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
(旅游管理专业) 山东协和学院教务处 二○一六年九月
目 录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酒店管理概论 课程编号:1
课程负责人:郭庆慧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酒店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酒店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及良好的酒店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
后续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住宿管理》
课程设计理念
本着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酒店管理概论》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以当前酒店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确定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探索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计思路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开发方法,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彻底打破原有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首先根据市场、企业、行业对酒店管理人员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确定了酒店管理人员的职业岗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酒店管理人员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制订课程标准,然后进行主教材、教师指导书、学生指导书以及配套资源的开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培养酒店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酒店管理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熟悉酒店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了解酒店各大核心营业部门的运营与服务;掌握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核心内容的基础理论,具备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酒店管理意识和能力。
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趋势;掌握酒店管理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方法。
2.2.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具备解决酒店管理各项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独立工作能力,达到高星级酒店核心部门营业职业能力。
2.2.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酒店经营与管理理念,掌握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内容,并具备良好的酒店业职业道德素质。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从当前酒店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使其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既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又兼顾酒店业相关职业技能考试的需要,实现“双证”融合。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序号 模块 情境内容 教学要求 本模块属于基础性知识,要求学生能够了解酒店的发展历史;理解酒店的发展趋势和酒店集团的概念;掌握酒店的基本概念、酒店的类型及酒店产品的特点。 本模块理论性较强,在掌握管理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含义、职能及基本方法。 6 6 课时 1.酒店的概念 1 酒店概述 2.酒店的发展历史 3.酒店集团 酒店管理2 理论与 方法 1.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 2.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 1.酒店的组织机构(扁3 酒店组织 管理 平式、锥型) 2.酒店的管理制度(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 1.现代酒店餐饮部 2.前厅与客房部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制度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重点要求学生了解现代酒店的组织设计原则;理解现代酒店的管理制度;掌握现代酒店的组织机构设置。 6 4 酒店接待部门管理 本模块是扩展性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酒店各部门的经营与服务,本模块的重点是掌握现代酒店12 序号 模块 情境内容 教学要求 餐饮部、前厅部和客房部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制度。 课时 1.酒店物力资源管理的5 酒店资源 流程与方法 管理 2.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1.酒店服务的特性 6 酒店服务质量管理 2.酒店服务质量的概念及特点 3.服务质量管理的含义与方法 酒店营销 管理 1.酒店营销的概念 2.营销组合的含义 3.新型营销方法 本模块要求学生理解酒店资源管理的概念及主要内容;重点掌握酒店物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及方法、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6 本模块要求学生了解酒店整个服务程序的管理,掌握服务规程的制定和实施;理解酒店服务质量的含义和特点;掌握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内容。 6 本模块要求学生了解现代酒店的新型营销组合及创新理念;理解酒店营销活动的概念;掌握酒店营销组合的概念及策略。 总计 48 6 7 4.实施要求 教材编写
教材选用由郑向敏主编,南开大学出版设出版的《现代饭店管理学》,本教材为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该教材既强调学科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又注重酒店实践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注重管理理论与方法,又注重酒店功能性和实务性的管理与操作;既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能够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现代饭店管理》,汪为春编着,现代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 2.《管理学原理》,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3.《现代饭店管理——理论、方法与案例》,翁钢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饭店创新经营与策略》,宋雪鸿,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 5.《酒店管理经典案例》,陈文生,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
6.《服务管理——酒店管理的新模式》,贾依?坎达姆普利,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
7.《饭店管理》(第三版),蒋丁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教学方法与手段 4.2.1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探索并推行企业全程导入下的“五步式”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全程导入”的“五步式”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推进企业全程介入课程的人才培养过程: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参与构建课程体系、参与建设实训基地、参与授课辅导、参与实训指导、参与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等;在企业全程导入下注重学生的课内教学——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校内实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校外见习——进入酒店熟悉各部门工作流程,校外实习——实现顶岗、轮岗的就业环境,校内升华——通过校外的见习、实习,返回学校进一步提升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认知。
4.2.2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采用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使用PPT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系统性、全面性地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组织小组典型案例研讨、实地调查与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深度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此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聘请校企合作企业的酒店经理人作专题讲座。
4.2.3教学手段
目前,《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即包含丰富的文字资料,也有精美的地图、图片资料,部分课件还链接有影像资料,提高了课程的形象性、趣味性,授课效果较好。
(1)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本课程教学充分依托我院“数字校园”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等扩充性资料,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在课程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课件、视频演示等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利用院机房、旅游信息管理实训室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师生互动。
(3)互动方式网络化: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进行师生间的教学讨论和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的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也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通过学生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学生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者,取消其期末考试资格。“期末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来确定,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题,试题覆盖面要广,能够客观检测出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郑向敏主编,南开大学出版设出版的《现代饭店管理学》,本教材为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课程学习网站:
[1]中国酒店管理网: [2]中国旅游网:
[3]中国饭店联合信息网:
[4]: [5]: [6]: [7]:
5.其他说明
无。
《旅游资源学》课程标准
课程负责人:魏薇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旅游资源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习掌握旅游资源学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最新理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撰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产品策划书、旅游业发展建议书等文案,以供各级领导、各旅游企业决策参考。
课程设计理念
该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其设计理念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采取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使课程贴近职业岗位、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达到“能干、会干、干好”的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为此,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在广泛征求行业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校内外专家的共同合作下,坚持以实际工作中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为主线;以野外调查实习与课堂教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培养旅游资源评价、数据处理能力为核心,以满足岗位要求为目标,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调查开发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平。
课程设计思路
坚持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课程的选择以旅游业以及旅游新型业态需求为依据,课程内容以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与优秀企业合作,加大创新创业和专业技能培训及考核,不仅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要使其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旅游资源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现代旅游人应具备的素质,掌握旅游资源调查开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旅游资源审美评价、旅游资源调查、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能够提出旅游资源开发建议。有助于学生掌握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创造和就业的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具体目标
系统地理解旅游资源概念内涵、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掌握不同旅游资源类型的辨识和特征;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原则和标准;掌握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具体流程和内容;掌握不同旅游资源形成和分布的原因和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熟练运用Excel分析旅游资源调查数据并提出开发建议。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能从整体把握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类型、性质、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方法,初步掌握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方法与措施,培养可持续资源开发的意识,为下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自我发展、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思考、分析、判断及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能够把握旅游行业融合发展趋势并独立创业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旅游资源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成因、特点、美学特征等,掌握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及开发原则,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为达成上述目标,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做到:第一,根据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内容组织上自成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按学习情境设计教学,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内容选取摒弃原来的章节限制,将知识点项目化,每个项目设置若干学习情境。随着对各情境的学习,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加系统化,实践技能也将有突破性提高。第三,结合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训练,从培养职业素质角度选取教学内容。第四,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按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进行教学的组织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内容组织上自成体系,设有4个教学模块,10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相关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模块 项目 旅游资源的分类 旅游资源的学习情境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旅游资源的审美特主要内容 学时 旅游资源与审美 旅游资源的含义、基本属性和分类 旅游资源审美的表现形式及审美价值 2 2 模块 项目 审美 学习情境 征及方法 主要内容 学时 地质地貌及水体类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类资源 水体旅游类资源 植物类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水体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植物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动物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天象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佛教的主要建筑形式及旅游价值 道教的主要建筑形式及旅游价值 酒文化的发展及酒品饮用 食文化的发展及四大菜系的特点 资料分析法、excel分析法等 现场踏勘法 访谈法 保护性原则和特色性原则 特色旅游战略 4 4 4 4 4 3 6 3 2 2 2 2 2 1 1 自然旅生物类旅游资源 游资源 动物类旅游资源 气象、气候类 旅游资源 天象类旅游资源 古代建筑类 旅游资源 古典园林类 旅游资源 佛教文化 旅游资源 道教文化 旅游资源 酒文化旅游资源 气象气候与天象类旅游资源 古代建筑及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 人文旅宗教文化类游资源 旅游资源 饮食文化类旅游资源 食文化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 调查方法 旅游资源实地 调查的方法 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方法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开发 旅游资源的调查 旅游资源的开发 4.实施要求 教材编写 选用教材:
