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0年第g期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问题思考 朱桂凤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于奇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是关系到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问题。本文客观分析了目前 国内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上出现的几个共性问题,是对几十年国内高等教育旅游本科课程设置 的一次总结,为新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提供可参考性建议。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必须改变 传统的基础性教育,依托旅游产业的发展,以人才培养定位为依据。 【关键词】旅游管理:课程设置;旅游产业 、【作者简介】朱桂风(1964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主要从事 旅游资源、旅游文化和民俗旅游等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 0)09-0062-02 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科学合理 上把握不好尺度。在一份针对高校旅游专业本科学 的课程设置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旅游 生进行的一次小型抽样调查中显示,有75%以上的学 管理专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在课程设置上逐渐趋 生对旅游业发展前景表示乐观,更有一部分学生对 于成熟和稳定。面对新的教学改革,旅游专业也面临 旅游产业和将来的从业表示满意。令人遗憾的是 着课程的重新设置和调整。课程设置要以人才培养 10096的学生对专业教育表示不满意,认为课程专业 定位为依据,才是科学的、可行的。也是区别与以往 性不强,似是而非。历年来我们培养出来的旅游本科 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在这一点上,教育部明确指出旅 专业的学生中,在行业内就业的人数仅在1∞ 至20% 游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应遵照“目标峒确、改革领 之间波动,两年后仍然留在行业内工作的已经不足 先、成果突出、师资优先、设备先进、教学优秀、质量 20%;而从市场选择人才的实际情况看,旅游管理专 一流”的指导方针,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 业本科学生在企业的招聘和实际工作中没有竞争的 念,提出适应我国旅漩 持续发展要求的旅游管理 优势可言,如在旅游市场营销策划和计调岗位上,毕 本科课程设置的改革目标。其出发点在于结合21世 业于工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的本科生完全可以胜 纪经济、社会对人才质量提出的新要求,加大教学改 任工作,从某种程度 还会表现的更为专业。旅游文 革的步伐,转变传统教学思想观念,改革课程教学模 秘、公关等工作岗位,中文、外语、新闻等专业的毕业 式,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调整,加强不同学科之 生同样能够胜任。旅游电子商务和网络设计、更新、 间的渗透和融合,改变课程划分过绌、教学内容陈 维护等技术性更强的工作,毕业于信息技术和计算 旧、交叉重复过多、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落后、忽 机专业的本科生更胜一筹。导游员出自旅游本科专 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状况。总结以往国内各高 业的学生也不占优势,而外语、历史、中文、新闻、法 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的经验,结合课 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也不逊色。如此看来,旅游业的各 程理论体系,查找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为探寻更为科 部门中的职业范围非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同样具有很 学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强的竞争力,而旅游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却缺乏替代 一、旅游学科定位侧重经济管理.课程内容设置 其他专业的能力。走入工作岗位的旅游专业本科毕 随意性比较大 业生因为我们课程设置的不够科学等方面的种种原 关于旅游专业教育的性质和学科定位问题,1998 因而没有建立起对行业的正确认识,tg括应具备的 年之前,教育部将旅游专业学科定位在经济类学科。 服务意识、吃苦精神、职业素养等素质,也就难以在 1998年之后,教育部将旅游专业学科由经济类学科 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 划分为管理类学科。“一门学科的课程应当由对于形 二、课程设置在形式上摆脱不了统一的模式化 成该学科之结构的根本原理的最基本的理解来决 旅游专业课程设置的形式上仍然摆脱不了模式 定”【t1。学科定位对课程设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 化,没有突出专业特点。不能否认统一模式化在政府 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全国高校旅游专业在课程内对课程的制定和实旆的控制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同 容设置上,却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有的侧重经济, 时也出现了很多弊端,最明显的就是“导致具体的实 有的侧重地理。有的侧重餐饮,有的侧重文化……对 施过程中缺少弹性”回,很难体现专业特点。旅游高等 于基础理论的专业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分配 教育属于应用型、职业性专业教育,在统一的模式化 朱桂凤: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问题思考 课程设置的要求下,国内大部分院校的旅游专业基 本保持的是基础性教育。这种基础教育又留有传统 的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痕迹,虽然 在旅游人才培养上作出了贡献,但缺少弹性不能够 体现出旅游专业的特点,这就制约了今后人才培养 的途径。国外一些旅游院校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 借鉴的。