计算 ・ 55 ・ ・资源与环境・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0urce Development&Market 2017 33(1) 确定指标权重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主观赋权法, 的耦合度计算公式为: 如综合指数法、德尔菲法、AHP法等主要是依据专家 的实践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二是客观赋权法,如主 『 2 ! ! 垒!三2 1 3 J J C:{『L L 2± ! 2±垒! }…………(6) 式中,c为耦合度,介于0—1之间。c值越大,耦 合水平越高,表示人口、农业经济与生态系统之间关系 越协调;反之,则表明三者处于失调或无序状态。K值 为调节系数(2≤k≤5)n ,因本研究共涉及3个子系 统,故k值取3。 由于耦合度只能反映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程度,而不能反映各子系统的整体发展水平及交互耦 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熵权法、变异系数法等主要 是依据指标反映的客观信息来反映其相对重要程度。 为尽量避免主观赋值因人为因素带来的偏差,使评价 结果更贴近实际,本文采用客观变异系数法计算各个 指标的权重。在对数据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计算指 标变异系数v;和权重W,,计算公式为: =s n ………………………………(3) W = i/ :l …………………………………(4) 合的协调程度,因此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更好地对三 子系统间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计算公式为: D= 丽…………………………………(7) T:0×f( )+卢×g(Y)+ ×h(z)………(8) 式中,s;为第i项指标的标准差,X;为各指标的平 均值,n为指标个数。 2.4耦合协调度模型 为了计算耦合度,首先采用线性综合评价模型计 式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区域人口一农业经济 一算各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公式为: 5 8 8 生态综合评价指数;a、j3、 分别为人I:1、农业经济和 生态系统的待定系数,a>0、p>0、6>0且a+p+ :1。 考虑到三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力是不同的,在参照专家 (5) ……f( )= 口 ;g(Y)= 6 ),f;h(z)= Ck l …………1 ………………J …1 ………………1 意见和有关文献资料 的基础上,再结合民勤县经 式中 、bi、c 分别表示由变异系数法计算得出的 各指标的权重;f(x)、g(Y)、h(z)分别代表人I:1、农业经 济以及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函数。根据三项综合评价 值的比较分析,取值越大则说明该系统发展越好;反 济发展和脆弱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本文对a、B、 分 别取值为0.3、0.35、0.35。 2.5耦合协调度评判标准 按照最终所求耦合协调度D的大小,在借鉴已有 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 ,采用连续性均匀分布函 数法来确定耦合协调度的类型与划分标准(表2)。 之,亦然。同时,在借鉴廖重斌提出的耦合协调度模型 的基础上¨ ,推广得到人口一农业经济一生态三系统 表2耦合协调度评判标准 强度(0.1483),因此今后在促进民勤县三系统协调发 3 结果分析 展时,应重点从以上9个指标着手。 表3 2000--2014年民勤县人口一农业经济一生态系统 耦合协调度殛其类型 利用文中式(1)一(8),通过计算,得出民勤县 2000--2014年人口综合评价指数f(x)、农业经济综合 评价指数g(Y)、生态综合评价函数h(z)、综合评价指 数T及耦合度c和耦合协调度D,计算结果见表3。 3.1各子系统及其指标权重分析 通过变异系数法计算权重得到各子系统中不同指 标对人口一农业经济一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作用力 不同。人口子系统中所占权重最大的三个指标分别是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0.2408)、人口自然增长率 (0.2186)、非农人口比重(0.1981);农业经济子系统中 贡献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粮食作物面积比例 (0.1553)、农民人均纯收入(0.1491)、有效灌溉面积 (0.1345);生态子系统中贡献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上 游来水量(0.2295)、当年造林面积(0.1643)、化肥施用 ・ 56 ・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 2017 33(1) 3.2三大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时序分析 民勤县人口、农业经济和生态子系统的综合评价 指数发展趋势见图1。人口综合评价指数以2009年为 界,大体在波动中呈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上升的态势,综 合得分由2000年的0.151上升至2014年的0.552,发 展速度较快,与综合评价指数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 2009年之前,由于人口数量多、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农业人口比重大等因素,民勤县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总 体发展缓慢。2010--2014年,随着农村生态移民、教育 移民与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大批青壮年和农业劳 动力大量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减少了人口数量,缓解 了人口对土地、水资源和生态的压力,又保证了农民收 入来源多元化。同时,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急剧下降, 从2010年的6.6%o降至2014年的3.84%。,人口增长速 度趋缓。此外,该阶段生态环境的逐渐恢复与农业经 济的快速发展,为人口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该阶 段人口综合评价指数呈快速上升趋势。 襟 车 dn 毫蚤 ・资源与环境・ OO000OOOO00OO0 源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人 :昌∞弱∞ 如 口快速发展“三赢”的局面。 生态综合评价指数呈现“三波段”的变化趋势: 2000--2003年的缓慢增长期、2004--2006年的下降期、 2007--2014年的恢复期。2000--2003年,由于人民生 活水平较低,农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大,且 上游来水量较平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充足,生态环境 较好,综合评价指数大于农业经济和人口综合评价指 数。2004--2006年生态综合评价指数急剧下降,主要 是该阶段上游来水量急剧减少,2004年上游来水量仅 为0.65亿m ,比2000年下降了42.98%,水资源供需 矛盾突出。大面积垦荒、大规模高耗水性作物的种植 和大水漫灌的生产方式,使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 80%以上… ,导致生态用水严重短缺,植被枯死,造林 面积被迫减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2007--2014年生 态综合评价指数由0.219升高至0.412,主要得益于 2007年之后为了防止沙漠化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政府 号召退耕还林还草,实施了一系列治理保护民勤生态 环境的政策,尤其是2007年l2月出台的《石羊河流域 重点治理规划》,政府通过生态重建、转变农业发展方 式、减少农业用水量、降低化肥使用强度等措施,初步 遏制了民勤县生态环境恶化。到2010年,生态综合评 价指数上升至0.339,与其他两系统的差距逐渐缩小, 三者趋于协调发展,但整体仍低于人口和农业经济子 系统的发展速度,说明生态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恢复 和改善仍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容忽视。 3.3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时序分析 从图2可见,2000--2014年民勤县人口一农业经 济一生态系统的耦合度总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 势:2000--2006年呈下降趋势,2006年最低为0.372, 2007--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耦合度值在0.372— 0.696之间,三系统的关系基本处于颉颃耦合和磨合 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介于0.325—0.639之间,变化 趋势和耦合度基本一致,同样在2006年达到最小值。 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轻度失调一濒临失调一勉强耦合 协调一濒临失调一勉强耦合协调一初级耦合协调的转 化过程,三大系统呈逐渐协调的趋势,但耦合协调程度 均较低,目前仍处于初级耦合协调阶段。