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灌注桩安全施工注意事项
一、施工要求
(一)安全要求
严格遵循安全、技术规范和专项方案规定、严密组织、责任落实、确保施工安全。
(二)设计要求(具体参照工程设计图纸)
1.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当桩距小于2.5D或扩大头净距小于1m时,可采用跳挖方法以策安全。
2.终孔时,应清除护壁污泥、孔底的残渣、浮土、杂物和积水,并通知建设单位、质监部门对安装钢筋笼、孔底形状、尺寸、土质、岩性、入岩深度等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应迅速用200厚C20砼封底、安装钢筋笼、灌注桩身混凝土。
3.钢筋笼箍筋应与纵筋焊牢,纵筋通长布置,钢筋笼外侧应设70厚混凝土块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4.尽可能用常规方法浇灌桩身混凝土,但须保证浇灌混凝土前吸干孔底积水(可于孔中心附近设500×500×500集水坑)。施工时应采用串筒,下料口离混凝土浇筑面不得大于2m,混凝土应分层振实,连续浇灌。当孔底积水无法吸干时,应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桩身混凝土时要留置试块,每根桩一组(3块/组)。桩顶浇捣时应严格保证桩顶砼强度等级达到设计要求。
5.桩基工程完成、地下层开挖后,应提交实际桩位平面图。
(三)地勘要求
桩基础除满足桩底标高要求外,尚需满足全截面嵌岩≥0.5m,且应穿过边坡的滑裂面不小于2m,并经过边坡设计单位确认,避免主体结构荷载对边坡稳定产生影响。
工程桩的检测应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04-2008)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桩基工程完成、地下层开挖后,应提交实际成桩隐蔽资料。
二、技术保证条件
(一)安全保证
1.所有材料、半成品均应满足规范和实际安全施工要求;
2.按专项方案要求做好排水;
3.优先选用技术成熟的定型化工具;
4.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5.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规范、专项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操作,并正确地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工具;
6.在孔桩成孔、吊装钢筋笼及桩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并设专人负责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塌孔等隐情,立即停止施工并应采取应急措施。排除险情后,方可继续施工;
7.孔口安全防护到位;
8.项目部建立责任制,对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进行全程的检查、管理。
(二)设计、地勘保证
1.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召开人工挖孔桩安全专项方案、图纸交底会,明确施工要求,责任动人,项目技术部、质量科做好施工过程技术复核,确保100%按设计要求施工。
2.开挖至距桩底设计标高300mm时,通知责任五方单位主管人员现场验收,验收通过后扩底成孔。
三、施工方法
(一)场地平整
平整场地、清除杂物、夯打密实。桩位处地面应高出原地面50厘米左右,场地四周开挖排水沟,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内。
(二)测量放样
进行施工放样,施工队配合测量班按设计图纸定出孔位,经检查无误后,由施工队埋
设十字护桩,十字护桩必须用砂浆或混凝土进行加固保护,以备开挖过程中对桩位进行检验。
(三)成孔
1.当桩间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00m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最小净距不得小于4.5m。
2.孔桩护壁符合图纸要求。第一节井圈护壁井圈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井圈顶面比场地高出200mm,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10mm。
3.混凝土护壁上下节搭接长50mm,每节护壁应在当日连续施工完成。混凝土护壁必须保证密室,根据气候条件12—24h后方可拆模,必要时采用早强水泥或在混凝土中加入早强剂或速凝剂,同一水平面上的井圈任意直径的极差不得大于50mm。
