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水浒后传》《后水浒传》:明清之际 遗民文化心态的反映 唐海宏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学院,甘肃成县742500) 摘要:《水浒后传》和《后水浒传》是明清易代之后涌现出的借续书来抒写遗民文化心态的佳作。两位 作者都以与明末清初相似的时代——宋末元初作为叙事的切入点,可见作者对明王朝的眷恋和对遗民文化的 认同。而这种遗民文化心态不仅体现在两部小说作品的文本、序跋之中,也体现于作者的身世与交往中;不仅 从作品主人公对王权的尊崇、忠君爱国不肯称王的举动中体现出,也在他们的诗作中得到流露。 关键词:《水浒后传》;《后水浒传》;遗民;文化心态 中图分类号:I20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15)01—0080—05 0 引 言 《水浒传》追求的是历史文化心态的体现,是 生平著述并佚,惟《后水浒》一书,乃游戏之作,托 宋遗民刊行。按此书余曾见之,不知为陈雁宕作 也。”'【I_ 清人汪日祯《南浔镇志》已有记载。对 此胡适先生论述很详尽,他引《南浔镇志》卷十 二,页廿二上记载:“陈忱,字遐心,号雁荡山樵。 其先自长兴迁浔,阅数传至忱。(《研志居琐录》) 读书晦藏,以卖卜自给。(《范志》)究心经史,稗 编野乘无不贯穿。(《董志》)好作诗文,乡荐绅咸 推重之。惜贫老以终,诗文杂著俱散佚不传。 (《琐录》)”这里,《研志居琐录》为清南浔文人范 颖通所撰;《董志》是乾隆五十一年董肇镗编著的 《南浔镇志》;《范志》是道光廿年范来庚续修的 《南浔镇志》。 部表现我们民族深层文化心态的作品。而《水 浒传》的续书同样是续书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历 史文化心态的反映,《水浒后传》和《后水浒传》都 一反映了明清之际遗民的社会历史文化心态。 1 《水浒后传》中遗民文化心态的体现 首先,从遗民的身世论述中能透露出陈忱的 遗民文化心态。《水浒后传》作者陈忱是明末清 初著名的通俗小说家,也是一位遗民诗人,许多方 志、笔记都有他的传或有关记载。清人沈登瀛 《南浔备志》记载“陈雁宕忱,前明遗老,韩纯玉 《近诗兼逸集》以‘身名俱隐’称之。……生平著 述并佚。惟《后水浒》一书,乃游戏之作,托宋遗 民刊行。”俞樾就是以此为据论述了《水浒后传》 作者陈忱,其《茶香室续钞》卷一三《后水浒》载: “沈登瀛《南浔备志》云:‘陈雁宕忱,前明遗老。 在众多记载中,汪日祯《南浔镇志》卷三十六 引陈和志修;倪师孟、沈彤等纂的乾隆《震泽县 志》卷三八“杂录二・旧事二”记载最为详尽,其 载:“国初,吾邑之高蹈能文者,相率为惊隐诗社, 四方同志咸集……于时定乱已四五年,迹其始起, 盖在顺治庚寅。诸君以故国遗民,绝意仕进,相与 收稿日期:2014—09—25 作者简介:唐海宏,男,甘肃徽县人,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文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基金项目: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校级科研项目(2012LSSK02006)。 80— 一唐海宏:《水浒后传》《后水浒传》:明清之际遗民文化心态的反映 遁迹林泉,优游诗酒,芒鞋箬笠。时往来于五湖三 泖之间,而执法之吏不相谁何,国家文网之宽,诸 君气谊之笃,两得之矣。其后史案株连,同社有罹 法者,社集遂辍。” 可见陈忱同顾炎武、归庄等都有交往,同为明 末清初的遗民,并一起参与了叶继武和吴宗潜兄 弟主持的惊隐诗社活动。他假托“古宋遗民”刊 行《水浒后传》的用意就很清楚了,从身份来说他 确实是位明遗民。 其次,《水浒后传》文本及序跋中也能体现出 陈忱的遗民文化心态。陈忱在《水浒后传论略》 中明确宣布“《后传》为泄愤之书”。他要泄的正 是亡国之恨。因此,《水浒后传》全书弥漫着亡国 的悲痛气氛和遗民心态。小说第一回引诗云: “零仃洋里叹零仃,空扶幼主在翔兴。甲子门中 大星陨,赵氏块肉浮江滨。小楼三年在燕市,成仁 就义真国士。黄冠故乡不可期,大宋正统乃绝此。 六陵冬青叫杜鹃,行人回首望断烟。千秋万世恨 无极,白发孤灯读旧编。” 诗中虽然描写的是文 天祥,实际上则是陈忱借宋事来怀念朱明王朝,哀 叹明王朝的倾覆。当柴进、燕青立马吴山,看到杭 州秀丽河山时,感叹到:“可惜锦绣江山,只剩得 东南半壁!家乡何处,祖宗坟墓远隔风烟。