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共同犯罪和正犯罪的区别

2023-06-14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共同正犯是由几个直接正犯组成的,是指在共同犯罪爱中直接实施实行行为的人。直接正犯是相对于间接正犯而言的,而间接正犯是指利用主体不适格或者主体不知情的情况犯罪的人。共同犯罪是指几个有共同犯意的刑事责任能力人故意犯罪。

一、未成年教唆犯应该如何定罪

我国《刑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在教唆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以及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实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以外危害行为的情况下,教唆者没有直接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因此不符合基本犯罪构成;同时《刑法》总则对其又未作任何规定,修正的犯罪构成也无从谈起。对于这种既非直接实行犯又非共犯的教唆者,应当定性为间接正犯。间接正犯是利用他人作为犯罪工具的方式来实现犯罪的。未成年人不具备独立的意志,缺乏辨别能力,其在教唆下实施的危害行为是教唆行为的当然延长和必然结果,他实际上只是充当了教唆者的犯罪工具;而教唆者正是利用这种有生命而无刑事责任能力的工具实现自己的犯罪意图。完全符合间接正犯的特征,据此我们可以将其定性为间接正犯。如果教唆者主观上认为该未成年人不负刑事责任而对其加以唆使,实质上是将他人视若工具进行犯罪的故意;在这种故意的支配下实施的足以诱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教唆行为,应当是间接正犯。

二、帮助犯怎样认定

帮助犯认定:是指在共同犯罪中,与实施犯相比,是指在他人有犯罪决心后,故意通过心理支持、物质帮助等方式帮助他人犯罪,或者为他人犯罪创造便利条件,而不犯罪。帮助犯应具有双重心理状态:

1、必须认识到犯罪行为和犯罪行为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帮助可以为犯罪的实施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

2、希望或让犯罪通过自己的帮助行为造成一定的危害后果。故意帮助是帮助犯主观恶性的直接体现,也是帮助犯承担责任的主观基础。行为人必须认识到自己在帮助他人的犯罪行为,认识到犯罪行为很容易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实施或帮助其结果。帮助犯的刑事责任仅限于和正犯有共同意图的犯罪事实。帮助犯对超出共同意图范围的犯罪事实不承担刑事责任。

三、教唆犯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教唆犯的构成要件:首先教唆对象,必须是教唆达到法定年龄、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否则不构成教唆犯,而成立间接正犯。

就客观方面而言,必须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即教唆行为。教唆行为的方式没有限制,既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还可以是示意性的动作。

就主观方面而言,必须有教唆故意。从故意形式上说,共犯教唆犯的成立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六条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第二十七条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