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运动心理学领域中目标取向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2024-09-04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4卷第2期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Vo1.14 NO.2 2002年6月 Journal of Capital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Jun.,2002 运动心理学领域中目标取向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郝 芳 (首都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 摘 要:目标取向理论是研究个体在成就情景中的动机和行为的理论。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 任务取向与自我取向在运动情景中存在,并且与行为有密切相关,同时还影响到运动员的道德、认 知、情感及其它心理领域。 关键词:目标取向,任务取向,自我取向,运动心理学 Research and Appeication of Goal Perspective Theory in Exercise and Sport Psychology HAO Fang Abstract:Goal orientation theory is a exoterica that investigates individual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in achievement situation.A lot of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task orientation and ego oritentaton exit in sport sit. uation,have more relation with behavior and affect moral,congnize,affect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fields of athletics. Keyword:Goal Oritention,Task Oritention,Ego Oritention,Exercise and Sport Psychology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成就目标理论一直都是研究锻 炼与运动心理学领域中成就动机的最普遍和最受关注的 理论模型。Nicholls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机的目标 来说,会对学习任务的选择产生影响,个体会倾向于选择 那些要么很容易,要么是困难的任务,不愿付出努力,当个 体认为自身不可能成功时,就采取回避或逃避。但自我取 向不会降低能力和觉高的个体的成绩。 Nicholls认为在特定的成就情境中。个体会出现任务 取向和自我取向。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相互依赖的性质 取向理论。他认为,个体面对成就情境的态度有两种:一 种是“任务取向”,即个体认为每个人的能力是没有差异, 它是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个体关心的是自己是否已经掌 握了任务或是否提高了掌握任务的水平,这样的个体不受 客观环境的影响。另一种是“自我取向”,个体认为每个人 的能力是有差异的。在完成任务时,个体考虑的是对自己 能力的评价。 是可以预见的。这意味着个体可以在各个目标取向的不 同水平上发生变化。比如:个体可以两种目标取向上得分 都很高或得分都很低,或者在一种目标取向上得分高,而 在另一种目标取向上得分低。 目标取向理论是最近心理学家试图运用社会认知理 论的原理研究个体在成就情景中的动机和行为的理论。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任务取向与自我取向在运动情 景中存在,并且与行为有密切相关,同时还影响到运动员 的自我概念、道德、认知、情感及其它心理领域。 2运动心理学领域中的目标取向研究 2 1 运动领域中成就目标理论应用的概念性研究 公认的理论认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具有任务取向和 自我取向,但这个观点从来没有得到明确的认可。Duda 认为如果个体在任务取向上得分高。则其必在自我取向得 l 目标取向理论的研究 Nicholls是目标取向理论的奠基人。他指出,当个体面 对一项活动时,不同人格倾向的个体会追求不同的目标。 根据目标取向理论,与成就有关的行为模式的不同是由一 个个体是采取任务取向还是自我取向来决定的。任务取 向占主导的个体倾向于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对活动本身 感兴趣,付出努力,在行为中有坚持性,不顾及自身表现出 分低,反之亦然。但Nicholls从来没有清楚的说明过任务 取向和自我取向是否是正交。 Nicholls认为,对成人进行的研究表明,评价条件和内 部竞争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取向水平——即倾向于通过 和比较他人来评价自己的能力。而对于任务取向的人来 说,当个体在竞争中生出时,会感到竞争的倾向消失。目 前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比较研究。但研究者们一致认为:让 儿童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注意竞争的标准,儿童的目标取向 的能力的高低与否。而自我参与的倾向对低能力的个体 收稿日期:2001—12—10 作者简介:郝芳(1979~).女,研究生,北京.10008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郝芳:运动心理学领域中目标取向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89 性质会在任务需要上或和它有关的事情上,从而转入自我 取向状态,这时,儿童会根据其他人的成绩来评价自己的 表现: 任务取向、自我取向的差别并不意味着这两种取向是 独立的 个体可以同时经历目标取向的不同状态。目前, 研究者还不能将这理论进行很好的整合与发展。 在大多数体育运动中的研究可以证明:任务取向与自 我取向之问存在着微弱的相关。运动中的成就目标研究 一般集中在任务目标取向和自我目标取向是否正交和如 何正交两方面上。