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阻尼器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耗减运动能量的装置。

分类:弹簧阻尼器,液压阻尼器,脉冲阻尼器,旋转阻尼器,风阻尼器,粘滞阻尼器,调质阻尼器

风阻尼器:是高层建筑应对地震,吸收震波的一种装置.由吊装在楼体中上部一个几百吨重的大铁球通过传动装置经由弹簧,液压装置吸收楼体的振动,达到抗震的目的。

应用情况

在中国第一个安装风阻尼器是台北的101大厦,台北的101大楼是在88-92楼层挂置一个重达680公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幅。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在90层还安装了2台用来抑制建筑物由于强风引起摇晃的风阻尼器!

一但建筑物因强风产生的摇晃可以通过传感器传至风阻尼器,此时风阻尼器的驱动装置会控制配重物的动作进而降低建筑物的摇晃程度。通过引入风阻尼器,将能使强风时加在建筑物上的加速度(重力)降低40%左右。另外,风阻尼器也可以降低强震对建筑物,尤其是建筑物顶部的冲击。

一般说,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距地面高度为10米处,如风速为5米/秒,那么在90米的高空,风速可达到15米/秒。若高达300-400米,风力将更加强大,即风速达到30米/秒以上时,摩天大楼会产生晃动。

简单的说就是一般的摩天大楼都会在有风的情况下摇晃,这个装置就是减轻摩天大楼

产生的晃动。

减小风力对超高层建筑的影响有许多途径,如可以通过改变建筑物的形状,对风产生干扰作用。最新的技术进展是在超高层建筑设置一种名为“风阻尼器”的装置,能有效地减小强风力对超高层建筑产生的摇晃。风阻尼器的本质就是一套阻尼系统或称消能减振装置。

粘滞阻尼器:粘滞阻尼器:根据流体运动,特别是当流体通过节流孔时会产生粘滞阻力的原理而制成的,是一种与刚度、速度相关型阻尼器。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建筑结构抗震改造、工业管道设备抗振、军工等领域。传统的结构抗(振)震是通过增强结构本身的抗(振)震性能(强度、刚度、延性)来抵御地震、风、雪、海啸等自然灾害的。由于自然灾害作用强度和特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抗(振)震方法设计的结构又不具备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当地震来临,往往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粘滞耗能阻尼器的研发和应用,等于给建筑或桥梁装上了“安全气囊”。在地震来临时,阻尼器最大限度吸收和消耗了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冲击能量,大大缓解了地震对建筑结构造成的冲击和破坏。

JZN系列粘滞阻尼器,是应用粘性介质和阻尼器结构部件的相互作用产生阻尼力的原理设计、制作的一种被动速度相关型阻尼器。使用的介质为硅油。该介质具有粘温系数小、极低和极高温度下(-50℃~+250℃)性能稳定,抗辐射性能较好。同时它具有优良的电气绝缘性能和优良的抗臭氧、耐电晕、憎水防潮性能。(摘自常州容大结构减振设备)

调质阻尼器:为了因应高空强风及台风吹拂造成的摇晃.大楼内设置了“调谐质块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又称“调质阻尼器”),是在88至92楼挂置一个重达660公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据台北101告示牌所言,这也是全世界唯一开放游客观赏的巨型阻尼器,更是目前全球最大之阻尼器。

台北101采用新式的“巨型结构”(megastructure),在大楼的四个外侧分别各有两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支截面长3公尺、宽2.4公尺,自地下5楼贯通至地上90楼,柱内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钢板包覆。 台湾位于地震带上,在台北盆地的范围内,又有三条小断层,为了兴建台北101,这个建筑

台北101在台北平原的位置

的设计必定要能防止强震的破坏。且台湾每年夏天都会受到太平洋上形成的台风影响,防震和防风是台北101两大建筑所需克服的问题。为了评估地震对台北101所产生的影响,地质学家陈斗生开始探查工地预定地附近的地质结构,探钻4号发现距台北101 200米左右有一处10米厚的断层。依据这些资料,台湾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大小不同的模型,来仿真地震发生时,大楼可能发生的情形。为了增加大楼的弹性来避免强震所带来的破坏,台北101的中心是由一个外围8根钢筋的巨柱所组成。

但是良好的弹性,却也让大楼面临微风冲击,即有摇晃的问题。抵销风力所产生的摇晃主要设计是阻尼器,而大楼外形的锯齿状,经由风洞测试,能减少30-40%风所产生的摇晃。

液压阻尼器:是一种对速度反应灵敏的振动控制装置;

液压阻尼器主要适用于核电厂、火电厂、化工厂、钢铁厂等的管道及设备的抗振动。常用于控制冲击性的流体振动(如主汽门快速关闭、安全阀排放、水锤、破管等冲击激扰)和地震激扰的管系振动;

液阻尼器对低幅高频或高幅低频的振动不能有效地控制,该场合宜采用弹簧减振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热门图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