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语文)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

2021-05-13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它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体现,即此处活用彼处未必活用。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

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

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使之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苏轼《石钟山记》 .

——不能使(之)鸣。“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斵(zhuó)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

——匠人斫削,把它弄小,国王恼火。“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贷。(蒲松龄《促织》) .

——“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

——“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2

1.形容词用作意动

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

——“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用作意动

例如: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 ..

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带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司马迁《鸿门宴》)——“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沛公欲王关中。(司马迁《(鸿门宴》) .

——“王”前带能愿动词“欲”。“王”译为称王。读wàng。

3.名词带补语

3

例如:沛公军霸上。(司马迁《(鸿门宴》) .——“军”带补语“霸上”,用作动词,驻军。

4.“所”+名词

例如: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货”粘附在“所”的后面,用作动词,作“购买”讲。

5.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

——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有效果”讲。

6.名诃作句中的谓语

例如: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作“从.师”讲。

7.名词 + “者”

例如: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4

——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名”粘附在“者”的前面,作“指名,识其本名,说明白”的意思讲。

8.名词 + “之”

例如:以故其后名之曰 “褒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命名”讲。

9.名词 + 名词

例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两个名词“事”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事(第一个)作“做,从事”讲。

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权,然后知轻重。(《孟子·梁惠王上》)——“权”,在此句中作动词“称量”.讲。

5

四、名词用作状语

1.表示比喻

例如:又闻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司.马迁《陈涉世家》)

——“狐鸣”,像狐狸那样叫,“狐”名词作状语。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司马迁《鸿门宴》) .——“兄事之”,像兄长一样对待他。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例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 ..

——“东南”,向东南,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飞”的方向。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例如:手巾掩口啼。(《(孔雀东南飞》)——“手巾”,用手巾,作“掩”的状语。 ..

6

5.表明时间、动作的连续性

例如: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孔雀东南飞》) .

——“日”,一天天地,充当“胜贵”的状语。

6.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

例如: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 ..

——“躬”,亲身,作“耕”的状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

——“面”,当面,是“刺”的方式,作“刺“的状语。

7.表示处所

例如: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草行露宿”,在草地上行,在露天里宿。名词“草”“露”分别作“行”“宿”的状语。

7

8.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例如:从流石蛇行而上。(《游黄山记》)——“蛇”,像蛇一样。名词“蛇”作“行”.的状语。

五、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主语或宾语

特征: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定语;如果一个形容词作了主语或宾语,这个形容词就可能活用为名词了。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贾谊《过秦论》)

——“贤”本是形容词“德才优秀”的意思,这里指“贤士、贤人”,用作名词。

(2)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司马迁《陈涉世家》)

——“坚、锐”本是形容词“坚硬、锐利”的意思,这里指“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用作名词。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诸葛亮《出师表》)

——“良实”本是形容词“善良诚实”的意思,这里指“善良诚实的人”,用作名词。

8

六、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后带宾语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司马迁《鸿门宴》) .

——“善”原本是形容词“好”的意思,在这里是“亲善,交好”的意思。

(2)卒使上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司马迁《屈原列待》) .

——“短”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是“说别人的短处、坏话”的意思。

词类活用练习(一)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2.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____________ ..

3.尘泥渗漉,雨泽下注__________ 4.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______________ ..

5.其下平旷,有泉侧出__________ 6.内立法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而相如廷叱之________________ 8.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________ ..

9

9.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_ 10.事不目见耳闻而___________________ ...

1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人皆得以隶使之_____________ 14.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道芷阳间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孔子师郯子、苌弘、师囊、老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

A.人皆得以隶使之 B.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10

C.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C.天下云集响应 D.吾从而师之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

C.项伯杀人,臣活之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词类活用练习(二)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注明活用的类型。

1.舍相如广成传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之曰褒禅____________________ ..

3.王无罪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 ...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 6.增数目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7.左右欲刃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籍吏民,封府库________________ ..

9.族秦者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面欲以力臣天下之主___________ ..

二、

1、与“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用法不同的是( )

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妪,先大母婢,乳二世 ...

三、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国为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自《国语·鲁语上》

(1)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2)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乃非相人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类活用练习(三)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徐孺下陈蕃之榻_____________ 2.屈贾谊于长沙___________________ ..