Hardy认为目标取向不可能是正交的。 而Duda则认为,这个问题是由个体是采取相同的还是不 同的能力概念来决定的。总之,对目标取向的两种状态 一一任务取向与自我取向是否正交和如何正交的研究与 继续探讨是很重要,也是很必要的。 2.! 任务目标取向与自我目标取向的研究 Ken Hodge和Linda Pethichkoff通过《运动中的任务 取向和自我取向问卷》(TEOSQ)测量被试对成功的看法, 使用平均数一分半方法和聚类分析的过程来研究橄榄球 运动员的目标取向剖析的情况对不同目标剖析组在身体 能力、身体能力的自我概念及身体能力自我概念的重要性 等方面进行考察。 近些年来,运动动机的研究者一直强调任务目标取向 最大化是体育运动中取得成功重要因素,而且他们还发现 高水平的自我取向在运动中会引起典型的适应不良。但 是、他们也证明优秀运动员一般具有平衡的高自我倩任 务取向: Duda认为任务取向~自我取向的平衡给运动员提供 了汪务一代势标准来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当个体的表 现并不是最好时,具有高任务和高自我的个体有两种成功 的源泉和几个成功的选择 [)uda概括说:“如果我们想让 、仃j投,\l刮体育运动中去,成功、个人提高和技能优势都 屉最好的理由 ”在现今的研究中,任务取向分量表的平均 舒相当高,而自我取向分量表的分数则处在Likert五点评 的中点上。但关键并不是提高任务取向的得分,而是使 个体的高任务取向与高自我取向达到平衡。聚类分析的 结果支持以上结论,高知觉能力/高竞争与适宜的高自我/ 高任务剖板紧密相连。 3 目标取向与能力、努力 目标取向的不同状态与能力、努力的关系一直都是研 究者关心的问题。能力概念的不同与个体在成就情境中 所采取的不同目标取向有关。对能力概念区分较少的是 任务取向,对能力概念区分较多的是自我取向。 根据Nicholls(1989)的理论,认为自己能力低的自我 取向的具体会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失败,被证明没有竞争 力,这会使个体产生负面情绪、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反 立:当自我取向的个体认为自己能力高时,会防止证明自 己缺乏竞争:力,这样的个体会进行乐观的努力和充分表现 自己的才能。任务取向的个体不依靠对能力的知觉,个体 只关心提高自己的竞争力。Dweck证明,当在课堂上喜欢 个人目标时,认为自己缺乏能力的自我取向的儿童会感到 “习得性无助”,并伴随出现克服自身缺点的坚持性的减 少。反之,认为自己有竞争能力的任务取向的儿童则表现 出了更持久的坚持性。 Hardy认为能力的区分与目标取向的区分是一个截 然相反的构建过程。个体的能力可以有区分的倾向,也可 以没有区分的倾向,但他不能同时具备可区分与不可区分 的倾向。 2.4 目标取向与运动中的道德问题 最近的研究证明,运动中的道德问题与个体的目标取 向有关。Ncholls(1989)指出,自我取向的个体看中证明自 己比他人优越。这会导致个体对公平、公正和竞争对手缺 乏关心。 Duda等人的研究(1991)发现,篮球运动员的自我取 向与违背的欺骗行为、不遵循体育精神的行为有正相关。 高自我取向的运动员会采取预期的损伤来达到自己的目 的。比如:使对手受伤以至于他/她不能参加某场比赛或 某个赛委。 Hudton和Duda(1992)发现足球运动员的自我取向与 接受攻击行为和伤害行为之间有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不 管竞争水平和经验如何,自我取向是赞同攻击行为的重要 假设。 在最近的一个相关研究中(1999),高自我取向的冰球 运动员要比低自我取向的同伴表现出更频繁的攻击行为。 Stephens(1993)的研究表明,在女足比赛中,运动员的自我 取向与不公平竞争有正相关。 通过对Rest的四部分模型的分析,目标取向对道德 行为的影响也会显而易见。当自我取向占主导时,运动员 会选择能够帮助自己达到目标的行为,即使这种行为是违 反道德观念的。当任务取向占主导时,运动员将注意力信 中于任务而不是自我。在这种情境下,运动员的动饥目标 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使用欺骗和 侵犯行为来证明自己的竞争能力是运动员所不情愿的 任务取向在道德决定的制定和最终行为上没有负面影响。 道德标准的形成也受目标取向的影响。自我取向的 个体认为运动应该展现人们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居 于前列,而任务取向的个体则认为应该教会人们合作手日遵 守规则(Duda,1989)。这些发现和现在的证据表明,自我 取向的运动员会认为预期的伤害行为是合法的。 其它关于目标取向与道德的研究是关于运动员的文 化水平方面的研究。研究指出,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认为故 意伤害对方是合法的,这种想法比他们在高中时期的想法 要多。 个体不同的目的取向的道德归因上也发挥着重要作 用。研究表明,道德功能的多项内容与成就目标有关。使 用Rest的四部分模型作为理论框架,来检验大学生篮球 运动员的道德判断、预期和行为。结果表明,个体认为自 己的自我取向是合适的,因为他}人为他的对手也这样考 虑,这样做。总之,目标取向与预期方面的联系很重要,由 于预期会变成真实行为,所以,目标取向会影响个体道德 方式的表现。 2.5 目标取向与情感 根据Nicholls的理论(1989),认为自己能力低的自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90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14卷 取向的个体如果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遭受失败,会使个体 体验到负面情绪。有证据表明,情感和行为与目标取向有 关。Newton和Duda(1993)发现在任务取向和愉悦之间 有积极联系,与行为焦虑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目标剖析理 论认为,当儿童认为自己的运动能力不高时,具有高任务 取向自我取向的儿童,相对于高自我取向的儿童及低任务 取向和低自我取向的儿童来说,个体有较高水平的愉悦感 受(Duda,1994)。一般情况下,任务取向与运动中较高的 愉悦性和坚持性有正相关(Duda,1993)。 2.6 目标取向与攻击行为 最近,在运动心理学中关于运动员攻击行为的研究集 中在攻击行为的道德与动机维度上。Stephens和Brede— meier(1996)使用道德行动机结构来探索212名年轻践运 动员的攻击行为。结果表明,将自己描述为有更多攻击行 为的运动员倾向于认为他们的教练更看中自我取向。 Duda(1991)的研究表明低任务高自我取向联合的个体会 有较频繁的攻击性行为,特别是伤害对手使他在比较中出 发局。结果晴明,非运动道德行为,如欺骗等,同样与高自 我低任务取向有关。