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立足词语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0-01-18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立足词语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陈利君

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7年第04期

【摘要】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是字、句、段、篇教学的纽带。没有理解、掌握足够的词汇,就不可能有好的语文阅读与理解能力,更不可能写出优美的习作,所谓的语文素养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但如果仅有积累,对语言运用指导和训练不足,则会造成即使学生阅读量大,积累了很多词句,作文起来仍然词汇贫乏,错话连篇。 【关键词】低年段;词汇意识;词语教学;词汇运用

万丈高楼平地起,语文教学词语启。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教学,词语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本单位,是字、句、段、篇教学的纽带,它好比建筑材料中的一块块砖,建筑工人依靠这一块块砖垒起一幢幢高楼大厦。没有理解、掌握足够的词汇,就不可能有好的语文阅读与理解能力,更不可能写出优美的习作,所谓的语文素养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同时,一、二年级是学生积累和初步理解、正确运用词语的关键期,学习语言除了积累,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并有所创造。如果仅有积累,对语言运用指导和训练不足,则会造成即使学生阅读量大,积累了很多词句,作文起来仍然词汇贫乏,错话连篇。那该如何在教学中落实积累、理解、运用词语呢? 一、唤起词汇意识

低年级学生求知欲强,初步接触阅读材料,对优美的词句充满了新鲜感,同时又有一种陌生感。词汇教学的第一步首先是唤起孩子们的词汇意识。唤起词汇意识是一种浅层次的词语教学,只是让孩子们尤其是刚入学的孩子们养成主动去认识词语、积累词语的习惯,为以后更深层次的词语理解、运用奠定基础。

要唤起孩子们的词汇意识,首先老师得绷紧“词汇”这根弦。我们老师在带领孩子们课内、课外阅读的时候,要刻意地去留意阅读材料中的词汇。面对低年级学生,孩子们可能连词的划分都是困难,我们就可先从划词开始,不管词性,孩子们初次接触的词都可以划起来,然后多读几遍。当孩子们对划词轻车熟路了,我们就要提高划词的要求,对一些名词等简单的词汇可略过了,而引导孩子们关注形容词、动词、成语等。我们在带领孩子们朗读文字材料的时候,要带领孩子们把这些词刻意读重一些,加深这些词在孩子们脑海中的印象。个别词还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引导学生说说它的意思。等到孩子们能自主阅读时,则要求孩子们不动笔墨不读书,一阅读则拿起笔来划词。

同时老师要营造一种人人不甘落后的竞争氛围。老师要去发现孩子们中能够自主去关注词语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甚至一些奖励。比如,阅读课上,低年级的孩子阅读持续时间大概半小时左右,这时我们可以把剩下的时间用来与学生交流,让孩子们说说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哪些特别有意思的词,老师及时把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大力表扬孩子们有一双慧眼,能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并记住这些好词,同时给予一些班级里的奖励手段,如盖章、红花奖励等。再带领孩子们大声朗读这些词,如果可以,甚至可以让孩子们选择自己理解的词来说一句话。 因为词汇是教不完的,只有唤起词汇意识,让孩子们在课内、课外的阅读都能时时去留意、认识,并揣摩词语的意思,才是真正的词汇教学。 二、扎扎实实学词语

薛法根老师认为,词语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才具有丰富而恰当的含义,才有生命的活力,才是积极和充满生活气息的,才是有血有肉的。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在课文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中,关注那些“含义丰富、含情脉脉”的词句,使他们既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感受。如此,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具有语文的“滋味”。 1.体会用词的丰富。

S版第三册《征友启事》一课中,出现这样的四句话:“我同你一起吃草”“我跟你一起玩耍”“我陪你一起晒太阳”“我和你一起学耕田”,我引导孩子们关注里面出现了四个意思基本相同的词“同、跟、陪、和”,再追问“既然意思差不多,为什么不用同一个词?”二年级学生肯定思无所得,老师再引导认识:我们的祖国的语言文字很奇妙,同一个意思可以用很多不同的词来表达,在同一句话或同一段话甚至同一篇文章中,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词来表达,避免了用词重复,显得用词更丰富,使文章更有魅力。然后引导孩子们再读读这四句话,发现句中“一起”这个词是重复使用的,请同学们把这个词改一改,改成几个意思相同的几个词,在孩子们的合作下,新的四句话出来了“我同你一起吃草”“我跟你一块玩耍”“我陪你一同晒太阳”“我和你一齐学耕田”。表扬孩子们的同时,再请孩子们写一份自己的征友启事,用上这些丰富的词汇。

这个环节的学习既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又学会使用这些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是一举两得的事。 2.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S版第三册《天鹅、大虾和梭鱼》第三节有这样一句话:“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钻,大虾弓着腰使劲往后靠,梭鱼一心想往水里跳”。这三句话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来认识: (1)句话中的“钻、靠、跳”三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三种动物的动作,出示“拉”这个动词,请孩子们把这三个动词换成“拉”,读一读句子后发现句子意思没多大变化,引导思考:为什么不全用“拉”呢?体会到文章用词的丰富。

(2)再出示句子比较:“天鹅伸着脖子要往云里飞,大虾弓着腰使劲往后拖,梭鱼一心想往来水里游”。这句话也用了三个不同的动词,但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及“钻、靠、跳”三个动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模仿、示范,比较之下可以体会到“钻、靠、跳”这三个动词更能表现三个动物尽全力拉,但他们的动作不同,方向不同,用这三个词更准确生动。通过这样的比较、推敲,在理解中努力唤起孩子的体验,让他们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理解词语、升华情感。这样不仅可以感受到文章之美,还能体会到作者的遣词造句之精妙。

孩子们在课文里被引导关注了这些词的准确,在后面的课文或课外书里自然就会把目光投到类似的词中去。例如当我们一读《我真希望》(S版第三册)这一课,就可以看到有不少孩子的书上就把“飘、喷、吐”这三个动词圈起来了,这也是类似的句子但用词丰富和准确的一处。这一小小的举动无疑给我们教师注入了兴奋剂,聪明的孩子总是懂得触类旁通,唤起了他们的词汇意识,教给了他们学习的方法,他们就能学以致用,时时去留意词汇甚至主动关注词汇的精妙之处,这样才是真正的词汇教学! 三、创设词语运用的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往往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应当布置这样一些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一定要讲述、汇报和报告,要求他把现有的知识“投入周转”,也就是说,使词成为进行创造的手段。

学习了“迎接”一词,孩子们对“迎接客人”能很好理解并运用。在此基础上,刚好即将元旦,学校布置大扫除任务,用崭新的校园面貌迎接元旦的到来。在经过如火如荼的大扫除后,我问孩子们:“你们为什么大扫除啊?”孩子们回答花样百出,但不离其宗的是迎接元旦,然后布置这样的作业:“写一则关于大扫除的日记,并把这次大扫除的目的写上去,用上‘迎接’一词。”这个作业的目的是教会孩子们使用“迎接”这个词。在后来的复习期间,我又探讨怎样迎接期末考试,这样孩子们对“迎接”一词的理解、运用就全面而且得心应手了。

学生掌握词汇,要在大量阅读、口语交流或书面运用中获得比较透彻的理解,因此,学生掌握词汇、理解词语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就不可能整齐划一,我们教师能够做到的就是努力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反复学习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逐步恰当运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在具体的词语学习过程中反复实践,总结学法,举一反三,才能灵活自如地推动自己的词语学习活动,提高词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 [2]《给教师的建议》 [苏]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 [3]《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薛法根 山西教育出版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