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新课标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提出了小组合作与三案合一新型教学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如何分组及小组活动,然后简述了教学案三合一的理论要求及意义。它是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付诸教学实践,结合教学案的应用总结出的一种有效课堂形式。 关键词:化学 教学 小组合作 教学案
目前我国的高中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课程内容多,课时少,传统的灌输教育已不适用现在形势的要求,教学效率很低,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新课程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要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和三案合一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是我们学校高中化学教学中为实现有效教学而做出的尝试,本文主要围绕这种教学策略的实施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一种互动性的学习方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对一项总的学习任务的某些方面负责,最终使本组的每个成员均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互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学习并对所学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互相共同解决问题,以促进教学任务完成的一种教学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动功能、互动功能、激励交往机制,特别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平等竞争、相互协作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三、小组合作“三案合一”教学模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怎样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本校教学实践发现,“三案合一的教学案”是探索解决上面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形式。
三案包括《课前预习案》、《课堂教学案》、《课后拓展案》。
《课前预习案》是强调自主学习而为学生设置的一种学习方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课堂小组合作探究之前引领个体学生完成独立学习,为下一步课堂讨论打基础。其基本内容源于课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确定学习目标,力求具有可操作性和自我可检测性,有利于学生的成长。预习案要素的编排要体现教师的授课意图,知识点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对于重点内容要设计思考题,供学生在预习时思考,上课时老师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
《课堂教学案》的设计,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的有效设计,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设计
环环相扣的问题,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及课堂师生的共同互动性,根据授课内容设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等。教学案既是教师的讲稿又是学生的学稿,是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的脚本。其内容一般分为学习目标、合作探究、内容精讲、当堂检测四个部分。1.学习目标部分展示了本模块的重、难点,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授课意图,让学生有备而来,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2.合作探究模块中讨论与内容精讲是课堂的核心部分,可以包括知识结构框架或基本知识点、教师的设疑和点拨。在课前做预习案时学生已从结构和细节上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对于有疑问的知识可在这一模块中生生、师生间互动完成。3.当堂检测模块是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选编有“阶梯性”、“层次性”的练习题,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
《课后拓展案》使教学案的设计不仅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留出了记笔记和思考的空间,以便使学生在其中书写自己的要点、疑问,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
以上是笔者对新课程教学的一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领会《大纲》,研究教材、教法,深入探索小组合作模式的有效性,摸索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案的编写,以探求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化学教学,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不断自我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岚 美国合作学习的理念与模式[J].职教论坛,2003,(1)。
[2]贺簿云 张二荣 马丽新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报告[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7,(9)。
[3]罗朝猛 《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在SEFC教学中的应用》。 [4]陆建源 “一体化教学案”的编写探究[J].化学教学,2007,(6)。
[5]张伟俊 基于教学案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0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