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共谋村居发展
--------骆化村创新型社区管理新模式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城乡社区建设作了重申,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一目标是开展活动的指南。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发区实现“三次创业”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 “十二五”时期,是开发区率先基本现代化建设的决胜期、转型升级的加速期、持续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我们骆化村是小海街道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要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在“十二五”的新起点上,立率先发展之志,谋率先发展之策,求率先发展之效。在“十二五”发展的大浪潮中跑步前进。
骆化村两委在街道党委、办事处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统筹发展,建立起“一村发展、各村促同、合力发展”的社会管理新模式。全街道各村同心协力、凝心聚力,共同谋求发展。充分发扬团队合作、同心协力精神。在骆化村的发展道路上,各村发挥各自所长,出谋划策,促动骆化村农业发展全速前进。用新型的社会管理模式实践“十二五”关于“创新性社会管理”的号召。
一、汲取精华,共谋发展思路
骆化村这样的农业村要想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机制,以超前的思维谋划产业提速集聚。思路决定出路。新镇村、庙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积极参与到骆化村的规划建设中励精图治绘蓝图。坚持设施化建设、推进园区化理念,加快农村产业区域化、规
模化开发。庙桥村是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新镇村是工业发展先进村。汲取两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丰硕经验,骆化村规划出建立现代化生态都市农业村的发展思路。发展高效农业首先是要确立土地规模化流转理念。全面建立土地预流转机制,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整村流转,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把全村的土地从农户手中流转出来,为承接高效农业项目提供土地保障。对流转土地实行集中连片开发经营,对流转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开展农业适用技能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能打工、有钱赚。重点推进集旅游、观光、休闲、高效农业为一体的高效特色生态农业村建设,全面启动村级千亩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让园区成为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二、广泛宣传,打通招商引资之路
发展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项目是载体。没有项目落户,一切都是空谈。有首歌唱得好“团结就是力量”,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一旦被开发这个团队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骆化村与周边几个村居在合议本村发展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时,都提出首先要树立“做优做强”的理念,要大力引进和发展单体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项目。尤其是具有前瞻性、示范性的设施精品种植型、科技引导型、休闲服务型、农产品精深加工型项目。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大家献计献策,新镇村结合先前成功引资的先进经验,提出“信任感”的投资策略,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用真诚的态度打动投资者,用科学的分析吸引投资者,离开资源、技术、市场空谈优惠政策是不行的,只有在客观分析本村的投资环境的情况下,用科学的方法分析证明相关农业项目在本村投资的优势,才能说服和吸引投资者。庙桥村更是提出要主动出击,赢取主动权的新方法,骆化村则在两村的方法中提出要加强沟通,彼此了解,从而了解投资者的经济实力,项目定位。为村民寻求保障。一条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纳海才能激发惊涛骇浪。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骆化村顺利实现招商引资的大突破,在年后成功引进三个农业项目。为现代化都市生态农业村的建
设奠定了牢固基石。
三、立体服务,共同做好服务保障
在农业生态村的建设进程中,社会管理与服务成为发展的落脚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小海街道党委政府从战略高度统筹整合各村力量,整体推进骆化村生态农业村建设的步伐。积极争取政策的支持,使骆化村的管理逐步走向规模化、规范化;逐步形成以骆化村为核心,其他各村居为支点的立体管理模式。在项目落户后,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项目的顺利推进解决后顾之忧是发展都市生态型现代农业的前提和基础。在基础工作中,骆化村进一步强化了服务意识,转变了工作职能。以满腔的热情,务实高效地对都市生态型农业项目的实施给予了全力的支持。根据项目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及时提供优质服务。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其他村居也及时跟上,共同做好工作。在土地期间,一农户思想不通,就是不同意流转他所承包土地,为全面展开工作增加了难度。庙桥村支部书记在得知其为他村一居民亲戚时,做其村民工作,由亲戚帮忙一起做本村村民工作,最终得其地顺利流转。这种联动机制切实保障了农业村发展的技术、政策等方面的需求,加快推进骆化村的和谐发展。
“政府主导、整体推进”的管理新模式,从根本上破除了之前“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管理方式。科学的将各村资源整合起来,为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化新型农村提供了保障。在街道党委政府的主导下,各部门、各社区齐力推进,加强了战斗力和号召力,为现代化新型农村的建设打下了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