为了在课程建设工作过程中探索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野外实践教学之间的契合关系,更好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选用了清华
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资源学》一书作为教材。本书系统、完整的阐述了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以“篇”作为全书的最高级的结构单元,强化“旅游资源”研究的“保护”视角,拥有大量国内外最新的“实例”和“案例”学习内容,重视国外实践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
参考书目:
(1)张凌云.生态旅游.北京: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2)张朝枝,罗秋菊.保护区旅游规划与管理指南.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4)王大悟,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紧扣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需求,采取“五步循环”教学模式。具体是指: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产业发展需求带动、技能实训引导、真实项目导向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激发兴趣为先导,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自学、自行调研、解决问题、参与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教师将旅游资源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模块分解,邀请企业专家和任课教师一起承担不同模块的讲座。通过岗位所需的旅游资源基本知识的讲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思考岗位化问题的同时,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2)学生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平台,收集足够的资料,展开自学式的旅游资源学知识的学习、思考和分析。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依据教学大纲,选择恰当的热点旅游资源路线策划问题,自由结组,以模拟课题组的形式,展开自行企业调研,并书写调研报告。
(4)教师对学生的调研报告和答辩进行点评,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推荐校内模拟实训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旅游资源线路设计,学生将自行实训计划交付老师,邀请教师参与,教师随时答疑,从旁指导。
(5)教师根据学生实训的状况,为学生提供企业真实岗位项目或者创新型旅游产品开发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结成实习项目组,书写项目工作计划,交付老师,邀请教师参与指导,教师根据不同项目组的时间地点安排校外项目计划表,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岗位项目的旅游资源路线设计和策划,书写项目方案,并邀请岗位能手和专家对学生实习项目方案进行评估。
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采取了多种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任务驱动法
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
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2)案例教学法
结合旅游资源典型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旅游资源分类、成因、特征、旅游价值、资源开发、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的认识和理解。
(3)现场教学法
组织到野外,亲临旅游资源现场,让学生深入理解旅游资源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旅游资源的感性认识。
(4)讨论式教学法
一方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抽出相应时间到相应单位进行相应的实地考察、交往、接触、增加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各类旅游开发的具体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性、知识的大容量性、实物投影的真实性、录像的灵活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等都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体现了现代化电教手段的三大明显优点:重现教育信息方便、形声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法多样性。
(1)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还采用录像带、VCD、实物图片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图、文、声并茂,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2)模拟及网络教学
课程组教师利用我校校园网建立了旅游资源学课程教学网站。网站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学》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部分思考题和习题及答案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与老师进行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模拟及网络教学,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网上自主学习的条件,并可享受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实物、图像、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大信息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考核与评价
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考试,重视能力考核。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除闭卷、开卷考试外,还可以采取现场实际操作、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制作作品、特长或任务表演、情景测验等考核方式,或将几种方式综合运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们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网站,课程网址链接:。网站上传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
(1)本课程教学资源已经全部上网,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查看或下载本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电子课件、思考题、案例库、试题库、参考资料等。
(2)本课程已上传了教学视频,可供教师与学生们进行参考、学习。课程网站提供了40分钟的说课录像,而且课堂教学录像也全部上网。
(3)在教材选择上,选用国家精品教材、省级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等优秀教材,实验教材采用教学团队研究自编的能反映真实旅游管理过程、导游过程、资源规划和旅游营销等相关的实验教学手册、规范、规程、标准图等。充分满足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需要。
(4)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留言、电子邮件等形式与教师互动,及时答疑解惑。 网络自主学习资源 序号 1 2 3 4 资源名称 资源内容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实习指导书 学习情境(子情境: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工作任务单 网络课程 实训 评价表 实训报告单 练习题及答案) 资源库 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课件、试题库、模拟题、自学指导、视频库、图片库、文献资料 互动专区 课程公告、在线答疑、网上作业和作业提交 学生可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免费登录并使用校园网上的全部资源,也可通过校外站点登录,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
5.其他说明
(1)理论课的教学建议
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可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平台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任务驱动、探究讨论下逐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即在培养其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外自主学习,从科技文献的检索、阅读、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计算机应用、口头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创新等多方面综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实践课的教学建议
课程教学实施以各类旅游资源为载体,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项目驱动型教学、环境教学、案例教学、野外考察、课堂讨论、校内实践实训等形式,融合到教、学、做各环节中,加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
为达到学生所学技能能满足旅游资源调查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出了“两段式循环实践教学模式”,即以理论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支柱,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理论知识指导校内、外实践操作;再以实践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再进入到旅游企业的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
《旅游经济学》课程标准
课程负责人:张利霞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旅游活动进行中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以及这些经济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掌握旅游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旅游产品价格及定制、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旅游经济运行模式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客源地需求与预测、游消费行为、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发展以及旅游战略模式等内容的掌握,为以后的实习就业提供理论支撑。
课程设计理念
本着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旅游经济学》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
课程设计思路
《旅游经济学》注重学生对旅游活动进行中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以及这些经济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够运用各种经济学理论在实际的旅游活动领域顺利开展,进而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能够创造性应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 后续课程:《旅游景区管理》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方法,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掌握旅游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并能运用于旅游酒店实践工作,提升解决实际旅游经济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
具体目标
掌握旅游产品供求矛盾表现、市场经济中旅游产品的价格机制、旅游产品生产、消费、分配等基本知识。
培养运用旅游供求规律分析旅游经济现象能力以及旅游产品定价方法的具体应用能力
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学习工作态度。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经过整合创新后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具体如下: 模块 学习情况 1.了解旅游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掌握旅经济学的特点及其旅游活动 运行条件。 3.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 掌握旅游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1.旅游需求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旅游需求规律; 旅游需求 3.通过对某个市场群体的调研,发现这部分群体的旅游需求特点和规律。 旅游需求的概念、特征和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因素及客观条件,了解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的规律性,掌握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及交叉弹性,熟悉旅游需求的衡量指标及需求调查和预测的方法。 通过模块的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旅游供给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了解旅游供给的规律性及供给弹性,并在将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旅游供求的矛盾运动,旅游供求规律和供求均衡的过程。 掌握旅游需求的概念、特征和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因素及客观条件,了解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的规律性,掌握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及交叉弹性,熟悉旅游需求的衡量指标及需求调查和预测的方法。 通过本章的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旅游消费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旅游消费的类型和方式。并进一步掌握旅游消费效果及其评价方法,以及实现旅游消费合理化的途径和方法。 3 3 3 3 3 3 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总体上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结构。 掌握现代旅游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特征,了解现代旅游经济产业的形成过程及产业化的标志。 3 3 课程内容 学时 1.旅游供给的概念及特征。 旅游供给 2.旅游供给规律与弹性。 3.旅游供求矛盾和均衡。 旅游客源地需求与预测 1.旅游需求的概念和特征。 2.旅游需求规律。 3.旅游需求弹性。 4.旅游需求的衡量和预测。 1.旅游消费的特点及类型。 旅游消费行为 2.旅游消费方式。 3.旅游消费效果的衡量。 4.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 1.旅游收入的概念及分类。 3 3 收入与分配 2.旅游收入指标及计算。 3.旅游收入的分配。 4.旅游收入分配的作用。 1理解旅游产品价格的形成通过模块学习,掌握旅游收入的概念、分类和指标,旅游收入的形成和分配过程,并通过对旅游收入的分配作用的分析,了解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影响 3 3 旅游产品价格与定制 和影响因素。 2掌握产品定价的目标与策略。 3.了解旅游市场及其开发策通过模块学习,要求正确理解旅游产品概念和内容,掌握旅游经济运行的基础和条件,理解旅游产品价格的形成和影响因素,掌握产品定价的目标与策略。 3 3 模块 学习情况 略,掌握旅游市场的垄断与竞争性因素以及由此而划分的几种市场类型的特点。 1.旅游经济效益的特点及影课程内容 学时 通过学习掌握旅游经济效益的概念、特点和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了解评价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和旅游宏观经济3 3 旅游经济效益 响因素。 2.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评价。 效益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掌握不断改善和提高旅游经济3.旅游宏观经济效益与评价。 效益的途径,以促进旅游经济效益的持续发展。 1掌握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战略与发展模式。 这部分模块要求学生了解旅游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意义,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规律性。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2.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规律。 3 3 总学时 54 4、教学方法与条件 教学方法
课程在教学技术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教学内
容,通过给予学生较大的信息量、组织相关的案例进行讨论、引领学生运用旅游经济的相关理论,结合我省旅游业发展展与社会需求的实际,引领学生走新型的就业和创业之路。
第一,在四年的培养过程中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交叉融合;
第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教育,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即时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
教学条件
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通过大量视频及图片展示,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指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案例的搜集与分析工作,并通过网络论坛指导课后习题的复习
5.课程评价