3.遇有局部或厚度不大于1.5m的流动性淤泥和可能出现涌水涌沙时,每节护壁高度减少到300—500mm,随挖随支模,随浇注混凝土,并采用钢护筒或者有效降水措施。
4.挖孔时如有水渗入孔内,应及时加强孔壁支护,防止孔壁坍塌,渗水及时排除,遇有塌孔时应立即停止挖孔,待有效处理后才能继续下挖。
5.进入中风化岩层后采用水磨钻、风镐配合施工(具体视工程实际情况而定,不提倡采用爆破)。钻孔布置图如下:
6.钻机沿孔壁内边线钻孔,钻孔直径为16cm,钻孔深度为50cm,每个桩孔可根据桩径大小设置钻机。钻机取出岩芯后,中间岩石与周边岩壁形成了临空面,然后采用3cm钻
机于顺向下钻孔30cm后使用撬棍取出中间岩层。根据地质情况不同,岩层阶理斜面上的钻孔个数可适当增加或减少。当桩孔内由于裂隙渗水而导致积水较深、影响到钻孔施工时,用水泵将孔内积水抽出。
7.桩孔达到设计要求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及施工的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质量负责人共同按照设计要求验收。工程验收时应提供下列技术文件和记录:
(1)原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和质量鉴定文件;
(2)半成品如预制桩、钢桩、钢筋笼等产品合格证书;
(3)施工记录及隐蔽工程验收文件;
(4)检测试验及见证取样文件;
(5)其他必须提供的文件或记录。
8.在人工挖孔桩中。当挖至持力层设计深度后,为保证下面无软弱下卧层,需要进行钎探;
9.合格后应及时封底,立即组织后序工序施工。
10.人工挖孔桩遭遇溶洞处理
溶洞主要可能发生在强风化和中风化层入岩过程中。发现溶洞时,立即停止继续开挖,并提交建设单位组织地质勘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处理。处理方式可采取以
下措施:
(1)发现溶洞侧向深度小于1.0m,立即将溶洞内的浮土杂物清除干净后用水泥砂浆砌筑120厚钢筋砖挡住溶洞,浇筑护壁时在溶洞顶上方预留浇灌混凝土入口,待砌体砂浆凝结24小时后,用C30混凝土从预留口向护壁后的溶洞空腔浇灌填充。
(2)当溶洞侧深较大时,应选用松木对溶洞顶土体进行支撑(一次性使用,不再拆除),确保施工安全,支撑好洞顶后护壁定型模板,装模时在溶洞顶上方预留浇灌混凝土入口,模板形成稳固后浇灌C30混凝土填充溶洞空腔,浇灌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可在混凝土中参加适量的微膨胀剂,保证混凝土与溶洞壁不留空隙。
(3)若遇流质泥浆(或积水)填充溶洞不能直接观察溶洞内的情况,则应先用钢钎探明溶洞的侧向和高度才能因地制宜地确定施工方法。
(4)当溶洞高度小于1.0m时,可一次砌筑钢筋砖到顶,在溶洞顶上方留浇灌混凝土口浇灌混凝土填充护壁后溶洞空腔。当溶洞高度大于1.0m以上时,应分节(每节高度不超过1.0m)进行施工,且应待下一节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KPa以上后才能进行上一节的施工。当溶洞侧深超过2.0m以上时,用钢钎探明溶洞的平面走向在房屋基础平面图标注清楚,由设计单位出具处理意见。
(四)钢筋笼施工
1.钢筋连接
(1)钢筋笼每段的长度按9m,长度超过9m,需分段拼接,保证在35d或500m范
围内搭接头的数量不超过主筋的50%。采用单面搭接焊接连接,焊缝长度10倍纵筋直径。
(2)桩顶以下5d范围内的焊接螺旋箍筋应加密,间距100mm。(具体根据设计图纸)
(3)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C14mm 的焊接加劲环箍,竖向间距不大于2m。(具体根据设计图纸)
(4)桩径≥1.6m时,竖向每2m在加劲环箍内侧焊接一道C14三角劲箍。(具体根据设计图纸)
2.钢筋保护层
钢筋笼主筋保护层厚度用C14钢筋焊接耳朵(长度同主筋保护层厚度70mm)限位筋,与桩身纵筋点焊连接。设置密度按竖向2m,每一道沿桩周按@400布置。(具体根据设计图纸)
3.钢筋笼吊装
钢筋笼在孔上制作成型后,为确保钢筋笼吊装安全,决定采用整体吊装的方法进行桩身钢筋笼的安装。塔吊无法覆盖工程桩时,在部分工程桩挖孔完成需掉放钢筋笼时可用汽车吊进行钢筋笼吊装工作。
(五)桩身混凝土浇注
1.坍落度一般控制在70—90mm,孔底积水深度不宜大于50mm。
2.混凝土应尽可能一次性浇注完成,若施工缝不可避免时,按一般施工缝的规定处理外,并一律设置上下层锚固钢筋,锚固钢筋的截面应根据施工缝的位置确定,无资料时,可按桩截面的0.2%配筋,施工缝处若有钢筋骨架,且骨架钢筋面积超过桩截面的0.2%时,则可不设锚固钢筋。
3.混凝土浇筑至桩顶后,应立即将表面离析的混合物和水泥浆剔除干净,并及时将上部结构需要插入桩内的锚固钢筋按设计位置插入混凝土桩身中。
4.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必须通过溜槽,当高度超过3m,应采取串筒施工,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宜大于2m,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捣实。
