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2023-04-08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课题:《成语故事》 科目:语文 提供者: 一、教学内容分析 《 成语故事》由三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这些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它们的出处分别是《自相矛盾》见于《韩非子.难一》,《滥竽充数》见于《韩非子.内储说》,《画龙点睛》见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 单位: 课时: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 用不要…..而要…造句。用“总是”造句。 (3) 在学习成语、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成语故事包含的意义。 (2) 通过多读、有感情地读受到教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三则故事的学习,明白文章所阐述的道理,潜移默化的教育,也激发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喜爱。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课文朗读方面很容易就能做到,但对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朗读却因为缺乏深层解读而显得苍白。所以第一个学习的起点是通过预习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引导他们走进文本。第二个学习起点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有点难,就是就是进一步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从而获得一次心灵的体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篇的教学设计我注意了这样三个方面:一、不拘一法。这三则成语故事,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都是将某一意味深长的哲理蕴含在故事之中,篇幅都很短小,语言也都明白如话。教学这三则成语故事,不宜使用同一种方法。倘使都是按先感知故事内容,再感悟蕴含哲理的顺序进行,方法就单一了,学生容易对课文失去新鲜感,减弱学习兴趣,宜根据每则成语故事的题目、内容实际,灵活选用适宜的教法。二、感悟哲理。教学本篇课文,仅仅让学生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不够的,必须引导学生透过故事内容,发现、感悟其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三、善学活用。学了不用,等于没有学。只有善于学习、灵活运用,才能在说话、写文章时增强表达能力,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弄清成语故事中的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回忆成语,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看:精彩的画面伴随悠扬的古乐,呼唤我们步入中国文学——成语的殿堂,静静地欣赏,你的脑海中会涌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把你想到的成语写在练习纸上吧. 出示《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的故事图片。 2、这些成语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还有其他的成语吗?请同学们说说看。 3、同学们的知识还真不少啊,成语是有固定结构和特定意义的现成话,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不少来自口语的成语,有三个字、五个字、六个字的,甚至更多的,如“闭门羹”“十年磨一剑”“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等等。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书本记载,包括古代寓言、古典作品、历史典故等。二是来源于民间口语,如“不三不四”“七手八脚”等。 二、精读成语、感悟寓意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认识象“矛”主要用于进攻,刺杀敌人。“盾”主要用于防范,挡住刺过来的“矛”,使自己免于受伤。 其对矛和盾进一步了解的基础。 形字矛盾,让学生对这两个字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奠定 生写成语5个. 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 课堂一开始教师不仅导入学过 的成语,而且让学生了解了成语的来源和种类,激发了其学习成语的兴趣,使其求知的欲望愈发强烈。这有助于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 (一)精读《自相矛盾》。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出示“矛”和“盾”的象形字图片)你们知道矛和盾的用途吗? 2、你是如果看出矛盾的? 什么叫夸口?你们谁来吹吹你的矛和盾? 他为什么要说假话呢?结合他的职业谈谈。 教师小结:是啊,像这样语言前后不一致,相互冲突,用书上的词说就是—自相矛盾。 3、以书为盾,以笔为矛,再现当时的情景。 4、同学们,听了他的宣传,你们动心了吗?打算买了吗?为什么? 他周围的人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没有直接去指责他骗人,而是用反问的方法,让他自己认识到错误。谁来反问他一下呢? 学生找出关键词 什么矛 什么盾 戳不穿 能戳穿 通过表演和联系实际,学生抓住关键词夸口来体会人有感情的朗读 齐读自相矛盾 自己练读 表演读 没有动心,我知道这是骗人的,怎么可能去买呢。 指名读 创造了条件。 与文本的感情交流,与人物内心对话、与自己心灵对话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学生走进文本,实现物的心理。在此基础上,我5、说假话的结果是什么呢?。你想对这个楚国人说什么? 板书:张口结舌 活动设计:采访一下:老板,你怎么不回答人家的问题啊? 6、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自相矛盾的人或事情呢?如果让聪明的你来帮他卖矛和盾,你会怎么做呢? (二)指导自学《滥竽充数》 1、刚才学习《自相矛盾》,我们抓关键词句,揣摩蕴含的道理,将故事和寓意联系起来,就读懂了语言。现在,再用这种方法,一起来学习《滥竽充数》。请同学们查字典滥竽充数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课文,思考: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自学 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出示三个句子: (1)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2)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3)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读一读,比较: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造句。 