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园林中的美

2022-12-31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一、 造园意境美 点、线、面、质感、色彩 二 、主题形式美 三、 章法美 1.多样统一 2.对比与调和 3.均衡与稳定 4.韵律与节奏 5.比例与尺度 四 、点缀与装饰美

一、 造园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区别于欧洲古典园林的最大特征之一,便是意境的创造。正如前文已经谈到的中西古典园林之不同的那样,欧洲古典园林往往重几何图形的图案美。

园林的山水,花木,建筑,盆景,都给人以美的感受。当造园者把自己的情趣意向倾注于园林之中,运用不同的材料,色,质,形,统一和谐,连续,重现,对比,平衡,韵律变化等美学规律,剪取自然界的四季,昼夜,光影,虫兽,鸟类等混合成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等结合的效果,唤起人们的共鸣,联想与感动,才产生了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受诗画影响十分大。中国园林的意境是按自然山水的内在的规律,用写意的方法创造出来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果。 1.点

点是具有空间位置的视觉单位,即是一切形态的基础,也是力的中心,它本身没有大小、形状、方向、体积等,但如果有了背景环境,点就不仅有大小、方向、形状,而且还会因各种点的变化、点的扩大、点的排列及聚散等,在构图中造成极为丰富多彩的效果。点是一种轻松、随意的装饰美。点的合理运用是园林设计师创造力的延伸。

点在园林中通常是以景点形式存在,如园林小品(亭台楼阁、雕塑等)、孤植树、山石等。一个点构成了核心,成为游人视线的焦点。两个点在同一视域或空间范围内,游人的视线将其联系起来,这就是对景。

在园林构图时,是以景点的分布来控制全园,在功能分区和游览内容的组织上,景点起着核心的作用。景点在平面构图中的分布是否均衡,直接关系到布局的合理性。在园林布局中,要正确处理景点聚散的关系 2.线

线是点在一个方向上的延伸。当点的移动方向一定时,线为直线;移动方向发生变化时,线为曲线。线表现出特有的情感,直线——简单、明确、直接、严整、男性化;曲线——柔和、流畅、优雅、起伏丰富、女性化等。

长条横直线代表水平线的广阔宁静,竖直线给人以上升,挺拔之感,短直线表示阻断与停顿,断续线产生延续、跳动的感觉,斜线使人自然联想到山坡、滑梯的动势和危机感。用直线类组合成的图案和道路,表现出耿直、刚强、秩序、规则和理性。弧形弯曲线则代表着柔和、流畅,细腻和活泼。如圆弧线的丰满,抛物线的动势,波浪线的起伏,悬链线的稳定,螺旋线的飞舞,双曲线的优美等。线不仅具有装饰美,而且还充溢着一股生命活力的流动美。

线条是造园家的语言,用它可以表现起伏的地形线、曲折的道路线、婉转的河岸线,美丽的桥拱线、丰富的林冠线、严整的广场线、挺拔的峭壁线、简洁的屋面线等。

在园林中,线也可以是虚的,如视线、景观轴线等。中国古典园林里借景、对景、障景等艺术手法都是通过对人的欣赏视线的引导和控制达到的。而在空间的视觉感知中,轴线能以其强有力的秩序控制力对周边的景观要素进行组织限定,使各部分的景观要素达到动态的平衡,使无数对立的力量达到视觉心理上的平衡。 3.面

面是由线移动的轨迹形成的,我们一般称其为图形,图形一般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类。它们是由不同的线条采用不同的围合方式而形成的。规则式图形的特征是稳定、有序,有明显的规律变化,有一定的轴线关系和数比关系,庄严肃穆,秩序井然,而不规则图形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其特征是自然,流动、不对称、活泼、抽象,柔美和随意。

面被广泛应用于园林中,如园林中的分区布局,花坛草坪、水面、广场等均有各种各样的图形构成。 4.质感

质感是指通过触觉与视觉所感知的物体的质地特征。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质感,天然的有石材、木材等,有粗糙的感觉,人工的有金属、玻璃等有细腻雅致的感觉。在造型艺术中,对某种材质的偏好会形成独特的风格,如长城——砖石;埃菲尔铁塔——钢铁;哥特式教堂——石料和钢铁;流水别墅——石头和混凝土;柏林红军烈士墓——花岗岩。

