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益创业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创业产生和发展的机理缺乏深刻的认识,以致于中国非营利组 织市场化的实践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政府有效政策的引导和 社会环境有力的支撑,从而导致中国非营利组织市场化的运作 偏离了全球公益创业运动的主流方向。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市场 化运作活动更多表现为“企业化”或者“产业化”的特征。即 其盈余不可分配,其创业资金启动主要来源于社会慈善捐助; 嵌入社会的目的营利性或混合形式的公益创业,其限制公益创 业者陷入像商业企业家一样的资本市场,其创业资金启动主要 来源于社会负责的投资者或社会风险基金。 具体讨论科技公益创业的文献非常有限,但有两篇文章值 得重视。一是GeoffreyDesalt(2006)的《科技公益创业和创 新》一文,该论文对科技公益创业的概念和产生进行了探讨, 特别是对科技公益创业的内在创新机制——“知识桥梁”,通过 案例分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另一是Jim Fruchterman 许多非营利组织在进行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已逐渐背离市场化 运作的初衷、放弃其社会使命而过度追逐利润,实际上已演变 成了营利组织而非真正意义上社会企业(严中华,2007)。 因此,中国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以及和谐社会,迫切 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套科技公益创业理论。加强科技公益创 (2004)的《科技有利于人类》一文,他对科技解决社会问题 业理论的研究,并将其成果成功运用到解决中国公益型科研院 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已成为一种当务之急。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公益创业是一个用来描述利用创新的办法来解决社会问题 的术语。在过去的十年中,这一主题已经得到大众报刊和公共 管理电视论坛以及商学院越来越多的兴趣。公益创业已成为国 外社会学者、经济学者、管理学者讨论的焦点和热点之一。 目前公益创业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向的研究。首 先,有些文献努力定义公益创业领域和区别它作为一个独特的 研究现象。公益创业借鉴来自于管理、创业和组织理论文献观 点进行公益创业的定义,具体可追溯到对非营利组织、企业的 社会责任和创业的研究文献定义中。公益创业常常被形容是用 于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套创新办法。文献常常包括描述不同性质 (如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公共或私人,社区或个人)的公益创 业定义。 其次,有些文献研究焦点在于公益创业有限资源的环境。 对如何获取和利用资源,公益创业研究借鉴资源依赖、基于资 源的观点和社会资本理论。文献主要是描述性的,其研究焦点 在于典型的公益创业者如何获取和利用资源,以服务于他们的 社会使命。在个人水平,文献强调公益创业者个体的创业特征 和行动。学者们探讨了人格特征、童年经历、家庭背景和专业 经验对一个人成为公益创业家的影响。在公益企业组织的层面 上,学者们探讨创业的不同性质(营利或非营利性)如何影响 资源寻找行为和创业相应的可持续性。 另外,有些文献研究致力于研究公益创业的制约和促进制 度。对于如何突破社会和体制上的障碍,公益创业研究主要借鉴 了理论的竞争优势和体制创业理论。制度被学者们定义为人类互 动的结构限制。它包括正式的限制(规则,法律,宪法)和非正 式约束(行为准则,公约和自我施加的行为准则)。这些研究文 献主要探讨在已有制度或制度的缺失下公益创业如何发生。当公 益创业发生在已有制度安排下,学者们主要研究制度如何促进和 创造公益创业实践的界线。当公益创业产生于制度缺失的情形 时,学者们探讨公益创业本身如何创造新的制度。 最后,有些文献研究重点是公益创业的绩效测量问题。收 入和社会影响是测量公益创业绩效的两个重要指标,但能否完 成社会使命是更为重要的测量标准。公益创业绩效的测量内在 与筹资决策有关,文献关于公益创业通常分为两种性质的创业 即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的公益。非营利组织进行公益创业活动, 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论述,他认为公益创业在科技与社会问题 之间架起了桥梁,科技公益创业弥补的市场失灵,充分发挥了 科技的社会作用。非营利性的科研机构应该重视科技公益创业 实践。但是该两篇文献对科技公益创业性质的理解和探讨仍是 初步的,对影响科技公益创业的前因后果仍缺乏系统探讨,特 别是公益创业科技创新的机理仍缺乏足够的研究。 近两年来,中国学者也开始探讨公益创业的有关问题。但 研究是非常初步的,采取的方法都是文献综述和比较研究。例 如,严中华等(2007)通过对公益创业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从使命、机会、创业者的特质以及人、财、资源管理等方面对 公益创业和商业创业进行比较研究;严中华等(2007)还从 定义、历史背景、支撑环境三方面对美英公益企业的产生和发 展进行了比较研究。陈劲等(2007)也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 础上,对公益创业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同时通过比较公 益创业者和企业创业者,对公益创业者的概念、特征和类型研 究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公益创业者与社会环 境互动的公益创业研究初步框架。但是关于科技公益创业的研 究在中国还是空白。 三、关于科技公益创业研究的内容思考 由上述可知,尽管目前国外学者们对公益创业以及科技公益 创业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总体而言,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对于 科技公益创业的研究更是如此。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中国来 说,学术界对公益创业尤其科技公益创业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 实践方面,都还严重滞后于中国开展公益创业尤其科技公益创业 实践的需要。