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读书感言

2021-05-07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读书感言

这本书讲的是佛学与人生。

南怀瑾先生用佛学来解答人生的基本问题。老先生相信轮回,“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大科学。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在因果关系中。

以佛教来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菩萨都是化身,我们一切众生也是化身,只有一个中心不变的,叫做中央毗卢遮那佛;一切佛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一切众生也是他的化身。换句话说,都是本体的分化作用,而那个不生不灭的生命的本体没有动过。所以释迦牟尼这一生,成佛做教主,他也是化身,阿弥陀佛也是化身。

用化身来解释生命的说法令我惊奇。这种想法是在我之前的生命中听不到的。我们都是本体的化身,既然我们来自同一个本体,又何必相互争斗呢?这个世界的很多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佛学能净化心灵,大概就是通过这样的思想吧。

佛说一切众生,不只人,包括宇宙的物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是这个本体的现象变化,都是分段生死,都是变易生死。变化不是究竟,不是根本,而是现象。但是这个生命

总体的功能,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也不死。

这是对化身的进一步拓展。认为整个宇宙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是这个本体的化身,是本体的某种变化,而这个本体是不生不灭,不老不死的。读到这里我犹如醍醐灌顶(这个成语起源于佛学经文,还有结缘灌顶,传法灌顶,智慧灌顶,有各种的灌顶),我曾经认

为整个宇宙没有多大的关联性,认为物质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读到佛学这种说法以后,我开始觉得宇宙是一个整体。甚至,宇宙可以是一个生命。

物理世界的四大归类是:地、水、火、风。实际上,加空是五大类,空不需要讲,一定存在的。四大是四大类作用的代号,不是指具体的物质,而是代表很多很多作用;很多具体的现象都是四大作用的表现。地大代表坚固的,凝固性的;水大代表湿润的,液体的;火大代表有冷暖温度的;风大代表运动,行动,运行。气流、电流的能量属于风大的现象,电流的热量属于火大的现象。

将宏观的地、水、风、火进行抽象,概括为四种宏观现象,虽然与现代科学显得格格不入,但是作为一种朴素的想法,是值得一看的。这种抽象宏观事物来解释世间万物的方法也许对科学是一种借鉴。

至于书中提到的“业报”,“中阴身”等说法,我实在难以读懂。但无论如何,对于这种自己弄不明白而且目前无法用可靠的方法判断其真伪的说法,我们还是抱着一颗敬畏的心去看待。不管是对还是错,我们人类在自然面前始终是渺小的。

《人性管理》读书感言

《人性管理》是在文题上最契合“国学与领导力发展”这门学科的书。

人性管理就是只理不管,管事加理人。“中庸之道”就是合理化主义。所谓管理,就是你管的合理,对方就接受;你管的不合理,不管你是谁,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没有用。

中国式管理是人类解决全球化与本土化矛盾的唯一途径。

这几句给我们中国人打足了气。在科学上我们一直落后西方,在管理科学上我们依旧落后。中国式管理这种管理哲学是独一无二的。作者认为中国式管理才是管理的未来方向。这点让我心中产生了些许自豪感。

但是,文中对西方管理的认识可能存在片面化的问题。作者认为,西方管理是“以事为本”,认为西方提倡“一切向钱看”。这点无疑是带有偏见的。如今的中国和西方恰恰相反,当西方人开始提倡“以人为本”,开始提出“能本管理”(即以不断激发人的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方式)的时候,中国恰恰还停留在过去西方“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中,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代中国,钱和权已经被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

作者认为,人性对管理有种先天的排斥。这点我不置可否。参考邪教组织帮众对首脑的无条件狂热的服从,以及其他展现人类天生被管理的奴性的历史事件,人性一方面对管理有先天的排斥,渴望自由,渴望自我,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甘愿被管理。

人性管理的最佳方式。事情做得很好—不管;事情做的不怎么样—督促;事情做得完全不行—给你难看。 两手策略。 好好干—看得起你,支持你;不好好干—点你,给你颜色看;再不好好干—撒手不管,摔死你。这样做合情合理。我觉得这种朴素简单的管理方式最具有可执行力。

推、拖、拉是最好的管理。我认为这点有待商榷。目前中国人缺乏信任,如果人人都学者变得推、拖、拉,那就没人敢真正承担责任,就是因为没人愿意承担责任,才会有如今那么多的安全事故。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困难,不是中国式管理不足导致的,而是因为国人缺乏原则,缺乏西方式的直言不讳,我觉得在管理方面,是西方需要学习东方,而东

方也需要学习西方。

制度不能移植,凡是移植的制度都活不了。这点说的不错。尤其是针对中国目前的制度,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实就是探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盲目移植制度,必然会导致失败。

课程感言以及建议

学习本课我的收获很多。主要是收获了以前从未听说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观点和看法具有启发性,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起作用,会影响我的一生。这种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课程的不足也存在。本课程的面向对象应该是至少大三年级的学生,或者是研究生,对于我们大一本科生而言,本课程的内容并不那么容易理解。此外,本课程中讲授的内容并未能得到所谓主流学界的认可,让世界观人生观尚未成熟的大一学生听课可能会让他们变得和主流不合。对更高年级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开课,才能最好地达到本课程拓宽视野的一个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