考核采用百分制,学生考核总成绩必须至少达到60分,最终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20%,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出勤情况、学习主动性、配合老师情况、完成作业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期中考试成绩占10%,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具体考察形式可以由教师根据该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严格实行考教
分离,采用AB卷同时统一命题,AB卷的试题不出现重复。在命题中,分为基本要求部分和提高部分,前者占三分之二,主要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后者占三分之一,重在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考试后,将试卷密封,采用集体、流水评卷的方式,按照评分标准严格阅卷,真实客观地打分。
教材与参考文献
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并选择适用本课程教学的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参考书,同时关注本行业的新动态,鼓励教师以教材基础,结合当前最新行业形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旅游经济学》,林南枝.陶汉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年《旅游经济学》,吕宛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旅游经济学》,田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旅游经济学》,罗明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4.《新编旅游经济学》,黄羊山编着,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 5.《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唐留雄,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
7.其他说明
《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游心理学 课程编号: 5
课程负责人:巫英慧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针对旅游者和旅游业的特点,以心理学、旅游学概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旅游实践,研究旅游者心理及行为规律、旅游企业如何针对旅游者心理及行为开展有效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优良的接待服务态度,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具备较强的接待能力,达到能提供舒心贴心旅游服务的目的。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
后续课程:《毕业实习》
课程设计理念
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旅游心理学》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依据理论“够用为度”原则,重构教学内容体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依据学生的认
知规律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根据旅游服务工作岗位的性质,加强职业心理素质的养成。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关注旅游者内心、体现人文精神的理念,培养学生在旅游职业导向中的人文情怀。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能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教学中能学有所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变。课程设计能够让课程的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讲解与体验结合,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职业活动的适应性。实践活动的设计充分发挥心理学科和旅游管理学科的专业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场所,对学生重复进行职业活动场和职业活动角色的互动体验和训练。不仅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要使其具备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业绩的能力。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旅游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掌握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人们心理及行为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了解旅游活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明确影响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心
理因素包括感知、动机、态度和个性方面以及社会因素的群体、家庭、社会阶层和文化四个方面;掌握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做好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熟悉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旅游服务者、旅游企业管理者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管理方法;掌握旅游消费和旅游服务过程的心理策略及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的理论及运用。
2.2.2能力目标
熟悉旅游者、旅游从业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熟悉旅游服务接待的操作;能够开展旅游心理者心理调查;能够进行旅游服务接待的设计。
培养端正、热情、耐心的态度;养成严谨、细致、高效的工作作风;具备认真、诚信、公义的责任感;具有热爱美、崇尚美、追求美的思想品格。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和本专业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发展,以案例教学为主,语言生动、版式活泼、图文并茂,符合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按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进行教学的组织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内容组织上自成体系,设有十大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下又设计了具体的课程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要求。经过整合创新后的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 模块 课程内容 课程要求 学时 1.心理学及旅游心心理学理学概述 1 概述 2.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了解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理解研究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和重要意义。 6 序号 模块 课程内容 课程要求 学时 1.旅游知觉概述 2.旅游过程中的社旅游知2 会知觉 觉 3.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知觉 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理解感觉与知觉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了解人际知觉的特点、良好观察的条件;掌握对旅游者进行鉴貌辨色的方法。 了解需要、动机的概念;理解旅游者需要的特点及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掌握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及旅游者的动机激发。 6 3 旅游动1.旅游需要 机 2.旅游动机概述 4 1.态度概述 旅游态2.旅游态度与旅游4 度 消费决策 3.旅游态度与旅游消费行为 1.人格概述 2.旅游者的个性类旅游者 别 5 个性 3.旅游者的个性结构与旅游行为 1.情绪情感概述 旅游活2.旅游者的情绪情动中的6 感 情绪情3.旅游服务中的情感 绪情感 旅游活1.人际关系概述 动中的7 2.旅游人际关系调人际关节 系 了解态度的概念及其特性;理解态度与旅游决策的关系;掌握如何通过改6 变态度来改变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 了解气质、性格的概念及特点;理解旅游者性格特点及鉴别方法;掌握不同气质类型旅游者的表现及接待技巧。 6 了解情绪情感的基本理论;理解旅游工作者的情绪情感;掌握影响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因素。 4 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特征;理解人际关系的类型和作用;掌握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掌握旅游人际关系沟通的特点及人际交往原则。 4 了解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的主1.旅行社服务心理 要心理活动;了解旅游者对旅游交通旅游企2.旅游交通服务心服务、旅游饭店服务的心理需求;掌8 业服务理 握导游的心理品质及导游服务的主心理 3.旅游饭店服务心要心理策略;掌握改进旅游交通服务理 的对策;掌握做好旅游饭店服务工作的心理因素。 6 序号 模块 课程内容 课程要求 学时 旅游企业售后1.旅游投诉心理 9 服务心2.售后服务心理 理 10 了解旅游者投诉的原因;理解旅游者投诉的一般心理;掌握处理旅游者投诉的原则以及售后服务的方法。 期末复习 总计 4 2 48 4.实施要求 教材编写 选用教材:
教材选取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内容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和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此,选用了刘纯主编的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心理学》一书作为教材。本书系统、完整的阐述了旅游心理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并引入大量国内外最新的“实例”和“案例”学习内容,重视国外实践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
参考书目:
(1)孙喜林.旅游心理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屠如骥.现代旅游心理学.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 (3)李灿佳.旅游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甘朝有.旅游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教学方法与手段 4.2.1教学模式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紧扣职业能力需求,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激发兴趣为先导,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自学、参与项目、解决问题。主要内容如下:
(1)教师将旅游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模块分解,邀请企业专家和任课教师一起承担不同的模块的讲座。通过岗位所需的旅游心理学基本知识的讲授,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岗位化问题的同时,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2)学生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平台,收集足够的资料,展开自学式的旅游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思考和分析。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依据教学大纲,自主设计主题,选择恰当的案例进行情景模拟,教师随时答疑,从旁指导。
(4)教师根据不同项目组的时间、地点安排校外项目计划表,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岗位项目的有关旅游心理学在具体服务过程中的应用,书写项目方案,并邀请岗位能手和专家对学生实习项目方案进行评估。
4.2.2教学方法
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采取了多种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讲授法
运用讲授方法,系统介绍饭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通过讲授,介绍饭店运转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2)课堂讨论法
通过课堂讨论、情景模拟活动,增强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经常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开展必要的研讨会议,组织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并向有关报刊、杂志和其他单位推荐,或者争取在校报开辟专栏,刊发这些小论文,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案例分析法
广泛列举行业企业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归学生的经验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活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成熟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性、知识的大容量性、实物投影的真实性、录像的灵活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等都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体现了现代化电教手段的三大明显优点:重现教育信息方便、形声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法多样性。
(1)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还采用录像带、VCD、实物图片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图、文、声并茂,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2)网络教学
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增大授课信息量,发挥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校外实践以学生适应就业岗位为依据,与校外旅游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岗位,对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学校提供师资力量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实现互利共赢、持续发展的“双赢”模式。
考核与评价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通过出勤率、作业成绩、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考试。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们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网站,课程网址链接:。网站上传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
(1)本课程教学资源已经全部上网,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查看或下载本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电子课件、思考题、案例库、试题库、参考资料等。
(2)本课程已上传了教学视频,可供教师与学生们进行参考、学习。 (3)在教材选择上,选用国家精品教材、省级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等优秀教材,充分满足了教学需要,更好的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服务。
(4)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留言、电子邮件等形式与教师互动,及时答疑解惑。 网络自主学习资源 序号 1 2 3 4 资源名称 资源内容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课程标准、课程要求 :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工作任务网络课程 学习情境(子情境单、评价表、练习题及答案) 资源库 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课件、试题库、模拟题、自学指导、视频库、图片库、文献资料 互动专区 课程公告、在线答疑、网上作业和作业提交 学生可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免费登录并使用校园网上的全部资源,也可通过校外站点登录,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
5.其他说明
(1)理论课的教学建议
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可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平台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
(2)实践课的教学建议
为达到学生所学技能能满足其在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训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各类实训场所,满足学生进行各种项目学习的需要。
《旅游商务英语》课程标准
课程负责人:刘金炜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旅游商务英语》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将英语语言基本功训练和旅游方面的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能进一步提高英语基本能力,而且能系统地掌握有关旅游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服务技能,体现较强的专业实用价值。
《旅游商务英语》课程的课内学时为64课时,共4学分。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这是与行业性质与岗位要求相一致的。因此,本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能力,而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该课程通过听说、阅读及加强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旅游情景对话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旅游商务英语的实况对话能力,能较流利地与外国游客进行交流。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后续课程:《导游实用英语》、《酒店情景英语》
课程设计理念