如果有关的研究不能尽快加强,将有可能严重影响 非营利组织包括公益类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公 益创业尤其科技公益创业的理论框架进行研究,并在理论研究的 基础上,探讨我国公益类科研院所科技公益创业实践问题就成为 了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公益类科研院所是典型的应该提供民生 公共科技产品的非营利性组织,以此为对象开展科技公益创业实 践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探讨科技公益创业首先必须对公益创业的理论框架有一个 清晰的认识。包括对公益创业理论框架的定义和构成、各构成 的定义和各构成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研究清楚,具体涉及到公 益创业概念与维度,和其与人格特质、创业环境、创业机会等 关系的研究以及国外公益创业演化和发展的历史沿革及差异比 较研究等等。 就科技公益创业研究的本身而言, (下转第36页) ・2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年第5期 以本文花了很大篇幅阐述笔者关于技术的含义和本质的观点, 其实都是在为论证技术的价值负荷性作铺垫,即这一部分是前 为技术伦理提供了存在之基,从而使一切关于技术伦理的问题 不至于成为“伪问题”,一切关于技术伦理的研究不至于成为 多余。 面两部分逻辑上的自然引申。从前文的论证中我们已经可以很 清楚地看出关于技术价值争论存在的问题了。无论从技术的完 整含义以及从技术的本质来看,技术都无法和主体人分开,而 人都是有价值取向的,既然这样的话,技术就不可能没有价值 负载。笔者认为这才是对技术的价值性从哲学高度上的理解。 既然技术本身是有价值负荷的,而伦理正是对价值的规 范,那就必然要有技术伦理来规范技术本身,这既不是一般的 【参考文献】 【1】张志永.关于技术的含义、特征和本质之我见Ⅲ.南昌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1997, (o2). 【2】刘文海.技术的本质特征[J]洎然辩证法研究,1994, (06). [3】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 127. 伦理所能胜任的,也不是职业伦理所能代替的,这就从根本上 【4阿诺德.4】佩斯.技术:实践与文化硼.自然科学哲学问题,1989,(03) On the basis of technologic ethic ZHENG Ming,LI Yang (Ta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Hege,Taizhou Zh ̄iang 318000) Abstract:The existing basis of technologic ethic lies in the value load pmpe ̄y of technology,with which only we undemmnd from technology itself,i.e.the meaning and essence of technology;we can provide a strong supposing basis for het existence of technologic ehitc s awell as its re- search and studying. Key words:technologic ethic;value load (上接第25页)必须进一步探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科技公益 【参考文献】 [1]F RANCESCO P.,I’}le New Social Entrepreneurship:What Awal ̄Social 创业重要性的分析、科技公益创业维度及其概念的界定、科技 公益创业理论框架与创业、公益创业以及一般的科技创业理论 框架的差异分析、影响科技公益创业成功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 是如何影响科技公益创业成功、科技公益创业绩效测评体系、 “知识桥梁”机制如何促进科技公益创业中的科技创新、国外 科技公益创业的成功与失败案例分析;科技公益创业理论在中 国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实践中的运用问题,具体包括中国公益 Entrepreneurship Ventures?[M].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6(10)30: 237-260. [2]陈劲等.公益创业与公益创业者的概念界定与研究视界探讨【J】.外国 经济与管理,2007,8:10—15. [3]严中华等.美英社会企业发展的比较研究及其思考【J】.技术经济与管 理研究.20o8(2):36—38. 类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公益创业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以及基 于科技公益创业理论的中国公益类科研院所“一所两制”运作 [4]JIM F.Technology Benefiting Hum ̄ity[EB/OL].2004.http://www. 8cm.org/ubquity/ 模式的利弊分析和问题对策研究。 [5]严中华等.社会创业与商业创业的比较研究叨.探索,2007,(3): 79-82 Ststatus Quo and proposition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YAN Zhong-hua,LIN Hai,WANG Ying-na (Guangdong Drovincal Insittute of Technical Personnel;Guan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on the technology social entrepreneurship,as well as the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its research,and pmpesed further study f ohe tcontent and ideas, including:the importance of he ttechnology social entrepreneurship,dimensions of he ttechnology social entrepreneumhip and is conceptt defined,variance analysis on the technology s ̄ial entrepreneurship witll entrepreneumhip, socil entarepreneumhip and the general technology entrepreneurship,publ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socil entarepreneurship system,the technology secial entrepreneurship’S success or failure of case analysis,and SO on. Key words:technology;social entrepreneurship;Proposition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