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 竹节人 第一课时人教(部编版)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部编版六语上《竹节人》(ACTT课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9、竹节人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豁、凛”等16个生字,读准20个难认字;正确读写“宅院、幽雅”等16个词语,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体会玩竹节人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3.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 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

2. 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谈玩具导入

1.(出示玩具图片)介绍你喜欢的一种玩具:它的的来历?怎么玩?

2.(出示竹节人玩具图片)多么美好的童年记忆!这种充满年代感的竹节人玩具,你们玩过吗?

3.想知道怎么玩吗?观看玩竹节人视频。 有趣吗?想玩吗?

4、今天我们要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竹节人)。齐读课题。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能学会做和玩竹节人,还能教别人怎么做,怎么玩。 二.了解有目的的阅读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看看课的前面的内容和课的后面的内容,找一找今天的课文和我们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打开课文看。

2、有什么发现?谁来说一下?

预设1:我发现在这篇课文的前面有一段话,提了三个读书任务。在课文后,有三个小朋友回答了是通过什么方法完成任务的。

预设2:我发现在这篇课文的前面有一段话,要完成三个读书任务。在课文后,有三个小朋友回答了自己是怎样完成任务的。 3、(出示课文前面的话)指名读导语。

(1)这段话是课文的导语。课文开始导语给了我们哪三个读书任务?第一是------这三个任务我们该怎么理解他呢?任务一,谁来说一说,该怎么理解? 预设:读完后要会写这个玩具制作的方法,教别人玩玩具。 怎么理解任务二呢,谁来说一说?任务三呢?

大家了解了三个任务,也理解了这三个任务。

(2)(生齐读一边课文前的导语。)读了课文前面的导语,我们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知道了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阅读方法也有所不同。

(3)其实,这里的目的就是任务。

三、小组合作,有目的阅读

过渡:同一篇文章,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这就是有目的的阅读,这是一种阅读的策略。今天我们就用这种阅读的策略来完成三个任务,有没有信心?

任务一: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容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学生自主学习。

2、检查学生合作学习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 男女生读。 全班齐读。

豁huō开 疙瘩gē da 磕(kē)飞 颓tuí然

风靡mǐ 抽屉tì 一哄hòng 攒cuán着 破绽zhàn 跺duò脚 鏖áo战 叉chǎ腿 威风凛凛lǐn 别出心裁cái 技高一筹chóu

(2)小组代表识字方法。

疙瘩:疙里面的“乞”不要写成“气”。 别出心裁:裁里面的“衣”不要写成“木”

加一加:害+谷=豁 木+昆=棍 换一换:像→橡 梧 悟 组 沮

猜字谜:不上不下 卡 八只脚

儿歌记忆: 有车载,有木栽,有衣裁。 (3)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师实时归纳。

①利用字典等工具书理解。

风靡:草木随风而倒,形容事物很风行。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别出心裁: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技高一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技术高人一等。 念念有词:指低声自语或含糊不清地说个不停。 ③运用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理解。 豁开:裂开 俨然:很像。 ④拆拼法。

前功尽弃:功:功劳;尽:完全;弃:丢失。

指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 ,以前的努力完全白费 。

弄巧成拙: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笨拙。

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任务二:写“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竹节人”玩具。 1、谈话: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呢?课文后第一位同学的发言其实已经为我们做了个榜样。

2、(出示图片)我们来看看她说怎么读的,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

2、现在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呢?对照学习单组内讨论讨论,交流交流,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二。 学习单一:

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 任务完成 写“竹节人”制作指南 教别人玩“竹节人” 3、小组派代表交流完成任务情况,展示完成结果,师实时点拨。 预设1:我们小组先快速读全文,找到关注的内容,做竹节人的部分,玩竹节人的部分。然后分工细读课文,总结归纳“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和“竹节人”玩法。完成表格。

4、非常棒,有目的,有方法,分工合作。还有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预设2:我们小组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如,先找到1~19自然段,再找制作方法3、11、12、13自然段,8~9,15~19自然段写的是玩法。最后归纳总结填表格。

预设:第一步,浏览。浏览时,我发现第3 ~19自然段的内容和这任务相关,其余部分关系不大。第二步,细读。细读时,我发现第3.11、12、13自然段其实都是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的;第8.9、10,15、16自然段是介绍怎样玩竹节人。因此我把它们作为两个整体,这样就顺利完成第一个任务啦!

(观看竹节人制作视频。)

竹节人制作指南(出示图片及文字):

①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当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②再在上面钻一对小孔,供装手臂用。

③把毛笔杆锯成八截短的,当作竹节人的四肢。 ④用一根纳鞋底线把它们串在一起。

(观看玩竹节人视频。): 竹节人玩法

①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 ②在下面一拉紧,竹节人就站在裂缝上了。

③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舞动起来。 ④把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就开始搏斗和对打。

5、师适时总结:同学们小组合作非常成功,而且都有共同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

是的,都要带着任务先快速读全文,也就是浏览(板书),然后再细读,找出相关相关内容,最后完成任务。

老师把大家的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了综合整理如下: 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 任务完成 写“竹节人” 浏览、细读 3.11、12、①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制作指南 13自然段 截,当竹节人的脑袋和身躯。 ②再在上面钻一对小孔,供装手臂用。 ③ 把毛笔杆锯成八截短的,当作竹节人的四肢。 ④用一根纳鞋底线把它们串在一起。 教人玩“竹节人” 浏览、细读 8、9、10、①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15、16自课桌裂缝里。 然段 ②在下面一拉紧,竹节人就站在裂缝上了。 ③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舞动起来。 ④把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就开始搏斗和对打。 四、课堂总结,当堂检测 (1)本课总结

《竹节人》是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的目标是教会同学们有目的的阅读。课文前面的导语就提示大家,这篇课文和以往的课文不同。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明白了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读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下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种阅读策略学习课文。 (2)当堂检测。 六、布置作业:

1、用文中教的方法做一个竹节人玩具。

2、课后搜集并背诵有关儿童的古诗,并从中体悟诗人的感情。 2、预学单:细读本课课文,并对精彩语句作批注。 板书设计:

“竹节人”制作指南

9、竹节人 玩竹节人

(精读 细读) 有关老师的故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热门图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