5.当孔底渗入地下水上升速度大于6mm/min应视为有水桩,按DB22/11-2000附录B规定施工。(DB22/11-2000为贵州省地方标准)
6.若发生扩底塌孔情况,应及时清理干净坍塌的土体,且应进行再次检查,方可灌注混凝土。
7.若水位较大,则要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桩基水下混凝土灌注桩工程的施工通常采用导管法进行施工,其原理混凝土拌合物是在一定的落差压力作用下,通过密封连接的导管进入到初期灌注的混凝土下面,顶托着初期灌注的混凝土及其上面的泥浆逐步上升,形成连续密室的混凝土桩身。导管法施工技术要求非常严格,为使水下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得以保证,必须要从施工设备、混凝土配制、灌注等几方面加以控制,以提高水下施工质量。
(六)人工挖孔台地安全施工措施
1.在台地边缘推土应距离台地边缘2m以外,不集中堆放。以防在土方开挖,土体外运的时候土体下滑到下一个台地,危机到施工人员的安全。
2.台地分界处边坡上的土方开挖,严禁爆破,只能人工开挖,以免边坡上的土层被扰动。
3.台地分界处的孔桩尽量避免交叉作业。
(七)人工挖孔桩混凝土安全措施
1.现场施工人员必须配戴好安全帽及胶皮手套,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并考核合格。
2.挖孔桩浇筑混凝土应按照对角顺序浇筑。孔桩浇筑混凝土的同时,应对未进行浇筑的孔桩桩口做好覆盖工作。
3.夜间施工保证足够的照明,临时电线必须架空在2.5m以上。孔内应用12V低压安全照明。
4.值班人员注意现场安全,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应及时阻止。
5.混凝土浇筑使用汽车泵,汽车泵泵管下禁止站人,汽车泵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不得酒后操作,不得任意离开工作岗位,且应听从现场调度指挥,不得随意移动导管。混凝土输送软管在移动之前,应将管中混凝土排放干净至不在向下洒落混凝土。
(八)雨季施工措施
雨季施工的时候,场地台地相对较高时,应沿每个台地环线布置排水沟,排水沟做法见图2,宽200mm,深240mm。(具体视施工作业现场情况而定)
四、检查验收
(一)材料检查
1.钢材
(1)同一牌号、同炉罐、同规格,每60t为一批, 不足此数也按一批计。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
(2)焊接接头按同一生产工艺每300个接头送检一次,其检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钢筋笼。
2.混凝土
(1)桩身混凝土必须制备试件,每根桩应有1组试块,且每个浇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3件;
(2)护壁混凝土必须制备试件,每个浇注台班且不大于100m3不得少于1组,每组3件。
(二)人工挖孔灌注桩允许偏差项及偏差值
1.钢筋笼
2.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查
(三)成桩检测
1.基桩检测参照《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2与业主、设计协商确定。
2.工程需做超声波检测的基桩应按下列要求布置声测管:
(1)声测管采用DN50PRR管(或其他符合要求管材),用双通管连接。
(2)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管口应高出桩顶200mm,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宜一致。
(3)应采取声测管布置于基桩纵筋内侧,与主筋绑扎牢固,使之成桩后相互平行。
(4)声测管埋设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D≤800mm,2 根管。
800mm< D<2000mm,不少于3 根管。
D>2000mm ,不少于4 根管。
式中:D—受检桩设计桩径。
声测管应沿桩截面外侧呈对称形状布置,按图所示的箭头方向顺时针旋转依次编号。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障(视项目具体情况而定)
(二)技术管理措施
1.安全教育
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进行安全用电、防火、防毒、缺氧及孔内安全等施工安全常识教育。未经安全常识教育的人员不得进场施工。
2.安全技术交底
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施工过程监控
