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和机关法人的区别如下:
1、定位不同:事业单位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而设立的法人组织,主要从事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科技等领域的服务。而机关法人则是政府机关的法人化表现,主要负责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工作;
2、组织形式不同:事业单位的组织形式相对较为灵活,可以采取事业单位法、公司法等多种法律形式,有较高的自主权和市场化经营能力;而机关法人则通常采用机关法人条例、机关工作条例等政府机关的法律形式,其管理机构和职能设置都由政府部门统一规划和管理;
3、财务管理不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相对独立,其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自主经营所得;而机关法人的财务管理则由政府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4、管理模式不同: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相对灵活,可以采取市场化管理、事业化管理等多种模式;而机关法人则是政府机关的法人化表现,其管理模式主要是行政管理。
事业单位和机关法人的立案标准:
1、事业单位的立案标准:
(1)确定事业单位的名称、性质、法律地位、章程等基本情况;
(2)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能够提供具有公益性的服务或者开展非营利性活动;
(3)具备必要的资金、人员、场所、设备等资源;
(4)经过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批和备案,符合事业单位法规定的条件。
2、机关法人的立案标准:
(1)具备法定的设立条件,如依法设立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等;
(2)经过立法程序的审议、批准,并由上级机关或者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3)具备法定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等。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和机关法人都是我国公共部门中的法人组织,但其定位、组织形式、财务管理和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实施事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加强对登记管理机关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事业单位实行分级登记管理。分级登记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规定。
法律、行政法规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