《旅游商务英语》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综合性的培养,突出应用性教学理念。本课程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可持续性;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负载外语导游工作岗位对应的知识和能力目标,承接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工作过程项目化、职业能力岗位化、学生学习自主化”的课程教学特色。
课程的设置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丰富的中、西方历史文化知识、丰富的旅游文化、景点、民俗知识及导游业务知识、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并且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旅游商务英语、文化交流、翻译等应用能力。通过对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社会培养未来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外语导游人员。
课程设计思路
《旅游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要在总体目标的设计上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旅游商务英语》课程的设计上要立足于新课改的要求,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教学。《旅游商务英语》课程设计,以课程的结构观为理论基础,对应了导游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以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入境涉外旅游和出境旅游方面的工作流程与规范,掌握各工作流程的英语交际会话,掌握旅游专业词汇和旅游商务英语特定的表达方式,能与外国游客进行日常口语的对话,能用英语为外国游客简单地介绍相关旅游景点及文化专题,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英语素质。
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扩大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熟悉旅游商务英语的常用表达法,并进一步巩固英语语言基础。
能够熟练的用英语向游客介绍着名的旅游景点;帮助游客较好地完成整个旅游过程;处理在整个旅游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突发事件;顺利完成英语导游接待国外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工作全过程。具体包括专业英语的阅读、翻译、写作和口头交际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良好的旅游交际能力,成为形象的设计者,文明的传播者。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1)根据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根据高校“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要求,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内容组织上自成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按学习情境设计教学,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内容选取摒弃原来的章节限制,将知识点项目化,每个项目设置若干学习情境。随着对各情境的学习,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加系统化,实践技能也将有突破性提高。
(3)结合专业实际工作过程训练,从培养职业素质角度选取教学内容 在教师引导下按实际工作过程进行训练,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4)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为及时了解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改革及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建议为64学时,全部为理论学时。课内总学时讲授主要知识点及课内学时分配详见下表。 序号 模块 课程内容 for Air Tickets 1 Air Tickets and Check-in Boarding common information service 课程要求 本模块要求学生了解机票预订的各种方式,掌握机票预订的相关内容。 4 4 0 总课时 理论 实践 序号 模块 课程内容 课程要求 本模块要求学生了解飞行总课时 理论 实践 On Route and 2 Arrival during the flight before landing service 途中的相关事项,熟悉并掌握机上服务和飞机抵达的程序相关用语和场景英语会话。 本模块要求学生了解酒店前台环境,熟悉办理登记手续的程序,掌握预约客户登记、接待工作,了解酒店各种后勤服务,熟悉服务程序。了解退房情境;掌握退房相关用语与操作流程。 本模块要求学生了解旅游10 10 0 4 4 0 Hotel and 3 Accommod ation Reservation Check-in Check-out 4 Transportation by train for Travel and cruise 出行的各种交通方式 ,熟悉基本场景用语和对话。 本模块要求学生熟悉点菜4 4 0 Catering 5 Service Orders bill (Chinese and Western) 和结账的基本程序和场景用语。 本模块要求学生了解国内 natural scenic spots 10 10 0 6 Tourist Sites scenic spots 着名自然和人文景点,掌握与讲解有关的专业词汇,并自己组织语言讲解导游词。 本模块要求学生了解主题乐园、聚会和派对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用语。 本模块要求学生了解中国6 6 0 12 12 0 Parks 7 Recreation and Parties Shopping and 8 Treasure Hunting for Souvenirs for Souvenirs Clothes 特色产品知识,熟悉并掌握相关词汇用语,能用相关词汇介绍并导购中国特色产品。 6 6 0 of a local Guide 9 Guiding and First Aid Emergencies business English writing 本模块要求学生了解地陪导游服务的流程,掌握相关场景用语和处理投诉问题8 8 0 序号 模块 课程内容 课程要求 的技巧;掌握旅游景点英语宣传写作技巧;掌握旅游商务信函写作格式要要点。 总课时 理论 实践 总计 64 64 0 4.实施要求
本课程学习活动的设计以涵盖旅游涉外服务工作的主要工作场景为依托,其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自我实践,灵活编排与设计不同的旅游涉外服务工作场景,运用英语为客人提供适宜的服务。因此,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必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的讲授与辅导为辅。
为保证学习活动在顺利开展,要求教师事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进行先期预习。在课堂上采取学生自主编排,组织案例或模拟场景的对话练习等多种形式解决相关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可以采取分组方式,教师事先分派各组的工作任务,实行有效的分工与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材编写
本课程标准在确定课程学习项目及各项目组成模块明确的基础上,对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按每一教学单元(具体教学单元的学时按照教学任务进行具体灵活编排)进行的教学方案设计,它包括对本模块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能力要求及教学内容分解到本教学单元中的具体授课内容、课堂活动教学的组织方式与教学要求、课时建议等。特别是要通过设计清楚阐述针对本模块的工作任务如何将典型实践性环节所需实践知识融入理论知识学习中,并根据能力要求,如何将技能实践融入学习过程中。
教学方法与手段
旅游商务英语教学设计主要是根据行动导向理念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旅游知识与技能为核心,采用基于工作岗位所需的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倡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
课程设置以行业职业资格考试和典型工作过程为导向,体现课程模式化,内容职业化,训练标准化,顶岗规范化,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先进理念,在仿真模拟和真实环境中实现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训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实。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30:70。理论教学必需以“够用”为原则,强化教学过程的实用性、职业性和实践性;实践教学基于实训基础,教学软件和现场模拟教学,以职业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岗位职责意识培养为核心,突出实践,强化技能。
在教学方法上,本课程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1.课堂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旅游交际英语中基本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旅游商务英语运用的领域、范围及岗位。
2.任务驱动法。将课程分模块进行,每个模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设计模块任务,根据任务目标由学生自由选择方式在规定的期限内自主完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景模拟教学法。该教学法为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执行过程中,在老师课程讲解的基础上,对每一模块的教学重点进行情景模拟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模拟演练在具体岗位上的交际服务用语,以提升学生英语口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对旅游商务英语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要求:
1、建成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英语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尽可能贴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反映英语专业市场领域的新动态、新需求。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逐步使校内生产性实习占整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超过50%。提高校内实训基地的开放和使用效率。
2、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应重视实训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工作,努力建立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状,增加仿真性、工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项目实训。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
考核与评价
考核采用百分制,学生考核总成绩必须至少达到60分,最终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20%,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出勤情况、学习主动性、配合老师情况、完成作业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课内实践成绩纳入平时成绩当中。期中考试成绩占10%,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具体考察形式可以由教师根据该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严格实行考教分离,采用AB卷同时统一命题,AB卷的试题不出现重复。在命题中,分为基本要求部分和提高部分,前者占三分之二,主要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后者占三分之一,重在考核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旅游商务英语》,唐羽.李明羽主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 1.《实用旅游英语》,杨华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旅游英语》,教育部《旅游英语》教材编写组编,2002年。 3.《实用旅游英语口语》,魏国富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4.《朗文旅游英语》,Peter Strut 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年。
5.《饭店情景英语》,郭兆康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6.《导游英语口语》,关肇远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7.《旅游英语教程》,修月祯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8.《旅游英语》(第四版),潘惠霞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网络教学软件资源
课程除了正常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所能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外,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还把课程教学信息与教学资源全部放在了校园网上,利用这些校园网资源,在课程的开始,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优秀专业网站,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下载电子课件、习题库、试卷库、技能训练项目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复习课堂内容、完成课后讨论题、进行自我测试,也可以通过论坛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另外课程组已经拟定计划,准备将所有授课录像和实训录像放在校园网中,学生可以通过录像进行远程学习。
5.其他说明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负责人:魏薇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专业性较强,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景区的结构与构景原理、旅游景区规划、旅游景区开发投资与效益预测、旅游景区的经营活动管理、旅游商品开发和经营管理、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管理等基本知识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进行旅游景区的总体设计、旅游线路和旅游图设计,具备初步的景区管理能力。
课程设计理念
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旅游景区管理》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确定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探索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课程的设计应体现开放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三个特点。开放性,体现在课程应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景区企业专家合作进行课程建设;创新性,体现在课程内容应紧扣当前国内外景区发展趋势,联系产业前沿需求更新授课内容;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以景区管理中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
课程设计思路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彻底打破原有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实际应用性和创新性。首先根据市场、企业、行业对旅游景区管理人员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结合国内外景区发展趋势,确定旅游景区管理人员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景区管理人员的从业能力进行分析,制订课程标准,然后进行主教材、教师指导书、学生指导书以及配套资源的开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导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培养旅游景区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实践管理能力和创新经营能力。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景区管理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基本
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旅游景区的建设方法和管理程序,了解国内外景区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校内外实践训练,具备旅游景区创新开发和创新经营的能力。
具体目标
理解和掌握旅游景区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史、旅游景区的票务和交通服务、旅游景区的食宿服务、旅游景区的导游讲解服务、旅游景区的娱乐和购物服务等景区服务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灵活运用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指导、解决管理实践中的各类问题。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景区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分析预测和营销能力;树立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管理能力和新型景区创业能力。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根据旅游景区相关岗位对管理人员能力的要求,筛选学科中与培养职业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有关的专业知识内容,构建以职业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基本理论以“必须和够用”为度,重点突出旅游景区从业人员所必备的实践模块教学,强化职业岗位技能训练,并注重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以任务为载体,将课程设计和课程管理融入到课程中,设计出系统、连续的课程内容,把旅游景区管理领域中每个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和能力要素落实到课程教学中,突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旅游景区管理岗位需要,整合教材内容,选择案例及具体的能力训练项目,建构景区产品、景区服务与管理、景区项目管理等11个课程教学模块。