如今 看起来,赵家的宗室,比柴家的子孙也差不多了。 对此茫茫,只多得今日一番叹息!”_3 J3 而胡适在 《<水浒续集两种>序》里列举了救国勤王的运 动、诛杀奸臣的快事、黄柑青子之献、倾倒宦囊倍 偿民利四件事后说:“这都是著者寄托最深,精神 最贯注的地方。”接着胡适又说:“这都因为著者 抱亡国的隐痛,深恨明末的贪官污吏,故作这种借 题泄愤的文章。”[4179 在《水浒后传序》中陈忱曾说:“嗟乎!我知 古宋遗民之心矣。穷愁潦倒,满眼牢骚,胸中块 磊,无酒可浇,故借此残局而著成之也。”l5_4髓这里 作者虽然愤的是“宋事”,实际上寄予了对明王室 覆亡的哀痛,流露出明遗民心态。因此,郑振铎曾 说:“陈之作此书用意与龚圣与之作《三十六人 赞》正同。圣与生在宋末,目睹蒙古民族之侵人 中原,忱则生在明末,也身历满洲人的统治。他们 不甘为异族的奴属,因而希望有英雄豪侠起来,光 复祖国。”_6_】 。而郑振铎在《清初到中叶的长篇小 说的发展》一文中还说:“董说的《西游补》,陈忱 的《水浒后传》,丁耀亢的《续金瓶梅》,西周生的 《醒世姻缘传》,钱采的《精忠传》都是颇可注意的 长篇。他们都是‘有所为’而作的,不是为写小说 而写小说的。他们都是要以‘古人酒杯浇自己的 块垒’的。所以在‘遗民文学’的这个特殊意义上 是有了很光荣的收获的。” 此外,陈忱在他的诗作中也流露出了遗民心 态。他的诗作中多次提到“故国”和“遗民”,如 “秦时行汉腊,兀兀古遗民。”(《立春前一日病中 乐长文见过》);“故国愁仍在,登临暮角哀。” (《南城晚眺》);“水向月湖人,莲花故国秋。” (《秋夜宿花庄》);“遗民不识中兴主,犹嗔康王是 九哥。”(《康王寺》);“即今历历叹迟暮,故国遗 民泪偷堕。”(《九歌壬寅初夏作(一)》);“故国山 川千里梦,一天风雨百家贫。”(《壬寅初春偶 成》);“故国栖迟遗老在,新亭慷慨几人知。” (《过长生塔庵访沈雪樵徐松之兼呈此山师》)。 诗作中反复出现“故国”和“遗民”,表现了诗人对 明朝的眷恋。前人评价其诗作:“遐心苦吟类郊、 岛,大节似柴桑。集中《九歌》,激烈悲壮,声出金 石。”E 8] 们 《水浒后传》题署为“古宋遗民”所作,从中可 见陈忱是将自己视为遗民的。清人陈田在《明诗 纪事》辛笺卷十四转引了韩纯玉《明诗兼・逸集》 的记载:“诗人隐逸者,唐如张志和、陆鸿渐,宋如 林君复、魏仲先,明如孙太初、吴孺子辈,身虽隐而 名愈彰,未有身名俱隐如吾乡陈君雁宕者。雁宕 与予同处城闾问,相去止里许,生平未识其面,并 不闻其名,没后始见其诗及杂著、小说家言,驱策 史册典故,如数家珍,而郁郁无聊、肮脏不平之气, 时复盘旋于楮墨之上。亟觅其全集,已零落不能 多得矣。夫以同为遁世之人,同居桑梓之地,尚不 能一接其音容言笑,则其埋名匿影,于古诗人之隐 者何如也?”_8_2 韩纯玉是与陈忱同邑同时的一 位诗人,搜集整理过陈忱的作品,故上述这段文字 当为记载陈忱生平及创作情况较早的也是较为可 靠的资料。文中提到的“小说家言”,虽未明言书 名,指的应为《水浒后传》。可见,陈忱的这些诗 作同其小说《水浒后传》一样都充满了爱国热情 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陈 一81—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忱坚定的遗民心态。 2《后水浒传》中遗民文化心态的体现 同《水浒后传》一样,《后水浒传》也被认为是 表现遗民心态的小说作品。这部小说将故事背景 放在宋、金对峙的时代,让宋江、卢俊义转世成为 杨幺、王摩,重新于洞庭湖再度聚义,后来被岳飞 打败,一百零八人退到轩辕井中重聚,遂“化成黑 气,凝结成团,不复出矣”。青莲室主人虽然没有 像陈忱那样给我们留下表达其遗民心态一目了然 的文字证据,但是小说的内容却还是暴露了作者 的遗民心态。 首先,杨幺、王摩等人聚义洞庭湖的原因,与 《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人一样,仍然是“官逼民 反”的表现。作者抒写宋王室的腐朽,主政者昏 庸,奸佞之臣当道,其用意在于一石二鸟,这既是 杨幺、王摩等再度聚义的原因,又是北宋王朝灭亡 的原因。青莲室主人在清初总结宋亡的原因,其 用意可想而知。我们知道,清初士人凡是总结明 亡教训或表达怀恋故国之情时,都不会明讲,往往 是拿前朝(尤其是宋朝)来说事。青莲室主人亦 是如此。 其次,杨幺、王摩等一心想的是忠君爱国,不 肯称王,充分体现了其遗民心态。为了了解宋高 宗是昏君还是明主,杨幺冒着生命危险潜入皇宫, 当面向赵构进谏。杨幺说道:“近见宋室瓜分,金 人北据,幺得全楚,众人无不拥立以成鼎足。