指定专人对专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按规定进行监测。发现不按照专项方案施工的,应当要求其立即整改;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的,应当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技术负责人应当定期巡查专项方案实施情况。
4.施工人员换班制度
挖孔工人实行轮流换班制度,即当孔深≤15m时,每隔2小时必须换班;当孔深>15m时,每隔1小时必须换班,夜间和雨天停止施工。
5.班前抽水送风
开挖过程中的桩孔,每次开挖前必须将孔内积水抽干,孔深超过10m时,需采用专门设施向孔内送风,风量不宜少于25L/S,对含有有害气体的地层,开挖时应采取防毒措施。
6.设置爬梯
孔内应设上下活动的爬梯,作业人员进入孔内必须带安全帽、穿水鞋,孔内有人作业时,孔上应配置专人监护,联络孔内外。
7.有毒气体的测试
在工人下孔前用测试仪器进行测试,确定无有毒气体后方可下孔。
8.孔口设护栏
孔口四周必须设置护栏,加0.8m高围栏围护栏,孔边向外延伸200mm采用钢管搭设围栏,设置方形1.2m高围栏,其立柱在四角各布置一根,水平杆沿立杆高度均匀布置三道,底部周圈不是200mm高胶合板踢脚板。(具体视现场情况而定)
9.孔内照明
孔内照明必须用电压不超过12伏的抵押电源,在中途抽水时,孔内人员必须返回地
面,移动水泵时,应切断电源,电源管理要有专业电工负责,所有电器设备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装置,各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孔口上电缆必须架空2m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孔内电线、电缆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裂等保护措施,并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
10.设临时网盖
做好孔口四周防护及有效覆盖,当桩孔挖至5m以下时,应在孔底以上2.5m左右处设置半圆形的防护罩,防护罩用4根C16井字钢筋覆盖半圆形木板做成,下部采用3根C16三角形钢筋做成支撑架。在吊桶上下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防护罩下面,停止挖土,注意安全;若遇起吊大块石时,孔内作业人员应全部撤离至地面后才能起吊(参见下图)。
11.土方处理
挖出的土方、石渣应及时运离孔口,不得在孔口四周1000mm范围内堆放,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防止压塌孔壁。
六、应急预案
(一)应急抢险领导小组人员组织机构及各成员职责(视项目具体情况而定)
(二)人工挖孔桩施工主要危险源及预防措施
1.塌孔
预防措施: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方案施工护壁,若遇淤泥质土则缩小每节护壁长度及
加厚护壁,在护壁混凝土终凝后方可进行下节桩孔开挖。
2.高处坠落
预防措施:在桩孔开挖后,孔口必须按要求做好覆盖工作,在停止挖孔,工人离场后必须将孔口完全封闭,不允许夜间施工。
3.物体打击
预防措施:护壁高于土面1000mm,挖孔人员在孔下作业时,按要求做好孔口覆盖,并禁止向孔内抛物。
4.有毒气体窒息
预防措施:在工人下孔前用鸽子下孔底测试,确定无有毒气体后方可下孔,挖孔工人挖孔时,遇到不明物体不得随意触碰,必须立即报告现场管理人员。
5.触电
预防措施:
(1)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在施工用电中要严格执行有关用电的安全技术“规范”、“规程”。
(2)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现场电工必须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并持有效的特种操作证上岗。
(3)现场不得随意拉线。
(4)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6.机械伤害
预防措施:
(1)机械设备要安装固定牢靠。
(2)增设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和断电保护装置。
(3)对机械设备要定期保养、维修,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4)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和调试,消除机械设备的不安因素。
(5)操作人员要按规定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三)突发事件分析及应急预案
1.挖孔桩坍孔措施
(1)严格技术交底制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2)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及时迅速投入到抢险工作中;