教学任务及学时安排 序号 模块 课程内容 1.旅游景区管理发展历史及趋势 2.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理旅游景1 区管理总论 论 3.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与模式 4.旅游景区管理的过程及关键点 5.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现状 2 旅游景1.旅游景区产品的界定与本模块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旅游4 本模块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旅游景区管理的历史与发展趋势,理解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体制与模式及发展历程,掌握旅游景区的基本概念、类别和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理论。 4 课程要求 总课时 序号 模块 区产品的特点类型 课程内容 课程要求 景的界定与类型,理解不同层次类型景区的生命周期并能对其进行合理运用。 总课时 2.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 4.旅游景区产品的开发目标 5.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 与构成 3.旅游景区产品的构成 本模块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旅游景区接待服务管理的内容,了解并掌握票务服务、入门接待1.旅游景区接待服务 2.旅游景区解说服务的构旅游景3 区服务成与管理 3.旅游景区娱乐服务与购4.改善我国旅游景区服务管理的对策 服务、游客投诉与抱怨的管理的内容和流程;了解旅游景区解说服务的功能、构成,掌握我国旅游景区解说服务管理的重点;了解旅游景区商业服务管理的内容,重点掌握娱乐服务和购物服务的内容与技巧;理解改善我国旅游景区服务管理的对策,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 1.旅游景区容量管理的产旅游景4 区容量管理 生 2.旅游景区容量管理的概念 3.旅游景区容量管理的测定方法 1.旅游景区项目的含义与旅游景5 区项目管理 分类 2.旅游景区项目设计的目的、原则、特征 3.旅游景区项目策划 旅游景6 区游客体验 管理 旅游景区资源7 管理与可持续管理 1.景区旅游资源管理 2.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本模块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景区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景区旅游资源管理的概念、特征、基本手段、3 本模块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旅游的本质;掌握游客体验的塑造4 本模块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旅游景区项目的基本知识;掌握旅游景区项目设计的原则;掌握旅游景区项目策划的方法。 8 本模块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旅游景区容量的基本知识;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的测定方法;掌握旅游景区容量的运用。 4 4 与管理 物服务的管理要 1.旅游的本质 2.游客体验的类型 3.游客体验的塑造与强化 与强化的方法。 序号 模块 课程内容 课程要求 内涵,理解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了解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掌握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本模块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我国旅游景区管理标准化管理必要性、意义和主要内容;了解国际标准质量认证体系ISO9000HE ISO14000;了解我国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了解并掌握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导入以及景区标准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本模块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旅游景区营销的概念、特征和内容;了解旅游景区营销管理的一般总课时 1.国际标准质量认证体系旅游景8 区标准ISO9000HE ISO14000 2.旅游景区标准化管理体管理的发展趋势 2 化管理 系的导入以及景区标准化旅游景9 区营销管理 1.旅游产品的设计原则及各阶段营销策略 2.景区产品设计的程序 3.景区营销策略 程序,掌握旅游景区STP营销的内容以及旅游景区市场营销的要素;掌握世界遗产类、主题公园类、自然山水类、人文遗迹类旅游景区营销管理的特点和注意点;了解旅游景区营销的前沿动向。 本模块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美国5 国外旅游景区10 管理经验的 借鉴 1.美国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 2.英国的遗产管理体系 3.日本的自然公园管理体系 的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的特点、结构以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了解英国的遗产管理体系的特点以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了解日本的自然公园管理体系的内容以及对我国的经验借鉴。 本模块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旅游景区治理模式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理解影响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因素;了解雅安碧峰峡模式、安徽黄山模式、长春净月6 4 中国旅11 游景区的治理模式 1.旅游景区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 2.中国旅游景区治理的几种典型模式 序号 模块 课程内容 课程要求 潭模式、陕西旅游集团模式的各自特点,并能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认识了解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探讨优化旅游景区治理的思路和路径。 总课时 总计 48 4.实施要求 教材编写
为了在课程建设工作过程中探索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之间的契合关系,更好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我们选用了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景区管理》一书作为教材。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旅游景区管理的理论知识,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的教学紧扣景区发展需求,积极推行“一条主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一条主线”即以旅游景区管理工作内容为主线;“三位一体”即以景区管理实际的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教学实践为纽带,将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课外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课堂教授为主,案例分析、学生讨论为辅。
目前,《旅游景区管理》课程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即包含丰富的文字资料,也有精美的地图、图片资料,部分课件还链接有影像资料,提高了课程的形象性、趣味性,授课效果较好。
考核与评价
考核采用百分制,学生考核总成绩必须至少达到60分,最终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30%,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出勤情况、学习主动性、配合老师情况、完成作业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严格实行考教分离,采用AB卷同时统一命题。在命题中,分为基本要求部分和提高部分,前者占三分之二,主要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后者占三分之一,重在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考试后,将试卷密封,采用集体、流水评卷的方式,按照评分标准严格阅卷,真实客观地打分。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旅游景区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
《旅游景区管理》,郭亚军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吴必虎编着,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 《旅游景区管理》,张凌云编着,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年。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高峻编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 《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吴国清编着,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课程除了正常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所能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外,还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优秀专业网站,比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邹统钎教授的精品课程(网址:
5.其他说明
《旅行社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负责人:林茜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旅行社管理》课程是围绕旅行社的基本业务,来研究旅行社的管理原理及其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完旅游学概论、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让学生从整个旅游业的角度来理解和研究旅行社的经营和管理问题。
课程设计理念
本着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旅行社管理》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以创新引领创业,就业带动创业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确定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探索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的设计应体现开放性、创新性和创业性三个特点。开放性,体现在课程应由校内专任教师与旅行社经营管理者合作进行课程建设;创新性,体现在课程培养目标以鼓励学生创新性开发旅行社产品及旅游线路设计的能力培养为依据、以创新能力为本位;创业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实际创业能力和经验为最终目标。
课程设计思路
《旅行社管理》课程的开发是基于任务导向的课程的开发方法,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导向,彻底打破原有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首先根据旅游社各主要业务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进行岗位任务的调研及分析,明确岗位职责,确定岗位任务,培养岗位能力,实现岗位目标。在此基础上对旅行社管理人员的岗位能力和岗位任务进行分析。通过制订课程标准,进行任务模块分析,开发教师指导书、实验指导书、学生实验任务书以及配套资源的开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培养旅行社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创新及创业能力。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旅行社管理》旨在让学生从整个旅行社及旅游行业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旅行社经营和管理的相关知识,研究旅行社的经营和管理问题,并能应用于实践中。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行社管理工作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旅行社管理基本技能,熟悉旅行社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富有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创业精神,用于投身旅行社行业的创新创业人才。
具体目标
了解现代旅行社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管理动态;熟悉掌握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概念体系和管理原理;掌握旅行社的设立的条件及程序;掌握旅行社工作的特点和各项业务的经营管理方法;掌握旅行社产品设计、销售、采购、接待、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旅行社人力资源、产品质量、危机管理的管理方法和要求。
具有查阅旅行社行业相关资料进行知识分析归纳的能力;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问题分析的能力;具有进行外联、计调、接待等业务的操作能力;具有进行经营分析,实施管理措施的潜在能力。
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和变化的环境;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协调与组织能力;具备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旅行社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该课程主要介绍旅行社的机构组成、运营程序和基本业务,同时掌握旅行社企业的基本经营和管理策略。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旅行社各个岗位的操作技能和业务运作;同时能够胜任旅行社的管理岗位。为达成上述目标,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做到:第一,根据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内容组织上自成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按学习情境设计教学,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将知识点模块化、项目化,每个项目设置若
干学习情境。随着对各情境的学习,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加系统化,实践技能也将有突破性提高。第三,聘请旅行社经营者和管理者参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通过对旅行社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岗位的工作流程与任务,把《旅行社管理》课程内容整合成八大模块,八大模块下又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划分若干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下又根据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充分体现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过渡。经过整合创新后的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教学任务及学时安排 模块 项目 课程内容 1.旅行社的产生与发展 2.旅行社的类别(我国旅行社分类、欧美国家旅行社的分类) 旅行社概述 3.旅行社概念(旅行社性质特征、旅行社业务范围、旅行社基本职能、旅行社在现代旅游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4.旅行社行业管理(旅行社行业特点、旅行社行业管理) 1 1.旅行社设立的条件(基本条件、质量保证金) 2.旅行社设立的程序(一般旅行社设立的程序、出境旅旅行社的 设立 游业务申请程序、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设立程序、外商投资旅行社) 3.旅行社组织结构(直线型组织结构、产品导向型组织结构、区域导向型组织结构) 了解旅行社产品市场定位的标准、原则。明确旅行社产品的特点与形态。熟悉旅行社产品市场定位策略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掌握旅行社线路设计的原则及设6 2 4 了解旅行社组织结构。掌握经营国内及入境业务、出境业务旅行社、旅行社分支机构及外商独资旅行社设立的条件及具体程序。 4 4 0 了解国际、国内旅行社产生的历史背景。明确旅行社在现代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旅行社的基本业务和职能。掌握旅行社类型的划分方法及旅行社的性质特征和行业管理。 4 4 0 课程要求 总课时 理论 实践 1.旅行社产品概述(产品内涵、旅行社产品分类) 2 旅行社产品开发 2.旅行社产品开发(旅行社产品特征、形态、旅游线路设计原则、设计程序) 3.旅行社产品管理(旅行社模块 项目 课程内容 产品生命周期、旅行社产品差别化、旅行社产品创新、旅行社产品品牌化) 课程要求 计方法。掌握不同类型旅游线路设计的要点。 总课时 理论 实践 1.旅行社产品定价策略(产品市场定位、定价的方法) 2.旅行社销售渠道的选择旅行社营销策略 (旅行社产品销售渠道策略、中间商的选择与管理) 3.旅行社促销策略(旅行社促销概念与作用、基本类型、销组合策略) 4.旅行社品牌策略 了解旅行社产品定价及营销渠道的择的影响因素。了解旅行社中间商的类型和品牌营销。掌握旅行社产品定价策略、定价方法。掌握旅行社产品销售渠道选择。掌握旅行社促销的手段和促销组合策略。 4 4 0 1.旅行社计调概述 2.旅行社旅游服务采购 3.旅行社计调业务实施步骤旅行社计调业务 (接受计划、编制预报表、制定接待计划、落实接待计划、做好统计工作,建立业务档案) 4.旅行社计调管理(计调管理的意义、内容、措施) 1.外联部概述 2.业务洽谈与合同签订诀窍(充分准备、谈判方式、谈3 旅行社外联业务 判技巧) 3.旅行社信息来源和客户计划操作管理( 信息来源和利用、计划操作和管理、客户计划内容和实际操作、旅行社客户管理) 4.旅行社外联函电(电话与传真、函电往来) 了解旅行社导游服务的含义、特点。明确旅行社导游服务原则。熟悉旅行社接待业务流程。掌握旅游接待中常见事故处理、旅行社接待3 3 0 了解旅行社外联部概念及职责。熟悉旅行社信息来源和客户计划操作管理方法。明确旅行社外联函电产品市场定位的标准、原则。掌握旅行社业务洽谈与合同签订诀窍。 3 3 0 了解旅行社计调工作的内容及意义。明确旅行社旅游服务的采购内涵与任务。熟悉旅行社计调业务实施步骤。掌握旅行社协作网络的建立和旅行社计调管理的内容。 5 1 4 1.旅行社接待概述 2.旅行社接待业务的流程旅行社接待业务 (团队接待业务流程、散客旅游接待业务流程) 3.旅游接待中常见事故的处理(变更计划、漏接或误机、管理措施。 模块 项目 课程内容 遗失、患病、交通事故) 4.旅行社接待管理(导游员的管理、接待过程的管理) 1.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与意义 2.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配置(旅行社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培训) 3.旅行社员工绩效考评和报酬(绩效构成、绩效考评体系、报酬) 4.旅行社企业文化构建(旅行社企业文化的内涵、旅行社企业文化构建的途径) 1.旅行社质量管理概述 2.旅行社售后服务管理(旅行社售后服务的内涵、售后服务中的客户联系、售后服务中的投诉处理、售后服务课程要求 总课时 理论 实践 了解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和意义。明确旅行社企业文化构建的重点。熟悉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掌握旅行社员工绩效考评、旅行社企业文化内涵与构建。 4 4 0 4 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 了解旅行社服务质量的内涵和质量管理的意义与评价标准。熟悉旅游事故的类型、处理方法。掌握旅行社质量管理方法。掌握旅游保险的内容、投保程序和索赔方法。 4 4 0 5 旅行社服务质量管理 中的反馈跟踪) 3.旅游投诉(旅游投诉的概念及产生原因、旅游者投诉的动机和解决的方式) 4.旅游事故处理与旅游保险(旅游事故的类型、旅游事故的处理、旅游保险) 1.旅行社结算业务 2.旅行社国内结算(现金结算、支票结算、汇兑结算、银行汇票结算等结算方式) 3.旅行社国际结算(现金结6 旅行社团队结算业务 算、支票结算、银行汇票结算、其他结算方式) 4.旅行社成本费用管理(旅行社成本的概念、旅行社成本费用的内容及分类、旅行社成本费用管理的作用与原则、旅行社成本费用预算编了解旅行社结算的基本概念、程序和基本方法;熟悉旅行社财务知识。掌握常用的国内结算方式的相关规定和操作程序。掌握常用的国际结算方式的相关规定和操作程序。 4 4 0 模块 项目 课程内容 制方法、旅行社成本费用控制与管理规范) 课程要求 总课时 理论 实践 1.旅行社电子商务概述 2.旅行社外部电子商务应用(旅游在线服务模式、网络旅行社电子商务 营销、网络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3.旅行社内部电子商务应用(旅行社内部信息资源系统构成、旅行社内部信息资源系统的实施步骤) 了解旅行社电子商务的涵义、现状与类型。熟悉旅行社内部信息资源系统的实施步骤。掌握旅行社内部信息资源系统的构成和外部电子商务应用的三种模式。 3 3 0 7 1.旅行社危机管理(概念解析、旅行社危机管理过程、旅行社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2.旅行社危机的表现形式(产品危机、信誉危机、人8 旅行社危机管理 才危机、财务危机、突发事件危机) 3.旅行社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旅行社危机预防管理、旅行社危机前准备管理、旅行社危机爆发期、应对旅行社危机恢复管理) 总计 48 40 8 了解旅行社危机的概念与分类。明确旅行社企业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掌握旅行社危机管理涉及四个主要过程。掌握旅行社危机管理与规避的思路。 4 4 0 4.实施要求 教材编写