诚恐 天命有在,不敢草率自尊,遗讥后世。是以悄人临 安,私观君臣作用。孰知在廷臣子以退避为得计, 倡和议为爱君;近信谗言弃父兄于沙漠,远忠良于 草野;日拥吴姬,湎于酒色;将西湖为游乐之场,得 染沉疴;弃社稷之重忘君父之仇,为君而若是耶? 君有过而诸臣尽默,为臣而若是耶?……君能悔 过,远谗去佞,近贤用能,挽回宋室,幺即归湖做名 正言顺之事。”[9]346这番言辞虽然是劝谏宋高宗 的,但如果说是总结南明败亡的教训亦无不可,这 也充分流露出青莲室主人的遗民心态。 再次,青莲室主人对王权的尊崇,亦是遗民心 态的体现。作者痛责徽、钦二帝昏庸无道,丝毫不 避尊者讳,把高宗写成一个从善如流的明君。高 宗听完杨幺的忠言后,不胜惊喜道:“朕已过矣, 一82一 24卷1期 孰谓杨幺盗贼!具此忠君爱国之念,诚当今勇义 之士,行千古不敢行之事。若此见杀成仁,是得令 名矣。” 9 拍并且亲自护送杨幺出宫,让他回归洞 庭湖。小说的末尾,从天上掉下一张纸条,上书 “女真虽兴宋不亡,江山倾圮忠臣整”等字句,显 然是青莲室主人对南宋抱有某种希望。而这是否 可以认为作者寓有对反清复明的愿望呢?笔者认 为未尝不可。 另外,我们从天花藏的《序》中也能找到一些 遗民心态的蛛丝马迹。整篇《序》激昂慷慨,但却 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题旨,即“君王不德,使一体之 人,皆成敌国”。接着指斥徽、钦二帝“无治世之 才,任用奸佞,以至金人自北而南”。这些观点与 《后水浒传》是一致的。《序》中还有这样一段文 字:“大都天心又将北眷,国运已入西山。庙堂大 奸大诈,草野无法无天之人事,又并横行于世,而 不知回避。”[5]3 历史上南宋毕竟还保持有半壁江 山,并持续了一百五十二年之久,说其“已人西 山”并不确切。而南明小朝廷从福王即位到韩王 政权彻底覆亡,前后坚持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这一 段时间正是“国运已入西山”之时。而且满清入 主中原,正是所谓的“天心又将北眷”。所以,天 花藏在这篇《序》中虽是论宋事,实际上却是指向 明朝。这说明作者、序跋之人对南明王朝还抱有 一份期盼,希望有朝一日能兴复明王朝。 林辰曾指出:“作者(即青莲室主人)的本意 是借宋之赵构,凭吊明崇祯之覆灭。”¨。 而欧阳 健在《明季进步<水浒>观的体现——读<后水 浒传>》中也说,《后水浒传》“可能产生于南明行 将灭亡之际。当时,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空前尖 锐复杂,谗伎当道,国事日非,使得一班具有进步 倾向的文人,转而对于草泽中的豪侠产生更多的 同情与仰慕之情,以杨幺为正面人物的号称《水 浒》续书、并体现了这种进步《水浒》观的《后水浒 传》,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l_ 欧阳健在 此所说的“民族矛盾”即是满族入主中原,明清改 朝换代时满洲贵族统治者与大汉民族之间的矛盾。 这正映衬出了作者青莲室主人的遗民情怀。 3作者选择宋事抒写其遗民心态的原因 陈忱和青莲室主人为何要选择宋事来抒写他 唐海宏:《水浒后传》《后水浒传》:明清之际遗民文化心态的反映 们的遗民心态呢?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宋末元初与明末清初有相似的时代特 征。历史上由宋元而明清,两个易代时段的历史 距离不过为三百多年,但却出现了惊人的相似度: 统治者都是弱君庸臣,结局都是以夷代华,都生发 出了意义与品格都相当卓荦的遗民群体。确切地 来说,明末清初指的是崇祯末年到康熙前期这一 时段,历史在此时重演。清代统治者虽不是来自 大漠,但这支从白山黑水走出的军队同样很强大, 汉家王朝同样不堪一击。此时士人们又经历了一 次同样的国破家亡之变。张兵曾说:“明遗民的 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借助了宋遗民,而也正是在 对自我命运的深刻体认中,宋遗民的遗民品格才 得以凸显……明遗民把中国遗民诗的创作推向了 辉煌的顶峰。遗民人数的空前增多、遗民心态的 充分呈现、遗民群体特征的明显展示、遗民文化创 作的异常活跃,都使这个社会阶层卓然凸现于它 的时代。”l1 J】 “这里,历史情境的再次出现,历 史人物的又一次登场,何等相似。相似历史情境 的出现既寄托了遗民作家的复杂情愫,也表现出 了遗民作家的真正心态,而这些也成为了明清之 际遗民数量疯狂生长的温床。宋元之际的历史成 为了一段最经常被言说的历史,在文学史上其意 义不是三言两语可表述清楚的。 