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西湖小学 刘勤
《春的消息》是一首意蕴优美的诗歌。读着这首诗,仿佛陶醉于一种初春的意境中:你看,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用那纤纤细手触摸着树的枝头、雏菊的绿苞,触摸着小鸟的羽毛、潺潺的溪流,触摸着我们粉红的面颊、跳跃的脉搏……课文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音韵将“景”与“情”紧密结合,让我们读着课文,仿佛真的来到了春天的田野,心灵与自然便融为一体了。
又因为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我想在布置学生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把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作为重点。并根据对诗歌的感悟,欣赏春的美景图片,再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眼中的春天。本以为是一节流畅的、充满朝气和美感的课堂,可是事与愿违!下面就本节课不如人意处做一细细反思:
1. 别太高估学生。
本来以为,就课文里那几个生字,学生完全可以凭着预习掌握牢固,我只要以检查预习的方式让他们读几遍,少数不会的孩子自然也就跟上了。谁知,生字的掌握错误百出,单是这一块,就占去了课堂的十五分钟!这就给我敲响了警钟:孩子们的预习做的不到位,或者说孩子们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以后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课上我安排了勾画出生字新词,自读三遍,同桌相互考读一遍的环节。但在指名读时还有个别学生有很多词读不正确,甚至不会读。这说明在前面的准备中他并没有认真去读,课上也没有认真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于是我马上提示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对同桌负责。由于个别学生读词有问题,我并没有像以前一样草草了事,让他自己课下补上,而是给他了一个课上学习的机会,并提示他注意听别的同学怎么读。之所以需要我提醒他,是因为不提醒他认真去听,他是没有意识去听的。其他几个同学读完后,我又叫起他,他基本上能读出来,我及时给了他表扬。我想这样虽然耗费了一些时间,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他收获的不仅仅是会读这几个词这样简单。我还会在以后的课上继续关注这样的学生,并给他们一个课上学习的机会。
2. 自己的课堂机智不够。
对于自己的课堂环节,心中不是没数,而是在教的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按照我想象的那样顺理成章的走下来,我就乱了,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无论学生跑到哪里,我们都应该能及时正确的引导,最终回到我们的重点上来。但是,我缺少的是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也跟自己没有充分的备好课,备好学生有很大关系。
通过这次讲课,我深切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之中,我会像那采百家粉的蜜蜂,博采众长,也会回到自己的“蜂窝”里酿造属于自己独特个性的蜂蜜!
《春的消息》课堂教学反思
《春的消息》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儿童诗,语言简洁,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本堂课的一个主要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分“读通课文,读出感受,记诵诗句”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要求、明确的目标,螺旋上升,步步提升。学生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乃至于读出感情,实实在在地经历了整个读书过程。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充分地触摸语言,感悟文本,表达情感。
其次,采用写一写的方式,通过运用语言,将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结尾处,我让学生结合平时对生活的观察,说说春天里还有哪些特有的景物并谈谈发现春天已经来临时的心情,最后用儿歌的形式写一写自己喜爱的春天,目的就在于:希望学生通过用眼看,用嘴说,用手写,使听说读写能力均得到提高。让学生通过课后当当小诗人,小画家,小歌手,小收藏员……让课堂无限延伸,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快乐的寻找春天。
努力思考,激qing朗读——《春的消息》教学反思
早晨,我们三个一起商议了春的消息这一课的上课思路。在上课过程中,我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是谁给我们送来了春的消息?从文章中划出相关语句。在给学生2分钟的思考时间后,我让他们小组交流。这次上新课,与以往不同的是,我先对小组的每个成员做了分工,共四个人,每个组员负责交流两个小节。组长的作用是指导,负责调控小组交流情况,如果一个组员发表完意见后,出现不同意见,组长要领着查找原因,说出划与不划的理由。交流完毕后,老师要抽查,举手最活跃的小组将最先被抽查,根据发言情况给小组加分。我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了交流,因为问题不难范围广,所以讨论的气氛异常热烈。
在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我下去听,走到第七组的时候,我听到王韵清说:“明丽的太阳也给我们带来了春的消息。”这时,组长宿之蕙说:“我没画这句话呀?”这时,宿之蕙又看了一下书,说:“噢,应该划,因为春天的太阳很亮,很暖和。”其他组员也明白了,凑成了一次思维的碰撞。在我的心目中,发生思维碰撞的小组合作才会有效。但这仅仅是一个组,还要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发挥优秀小组的示范作用,期待小组合作的效果会慢慢好起来。
接下来的交流我也一改以往只抽三个小组的做法,变成哪个小组举手多,就叫哪个组,答得好给小组加分,这一下把气氛调动起来了,同学们争相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小组很被动,总是等待,不敢举手,生怕自己说错,看到人家小组表现这么精彩,他们也按捺不住了,动起来了,总是不爱举手发言的同学也受到了自己组员的批评。他们的发言不仅能找到句子,而且还说得有根有据,这正是思考的结果。连我设想的体会难点也找出来了,稍加指导,他们便体会地很深刻,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说完了,接下来的课件给他们带来了惊喜,他们看到“雏菊”、“暖阳”的图片时,教室里哇声一片。孩子们的感情被彻底激发出来了。
然后我让他们选自己最喜欢的小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练完后在小组内展示,组长负责评谁读得好,同时对读得不太好的同学加以指导,因为老师抽的人代表小组成绩。当他们交流时,我发现曲灵珂在认真地指导王昭杰,那真是声情并茂。检查时,我特意抽了王昭杰,他读得明显带有感情了,比以前进步了不少,看来还真是有效。
接下来全班展示,喜欢哪一节,就站起来读,这样又练习了朗读。然后让孩子们说说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孩子们提出了自己不明白问题,提的恰恰是我觉得有可能不懂的地方,孩子们对于解答自己的疑问很感兴趣,不一会儿问题就解决完了。课文读通了,读懂了,我又进行了二类字的检查,全部抽的是每组的4号,结果全数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起来效果就是好。
上完了,杨韵琳对我说:“老师,我爱上新课,我觉得新课真有激qing。”是呀,新鲜的事物才能引起兴趣。
这篇课文采用了两次小组合作,效果不错,既让学生进行了思维的碰撞,又落实了朗读。不过耗时两节课,真正上公开课是不可能这样上的,学生兴奋了,课堂秩序就不好控制,有的孩子为了给小组加分,根本不顾得听别的同学发言。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更好的解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