为了在课程建设工作过程中探索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之
间的契合关系,更好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选用了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行社经营管理》一书作为教材。本书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要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满足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学习旅行社管理的最新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紧扣职业能力需求,推行“一条主线、两个真实、一个合作”的“121”教学模式。“一条主线”即以旅行社职业能力为主线,贯穿整
个教学过程;“两个真实”即以模拟真实项目和工作任务真实,在此基础上构建学生在校学习情景与实际工作情景的一致性;“一个合作”即学校与旅行社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实验室和基地,组织学生深入旅行社进行实际业务操作。根据不同的学习情景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模式并不断创新,有效实现工学结合、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121”教学模式。
《旅行社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结合本课程特点,注重创新性、协作性和体验性学习,合理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课程内容。
1.课堂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讲解旅行社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做到概念准确、原理清楚、技能培养切实可行;力求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本学科最新的发展趋向;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提倡以多种研究取向加以分析。
2.任务驱动法。将课程分模块进行,每个模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设计模块任务,根据任务目标由学生自由选择方式在规定的期限内自主完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景模拟法。模拟旅行社经营管理的各项活动,整个班级分小组成立旅行社,在授课过程中以旅行社为单位模拟各种旅游活动组织与服务,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下进行实践锻炼。
4.启发式教学法。对于旅行社的发展现状、部门运作的流程等问题采用此方法,提出不同观点,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等形式,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案例教学法。课程的每个学习情境都有相关的案例,在主讲教师分析理论之后,都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任务的引入、分析或总结。
综合使用这些方法,既实现了形象化教学,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解决了传统旅行社管理课程内容抽象、枯燥、难讲的问题。
依据旅行社的岗位技能要求而采取项目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重构建创新教育环境,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老师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将有关的知识、职业道德、情感态度、创业理念等与技能培养有机融合。加强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考核与评价 4.3.1考核形式
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内容主要包括平时作业(作业上交情况、质量、参考文献引用等)、课堂表现(课堂纪律、提问与发言等)、考勤等方面。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期末考试严格实行考教分离,采用AB卷同时统一命题,AB卷的试题不出现重复。在命题中,分为基本要求部分和提高部分,前者占三分之二,主要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后者占三分之一,重在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考试后,将试卷密封,采用集体、流水评卷的方式,按照评分标准严格阅卷,真实客观地打分。 序考核 考核要求 评分标准 分数 号 1 2 主要内容 考勤表 课堂表现记录 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问 活动过程完善、全员参与、内容正确、书写规范 活动过程完善、全员参与、内容正确、书写规范 活动过程完善、全员参与、内容正确、书写规范 合计 点名10次 主动回答老师提问奖励2分 满分100分 分配 20% 20% 4 作业1 20% 5 作业2 满分100分 20% 6 作业3 满分100分 20% 100%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4.1.教材
教 材:《旅行社经营管理》,杜江编着,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年。 (1)学习网站: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饭店协会等 (2)参考书:
《旅行社经营管理》,陈永发编着,高教出版社,2015年。
《旅行社经营管理》,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
《旅行社运营管理实务》,朱智,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年。 《旅行社经营管理》,伍建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 《旅行社经营管理》,姚延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旅行社经营管理精选案例解析》,梁智,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年。 (3) 学习网站: 中国学术期刊网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
本课程教学资源已经全部上网,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查看或下载本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电子课件、思考题、案例库、试题库、参考资料等。另外课程组已经拟定计划,准备将所有授课录像和实训录像放在校园网中,学生可以通过录像进行远程学习。
5.其他说明
《会展旅游与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会展旅游与管理 课程编号:9
课程负责人:孟姿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会展旅游与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解会议旅游、展览旅游、节事旅游、奖励旅游、会展旅游营销管理、服务岗位操作技能、危机和安全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并侧重会展旅游组织、策划和实施等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
会展业与旅游业高度关联,通过《会展旅游与管理》课程的学习,将拓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并为今后更好的从事会展(旅游)开发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本着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会展旅游与管理》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课程设计树立“以职场发展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管理学结合职业活动为内容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蓝本进行模块化教学,在“教、学、做”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及职业素养。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培养会展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课程设计思路
《会展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彻底打破原有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利用会展项目,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策划、执行和总结。同时,课程选择国内外主要的会展大赛,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将课程学习和参赛相结合。
实践教学活动很好地促进了课程理论的学习和深化,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紧紧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推进创新型会展职业应用人才的培养。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展管理工作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会展管理基本技能,熟悉会展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能综合运用
所学知识,通过校内外实践训练,具备从事会展服务与管理实践工作要求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会议和展览的概念及其类型,了解会展的基本功能及其形成和发展,掌握会议和展览的策划、组织与服务,理解会展经济的主要特征,掌握会展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经营,理解会展市场运作机制,掌握会展规划的类型,了解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撰写各类会展活动的接待与管理策划方案。能有效地开展各类会展活动中的餐饮、住宿、物流、交通、商务,后期安全等服务。能进行各种会展活动的策划和实施。
2.2.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自我发展、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思考、分析、判断及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会展旅游与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会展旅游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撰写会展旅游策划,培养学生管理能力、服务能力,为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为达成上述目标,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做到:第一,根据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内容组织上自成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按学习情境设计教学,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内容选取摒弃原来的章节限制,将知识点项目化,每个项目设置若干学习情境。随着对各情境的学习,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加系统化,实践技能也将有突破性提高。第三,结合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训练,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角度选取教学内容。第四,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通过对会展管理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岗位的工作流程与任务,把《会展旅游与管理》课程内容整合成十大模块,十大模块下又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划分若干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下又根据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经过整合创新后的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教学任务及学时安排 模块 学习情境 主要内容 学时 会展概论 会展概述 国内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会展旅游管理 会展旅游管理与开发基础 会展旅游策划 会展旅游开发 会议旅游的基本概念、特会议 旅游 会议旅游的运作管理 点和类型 会展旅游的需求与供给 会展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会展旅游的概念、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会展旅游的特征和功能 国内会展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 会展旅游概述 3 3 会展活动与旅游业如何实现对接管理 会展旅游的需求与供给状况 2 2 会展策划的核心理论,原则和流程 会展旅游市场开发与项目开发 3 3 会议旅游的概念、构成要素、特点和类型 3 会议旅游运作的基本条件,会议旅游的策划和组织实施 展览旅游的概念、特点和分类 展览旅游的运作模式和程序 3 展览 旅游 展览旅游的概述 展览旅游的运作与管理 2 3 节事 旅游 奖励 旅游 会展旅游营销 节事旅游的运作管理 节事旅游的运作模式与管理 3 奖励旅游的策划与管理 奖励旅游的运作过程与管理 3 会展旅游营销组合策略 会展旅游与餐饮酒店管会展旅游的营销策略 3 会展旅游服务管理 理 会展旅游与购物管理 会展与餐饮酒店互动发展模式 2 会展旅游购物发展模式 2 会展旅游危机与安全管理 会展旅游危机管理 会展旅游危机管理的内涵、特点及必要性 2 会展旅游安全管理 会展旅游安全管理的内容及策略 2 会展管理法规制度 会展举办的申报与审批、会展合同法 2 会展相关政策法规 进出口管理法律制度 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 2 交通运输管理法律制度 会展交通运输法的立法概述 2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投诉处理及法律责任 2 4.实施要求 教材编写
本课程选用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会展旅游》一书作为教材。本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与会展旅游专业的特色教材,根据会展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结合多层次旅游的实际需要,既注重传统旅游服务的规范化,又注重高端会展旅游的创新运作,并强化会展旅游的策划、开发、营销、服务管理等实施环节的有机结合。全书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结合会展服务的实际,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具有“实用”和“实践”两大特点,既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确保会展管理课程具有独特的知识点,在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没有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深入会展产业的实际开展调查研究,紧密结合企业在会展活动中对会展管理知识的需要,并针对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出发,对会展管理的课程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1、强化会展项目要素的教学。重点对会展活动的六大要素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六大要素在会展项目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自身的特点、具体的运作方式等进行全面阐述;
2、强化会展项目流程的教学。重点结合会展项目的展前、展中、展后三个环节,以项目的构思、策划、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等内容为铺垫,重点对会展项目的申报与备案、会展前期运作、会展现场管理、会展接待管理、会展商务管理等中期管理,以及会展客户管理管理、会展评价、会展统计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
3、强化会展运作方式的教学。在课程教学中,重点结合会展项目的管理过程,对会展项目的运作方式开展教学,尤其是突出会展项目管理、会展企业管理、会展品牌管理、会展财务管理、会展创新管理、会展危机管理等对会展项目运作具有较大影响的管理方式的教学。
1. 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与情景教学法。应选用典型会展案例,采用课堂讲解、情景模拟、课堂多媒体演示以及实训演练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点评和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达到技能提升的目的。
3.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领域新要求、新技能的发展趋势,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目前,《会展旅游与管理》课程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即包含丰富的文字资料,也有精美的地图、图片资料,部分课件还链接有影像资料,提高了课程的形象性、趣味性,授课效果较好。
1、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
我们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将从拍摄的图片及精彩的教学视频及时呈现给学生。现场教学方法是一种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最好方法,但要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弥补这种缺憾。学生在课堂中仍能通过较为直观的形式接触到真实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完美结合。