园林中,建筑、小品、植物、道路、广场等各造园要素均由不同的材质构成,组合在一起,体现出不同材质的质感美,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5.色彩

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通过光的反射,色彩能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感应,从而获得美感。色彩表现的基本要求是对比与和谐。人们在风景园林空间里,面对色彩的冷暖和感情联系,必然产生丰富的联想和精神满足。 色彩的冷暖——春、秋、冬常用暖色花卉,而夏季则多用冷色花卉。

色彩的距离感——由于空气透视的原因,暖色系色相、同一色相中饱和色相、最明色调与最暗色调等给人近前的感觉;而冷色系色相、不饱和色相、灰色等给人以退后的感觉。园林中,若实际的空间深度感染力不够,为加强深远的效果,用作背景的树木宜选择灰绿或灰蓝色的树种,如毛白杨、银白杨、雪松等。 色彩的运动感——橙色系色相中,同一色相中的明色调、饱和色相等给人运动感强;冷色系色相中,同一色相中的暗色调、不饱和色相等给人运动感弱。因此,园林中娱乐活动区宜用运动感强的色彩,如橙、红,以衬托欢快活跃的气氛;而在安静区,则不宜选用对比过强的色彩。

色彩的面积感——橙色系色相、白色、明色调、饱和色相等产生向外散射感;青色系色相,黑色、暗色调、不饱和色相等产生向心收缩感。因此,若在园林草坪上布置花丛,宜选用白色或饱和色的花卉,这样可以以少胜多,与草坪取得均衡。园林中,同样面积,水面感觉大于草地,草地大于裸地,裸地大于背光地。所以,在小面积园中,可利用反光、白色、明色调等产生面积扩大的感觉,以扩大游人心理上的空间感。

色彩的重量感——明色调给人“轻”的感觉,暗色调给人“重”的感觉。色彩的重量感对园林建筑的用色关系很大,一般来说,建筑的基础部分宜用暗色系,显得稳重;建筑的基础栽植也宜多选用色彩浓重的植物种类。

二 、主题形式美

这种主题的形式美,往往是反映了各类不同园林的个性特征。园林主题的形式美,渗透种种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同时也强烈地反映了设计者的表现意图。或象征权威,或造成宗教气氛,纯粹是观赏,或具有幽静闲适,典雅风儒的独乐园等多方面的倾向。主题的形式美与造园者的爱好,智力,包含力,创造力,甚至造园者的人格因素,审美理想,审美素养有密切的联系。 三、 章法美

我们说,园林是一种“静”的艺术,这是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较来说的,而园林中的韵律使园林空间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动势,从而表现出园林艺术中生动的章法,表现出园林空间内在的自然秩序,反映了自然科学的内在合理性和自然美。 人们喜爱空间,空间因其规模大小及内在秩序的不同而在审美效应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园林中一直有“草七分,石三分”的说法,这便是处理韵律的一种手法。组成空间的生动的韵律和章法能赐予园林以生气与活跃感,并且可以创造出园林的远景,中景和近景,更加深了园林内涵的深度和广度。

1.多样统一

多样统一,也称有机统一,即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任何造型艺术,都具有若干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只有这些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时,才可以从各部分的差别,看出多样性和变化;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看出和谐与秩序。既有变化,又有秩序,这就是一切艺术品,特别是造型艺术形式必须具备的原则。

只有多样变化,没有整齐统一,就会显得纷繁散乱;如果只有整齐统一,没有多样变化又会显得呆板、郁闷、单调。所以园林中常要求统一当中有变化,或是变化当中有统一。在园林中,园林建筑、山石、植物、小品等因素,其体量、材质、色彩、风格等各不相同。面对园林中复杂多样的构图因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统一:

形式的统一、材料的统一、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风景园林的多样化是在统一性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多样化是园林艺术多姿多彩的根本,无论是在设计形式,材料、色彩和纹理质地都保持合理的多样性的变化,才有丰富的景观。 2.对比与调和