二是续书作者试图通过小说来揭示宋亡的历 史原因,从而来关照、探寻明朝灭亡的历史。在蛮 夷之国取代大汉民族政权的相似条件下,对于那 些保有充分民族自信的汉族士人而言是极其痛苦 的。将民族意识与遗民心态有机结合起来,不但 能促成遗民作家们对那些强大的汉民族政权如 汉、唐、宋等回顾良多,也迫使汉族士人们在恋旧 追昔的怀念之中不厌其烦地去讲述那些历史上著 名的人与事,进而去思考强大与弱小、复兴与覆 亡,乃至个人的出与处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续书 作者往往将目光投注到了动乱的历史变迁之际, 他们通过审视和评价历史事件从而来影射当下现 实,表达自己的指责与批判,表达自己深沉的民族 情绪,借此来抒发禾黍之悲,兴亡之感。 4结语 诚然,如黄宗羲所说:“遗民者,天地之元气 也。然士各有分,朝不坐,宴不与,士之分亦止于 不仕而已。”_l 3_ “作为遗民,陈忱与青莲室主人经 历的易代离乱,他们对生死的体验,以及易代后他 们苦痛、困顿、茫然的心绪,这些都促成了遗民性 格的形成,也影响了其学术和创作。宋遗民如此, 明遗民亦如此。这种互为表里的相互作用形成了 《水浒后传》和《后水浒传》的强大的震撼力。《水 浒后传》和《后水浒传》的作者陈忱与青莲室主人 正是以自己不仕的遗民人格,通过叙写与明末清 初相似的时代——宋末元初来抒写了他们所处时 代的遗民文化心态。 [参考文献] [1]孔另境.中国小说史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2. [2] (清)沈彤.乾隆震泽县志震泽县志续[M].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3] (清)陈忱.水浒后传[M].张安祖,校点.哈尔滨:黑 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4]马蹄疾.水浒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7. [5]朱一玄,刘毓忱.水浒传资料汇编[M].天津:南开 大学出版社,2012. [6]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8. [7] 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88. [8] (清)陈田.明诗纪事辛簸:卷十四[M].上海:商务 印书馆,1936. [9] (明)青莲室主人.后水浒传[M].吕安,校点.哈尔 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10]林辰.明末清初小说述录[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 社,1988. [11]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清小说论丛:第3辑[M].沈阳: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12]张兵.遗民与遗民诗之流变[J].西北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1998(4). [13]黄宗羲.谢时符先生墓志铭[M]//黄宗羲.黄宗羲 全集:第10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陈红娟) 一83—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4卷1期 Reflection of Adherents Cultural Mentality betwee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Sequel to TANG Haihong Water Margins and After the WaWr Margins (scbol ofLiteratureⅡnd History,Longnan Normal College,Chengxian,Gansu,7425o0,China) Abstract:Sequel to the Water Margins and er the Water Margins are continuous books after the。hang。