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达摩祖师传

2024-06-10 来源:帮我找美食网


《达摩祖师传》观感

——浅谈对哲学的认识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乃哲学之母。宗教是造成民族和维持民族一种最雄大之自然力,人民不可无宗教之思想。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达摩祖师传》可以说是进20年来最优秀的电影之一,在不同时间,人生的不同阶段来观看都会有不同的感触。但是永远不可忽略的是它本身散发出来的那种超脱于世俗之外的哲学之光、智慧之光。不禁生出感触: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人生究竟何为圆满?面对人生无常,我们又如何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这部电影可以让人们在刹那间摒弃人间的纷繁杂乱,可以洗涤心田,启迪心灵。

有人说这部电影的每一段音乐、每一句台词都可以拿出细细品味,也许我们应该捧一杯热茶、慢慢的静下心来,用心去感触,感受这世间本就不多的宁静与安详。“达摩祖师只授得法之人,不论贵贱僧俗,年长年幼”想一下世俗间种种事,不禁对世上的种种不平无法释怀。但是人心本善,心之所向则不同。有人一生寄情山水,徜徉于自然地世界里,无欲无求则情操自高,修身养性则待人如沐春风;有人穷其一生追求利益,到头来却落得个“两鬓又成霜”、却奈何“展眼乞丐人皆谤”。人生在世,一切皆空,犹如过眼云烟,人求之多则欲必强人之所以求少则欲必弱。不应总是追求利益得失!人生在世短短数十年,除去孩提不懂事以及年老体力衰退,再减去睡觉的时间,剩下来的不过一万多天。我们必须把握宝贵的光阴,多做善事来能弥补过失。

但是人生在世碌碌无为者甚多,知己何为者甚少。既然眼中所见万物皆为虚幻,心中无欲则万物无。那么何不一切随缘,不必执着呢?只做自己该做的,想着自己能做的,完成自己可以完成的。从自身出发,剖析自己,了解自己,直指自心,也许你是几年不遇的

研究天才,那么好好的、静静的做自己的研究,是金子总是要发光地;也许你是个语言天才,那么勇敢的在人前表现你自己,你不开口,别人怎么知道你比他好呢?也许你天生是个管理者,那么努力实践,告诉周围人、你的团队,告诉他们你的想法。也许你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但是“英雄每多屠狗辈”,做好自己,你已经是最棒的啦……就像梁武帝,既然信佛那么广养僧众,修缮佛寺,又何必整日挂在口边,念念不忘想得到别人夸奖的同时丢失了自己,变成了“无功无德”……就像达摩,精通佛法,佛在心中,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他的思想就像是“阳春白雪”并不为所有人理解,下里巴人的智慧才是被广泛流传的。他们这种人你不能用是世俗的眼睛来看待,多一点空间多一点理解,因为天才和大学者都是孤独的行者!他们是用来尊敬的,崇拜的,但却不是被人顶礼膜拜的,他们只是想把自身的思想、理念传达给世人,他们只是为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人们得以幸福安康,心灵得到归宿。看那看不到的事物,听那听不到声音,知那不知的事物,人生,我们仅此而已……

佛家说修佛即是修心,世间万物皆无定数,全凭心来定。生于污泥的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但是孕育莲花的污泥呢??是好是坏?好,难道世间没有坏的东西啦嘛?坏,难道外表不好却无私奉献也有错误码?其实没好没坏,一切善恶皆由心定,因人而异。达摩和梁武帝之间的缘分,容易相见时不珍惜,不知其好,总是以为别人的才是最好的,总是在心中自己悄悄的勾勒出最完美的人或事。然后从别人口中知道是取得才是最好的,但那时已苦求不得。说他们有缘,却为何相见时不知其好?说他们无缘,却为何总是产生交集??若是无缘何必强求;若是无缘,确是有缘。其实有缘和无缘却在一念之间。就像瓦不能磨成镜,那么坐禅岂能成佛??

这部戏告诉我们化解仇恨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慈悲的心来原谅他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的轻松潇洒,才能过的心安理得。昨日种种昨日死,今日种种今日生,既然在那一刻已经是过去式,又何必为过去的事破坏现在的美好呢?不需要活在别人的模式下,要活出

自己的精彩。谁说一定要有仇报仇、有怨抱怨?以德报怨也是一种选择,而且是让人最美的选择!从达摩盖自修室就应该看出来,只有在心没有界限、没有规则、没有框架的时候,不要局限于世间规则,别太在意他认得看法,心诚则灵,心定则成!!放下过去的种种,别给心太大的负担,既然已经想到改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同时,放下执念,过去的已成事实,将来的也没有可想的,别让心画地为牢,一辈子挣不出。

若知前世因,今生受的是。若知后世果,今生做的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