欧美国家在旅游高等教育的建设中,始终是 遵循旅游产业对旅游专门人才的强大需求而催生了 现代旅游高等教育,他们所走过的是一个从职业教 育到专业教育再到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成长 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确实值得我们参考,而且他们 次的领悟和认知能力、人文主义精神、理论优势和发 展潜力,这才符合“全入教育”的理念。 四、高水准的实验教学内容是旅游课程设置的重 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很强的动 手能力、操作能力,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将所学与所做结合起来。所以重视实践教学出发点 是正确的,因为旅游作为应用学科必定要求学生具 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全国各个旅游院校在注重 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上是能够达成共识的。虽然各 高校的实践教学水平可谓是良莠不一,但是大多数 每个学校的办学特色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就是最成功的职业化旅游高 等教育名校,而美国综合性大学的康奈尔大学,其下 设的酒店管理学院也是以突出职业教育为特色。必 须指出的是这里所讲的职业教育不是单纯的职业训 练或培训,而是突出应用性、技能性,培养出来的毕 业生一定具有定位准确、心理素质较好、实际操作能 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适应旅游行业工作较快的 专业人才,在旅游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力的 地位。广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就是较为成功例子,课 程设置首先采用市场调查,遵循旅游产业对人才的 需求而确定的,符合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又与国际接 轨的旅游人才培养规格。只有改变以基础教育为主 的统一的模式化的课程设置,才能改变旅游本科专 业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和萎缩的不利局面。 三、课程设置缺乏整体优化 旅游专业办学过程中,有的学校侧重经济,有的 学校侧重文化,这种局面源于其诞生于传统学科的 基础教育。“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基础英语课时比 重相对过大,偏向经济类、管理类与工具性、技术操 作性的课程偏少,‘文化’含量较高的人文社科类的 课程偏少,使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知识面过 于狭窄,缺乏必要的入文素质,缺乏‘文化’上的厚重 感,对社会的适应性较差,毕业后没有后劲,实际工 作的潜力与后劲不足,不适应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 才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嘲随着旅游经济属 性的不断显现和就业压力,旅游有关文化类课程和 其他维度的课程边缘化的趋势已经出现,这是一个 危险的信号。虽然我们将人才培养定位在依据旅游 产业发展为导向的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专业教育, 但旅游经济毕竟有别于其他经济,他必须以文化作 为基础和支撑,否则将失去根基。因为旅游的表象是 经济,旅游的内涵是文化,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 魂,忽视文化课程,必将导致培养出的专业人才缺乏 后劲,在市场竞争中失去机遇和竞争的实力。旅游产 业成功与否最后拼的就是其所含的文化程度的厚重 度。这种局限性和片面性制约了旅游高等教育的多 元化全面化的发展,导致旅游专业教育的道路越走 越窄。旅游教育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克服与现代资本 主义经-b3:理性直接相关的过于关注入的智力发展而 忽视其他品格培养的传统教育思想,注重培养旅游 专业的学生对包括旅游活动在内的各种事物更深层 旅游院校基本停留在低水平的层面,学生只是简单 的参与餐饮、导游等一些初级层次的实践活动,对于 旅游策划、规划、开发等高水平的实践内容无法涉 及,这就使我们的毕业生在就业中起点很低,很难在 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造成这种局面有 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各高校扩大招生人数,学生人 数急剧增加而基础实验设施投入跟不上,无法满足 实践教学需要。第二,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过高,眼高 手低。不屑于服务性很强的实践课程。第三,实习实 践时间比较短,旅游企业对于短期实习的学生不愿 意接收,刚刚熟悉工作环境的学生还没有给企业创 造效益就离开,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费力不讨好没 有效益的一件事情。第四,各高校缺少长期的、稳定 的或永久性的实习基地,校内所建立的实验室也 ‘: 初级水平的,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实践教学课程,对.‘ 上水准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内容是没有办法满 勺。 第五,相当多的教师都是从校门走人讲台的,没一目实 践经验,也缺乏与产业界的实质联系,无法满足实践 教学工作的要求。所以将高水准的实验教学内容融 入到课程设置中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问题导致家长和学生对旅游专业的毕业生 的就业前景失去信心,逐渐作出理性的选择。全国旅 游高等院校的招生已经出现了萎缩的现象,甚至有 的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已经出现了招生困难的局面。 必须明确的是,旅游专业毕业生没有就业优势,不是 旅游业人才市场不需要专业毕业生,而是我们培养 不出来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其根本原因是我们 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出了问题。回 顾几十年我国旅游高等教育b^规模盲目扩张到逐步 萎缩乃至停滞的发展过程,表明我国的旅游高等教 育与中国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繁荣昌盛相背离。将 旅游高等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相适应已经是不容回 避的严重问题。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祉, 2O03:1 30. 【2]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98. 【3】田里,马勇,杜江.中国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 展战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0. [责任编辑李爱华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