3、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装着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这句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 4、他后来怎么又装不下去了呢? 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 学生用“不要—而是”造句 本则寓言侧重对人物的动作描写,而对南郭先生的学生边想象边有感情的去读,要表现出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样子。 学生自由朗读 自由朗读这三个句子 指名造句 对比分析,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用词一定要准确。 是南郭先生得以混在里面不被识破的根本原因。通过句中得到确切的答案。文章中用了”总是“这个词,这是经常如此呢,还是每次都如此呢,我们无法从上述语的一个常用方法:“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齐宣王对比分析是理解关键词语基础。 学生答:滥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实冒充。数就是数目。 思,让其对成语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其自学能力。通过查字典,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字面意学生根据对第一则成语的学习,总结学习方法,训练急得满头直冒汗,有口说不出话来 说话做事不要前后抵触,否则吃亏的是自己。 分角色表演 学生讨论怎么回答 迁移运用。 点,一是要深入研读文本,二是要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的寓意,这是一个教学上的难点。学生要突破这一难成语故事的背后往往有其蕴含的意思。领悟故事背后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5、想象: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时的想法是什么?拿到俸禄时的想法?逃走时的想法是什么? 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滥竽充数”这个成语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心理活动没有进行刻画。教学本环节时我让学生合理想象,体会南郭先生的心理变化,从而对人物有深刻的认识,成语的寓意也一目了然。 让学生联系实际,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是行不通的。 用。 在学习了前两个故事之后,学生掌握了学习成语一步体会滥竽充数的寓意,由此,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三)合作学习《画龙点睛》 1、小组合作学习《画龙点睛》。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这里面有怎样的寓意? (3)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来?你们小组通过什么方式将故事的寓意告诉大家? 2、小组推荐,全班交流。 报,这些方式即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表演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教师点拨:画出描写点睛前龙的逼真形态的语句,画出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而去的句子。 张僧繇画的龙腾空而去,游客会说些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 1、背诵《画龙点睛》 2、寻找其他的成语故事,准备下次交流。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画龙点睛的故事内容,并对成语寓意做一个解释。 组在讨论交流以后,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进行汇 学生通过合作朗读,表演等多种形式再现想、去说、去读、去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各小 程,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大胆去 和寓意,并应用于生活实际。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过 故事的方法,了解故事内容七、教学评价设计 这堂成语故事教学很成功,本课对于文本的解读比较到位,教学方法多样,三则故事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的很积极。 八、板书设计 8、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 得俸禄 逃走了 画龙点睛 点睛 飞走了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成语故事》这篇课文中所讲的三个成语故事,大多数同学都听,而且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也很好理解。《自相矛盾》中的这个楚国人,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而不顾诚信,自吹自擂,结果导致失信,惹人笑话。。 《滥竽充数》讲了南郭先生为了生计或者说是个人利益,鱼目混珠,最终无法继续伪装而灰溜溜逃走的故事。《画龙点睛》抓住描写点睛前后的语句,让学生体会“点睛之笔”的神奇。像这样的课文怎么教呢?一则一则讲下来,好像太单调了,一齐讲的话,又很难处理,怕显得杂乱无章。后来想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但学习些什么呢?哪些是应该在课堂上讲一讲的呢? 通多对这三则故事的阅读,我觉得应该抓住每则故事的特点来制定学习内容。《自相矛盾》是通过对话叙述故事的,所以我就抓住学生的对话朗读,要求学生把那个楚国人自卖自夸的语气给读出来,并且在小组汇报时能挣取不看书表演。表演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在朗读上没有什么特别,故事是用叙述的口吻来讲的,但是南郭先生的心理没有写出来。只要抓住了他的心理,这个故事所含的寓意也就一目了然了。所以针对这个故事,我设计了上次写话,一是写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时的想法是什么?二是拿到俸禄时的想法?三是逃走时的想法是什么?学生的想法异彩纷呈,出乎我的意料,由动口到交流,学生说出自己想象的部分,也显得比较轻松。同时,在精读第一则成语的基础上归纳学习方法,边扶边放,指导学生学习第二则成语。《画龙点睛》这个故事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但在描写上很生动,所以首先让学生小组探究,我再进行点拨引导,点出寓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