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浅析
作者:严成祝
来源:《学周刊·中旬刊》2014年第10期
摘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问题引路、巧置任务、课外延伸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选用并恰当地将这些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来有效地处理和交流信息、表达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信息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而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薄弱,所以寻求科学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设置问题,为教学引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本来就不很重视,加上其他主科的学习压力很大,所以,对这一学科很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所以我非常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提问导入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提问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合理的设想;提问要有趣味性,要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提问要有生活性,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入手。
如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入教学情境的:首先展示国庆60周年大阅兵三军仪仗队的录像,让学生思考问题:“对于这些走过天安门的仪仗队你们羡慕吗?想不想加入他们的行列?”激发学生兴趣后,再次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练就这样的队伍吗?你们从哪儿获得这样的信息呢?”学生顿时热闹起来,纷纷上网咨询。这样,让学生知道怎样获取信息,然后整理信息,以便获取有用、完整的信息。 二、巧置任务,为教学强“节拍”
根据“任务驱动”原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适时提出合理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师设置任务一定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完成不同时段的任务,从而形成技能技巧。当然,在设置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分层进行设计,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也可以采用兵教兵、兵强兵的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有效完成任务。
如在讲“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时,在设置总体任务的同时,我还设置了很多细化的小任务。总的任务是“DIY我的电脑”:假如父母给你3000~4000元去组装一台新电脑,如何配置这台电脑? 基本任务是清楚电脑的主要用途,电脑包括哪些部件,列出清单。提高任务是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本任务基础上,了解各种配件有哪些主要品牌,价格如何,列出表格。扩展任务是在提高任务基础上,根据品牌的性价比,确定合适的装机方案。 三、合作学习是教学的“主旋律”
合作学习会使学生开阔思路、丰富信息,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学中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我一贯的做法是,把6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到一组(好中差各2人),让他们合作学习。相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然后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问比他们学习能力强的同组学生。这样,可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步。当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然,互助的效果肯定欠佳。尤其是女生和后进生,是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他们开始很难融入合作小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讲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让他们树立信心。
四、课外拓展,延伸教学
课外实践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最有效的途径。课堂上学生学习到的都是比较理性的知识,要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定要通过课外拓展检验。此外,当今社会,信息更新很快,课堂上的知识也许很快就会落后。所以,教师必须通过课外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配置台式机”的研究性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学生带到电子城,让他们去观察和思考,以便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并且用笔记本记下相关的数据,获得翔实的资料,然后运用所学进行比照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技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立云.浅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3). [2]顾晓.精心预设 精彩生成——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4(1).
[3]朱国忠.寻找有效切入点,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导学,2013(1). [4]廖秋平.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的教学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3(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