这主要是由 于前期民勤县人口不断增加、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化 肥农药与地膜超负荷量使用、水资源不均衡利用,使当 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其后,随着政府的退耕还 林还草、关井压田、工程压沙、产业结构调整、节水灌溉 等政策的出台与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在人口与 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逐渐得到修复与改善, 三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又不断加强。 ・ 57 ・ ・资源与环境・ OOOO O孽啕旱如馨量『斟电鬻 OOOOO0OOOO 加:2∞ 如 ∞弱 =窖0 —._C——.r_D 图2 民勤县2000--2014年三大系统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 4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通过对民勤县2000--2014年人口一农业经济一 生态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实证分析,得到以下 结论:首先,从三个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来看,人口 系统综合评价指数最大值为0.578;农业经济发展指 数最大值为0.663;生态系统最低,最大值仅为0.412, 三大系统总体发展水平均较低,尤其是生态系统的发 展最不容乐观,这是民勤县在促进人口与农业经济发 展过程中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带 来的后果。其次,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时序变化 来看,大体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状态,2000--2006年 三系统耦合协调度从失调衰退到过渡调和更替变化, 2006年达到最小值,2007--2014年耦合协调度由过渡 调和向协调发展转变。虽然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有 所改善,但耦合协调程度依然较低,属于低水平的协 调。 4.2建议 要实现民勤县人口一农业经济一生态的协调发 展,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对干旱地区来说,解 决生态问题的根本是水资源,因此调整农业结构、提高 水资源利用率是关键:①在人口方面:一是严格控制人 口增长,同时通过教育移民、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式, 减少人口总量,减轻人口对生态的压力,使人口数量保 持在既能有效地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又不超出生态环 境承载能力的范围,实现人口与生态的平衡;二是鼓励 引导农业人口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扩大非农人口,积 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发展。②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 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种植比例,压缩高耗水性作 物种植面积,大力推广种植抗旱节水作物,积极引导农 户发展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草食畜牧业等特色产 业;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型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 源利用效率,合理使用农药与化肥,实现节约用水、充 分利用土地、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重目 ・ 58 ・ 资源开发与市场Resource Development&Market 2017 33(1) 的。③在生态方面,一方面培养农户节约用水的意识, 严格遵循“以地定水、以地配水、配水到户”的原则,充 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建立水资源节约型社会;另一方 面在保护好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加大治沙造林力度,将 人工压沙与大量栽植毛条、梭梭、沙枣等优良固沙植 物,发展优质林木种苗基地建设相结合,以实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丁金梅,文琦.陕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J].干 旱区地理,2010,33(1):136—143. [2]Grossman GM,AB Krueger.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 J.The Quaaed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o(2):353—377. [3]杨士弘.广州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预测及调控研究[J].地理科 学,1994,14(2):136—143. [4]张学斌,石培基,罗君.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生态经济协调 发展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为例[J].中国沙漠,2014,34(1):268— 274. [5]任志远,徐茜,杨忍.基于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 调发展研究[J].于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2):14—19. [6]白洁,王学恭,赵成章.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评 价[J].干旱区地理,2010,33(1):130—134. 【7]李苒,曹明明,胡胜,等.基于耦合模型的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研究——以榆林市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2014,44(2):285—291. [8]毕其格.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D].呼和浩 特: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9]蔡方.改革开放与中国人口发展:中国人口学会年会论文集[M].北 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54—255. [1O]王春萍,吴媚.西北地区人口~经济一环境耦合协调度评价——以 甘肃庆阳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12,6(5):41—45. [11]魏轩,周立华,马永欢,等.民勤绿洲50余年水利建设的生态经济影 响[J].干旱区地理,2015,38(5):1014—1020. [12]刘海珍,董青,刘道辰.山东省人口、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测度 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2014,27(2):73—77. [13]叶得明,杨婕妤.石羊河流域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J].干旱区地理,2013,36(1):76—83. [14]刘七军,李昭楠.干旱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协调度测评——基于黑 河中游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7):259—263. [15]张翠燕,孙传国,王鹏程.基于耦合模型的新疆农业生态环境与经 济协调发展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6,28(1):49—55. [16]邹伟进,李旭洋,王向东.基于耦合理论的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协 调性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6,16(2):88—94. [17]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 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2):171—177. [18]田童,刘新平,赵俊,等.塔里木河流域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耦合关 系[J].中国沙漠,2015,35(5):1382—1387. [19]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一旅游一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7):892—896. [2O]王宏卫,刘勤,柴春梅,等.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绿洲人口一经济一环 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15,31(3):78—82. [21]王琦,汤放华.洞庭湖区生态~经济一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 空分异[J].经济地理,2015,35(12):16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