2、互动方式网络化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个人主页或网络硬盘与任课教师自由进行交流,已经有近三年历史,通过网络进行师生间的教学讨论和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的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也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考核与评价
侧重课堂每阶段的项目分解步骤任务的完成质量,在各阶段任务情况考核的基础上,重视学生任务完成的创新性、实效性、操作性。
考核内容除了基础理论和原理考察题外,还可以采用项目管理方案的撰写、修改和点评等方式来进行。
过程评价加上考核评价,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考试方式分为三部分:一是卷面考试;二是平时成绩。平时成绩重视过程考核。突出知识和专业技能考察,兼顾学生的合作精神、认真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专业技能考核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效果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技能,激发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4.1.教材
《会展旅游》,清华大学出版社
4.4.2.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学习网站: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网等 (2)《会展旅游概论》主编:胡平,立信会计出版社
(3)《会展旅游管理》 主编:周彬,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4)《会展活动概论》主编:刘大可,清华大学出版社 (5) 学习网站: 中国学术期刊网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
网络教学软件资源
课程除了正常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所能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外,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还把课程教学信息与教学资源全部放在了校园网上,利用这些校园网资源,在课程的开始,给学生推荐相关的优秀专业网站,鼓励和引导学生上网了解会展管理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下载电子课件、习题库、试卷库、技能训练项目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复习课堂内容、完成课后讨论题、进行自我测试,也可以通过论坛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另外课程组已经拟定计划,准备将所有授课录像和实训录像放在校园网中,学生可以通过录像进行远程学习。
5.其他说明
《社交礼仪》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社交礼仪 课程编号:7
课程负责人:李宝华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社交礼仪》是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基本的礼仪常识,特别是旅游企业服务过程中的礼貌礼规,并且能灵活地运用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应酬中去,在提升自身修养的同时,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设计理念
本着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社交礼仪》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和创新创业为主导,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确定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探索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
课程的设计应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两个特点。职业性,体现在课程培养目标设立应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和创新创业为主导。
课程设计思路
《社交礼仪》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开发方法,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彻底打破原有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首先根据市场、企业、行业对饭店管理人员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确定了学生职业岗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分析,制订课程标准,然后进行新型教学方法的开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应具备的社交能力。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社交基本规范,学会在生活和工作中灵活运用个人礼仪、公共礼仪、交往礼仪等基本礼仪礼规,为日后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
系统掌握基本的礼仪常识,特别是旅游企业服务工作中的礼貌礼规,主要包括个人礼仪、公共礼仪、日常交际交往礼仪、旅游企业服务礼仪、求职礼仪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旅游企业服务工作中的礼仪礼规能灵活地运用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应酬中去,在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体验的同时,提升自身修养,增强自身人际交往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提高学生自信心,优化个人形象,塑造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1)根据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
根据高校“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要求,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内容组织上自成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按学习情境设计教学,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内容选取摒弃原来的章节限制,将知识点实践化,每个项目设置若干学习情境。随着对各情境的学习,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加具有实践性,实践技能也将有突破性提高。
(3)结合专业实践过程训练,从培养职业素质角度选取教学内容 在教师引导下按实践过程进行训练,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4)聘请专业人员参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通过对学生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社交礼仪理论与实践,把《社交礼仪》课程内容整合成七大模块,七大模块下又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划分若干工作项目,每个工作项目下又根据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程序和方法,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充分体现对学生的专业培养,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学生的社交适应能力,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经过整合创新后的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教学任务及学时安排 模块 项目 学习情境 主要内容 学时 礼仪的历史沿革 礼仪概述 礼仪的内容及其特性 礼仪的起源 礼仪的沿革 礼仪的内容 礼仪的历史研讨 礼仪的延续与变革 礼节、礼貌、仪表、仪式、礼俗的概念 传统性、规范性、共同性、差异性、自律性、等级性的阐述 仪容修饰的要点和职业淡妆的化妆技巧1 1 1 礼仪的特性 1 个人礼仪容 仪容礼仪的内容 2 仪 运用 男士、女士着装的规范; 仪表 仪表礼仪 男士学会打领带,女士; 各种丝巾和围巾不同系法 仪态 仪态礼仪 站姿、坐姿、蹲姿、走姿、手势、微笑等仪态语言的实操 通常称呼、称呼的禁忌及其技巧的使用规范 2 2 称呼 称呼礼仪 1 介绍 交际礼仪 名片 介绍礼仪 自我介绍和为他人介绍的行为规范 1 名片礼仪 名片制作、用途、交换及存放的礼仪规范 握手次序、方式、禁忌、技巧以及其他常见的见面礼仪规范 不同场合下的交谈礼仪规范 行路礼仪规范 乘坐大巴、轿车等不同类型车辆的礼仪规范 乘船礼仪规范 1 握手 握手礼仪 2 交谈 行路 交谈礼仪 行路礼仪 2 2 行车 行车礼仪 1 公共礼仪 乘船 乘船礼仪 1 乘机 公共空间行为 拜会礼仪 聚会礼仪 舞会礼仪 乘机礼仪 乘机和宾馆礼仪规范 1 公共空间礼仪 公共空间基本礼仪规范 私人拜访、公务拜访、外事拜访及探病时的基本礼仪和应该注意的事项 交谊舞会的举办流程与参加基本礼仪内容 中餐座次安排与交际礼仪、中餐菜序 1 关于拜访的基本礼仪 1 舞会的举办与参加礼仪 1 中餐 餐饮礼仪 西餐 中餐礼仪 1 西餐礼仪 西餐座次安排与交际礼仪、西餐菜序 1 酒水 基本酒水知识和服务礼仪 心理准备 基本酒水知识和服务礼仪 1 研究主考官、研究自己的方法 1 准备阶段 书面准备 求职礼仪 面试方法 面试及面试后 面试礼仪 电话自荐、考试录用、网上应聘的方法和技巧 入座、自我介绍、交谈、举止等基本礼仪的掌握及面试后注意事项 1 推荐表、面试简历、自荐信的制作 1 1 4.实施要求
课程教学实施以实验教学为载体,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项目驱动型教学、环境适应性教学、案例教学、实体考察、课堂讨论、校内实践实训等形式,融合到教、学、做各环节中,强化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
实践训练设计如下:(8学时)
(1)社交礼仪技能实训。(4学时)
(2)礼仪习惯的见习和调研。(4学时) 实践训练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
(1)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按照不同的情况合理调节相应方案、在开题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等,使学生学会“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
(2)指导操作,对学生不规范、不正确礼仪予以纠正,重点是督查学生的礼仪规范,是否按质完成实践活动。
(3)对学生的处理相应突发事件方案进行评定;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对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等。
教材编写
为了在课程建设工作过程中探索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之间的契合关系,更好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我们选用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礼仪教程》一书作为教材。本书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公共基础课系列十二五规划”的基本要求,从我国现代礼仪的实际需求和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礼仪知识。全书以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结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突出专业技能的操作训练,具有“实用”和“实践”两大特点,既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
教学方法与手段
《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是了解礼仪的历史为学好礼仪奠定基础与人才培养模式。
1、学校全程导入下的“三步式”培养模式
“学校全程导入”的“三步式”培养模式,就是指通过学校的紧密合作,推进企业全程介入课程的人才培养过程: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参与建设实训基地、参与实训指导、参与教学评价等;在学校全程导入下注重学生的课内教学-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校内实践-熟练掌握社交技能,模拟各部门工作流程,校内升华-通过校外的见习、实习,返回学校进一步提升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认知。
该模式通过全程导入的方式建立院校与社会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机制、新模式,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学习期间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内等其它兼职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让学生多方位接触社会和实际,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大大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
2、改革理念及思路
实践教学全程导入下,“ 三步式”培养模式着力于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的问题,它的理论基础是“三个面向”( 面向社会、面向实际、面向学生)和“以深入实践培养实践能力”,“ 学校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的聚焦点是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步式”培养模式的实施思路是:第一,在三年的培养过程中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交叉融合;第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教育,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即时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发展能力。
(1)创新理念 引入先进教育思想,借鉴优秀院校教育办学理念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实际,引领学生深度掌握社交礼仪。
(2)实践教学全程介入,引导学生参与多重锻炼
通过与实验教学的深度结合,引导在校生进行系统礼仪模拟训练,实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即时融合,通过学生平时多时段、多岗位、多角色的锻炼以增强实践能力。
(3)理论与实践教学双管齐下,提高人才培养层次
通过工作需要引导学生对专业理论进行学习和思考,培养人才,使学生能够高于同类一般毕业生的优秀素质与人文素养,积蓄发展潜能。强化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4)打造“专兼结合”的优质师资队伍 采用多途径多形式加强教师骨干队伍建设,培养专任教师成为理论和实践俱优的“双师型”, 鼓励专职教师进入相关部门学习交流,打造一支“专兼结合”、 实践经验丰富和能力超强的优秀教学团队。
(5)建设与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 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添置实训设备设施,,努力建成集教学实训、业务培训、技能鉴定、技术咨询、资源共享。
(6)逐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行“全程导入”下深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学用有机结合。在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实行教学模式由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的转变。此外,积极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研究,大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
《社交礼仪》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结合本课程特点,注重探究性、协作性和体验性学习,合理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课程内容。
1、讲授教学
运用讲授方法,系统介绍礼仪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通过讲授,让学生深入了解礼仪。
2、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社交礼仪认识和理解。 3、实践教学。针对某一具体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动脑、动手收集资料、设计并制作成幻灯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介绍。
4、课堂讨论。为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针对目前发展动态和敏感问题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观摩实景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社会实践加深学生对礼仪的感性认识。 6、鼓励式教学
鼓励式教学法是针对管束式教学法而言的。鼓励式教学法重点在“鼓”,难点在“励”。通过教师的“鼓”,达到学生的“励”,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取的自尊心,钻研的自强心都得到加强。在课堂上,一般都会营造一种轻松的学习气氛,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回答问题基本都是抢答式的,暂且不管对错,对于学生的这种敢于回答的勇气首先给予肯定,其次点评其答案。长此以往,增大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社交礼仪》课程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即包含丰富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提高了课程的形象性、趣味性,授课效果较好。
1、教学资源的数字化 本课程教学充分依托我院“数字校园”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等扩充性资料,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
在课程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课件、视频演示等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利用院机房、旅游信息管理实践室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师生互动。
3、互动方式网络化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个人主页,通过网络进行师生间的教学讨论和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的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也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一起建立企业、学生、教师、专家、同行五结合评价小组,采用阶段评价、目标评价、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教师协同组织的方法进行学习效果评价。要注重操作过程评价,着重检测学生实践综合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及时讲评和鼓励。通过学习效果评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技能,激发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为社会培养合格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总成绩由平时成绩、过程考核、实践成绩三部分组成。