(3)加强监测,随时掌握围护桩变形情况、地表隆陷情况、地下水情况等,以便采用相应的措施。
(4)如若发生桩体塌方,则如下处理:
a.发生塌方后,不要慌张,保护好现场,及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组织抢救工作;
b.救援人员通过钢吊笼下井抢救受伤人员;
c.井上人员准备好氧气包、医用消毒药水及纱布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处理;
d.及时组织车辆将受伤人员就近送往医院治疗。
e.若塌方继续发生为防止周围桩孔发生意外,及时疏散周围桩孔作业人员;
f.对塌方的桩孔待塌方稳定后及时组织人员修补、处理;
g.若无法处理,必要时可填砂重筑。
2.高处坠落
(1)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接到通知后马上到现场全程指挥救援工作,立即组织、调动救援的人力、物力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并立即向公司救援领导负责人汇报事故情况及需要公司支援的人力、物力。
(2)伤员救治。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在搬运和转送过程中,颈部和
躯干不能前屈或扭转,而应使脊柱伸直,绝对禁止一个抬肩一个抬腿的搬法,以免发生或加重截瘫;创伤局部妥善包扎,但对疑颅底骨折和脑脊液漏患者切忌作填塞,以免导致颅内感染;颌面部伤员首先应保持呼吸道畅通,撤除假牙,清除移位的组织碎片、血凝块、口腔分泌物等,同时松解伤员的颈、胸部钮扣;若舌已后坠或口腔内异物无法清除时,可用12号粗针穿刺环甲膜,维持呼吸、尽可能早作气管切开;复合伤要求平仰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扣;止血时慎用止血带,原则上尽量缩短使用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做好标记,注明上止血带时间;有条件时迅速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血容量;快速平稳地送医院救治。
(3)现场保护。由具体的组员带领警卫人员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用三色纺织布或挂有彩条的绳子圈围起来,由警卫人员旁站监护,防止闲人进入。
3.物体打击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事故发现人员和伤者应立即高声呼喊,通知现场安全员,安全员上报项目经理,在确定安全的状态下,立即检查受伤人员情况,伤势较轻者,现场负责人组织人员自行送就近医院救治;伤势严重,立即进行急救,由项目负责人拔打事故抢救电话“120”,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同时组织紧急救援小组进行可行的应急抢救,如现场包扎、止血、骨折固定、断肢保护等措施。防止受伤人员流血过多造成死亡事故发生。
(2)现场保护。由具体的组员带领警卫人员在事故现场设置警戒区域,用三色纺织布或挂有彩条的绳子圈围起来,由警卫人员旁站监护,防止闲人进入。
4.有毒气体窒息
(1)现场人员应先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抢救中毒人员,并要求屋内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
(2)项目负责人拨打120急救电话,详细说明中毒的症状、反映发生事故的地点,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3)安全员应组织人员松解患者的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果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并实施心口体外按摩。
(4)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神志不清者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吸入呼吸引起窒息。
(5)现场施工员查找气体中毒原因,排除隐患,防止事故扩大或再发生。
(6)事故发生时应组织人员进行全力抢救,视情况拨打120急救电话和马上通知有关负责人。
5.触电
(1)照明线路不得拴在金属支模,严禁在地面乱拉,乱拖电线。灯具须安在支模时,线路和灯具必须用绝缘物将其隔离开,且距离地面工作高度在3m以上,控制刀闸应配有熔断器和防雨措施。电缆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并避免机械损伤和戒指腐蚀。
(2)如遇触电事故时,在现场的项目人员要立即用对讲机向项目经理汇报险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现场人员迅速进行抢救触电者脱离电源。
