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讲究方法,学习数学更是这样。教导学生学会学习,就会使学生学得快,学得好,而且会终身受益。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国数学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重灌输式讲授,轻探究式教学,重教导学生学会知识,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显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灵活与高效。为扭转这种后果,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被动”变“主动”,由简单“学会”到“会学”数学。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对于数学学业不良的学生而言更是意义重大。数学学业不良的学生的类型大致有三种:第一种为松散型,该类型学生学习能力强,但不能主动发挥,学习不够踏实,双基不够扎实,学习成绩不稳定;第二种为认真型,该类型学生学习很刻苦认真,但方法较死板,能力较差,基础不够扎实,成绩上不去;第三种为低劣型,该类型学生无学习兴趣,不下功夫,底子差,方法死,能力弱,学习成绩差,处于“学习脱轨”
和“恶性循环”状态。在上述三种不同类型学生中,以第二种学生居多。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师教导方法和重点不同。对第一种学生主要解决其学习态度问题;对第二种学生主要解决其学习方法问题;对第三种学生主要解决其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具体方法问题。因此,要帮助数学学业不良的学生提高其成绩,势必要先教会他们“学会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件事很感兴趣的时候,他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求研究,会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很大的兴趣,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会轻松很多,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学习兴趣。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和教师满堂灌的教法容易养成学生的惰性和滋生抽象乏味的感觉。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值得每一个教师关注的问题。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考虑尝试以下做法:其一,巧设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其二,举例说明数学在现
代社会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其三,挖掘数学中的美育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其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引导学生认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召开数学学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等。让学生明确学会学习是时代的要求,能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提高自己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等各种能力,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在将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求得生存。
三、培养学生学会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
学习数学也需要阅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材中的内容“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学生听,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却有所忽视。从长远看,一个人不可能终身依靠教师。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终身学习是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做读书笔记。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教材。数学教科书的每一章节,就是一篇逻辑严谨的说明文。教师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回答问题。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让学生对课本进行独立阅读、思考、完成作业,进而对课本进行质疑、重组、超越,教师只充当点拨、修正的角色。除了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教材之外,还应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其他相关书籍,如数学史料书籍,数学名人传,数学期刊杂志、世界名题与趣题的简易读本等。这些书籍凝聚了众多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及数学教育工作者多年的心血,是值得每一个人用心去阅读的。对于学生而言,要完全理解这些内容是不现实的,但读书的乐趣、良好数学修养的形成、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治学方法、尊重客观事实的态度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往往都蕴涵其中。
四、培养学生形成数学问题意识
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得多、问得多,而学生问的少甚至几乎不问的现象。学生的“问题意识”日渐淡薄,这无疑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当今课改方向是相违背的。在数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首先,教师应从情感上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敢于提问。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要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使学生亲近教师,敢于提问。其次,教师应积极创设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提问的资源。要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教师应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需要的情景。最后,教师应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技能,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条件,如启发学生从自己不明白、不清楚的地方提
问题,从学习新知识中联想到的地方提问题等。
五、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所谓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角度,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的方面。”通过反思,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通过反思,可以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产生新的发现。因此,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反思,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评价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就数学学习而言,反思指学生对自己数学学习活动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它是一种思维形式,更是一种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方法,是在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的回顾、分析和检查。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学会学习数学呢?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猜想新知处反思;在交流研讨处反思;在认知冲突处反思;在寻找错因处反思;在追溯过程处
反思,让学生处处反思、时时反思,在乐思、巧思、善思的过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总之,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学的学生。教与学应相结合,教师应与学生相互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重视学习方法,教导学生阅读、质疑、反思等科学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特别是数学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责任编辑:林艳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