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反思

2020-05-27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地理教学设计

讲课内容: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整体讲课思路:

开篇引入——内容讲解——巩固练习

2.开篇语:

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的学习。在之前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东西,希望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大家集中精力多想问题,多思考问题,也多向老师提出问题。我们本节要讲的内容是“北半球气压中心和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第一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活动(p36图2.12)

a.背景: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且海陆相间分布。 b.原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 c.结论:

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快→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亚洲高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

由于夏季欧亚大陆增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亚洲低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 2)读图分析(p37图2.13和图2.14):

北半球同纬度海陆温度差异 陆>海 陆<海 北半球同纬度海陆气压差异 陆<海 陆>海 时间 七月 一月 被切断的气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突出的气压中心 (见图示) (见图示) 3)活动:.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选做)

比较项目 形成原因 风向 性质 夏季风 源地 强弱 风向 性质 冬季风 源地 强弱 分布地区 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东南季风 暖湿 太平洋 (较冬季风)弱 西北季风 干冷 蒙古、西伯利亚 (较夏季风)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南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西南季风 湿热 印度洋 (较冬季风)强 东北季风 干暖 亚洲内陆 (较夏季风)弱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4)自主归纳(选做)

根据以上内容的介绍归纳总结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

4.第二课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相关知识回顾及知识储备

a.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量,大气粒子数及众多其他气象要素在很长时期及特定区域内的统计数据,不动物理条件下有不同的气候类型。

b.纬度差异→太阳辐射量的差异→气温的差异;

c.气压、气流和降水的关系:低气压→气流上升→降水多;高气压→气流下沉→降水少;气流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降水多;气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降水少。 2)气候类型的理想分布和形成:

利用下面的模式图并结合教材案例提供的三个图文内容,分析以下气候的“成因、分布”(在黑板上演示气候类型的分布

3)气候类型的实际分布(p39图2.16)

总结规律,找准分布的原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气压带和风带

4)知识结构总结

5)练习巩固(课后思考题)

第二部分:地理教学反思

1.关于课程:

地理教学是个需要地理知识和教学素养的课程,其主要是为了我们以后的地理教育实践做准备,可以说是一个前奏,又相当于一个练习。不知道教师这个职业什么时候变得这么鸡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无助,以至于不少同学对这个地理教学都有种抵触的心理,不想好好上这个课,更不用谈还有讲好一堂课。当同学门在高三的时刻为自己的未来奋斗的时候,并不知道未来的现实是什么样子,也不一定知道将来要走什么道路。可做一名教师,做一名地理教师肯定不是很多人的初衷。也许是大家觉得当老师太辛苦,赚不到什么钱,不足以彰显个人出色的能力,加上社会地位又相对较低, 所以不少人对教师这个职业在心理上是比较抵触的,而现实是教师这个职业就业率还是比较高的,这也是令不少人很痛心疾首的问题。我现在比较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问一下自己的老师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条道路,完全的兴趣使然?当我们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放“Yesterday once more ”讲述他第一次听这首歌不禁热泪盈眶的时候,我实在不能理解他的心情,可 是现在,我理解了,他的心情跟我们的大多数人一样的,只是我们可能还未经历他所有过的 经历。

当老师这个问题也一直使我们班级内无法平息的问题。从一开始大家就在质疑和抱怨。 而大家却只是在质疑和抱怨,并没有太多行动。直到我们的现实,残酷的飞来的时候,大家不得不面对。不知道有多少人学着个地理,是自己真正喜欢地理的。地理知识比一个箩筐还箩筐一点,东西太多,太复杂了。正向老师说的那样,地理学家很容易成为一名博物学家而非地理学家。如果只是自己去为了兴趣而学,那么还好,学了会发现自己有很大收获;如果走上这条道路 只是被逼无奈的,那么这将是个无底洞式的无奈和辛酸。地理教学妄图来改变一下这个残酷 现实给的局面,却发现地理教学并不是一个值得留恋的课程,只不过这个课程我们要保留下 去。并且不止是自己学到了地理,还要用自己的地理知识地理素养去教别人,这是我们专业的未来,这课程是我们未来的部分保证。

在这个课程开始的上学期,其实我们已经有同学组织了讲课活动,大家纷纷从幕后走向台前,其实是一种非常不一样的体验。说起来我自己还有点惭愧,也是三年的锻炼了,在我们练习了这么久之后,上讲台,还是那么的紧张以至于不知所措胡言乱语,眼神畏畏缩缩,表情僵硬,毫无笑颜。之前有过先紧张后,上台进入节奏和状态就不紧张的体验,可是说了 太多,到

这个时候却不能再说出来。紧张仍然是紧张,没有见什么进步。第一年和第二年的 时候,锻炼的尤其多,所谓这种场面已经来者不拒,怕的是这种机会太少,自己无法更好地 学习了。还好,这个课程来了。尽管说可能不少人还没准备好,还没适应这个节奏。有心做的同 学累死累活,无心插柳的倒也想自己获得点什么。

2.关于内容

气压带风带的中心形成么,气候类型的分布。这两个内容还是比较重要的地理基本原理性知识,记得在二年级气候学课上我就讲过这个问题,用黑板上的图示向大家展示了理想状态下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结合洋流地形等,判读了一下某地区的气候类型归属。这次我一 看要多讲的内容,还是这个问题,只不过多了前边一个原理的讲解和介绍。遂决定,这次讲课我也不再制作ppt了,在黑板上画好就行。再说现在的高中,已经完全使用电教设备的好像没有,手写黑板还是教学的主流。至于那些电教室,都是些整年月不见一次脸的活。

整个教学设计的思路并非原创,是从人教网上下来的设计,针对树上的内容总结的比较 全面,也比较有特色,只不过时间上可能没那么多,探究不了那么多。我事先简略写了个此 次讲课的大纲和各部分的内容讲解安排。没有看太多,也没有太刻意地去练一练,对着镜子 看一下自己在画面上的呈现。我心中窃以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自己应该搞得定。事实有时 就是那样玩笑么,自己不加紧练习的话,原来的东西已被自己丢弃尽了,再次站讲台上仿佛 第一次一样,虽然说还不至于紧张地无法言语,只是片刻间的额头,已然是大汗淋漓。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由于事先没有好好试一试讲完这个东西要多长时间,全讲是多 少,主要内容讲解是多少,在时间问题上就出了大岔子。虽然有时间的预估,但在本节内容 的讨论话题上,花的时间有点多,可能没进入状态,没有好好理清楚头绪。这就造成了后边 的内容只能压缩压缩,再压缩。什么内容总结啊,内容反思啊 ,都没在课堂上体现出来, 因为根本没有讲也没有说。一方面是自己讲课上自己的状态问题,另一方面是对课本内容的 熟悉程度。虽然说只有两个部分内容,但是其中蕴含的地理学原理还是比较多的,如何将这 些东西抽丝剥茧,给大家呈现出来,让大家都理解都听懂,却是个比较难的问题。又看了遍自己讲课的视频,问题其实还是老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没有被自己好好地注 意到给消灭掉。比如只顾埋头看课本,只顾讲解自己的内容少了同大家的交流,各部分穿针引线的衔接问题,讲解问题的方式方法问题。我想主要为题还是准备充分不充分和练习次数原因,这两个方面基本上是所有讲课的同学需要住的东西。但凡讲的好的同学,都是这两方面做的比较好。

谨记!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