(3)项目经理立即带领抢救指挥组成员赶赴出事现场。抢救、救护、防护组成员携带着各自的抢险工具,赶赴出事现场。
(4)抢救组到达出事地点,在项目经理指挥下分头进行工作。
a.首先抢救组和项目经理一起查明险情:确定触电者的电源是高压电还是低压电,触电电源是否被切断,是否还有发生触电的可能和危险物,抢救组提出救护方案;项目经理主持商定抢救方案。对低压触电事故的处理,采取边抢救边汇报的处理方式。对高压触电事故采取边准备边汇报的处理方式,项目经理向公司主管领导请示汇报批准后组织实施。
b.防护组负责把出事地点附近的作业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并进行警戒不准闲人靠近,对外注意礼貌用语。
c.抢救组电工负责快速使触电者脱离低压电气线路的电源。其方法:
如果事故离电源开关较近,应立即切断电源开关;如果事故离电源开关太远,不即立即断开,救护人员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杆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源线使之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因抽筋而紧握电线,可用干燥的木柄斧、胶把钳等工具切断电线;或用干木板、干胶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d.脱离电源后的救护。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尽量在现场救护,先救后搬;搬运中也要注意触电者的变化,按伤势轻重采取不同的救护方法:
如触电者呈一定的昏迷状态,还未失去知觉,或触电时间较长,则应让他静卧,保持安静,再旁看护,并召请医生。
如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还有呼吸和心脏跳动,应使他舒适地静卧解开衣服,让他闻些氨水,或在他身上洒些冷水,摩擦全身,使他发热。如天冷还要注意保温。同时,迅速请医生诊治如发现呼吸困难,或逐渐衰弱,并有痉挛现象,则应立即进行人工氧合,即用人工的方法,以起到恢复心脏跳动和人工呼吸互相配合的作用。
如触电者呼吸、脉搏、心脏均已停止,也不能认为已经死亡必须立即进行人工氧合,进行紧急救护。同时迅速请医生抢救。
人工氧合基本内容和步骤
工人氧合是触电急救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工人氧合包括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即心脏按摩两种方法)。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这两种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以配合应用。
口对口(鼻)式人工呼吸法的步骤:使触电者仰卧,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下鄂尖部与前胸大体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触电者颈部下方可以垫起,但不可在触电者头部下方垫枕头或其他物品,以免堵塞呼吸道。
使触电者鼻孔(或口)紧闭,救护人深吸一口气后紧靠触电者的口(鼻)向内吹气,为时约2s。
吹气完毕,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鼻),并松开触电者的口(或鼻),让他自行呼气,为时3s。
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步骤
如果触电者呼吸没停而心脏跳动停止了,则应进行心脏挤压。施行胸外挤压是使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的地或地板上,仰卧姿势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的姿势同。操作方法如下:
救护者脆在触电者腰部一侧,或者骑跪在他的身上,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稍高一点的地方,即两乳头间略下一点,胸骨下三分之一处。
掌根用力向下(脊背方向)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对成人应压陷3~4cm。以每秒挤压一次,每分挤压60次为宜。
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触电者胸廓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廓。触电者如系儿童,只用一只手挤压,用力要轻一些,以免损伤胸骨,而且每分钟挤压100次。