总成绩=平时成绩(10分)+过程考核(70分)+竞赛成绩(20分)
平时成绩(10分)=平时学习表现考核(个人礼仪、到课率、课堂表现、遵守纪律)
过程考核(70分):社交礼仪技能鉴定成绩及活动考核成绩 实践成绩(20分):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成绩 序考核 分数 考核要求 评分标准 号 主要内容 分配 出勤一次3分,1 考勤表 上课不迟到、不早退 共3分/次*35次5% =105分 2 课堂表现记录 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问 笔记记录完整、规范 活动过程完善、全员参与、内容正确、书写规范 活动过程完善、全员参与、内容正确、书写规范 活动过程完善、全员参与、内容正确、书写规范 实践考核成绩合格 积极参与、获得奖励 合计 主动回答老师提问奖励2分 一次课堂笔记计3分,共3分/次*20次=60分 满分100分 % 3 课堂笔记 % 4 活动考核1 20% 5 活动考核2 满分100分 20% 6 7 8 活动考核3 社交礼仪技能鉴定 技能竞赛 满分100分 满分100分 报名参加10% 获得奖项10% 20% 10% 20% 100%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现代礼仪教程》,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礼仪人生》 张彦 凤凰出版社
《礼仪与文化——谦谈礼仪教学》 高文翔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课程除了正常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所能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外,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还把课程教学信息与教学资源全部放在了校园网上,利用这些校园网资源,在课程的开始,鼓励和引导学生上网了社交礼仪的相关知识,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复习课堂内容、完成课后讨论题、进行自我测试,也可以通过论坛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另外课程组已经拟定计划,准备将所有授课录像和实训录像放在校园网中,学生可以通过录像进行远程学习。
5.其他说明
(1)理论课的教学建议
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可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平台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任务驱动、探究讨论下逐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即在培养其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外自主学习,从科技文献的检索、阅读、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创新等多方面综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实践课的教学建议
课程教学实施以各类社交礼仪为载体,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项目驱动型教学、环境教学、案例教学、野外考察、课堂讨论、校内实践实训等形式,融合到教、学、做各环节中,加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
为达到学生所学技能能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出了“两段式循环实践教学模式”,即以理论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支柱,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理论知识指导校内、外实践操作;以创新创业为目标,以实践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即“理论——实践——创新——创业”的模式。
《调酒与茶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调酒与茶艺 课程编号:5
课程负责人:李宝华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调酒与茶艺》是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课程目的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调酒与茶艺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最新理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操作与展示。
课程设计理念
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调酒与茶艺》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采取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使课程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达到“能干、会干、干好”的综合目标。为此,我们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在广泛意见的基础上,校内外专家的共同合作下,坚持以实际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满足岗位要求为目标,提高学生对茶艺与调酒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平。
课程设计思路
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课程的选择以不同岗位技能的需求为依据,课程内容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加大技能培训及考核,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还要使其具备基本技能。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调酒与茶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现代旅游人应具备的素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茶艺基本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茶艺基本技能,能够提出更好的建议。有助于学生掌握茶艺师与调酒师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创造和就业的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具体目标
系统地了解茶艺与调酒概念内涵、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掌握不同种类茶叶的辨识和特征;掌握调酒技能标准;掌握具体流程和内容;掌握不同茶叶与酒水评价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能从整体把握茶艺调酒基本概念、类型、性质、特点,以茶艺与调酒基本工作程序方法,初步掌握茶艺与调酒方法与措施,为下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自我发展、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思考、分析、判断及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调酒与茶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茶艺与调酒特点、美学特征等,掌握茶艺与调酒方法及开发原则,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实践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为达成上述目标,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做到:第一,根据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内容组织上自成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按学习情境设计教学,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内容选取摒弃原来的章节限制,将知识点项目化,每个项目设置若干学习情境。随着对各情境的学习,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加系统化,实践技能也将有突破性提高。第三,结合实际工作过程训练,从培养职业素质角度选取教学内容。第四,聘请专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调酒与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按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进行教学的组织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内容组织上自成体系,设有4个教学模块,10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相关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模块 项目 学习情境 主要内容 学时 调酒与茶艺概述 调酒与茶艺的分类 调酒与茶艺调酒与茶艺的定义的基本概念 及特点 调酒与茶艺分类及方法 调酒用具的使用 调酒的基本方法 调酒基础方法 调酒与茶艺的含义、基本属性及特点 3 调酒与茶艺分类的依据及分类方法的掌握 摇酒壶、酒杯、盎司杯等调酒用具的认知和使用 基本调酒方式的掌握 七色彩虹、红粉佳人等鸡尾酒种类的识别 黑俄罗斯、蓝色夏威夷等二十款鸡尾酒的调制方法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调酒的基础概二十种鸡尾念与技酒的调制 能 识别不同种类鸡尾酒 调制不同种类鸡尾酒 调酒服务基本技能 基本调酒姿态及服务方法的掌握 调酒与咖啡的服务技能 咖啡服务基本技能 咖啡制作及服务技能的掌握 茶具的识别 茶艺的基本方法 泡制不同款茶 不同茶类的鉴别 储茶罐、紫砂壶、茶艺六君子等茶具的识别 茶艺的基本泡制方法训练 绿茶、花茶、红茶等不同茶类鉴别与审评 茶艺基十大茶类的础概念茶艺表演技与技能 能 不同茶类表演技能 乌龙茶、黑茶等茶艺表演技能的掌握 茶艺基本姿态训练 站、坐、走等姿态训练 茶艺的服务技能 茶艺服务流程训练 与茶人交谈、服务等流程的掌握 调酒与茶艺的经营管理 酒吧经营与管理 调酒与茶艺的实践 茶社经营与管理 酒吧经营法规、经营策略、经营管理、消费需求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茶社经营法规、经营策略、经营管理、消费需求等知识和技能的掌 教材编写 选用教材:
为了在课程建设工作过程中探索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野外实践教学之间的契合关系,更好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我们选用了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调酒与茶艺》一书作为教材。拥有大量国内外最新
的“实例”和“案例”学习内容,重视国外实践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紧扣职业能力需求,采取“五步循环”教学模式。具体是指: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岗位技能需求带动、实训引导、真实项目导向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激发兴趣为先导,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自学、自行调研、解决问题、参与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教师将调酒与茶艺的理论知识进行模块分解,邀请企业专家和任课教师一起承担不同的模块的讲座。通过岗位所需基本知识的讲授,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渗透进礼仪等相关内容等。从而让学生在思考岗位化问题的同时,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2)学生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平台,收集足够的资料,展开自学式知识的学习、思考和分析。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依据教学大纲,选择恰当的策划问题,自由结组,以模拟课题组的形式,展开自行调研,并书写调研报告。
(4)教师对学生的调研报告和答辩进行点评,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推荐校内模拟实训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设计,学生将自行实训计划交付老师,邀请教师参与,教师随时答疑,从旁指导。
(5)教师根据学生实训的状况,为学生提供企业真实岗位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结成实习项目组,书写计划,交付老师,邀请教师参与指导,教师根据不同项目组的时间地点安排校外项目计划表,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岗位项目的旅游资源路线设计和策划,书写项目方案,并邀请岗位能手和专家对学生实习项目方案进行评估。
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采取了多种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任务驱动法
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实践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其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2)案例教学法
结合典型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茶艺分类、成因、特征认识和理解。 (3)现场教学法
组织到野外,亲临现场,让学生深入理解茶艺、调酒的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茶艺、调酒的感性认识。
(4)课堂讨论法
为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针对调酒与茶艺目前发展动态和敏感问题要求学生收集资料结合学习上的困惑,进行课题讨论、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课题鼓励学生参
与研究,开展必要的研讨会议,组织学生撰写学术论文,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讨论式教学法
既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抽出相应时间到相应单位进行相应的实地考察、交往、接触、增加感性认识,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各类茶艺与调酒的具体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体现了现代化电教手段的三大明显优点:重现教育信息方便、形声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法多样性。
(1)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还采用录像带、VCD、实物图片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图、文、声并茂,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2)模拟及网络教学
课程组教师利用我校校园网建立了调酒与茶艺课程教学网站。网站内容包括《调酒与茶艺》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部分思考题和实践练习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与老师进行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模拟及网络教学,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网上自主学习的条件,并可享受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实物、图像、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大信息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考核与评价
(1)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考试,重视能力考核。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除闭卷、开卷考试外,还可以采取现场实际操作、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制作作品、特长或任务表演、情景测验等考核方式,或将几种方式综合运用。
(2)将该门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鉴定接轨,提高考核评价的社会可信度和效度,要求学生得到相应岗位的资格证书。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本课程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等基本材料齐全,实践教学资源丰富。
(2)在教材选择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用实践性较强的优秀教材,实验教材采用教学团队研究,充分满足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需要。
(3)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留言、电子邮件等形式与教师互动,及时答疑解惑。
网络自主学习资源 序号 1 2 3 资源名称 资源内容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实习指导书 学习情境(子情境:电子教案 电子课件 工作任务单 网络课程 实训 评价表 实训报告单 练习题及答案) 资源库 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课件、试题库、模拟题、自学指导、视频库、图片库、文献资料 4 互动专区 课程公告、在线答疑、实践练习观摩 学生可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免费登录并使用校园网上的全部资源,也可通过校外站点登录,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
5.其他说明
(1)理论课的教学建议
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可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平台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任务驱动、探究讨论下逐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即在培养其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外自主学习,从科技文献的检索、阅读、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创新等多方面综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实践课的教学建议
课程教学实施以各类茶艺与调酒为载体,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项目驱动型教学、环境教学、案例教学、野外考察、课堂讨论、校内实践实训等形式,融合到教、学、做各环节中,加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
为达到学生所学技能能满足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出了“两段式循环实践教学模式”,即以理论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支柱,以创新创业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理论知识指导校内、外实践操作;以创新创业为目标,以实践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即“理论——实践——创新——创业”的模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