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末巧安排》教学反思 篇一
这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讲授了小学二年级上册《周末巧安排》一课。
本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注意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教育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周末巧安排》一课之后给我的启示很多,对照新课标的要求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认真地反思。
教学反思历程:
1、具体经验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2、观察与分析阶段
该阶段教师将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
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经过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3、重新概括阶段
此阶段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2《周末巧安排》教学反思 篇二
周末巧安排是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周末巧安排》中的一课。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目标是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有两点印象深刻。
首先教学“这样可以吗”这个框题时,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周末的时候早上几点钟起床的?起床后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情?作业和游戏有时如何安排的呢?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起得大部分都很早,很多孩子先做作业再玩游戏;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辩论:周末早起好还是晚起好?应该先做作业还是先玩游戏?大部分学生都倒向了“周末早起,先做作业”这样的观点。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我的观点进行了有意识的约束,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下孩子会对自我的观点或行为进行约束,这种环境往往是在有监督或者旁观的.设定下,返回到日常的环境时,大部分学生则会回归常态。所以在这里我就扮演了一个反面的角色,试图突破这种常态。我对学生说自己周末就想睡个懒觉,因为平时上班太累了,可以吗?这时有一个小男生举起了手,说起了他自己睡懒觉的经历,然后我们进入了深度的辩论,早起晚起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只是要把握好度,如果确实有需要是可以多睡一会。
突破常态,引领教学走向深入。其次,在讲到周末大家都是怎么过的时,几位同学说了自己愉快的
周末生活,有一位同学哭了。经过询问得知他周末一直在家里写作业,家长没有时间陪他出去玩。听完之后一阵心疼,孩子有点可怜。同时我又陷入了深深地思考当中:现在的孩子被安排惯了,失去了自我计划自我安排的能力,不外出,在家里一样可以精彩。
2《周末巧安排》教学反思 篇三
这学期我在课堂教学中讲授了小学二年级上册《周末巧安排》一课。本课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集体交流积极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注意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教育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教尝《周末巧安排》一课之后给我的启示很多,对照新课标的要求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认真地反思。
1、把课堂的空间让给学生,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从日常的做家务入手,让学生亲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寻找最优方案的全过程。从中明白:节省时间的道理,理解最优方案。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本班学生“星期日的安排”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
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对课堂预设不够,对突发问题处理不及时。学生活动不够积极,积极性调动不好。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在课堂教学中提高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