应当指出,心脏跳动和呼吸互相联系的,心脏跳动停止了,呼吸很快就会停止;呼吸停止了。心脏跳动也维持不了多久。一旦呼吸和心脏跳动都停止了,则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如果现场仅一个人抢救,则两种方法交替进行,每吸气2~3次,再挤压10~15次。急救过程中,如果触电者身上出现尸班或身体僵硬,经医生做出无法救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人工氧合。
(4)对特殊的触电险情工地无法抢救时,经领导同意后向当地供电局调度室报警求救,请供电局抢险队处理,工地进行配合。
(5)项目经理部向公司书面汇报事故调查、处理的意见。
6.机械伤害
(1)事故发生后,立即关闭有关机械设备的电源,作停机处理。根据现场人员被伤害的程度,一边拔打“120”急救电话通知急救医院,一边对轻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伤势较轻,项目部自行送附近医院救治,对重伤者不明伤害部位和伤害程度的,不要盲目进行抢救,以免引起更严重的伤害。如果伤者某部分(如手、脚)与机械部件咬合在一起不能分离时,迅速采取拆除、切断等措施将伤者与机械物体分离;迅速将伤者撤离至通风、干燥并避免直接在太阳下暴晒的地方;若伤者呼吸、心跳停止时,先使其心肺复苏;大出血时,先止血;心肺复苏的急救应该持续到急救车到来;对伤者进行伤口处理,避免感染。若伤员的肢体断离时,在急救伤者的同时,派专人将断肢收集,装入塑料袋,口扎好(不得用水冲洗断肢),装入另一个袋内装冰块或冷水的塑料袋中,将袋口扎好(切勿使水、冰块与断肢接触)。如果施工工地比较偏远,运送时间较长,可以给伤员用抗生素和止痛剂,以预防感染,减轻痛苦。
(2)保护好事故现场,必要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等的交通畅通,避免发生意外事故。同时,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事故调查等。
(四)应急救援路线(视项目具体位置而定)
电话向上级领导汇报及拨打医院急救电话时应包括以下内容:
(1)陈述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周围具体施工的工况等;
(2)说清发生的什么样的事故;
(3)说清伤患者人数,以便决定派多少车、多少人前往现场;
(4)说清当前伤患状态如何,已做了什么样的处置;
(5)等待,是指等待医院方回话,对方如果说:“马上前往”或“可以了”,才能放下电话。并要随时观察,记录伤患生命征象的变化,给医生提供参考。
七、监测监控
(一)孔口沉降、偏移监测
(1)在孔口壁布设2个监测点,用水平仪实施实时检测,监测过程中若发现不均匀沉降±10mm,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加固。
(2)在孔口周围十字对称布设4个监测点,将检测点带线,检测孔口偏移情况,具体详见下图。
(二)有毒气体的测试
在工人下孔前用测试仪器对孔底测试,确定无有毒气体后方可下孔。(放鸽子下孔底测试由于不可控因素较多,不适宜使用)
(三)护壁裂缝监测
由班组和兼职安全员于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若发现裂缝>5mm,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加固。
(四)基坑边坡稳定性监测
1.根据场地实际情况布设监测点进行监测(并绘制监控点布置图)。
2.用全站仪实施沉降、位移监测,监测过程中若发现沉降超过30mm或位移超过30mm,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加固;并且由安全员、测量员于施工过程中对边坡表面进行裂缝监测,若发现裂缝>5mm,立即停止施工进行加固。
(1)沉降观测的频次为:每周观测一次。
(2)日出前和日落时不得进行观测,当室内与室外温差大于五摄氏度时,应在工作地点打开仪器箱把仪器置于室外15min后再进行观测,观测过程中标尺应垂直。
(3)每次观测应做到仪器、标尺、测站、线路、人员五固定。观测点要按照设计图中的标记位置准确埋设,进行沉降观测。对观测点要严加保护,不得损坏。观测的对照点不得少于两个,并采用闭合法,测量精度采用二等水准。
(4)每次观测后,将数据、记录汇总、整理后,及时上报业主和监理单位。
(5)如有边坡还应经常巡视,观察边坡周围是否有裂缝。若遇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报告。
(五)提升系统检查监控
1.定机定人,严禁非本机人员操作本机,并在每台机械上标示管理人员姓名;
2.机械在使用前、使用后都应有操作员检查,检查内容包括转动系统、电控系统、运转的稳定性等,发现问题立即停止使用,直至找出原因,修复正常才能恢复使用;
3.按照机械特性定期对其进行大、中维修;
4.每次检验维修都应作好记录,并有相关人员签名,归入档案。
(六)地下水渗流速度监测
当地下水渗流速度大于6mm/min时,应采取场地截水、降水或水下灌注混凝土等有效措施。严禁在桩孔中边抽水边开挖边灌注,包括相邻桩的灌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