3.窜粱鸿于海曲_______________ 4.臣具表以闻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项伯杀人,臣活之___________ 6.从百余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_________ 8.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 ..

9.泣孤舟之嫠妇_______________ 10.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 ..

11.外连横而斗诸侯____________ 12.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_______ ..

13.毕礼而归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1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词类活用练习(四)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完璧归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足以明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好游者亦不能穷也_______________ 4.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____________ ..

5.以弱天下之民___________________ 6.拔剑撞而破之____________________ ..

7.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________ 8.何久自苦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 ...

9.且庸人尚羞之___________________ 10.今太子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单于壮其节____________________ 12.群贤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少长咸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___________ ....

15.宾主尽东南之美________________ 16.是故圣益圣,愚益愚_____________ ...

14

17.问其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猥以微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三、翻译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管子》)

1、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6

参考答案

词类活用练习(一)

一、1-16名词作状语,17-19名词的意动用法

1.日:每天;2.日:一天天地;3.向下;4.从上面;5.从旁边;6.在内;7.在朝廷;8.东、北:在东边、在北边;9.亲手;10.亲眼,亲耳;11.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12.像翅膀一样;13.像对奴隶一样;14.像对待兄长一样; 15.用船;16.从小道;17.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18.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铁锅\石头\土块\石子;19.名词的意动用法,宾客;把……当作宾客。

二、1、C(ABD名词作状语) 2、C名词作状语,其他名词的意动用法

3、B意动用法,A.C.D.使动

词类活用练习(二)

一、1-9题名词用作动词,10题名词使动用法

1.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2.名: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3.罪:名词作动词,怪罪;4.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5.水:名词作动词,游泳;6.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色暗示,看;7.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8.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9.族:名词作动词,灭族;10.臣:使……臣服;

二、C.名词作状语,ABD名词作动词。

17

三、译文:季文子在宣公、成公时期做国相,家中没有穿丝绸的妾妇,马也不喂好的粮食。(得分点:相、衣。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衣: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仲孙它进谏说:“你是鲁国的上卿,做了两代君王的国相。你的妻不穿丝绸的衣服,马不吃粮食,人们大概会认为您吝啬,而且使国家也显得不光彩。(得分点:爱、华。爱:吝惜,吝啬;华:名词活用使动词,使……光彩)”季文子说:“我也很愿意那样做,然而我看见我们国人,父老乡亲们吃粗粮、穿破衣服的还有很多,因此我不敢这样做。父老乡亲吃粗粮、穿破衣服,而我却把我的妾和马打扮得美丽的,这恐怕不是做国相的人应该做的吧!(得分点:无乃……乎、相。相:名词活用为动词,做国相)况且我只听说以高尚的德行及光荣作为国家的光彩,没有听说过以妻和马的华丽来为国增光的。”

词类活用练习(三)

一、1-13使动用法,14-15动词用作名词

1.下:使……放下来;2.屈:使……屈居;3.窜:使……出走;4.闻:使……听到(知道);5.活:使……活,救活;6.从:使……跟从,带领;7.内:通“纳”,使……进入,接纳;8.舞:使……起舞;9.泣:使……哭泣;10.却:使……退却;11.斗:使……争斗;12.负:使……承担;13.归:使……回去;14.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之物;15.传:动词作名词,流传下来的文字;

词类活用练习(四)

一、1.完好保全,形容词作动词;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到尽头;4.形容词用作动词,对……友善、与……交好;5.弱,使动用法,使……变弱;6.使动用法,使……破,撞破;7.意动用法,以……为先后;8.使动用法,使……

18

受苦;9.意动用法,以……为羞耻;10.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1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12.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13.形容词用作名词,年少的人,年长的人;14.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了的人;15.形容词用作名词,才俊;16.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17.形容词作名词,深度;18.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艰险偏远之地;19.卑微低贱的身份,形容词用作名词;

二、A.形容词作动词,照明,BCD.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三、译文:但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裕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难以统治。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百姓富裕就能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产业,这样就能服从上司,害怕犯法,如果百姓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家的产业,就敢于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如果百姓敢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就难以统治了。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