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which are the best works that describes the cultural mentality of their adheren s・ Both authors took the period between Song Dynasty and Yuan Dynas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novel naⅡat 0n' which is similar to the time betwee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his shows that both authors were se“timentally attached to the Ming Dynasty and had the identity for the culture of its adherents.This kind of adherents"cul‘ tura1 mentliaty is not on1y embodied in the text,prefaces and postscripts,but also in their life experiences and communications.Their cultural mentality can not only be reflected from main character's respect and worsh P or ifmperial p0wer,and their loyalty to the country without acting like the emperor,but also revealed m the r poety and works・r . KeY words:Sequel to the Water Margins;After the Water Margins;adherents;cultural inent l ty 蝴! ! ! ! ! ! !;、! ! ! ! ! ! (上接第74页) On the Legislation Problem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for Homosexual Marriage and Family in China WEI Xuqiao (The cen 盯 m。l8 Rese0rch,Hu。d。ng Jiaot。ng University,Nanch。ng,Ji。ngxi,330013,Chin。) Abstract:With the pace accelerati。n。f reform and。pen,nl。re and more attenti。n is paid t。the sPecial 舯up一”homosexuality”.Now there are increasingly more social contradictions and legal conflicts causedby homosexualitv in China.Therefore,problems like how to ensure the rights of homosexuality,whether to make them legal 0r how to make them adapt to the Chinese conditions,have become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urgent t0 deal with.In this p印er,in view of the necessity of homosexuality marriage legalization in our country’some iea— sible su孵stions about the legislation of homosexuality marriage are presented combined with the legislation status of western countries. Key wOrds:homosexuality;homosexual marriage;rights and interests of family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