这项研究同时也证明了Nicholls的 目标取向理论。Huston和Duda(1992)发现足球运动员接 受攻击性行为与自我取向之间有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 不管竞争水平和经验如何,目标取向是攻击行为的显著预 测。 2.7 目标取向问卷的制定与修订 Nicholls和Duda(1992)依据Nicholls的理论编制了 《体育运动中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问卷》(task and ego ori— entation in sports questionare,TEOSQ)。该问卷分为两个 分量表:任务取向分量表和自我取向分量表,有较好的信 度和效度,是目前运动动机研究领域中使用较多的一个测 量问卷。 陈坚和姒刚彦(1999)以成就动机的目标取向理论为 背景,在我国文化环境下通过访谈法对该理论的维度构成 进行初步验证,就《运动中的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问卷》与 《学业中的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问卷》对110名被试进行 了初步检验,结果表明两问卷确实存在两个主成分,约大 多数题目的因子载荷超过了O.3O,都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两份问卷内各分量表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的显 著性检验和克伦巴赫n系数表明两个量表都具有较高的 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同质性信度。 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锻炼与运动心理学领域中,有关目标取向的研究已 经蓬勃开展起来,并且取得了大量成就,使目标取向理论 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综合上述研究,还有一些问题今后有 待进一步探讨:1)各个专项运动的目标取向问卷的制定、 修订、检验和测量以及常模的制定;2)目标取向与其它领 域的联系;3)继续探讨任务取向和自我取向的关系,它们 是否是正交;4)用统计方法更进一步分析任务取向和自我 取向的关系;5)多重目标取向与单一维度的任务目标取向 的比较研究。 4 参考文献 [1]黄庆海运动心理学中关于目标取向的研究北京体育师范学 院学报VOL.8 No 3 SeP 1996 P59—65 l2]Dawn E Stephens&Brenda Jo Light Bredemeier Moral atnlosphere and judgements about aggression in girls’soccer:relationships among moral and motivational variables Journal of Sports&Exercise 1 sy. chology 1996 P158—173 [3]Symeon Vlachopoulous&Stuart J.H Biddie Modeling the relation of goal orientations to achievement—‘related affect in physical educa— lion:does perceived ability matter?Journal of Slx)rls&Exercise Psychology 1997 P169—185 [4]Byoung jun Kim&Diane L.Gill A Gross—cuhural extension or goal perspective theory to Korean youth stK)rt Journal of Sports& Exercise Psychology 1997 P142—155 [5]Paul J Carpenter and Barry Yates Relationship betweem achie ̄te— ment goals and t he perceived purposes of,soccer for semiprofessional and amateur players Journal of Sports&Exercise Psychology 1 997 19,P302—311 [6]孔延林.李实.陈桂岭 目标定向对体育课中学生动机模式的影 响天津体育学院学报VOL 13 No 4 Dec.1998 P78 80 [7]孔惠君 运动心理学中关于目标取向的研究及其新进展 北京 体育师范学院学报VOL 10 No.4 Dec 1998 P34—38 8]Fuzhong Li.Peter Harmer&Likang Chi Cross—cultural、alidatk)11 of task and ego orientation in stx)rts questionnairc Journal Slx>rts& Exercise Psychology 1 998 P392—407 [9]Howard K Hal1.Alistair W Kerr and J,die Matlhews Precompeti tk’e anxiety in sport:the conl ribution of achievement goals and per— fectionism Journal of Sports&Exercise Psychology 1998 20 Pl94 217 [10]陈坚,姒刚彦 目标定向理论及其问卷的初步检验 武汉体育 学院学报No 1.1999 P52—56 [1 1]Stuart J.H.Biddle Motvation and perceptions of contra[:tracing its development and plotting its future in exercise and sport psychology Journal of Sports&Exercise Psychology 1999 21 P1—23 [1 2]Chris Harwood,Lew Hardy&Austin Swaim Achievement goal of sports:a critique of conception and measurement issues Journal of Sports&Exercise Psychology Volume 22 No 3 Sep 2000 P235 [1 3]Ken Hodge&Linda Pethichkoff Goal profiles of slx)rts motiva— lion:a cluster analasys Journal of Sports&Exercise Psychology vol— ume 22.No.3 Sep 2000 P256—2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