对比和调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矛盾状态,它体现出事物存在的差异性,所不同的是,“调和”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同”,“ 对比”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异”。“ 调和”是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求得一致;“对比”则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富于层次美。在园林构图中,任何两种景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差异程度明显的,各自特点就会显得突出,对比鲜明;差异程度小的,显得平缓、

和谐,具有整体效果。所以,园林景物的对比到调和统一,是一种差异程度的变化。

对比—— 在园林造景中,往往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对比关系而更加突出主体,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色彩对比、方向对比、疏密对比、虚实对比 调合——园林景色要在对比中求调和,调和中求对比,这样景观才既丰富多彩而又主题突出,风格一致。

相似协调——形状相似而大小或排列上有变化。

近似协调——相互近似的景物重复出现或相互配合产生的协调感。

在园林静态构图中,一般有主景、配景之分。主景以与配景对比而且突出,配景则以自身调和手法烘托、陪衬主景,统一画面。在连续构图中,连续的主景可有变化,但要有主调;连续的配景要有基调,尤其在种植设计中,基调贯穿全园,才能达到主景突出,格调统一。一般全园必以某一树种作为基调树种,将各区统一起来,同时根据不同空间造景,可选择不同的主调树种以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这样使全园既统一又有变化。 3.均衡与稳定 地球具有引力,造园活动尤其是建筑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与重力作斗争的产物。在做斗争的过程中,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套与重力有联系的审美观念,也就是均衡与稳定。像山的上小下大、树的上细下粗四周平均分叉、人的左右对称。另外,建筑实践更证明了均衡与稳定的原则,并认为凡是符合于这样的原则,不仅在实际上是安全的,而且在感觉上也是舒服的;反之,如果违背这些原则,不仅在实际上不安全,而且在感觉上也不舒服。于是人们在造景时都力求符合于均衡与稳定的原则。

以静态均衡来讲,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对称的形式;另一种是非对称的形式。对称的形式天然就是均衡的,加之它本身又体现出一种严格的制约关系,因而具有一种完整统一性。正是基于这一点,人类很早就开始运用这种形式来建造建筑。不对称形式的均衡虽然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不像对称形式那样明显、严格,但要保持均衡的本身也就是一种制约关系。而且与对称形式的均衡相比较,不对称形式的均衡显然要轻巧活泼得多。

除静态均衡外,有很多现象是依靠运动来求得平衡的,例如旋转着的陀螺、展翅飞翔的小鸟、奔驰着的动物、行驶着的自行车等,就是属于这种形式的均衡,一旦运动终止,平衡的条件将随之消失,因而人们把这种形式的均衡称之为动态均衡。近现代建筑师知造园家还往往用动态均衡的观点来考虑问题。 此外,造园艺术非常强调时间和运动这两方面因素。这就是说人对于园林景观的观赏不是固定于某一个点上,而是在连续运动的过程中来观赏的。从这种观点出发,必然认为园林景观的对称或均衡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各个角度来考虑动态景观的均衡问题,从连续行进的过程中来把握园林景观的动态的平衡变化,这就是格罗毕斯所强调的:“生动有韵律的均衡形式”。

和均衡相联的是稳定。如果说均衡所涉及的主要是园林构图中各要素左与右、前与后之间相对轻重关系的处理,那么稳定所涉及的则是园林景观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处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发展变化,人们凭借着最新的技术成就,不仅可以建造出超过百层的摩天大楼,而且还可以把古代奉为金科玉律的稳定的原则——下大上小、上轻下重——颠倒过来,从而建造出许多底层透空、上大下小,如同把金宇塔倒转过来的新型的建筑形式。

4.韵律与节奏

韵律本来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的,以往一些美学家多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是和人类本能地节奏和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亚里士多德认为:爱好节奏和谐之类的形式是人类生来就有的自然倾向。自然界中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或有秩序的变化,也可以激发人们的美感。例如把一颗石于投入水中,就会激起一圈圈的波纹由中心向四外扩散,这就是一种富有韵律感的自然现象。除自然现象外,其他如人工的编造物,延经纬两个方向互相交错、穿插,一隐一显也同样给人某种韵律感。在此基础上,人们有意识的加以模仿和运用,从而创造出各种以具有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为特征的美的形式——韵律美。园林绿地中常见的韵律有: a.简单韵律 即有同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的韵律特征。如等距的行道树、等高等距的长廊、等高等宽的登山台阶、爬山墙等。 b.交替韵律 即有两种以上因素交替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的韵律特征。如柳树与桃数的交替栽种、两种不同花坛的等距交替排列。

