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答:正确(3分)。因为:(1)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方式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3)生产方式的变化与发展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与发展。(2分)
2、苏东剧变的历史悲剧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答:是正确的(3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成长也不会一帆风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曲折性。(2分)
3 、剩余价值是由流动资本带来的。
答:是错误的(3分)。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仅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 即可变资本。流动资本中以劳动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 其价值将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2 分)
4、金融资本是指“银行支配而由工业资本家运用的资本”。
答:是错误的(3分)。金融资本是工业垄断资本与银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型垄断资本。银行与工业企业的关系:银行与工业企业信贷关系固定化;银行与工业企业相互持股;银行与工业企业相互派人员进入公司治理机构。(2分) 5、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3分)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2分)
6、产品的分配方式是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错误;(3分)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2分)
7、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正确;(3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确定的、绝对的,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实践的检验又具有局限性,这是其不确定性、相对性。(2分)
8、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这一命题是错误的。(3分)垄断价格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整个社会所生产的价值总量,它只是对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作了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全社会看,商品的价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垄断价格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它是价值规律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用的具体体现。(2分)
9、产品的分配方式是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错误;(2分)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3分)
10、人的本质是单个人先天就有的东西。
错误;(2分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3分)
11、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正确;(2分)第一,人的存在和人的属性表现在实践之中;第二,实践是人的生命之根和立命之本;第三,人的本质是实践中生成的;第四,实践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3分)
12、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正确;(2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确定的、绝对的,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实践的检验又具有局限性,这是其不确定性、相对性。(3分)
13、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并且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1)正确(2分)
(2)物质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3分)
1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在于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错误(2分)
(2)发展的实质在于就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15、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人类历史发展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错误(2分)
(2)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谁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即二者的关系问题。(3分)
16、“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这种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2分)
•本观点强调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3分)
17、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人脑是意识的源泉。1.错误(2分)
1.说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3分)
18、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1.正确(2分)
1.实践是认识的最终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3分)
19、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1)正确(2分)
(2)生产关系是人们的生产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存在形式。在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内容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因此,生产关系范畴反映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3分)
2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由于这种制度遵循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需要的原理。
(1)错误(2分)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性质的规律。(3分)
2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正确(2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建立在实践基础上,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也是认识的目的。(3分)
2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分歧的根本焦点是是否承认运动。1.错误(2分)
1.辩证法与行而上学的根本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3分)
2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线性上升过程。1.错误(2分)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种非线性上升过程,社会进步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充满着复杂性的非线性发展道路(3分)
24、只有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才构成思想上层建筑。
(1)正确(2分)
(2)作为思想上的上层建筑,必须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并且占统治地位,而语言学、符号学等不直接反映经济基础的则不构成思想上层建筑。(3分)
25、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错误;(2分)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一种特殊的运动。(3分)
26、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具有决定作用。
正确;(2分)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和物质保证,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3分)
27、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正确;(2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确定的、绝对的,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实践的检验又具有局限性,这是其不确定性、相对性。(3分)
28、人的本质是单个人先天就有的东西。
错误;(2分 )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3分)
29、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中,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具有决定作用。
正确;(2分)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和物质
保证,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3分)
30、人的本质是单个人先天就有的东西。
错误;(2分 )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东西,也不是从所有个体的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人总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3分)
31、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
正确;(2分)
第一,人的存在和人的属性表现在实践之中;第二,实践是人的生命之根和立命之本;第三,人的本质是实践中生成的;第四,实践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3分)
32、宋代陆游的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在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正确(2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2分)
3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由于这种制度遵循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需要的原理。
错误(2分)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性质的规律。(2分)
34、人口因素在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错误;(2分)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和物质保证,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分)
35、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正确;(2分)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2分)
36、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正确;(2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确定的、绝对的,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实践的检验又具有局限性,这是其不确定性、相对性。(2分)
37、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正确;(2分)
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他人、社会需要的满足;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潜能和能力的培养、发挥和实现,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身需要的肯定关系和满足能力。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人的社会价值是更为主要的方面。(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