c.渐变韵律指园林布局连续出现重复的组成部分,在某一方面作有规律的逐渐加大或变小,逐渐加宽或变窄,逐渐加长或缩短的韵律特征。如体积大小、色彩浓淡、质地粗细的逐渐变化。 d.突变韵律 指景物连续构图中某一部分以较大的差别和对立形式出现,从而产生突然变化的韵律感,给人以强烈的对比的印象。

e.交错韵律 两组以上的要素按一定规律相互交错变化。常见的有芦席的编织纹理和中国的木棂花窗格。

f.旋转韵律 某种要素或线条,按照螺旋状方式反复连续进行,或向上、或向左右发展,从而得到旋转感很强的韵律特征。在图案、花纹或雕塑设计中常见。 h.拟态韵律 既有相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花坛外形相同但花坛内种的花草种类、布置又各不相同。 5.比例与尺度

在人类的审美活动中,使客观景象和人的心理经验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使人得到美感,这就是合乎比例了,或者说某景物整体与局部间存在着的关系,是合乎逻辑的必然关系。世界公认的最佳数比关系是由古希腊毕达格拉斯学派创立的黄金分割理论,即无论从数字、线段或面积上相互比较的两个因素,其比值近似是1:0.618。然而在人的审美活动中,比例更多的见之于人的心理感应,这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并不仅仅限于黄金分割比例关系。那么如何能得到比较好的比例关系呢?第一种方法是利用最简单明确、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来产生美感,因为过于复杂而且理不出头绪的比例关系并不美。以上理论确定了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正方内接三角形等,可以作为好的比例衡量标准。另一种方法称之为动态对称理论,认为比例关系是无公约数的,只有用图解法才能获得。如一个由正方形对角线展开的矩形系列,其长度和宽度之比是协调的,而其比值则围绕着黄金比而变化。

园林中的比例,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某局部本身的长、宽、高之间的大小关系;二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或某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例一般只反映景物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对数比关系,而不涉及具体尺寸,尺度则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在园林造景中,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单位尺度引进法 即应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律的园林景观。如在苏州留园中,为了突出冠云峰的高度,在其旁边及后面布置了人们熟知的亭子和楼阁作为陪衬和对比,来显示其“冠云”之高。 2)人的习惯尺度法 习惯尺度是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尺寸规律为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体尺度。如亭子、花架、水榭、餐厅等尺度,就是依据人的习惯尺度法来确定的。

3)模度尺设计法 运用好的数比关系或被认为是最美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正三角形、黄金率矩形等作为基本模度,进行多种划分、拼接、组合、展开或缩小等,从而在立面、平面或主体空间中,取得具有模度倍数关系的空间。如房屋、庭院、花坛等,这不仅得到好的比例尺度效果,而且也给建造施工带来方便。一般模度尺的应用多取增加法和消减法进行设计。

4)尺度与环境的相对关系 一件雕塑在展室内显得气魄非凡,移到大草坪、广场中则感到分量不足,尺度欠佳。一座大假山在大水面边奇美无比,而放到小庭园里则必然感到尺度过大,拥挤不堪。这都是环境因素的相对关系在起作用,也就是说景物与环境尺度要协调和统一。

四 、点缀与装饰美

以匾额,楹联作为点缀与装饰来构成园林美中国古典园林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们能深化园林美的审美情韵,给人以游目骋怀的美感,这一传统已由来已久。 西方园林中多以雕塑作为点缀与装饰的内容,中国古典园林却以用联见长。这些匾额对联起了一定的引导作用,读之令人领略景观的意境,令人联想万千,从而深化审美层次。

总之,园林艺术综合了各种艺术手段,它包括建筑,园艺,雕塑,工艺美术,人文环境等等综合艺术。园林美的表现要素是多方面的,除以上的外,还有以功能为主的园内运动场,游泳池,游戏机等,供休憩玩赏的长椅,凉亭,雕塑,草坪等等。只有依照审美法则,按照审美规律去构建,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种种美的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